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者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素质的活动形式。但教师经常看到,区域活动时,有的幼儿随意走动,有的幼儿违规操作,有的幼儿大喊大叫,地上玩具、物品随处可见。显然,区域自主活动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才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那么,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者呢?

一、鼓励幼儿参与规则制订,萌生规则意识


  1.立规矩,筑“围墙”,保证活动有序开展
  在活动中,必要的规则是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当教师把区域呈现给幼儿的时候,就是相应的规则制订并生成的时候。不能让幼儿把区域活动时间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应当是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活动。“自由”和“规则”是并存而不是矛盾对立,可以理解为:为幼儿提供自然、安全的区域环境,保护幼儿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放松地活动。
  2.定主题,巧引导,规则意识无痕灌输
  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进行规则教育的引导,并让幼儿参与其中,成为规则的制订者。比如新开设的游戏“小医院”,教师先询问幼儿:“医院里有哪些不同岗位的人?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病人到医院看病应该先找谁?接下来怎么做?”幼儿通过问题讨论后发现:(1)小医院需要四种岗位,分别为门诊挂号、医生、药房和护士。(2)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分别为,门诊挂号主要负责收钱、挂号;医生负责看病、开处方;药房人员负责按处方发药、添置药品;护士负责给病人挂水、打针。(3)到医院看病的顺序是先挂号,再看病,然后根据医生诊断拿药挂水或是打针。教师通过有计划的问题呈现,有目的的引导,帮助幼儿逐渐明晰游戏的规则。

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常规,发展规则意识


  良好的常规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把良好常规的养成与区域游戏相融合,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整理建构区玩具,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先教会幼儿怎么分类,如何整理,让幼儿记清楚每样玩具固定放置的位置,有意让幼儿练习收拾、整理,游戏结束时,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看看哪组收拾得既快又整齐,并及时给予评价,也可以通过多种暗示来引导幼儿,比如在衣架上贴上相应的服装图示,引导幼儿在收拾整理时一一对应摆放,在橱柜中摆放物品的位置贴上相应的标记,提示幼儿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等。这些隐形规则的暗示,可以使幼儿的收拾、整理环节更为有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区域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三、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中完善规则,提升幼儿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本该安静的地方大声喧哗,争抢玩具等,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次,在小班的“娃娃家”游戏中,佳佳扮演“妈妈”在家里做饭,这时扮演“爸爸”的依依也想做饭,伸手去夺佳佳手里的黄瓜,佳佳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迅速地把依依手里的黄瓜夺了回来,两个人都不肯撒手。教师见状,马上进入娃娃家区域,问道:“你们在干什么?”佳佳说:“他抢我的菜!”依依也不甘示弱:“我也要做菜给我的娃娃吃。”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在启发引导下,最终让双方商量出了“轮流”的规则。以往,教师常常以纪律约束者、游戏指挥者的身份发起互动,缺少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等待,而幼儿在互动中也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意愿活动,游戏行为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往往教师一离开,幼儿又会恢复常态。所以,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不妨多观察,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往往更完善的活动规则就出来了,由于是幼儿自己完善的规则,又符合活动变化的需要,因此,幼儿都能愉快地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四、多举措并用,让遵守规则成为习惯


  1.通过榜样示范模仿规则行为。榜样示范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中模仿而进行学习。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教育实践也表明,榜样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如建构区活动中,幼儿很专注地用积木拼搭,只有宁宁故意把积木扔到地上,散落一地,还发出怪笑,引来其他幼儿注目。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宁宁,而是走到建构小组中间,对着旁边认真搭着立交桥的玲玲说:“玲玲拼搭积木的时候多安静啊,看她搭的立交桥多漂亮!”幼儿立刻把目光聚集到玲玲身上,宁宁见没人看他了,无趣地托着腮看着玲玲,过了一会,他开始弯下腰捡拾掉在地上的积木,教师看到立即表扬了他:“宁宁是个能干的小朋友,正在送积木宝宝回家呢!”幼儿听了,也纷纷捡起掉在地上的积木。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若教师能做个有心人,时常捕捉这类教育契机,创设类似情境,将有助于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2.通过体验后果内化规则行为。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即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如小美好不容易完成了自己创作的小绘本,她向同桌的淘淘展示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可是淘淘用力一抓,绘本瞬间被撕坏,而淘淘却在小美的哭泣声中迅速逃走。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依据事先与幼儿共同商订的规则,适当让淘淘体验一下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当淘淘回到座位时,小美大声说:“淘淘撕坏了我做的绘本,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我不要和你一起游戏。”其他小朋友听了小美的话,也纷纷指责淘淘的不是。淘淘尝到了自己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主动向小美道歉。实践证明,“自然后果法”是让幼儿在成长中自然地收获经验的方法,其实质是“体验式成长”。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它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幼儿内化规则,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持之以恒形成規则行为。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不能时紧时松。有些教师会在开学初大张旗鼓地抓规则教育,到了学期末就不管了,又或者班里两位教师要求不统一,让幼儿无所适从。所以教师在进行规则教育时,要正确引导,更要持之以恒,使规则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区域游戏中规则意识的提高、规则行为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只要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善于抓住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就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成为行走在区域中的有规则的自由者。
其他文献
新年討喜菜,好彩头走一个!  酿金砖  做法:  1.老豆腐两块,用盐开水煮两分钟后捞出;  2.切5-6厘米大小的方块,厚约2-2.5厘米;  3.110克猪肉末加葱姜末、1个鹌鹑蛋(或1/3个鸡蛋液),一点点料酒、生抽、少许盐和糖调味,搅拌均匀;  4.用小勺将豆腐块中间挖洞,填入肉馅;  5.中大火热油,用厨房纸巾吸干豆腐周围的水份,肉馅朝上放入锅中;  6.炸约90秒翻面,炸至两面金黄色后
西德发展了一种叫做APRC的新型炉衬,它是一种人造多孔耐火混凝土炉衬,能使炉子的燃料消耗量节约25%左右。使炉子大幅度节能之原因在于APRC炉衬和炉气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热量互换
期刊
2014年11月,2014年度山东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优秀新产品奖评选结果揭晓,山东百圣源集团获四项大奖:数控锯砂生产线、BZY4150阶梯步进式上木机获优秀成果二等奖;数控锯砂生产
以林海LH700ATV及其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以德尔福MT05系统摩托车诊断仪为诊断工具,从故障检测和车辆状态参数判断两个方面介绍故障检测方法及其排除措施。
2013年3月4日至8日,科柏拉斯饮料设备(苏州)有限公司(CBE)对首家客户一深圳市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吹灌旋一体机AQUABLOC12/45—36的基础培训。
钻削测量实验表明,高、低转速钻削人造板都会出现负扭矩现象。
我园创建于1932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办园历史。近年来,澄幼人深度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踏实践行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支架策略,立足内涵发展,锐
设计意图  我园孩子生活在苏州水乡,水乡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老城景观时时给予孩子美的熏陶。有一次手工区活动中,我发现琪琪在画房子,有几个孩子也在跟着画,边画边讨论他们家房子的颜色和构造,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显然,孩子们对苏州水乡的建筑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水乡的房屋建筑,欣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活动目标  1.欣赏、观察“外婆桥”水乡民
介绍了灌木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灌木平茬设备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灌木平茬设备需求的迫切性,指出了灌木平茬设备的重点研究方向。
钟启权副省长在1月12日召开的全省治理公路"三乱"督察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五年来的工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