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婚姻在走向消亡时,能有多残酷、多令人窒息,无数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都有过刻画描写。电影《革命之路》里,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妻子对丈夫凄厉尖叫,明白地宣示“我恨你”。《婚姻故事》里,亚当·德莱弗饰演的丈夫向妻子怒吼,咬牙切齿地诅咒“我希望你死”。曾经相爱的两个人歇斯底里地争吵、痛哭,互相指责,用最恶毒的语言撕开对方心底最软弱的伤口。更别说还有争抢孩子抚养权、争执彼此父母对错、争夺家产的各种不堪。是的,许多人都听过身边离异朋友的倾诉,多少有所了解:当一段婚姻走向深渊,其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宛若战争。
但我们从未见过,战争结束后,走下战场的两个人能坐下来一起平静地回顾战争。打开韩国综艺节目《我们离婚了》的那一刻,我一度误以为能看到这样的奇观。毕竟是如此稀奇的设定:已离婚的前任夫妻单独相处三天两夜,一室二人三餐,在72小时里回顾过去、打开心结。而第一期参加的夫妻又是如此独特:一对已离婚13年的老人,均年过六旬,到了耳顺之年,能以更平和宽容的心态相对;另一对年轻人则刚离婚不过7个月,却能和睦相处、合力育儿,做到“分手仍是朋友”。这样的组合应该能碰撞出一些对破裂婚姻的全新体察。
然而奇特的设定和选人似乎并没有带来太多不同。离婚13年组,前妻鲜于恩淑的质疑如连珠炮般不肯停歇:“为什么新婚旅行时全程丢下我,和朋友狂欢?”“当年被我撞见牵别的女人的手是怎么回事?”“为何非要和对我不友善的人来往?”以及“我曾经多么痛苦委屈,你知道吗?”这些本该在婚姻中说清楚的问题,离婚13年后她还在苦苦等待一个答案。而前夫李英河依然顾左右而言他:“喝杯咖啡吧!”“今天有点冷!”“我给你念首诗!”对于所有质疑,他都矢口否认:“不是这样的。”“没这回事。”“我不记得了。”他还连连摆手,叫前妻不要再问。结果,这三天两夜相处下来,不过是26年婚姻生活的重演:男方还是没能体会到女方的心情,照旧呼朋唤友、喝酒弹琴;女方依然没能表达真实感受,仍困在贤妻的角色里,压抑内心的不满,做饭清扫,强撑笑脸待客。
反倒是离婚7个月组更平和地谈到了婚姻中的问题和感受,但也不过是浮皮潦草的反思。前夫崔烤肉认可前妻在婚姻中的辛苦和委屈,但主要目的还是为求复合,提到核心的家庭矛盾,说来说去总是那一句“父亲年纪大了,他的意思我不能違抗”。也就难怪他的前妻刘紫苏不愿过多吐露心迹,谈及过去种种只是皱眉不语。当仍在挑剔前儿媳的男方父亲突然出现时,女方依旧躲起来不敢露面,男方也依然没有承担责任、协调关系的自觉。
即便如此,《我们离婚了》还是让经历过婚姻和正在婚姻中的人们边看边叹息。崔烤肉字斟句酌、反复试探前妻是否能改变心意,刘紫苏决绝之下一次次别开头去、强忍泪水。鲜于恩淑对前夫感慨:“你不觉得过去的时间好可惜吗?”一直左躲右闪的李英河也感叹:“26年的婚姻生活,我又怎会没有遗憾?就这样后悔着、反省着,年岁渐长,岁月流逝……”视频上方,一条条弹幕时不时飘过:看哭了。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理查德·拉索在小说《格里芬教授的烦恼》中有一个关于婚姻生活的绝妙比喻。工匠们盖房时,每隔一会儿就要确认:“垂直吗?”回答经常是:“一分钟之前是的,现在还算垂直。”不过,“只要不是在盖摩天大楼,偏离地基半个气泡也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婚姻偏偏就是一栋30层的高楼,往往盖到十几层时才发现底层偏离了基准线,如果手边的工具又没法够到,就只能忘了它,另起炉灶。于是,那栋盖了一半的破屋也就永远留在了那里。《我们离婚了》之所以引发关注,就是因为它把曾经的两名工匠重新带回到那栋破屋前。追究当初是谁搭偏地基已无意义,如果双方都没有拿到新的工具,重新添砖加瓦盖下去也不过是屋毁楼塌。最理想的结局,是站在楼前凭吊一番,然后互相拍拍肩膀,一起动手拆了这栋烂尾楼,让内心的这块领地重归平整。
只是谈何容易。华盛顿医科大学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人一生承受的压力中,排在前10位的:第一是配偶的死亡,第二是离婚,第七是结婚,第九是与配偶和解。10件事竟有4件与婚姻相关,难怪有人感叹“不婚保平安”。但也由此可见,婚姻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了何等重要的地位。我们由之组建家庭、诞育子女,为之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要一砖一瓦地把曾经满怀憧憬和期待、辛苦搭建起来的建筑拆除,再共同把曾经合力深挖的地基填平——《我们离婚了》试图引领离婚夫妻做出这样的尝试,却似乎远未成功。
但即便只是看着离婚夫妻扒开荒草,短暂地回到旧屋前并肩凭吊,已经意义非凡。人们被这档节目打动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每对夫妻在搭建婚姻大厦的途中,都曾付出心意和努力,一次次地确认垂直,却难免敌不过时间和生活的消磨。回头看时,发现不知在哪个瞬间变成了“还算垂直”。如果还来得及,多确认审视几次,确保大厦垂直下去;就算来不及,只能放弃,也不能任由破屋荒芜坍塌,留下一片狼藉。
毕竟,我们过去人生中最好的以及最糟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
(停 云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2月14日,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