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使语文课摆脱了单纯的工具性的束缚,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是语文教学重新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要具备适应新课改的语文素养
1、语文教师要具有人文意识。中华语言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体系,这种伟大,不仅是它历史的悠久、渊源的流长、思想的博大、底蕴的深厚,更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人文性、包容性、平和性,具备积极、健康、进取、平和、宽容的内涵,追求自然、美好、和谐。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雄厚魅力,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当走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语文课上成欣赏课、艺术课、创新课。语文教师还应当具有深厚、扎实的文化修养,努力做到厚积而薄发。教师只有树立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明确目标,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坚持积累,只有从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不断感悟教书的真谛,不断走向成熟,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2、语文教师要具有审美意识。语文教材是中华语言文化的载体,中华语言文化蕴藏着深刻的美学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放射着中华理性美的光芒。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是片面强调字词、段落的分析等,而要深入挖掘这些美学内涵,引领学生去品味作品,发现文学作品的美、体会生活中的美,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去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语文教师要有对孩子的吸引力。教师只有具备人文意识和审美意识,有对孩子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发掘民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闪光的思想积淀。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建立起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从传统的文化中借鉴、吸收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心理和文化人格。这样才能大胆地对教学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有的课题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有的则点明文章的中心。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有的暗示体裁。因此,教师要因文而异,从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艺术地设计揭题思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索溪浴的野》一课时,我板书课题,提出问题:从课题看课文的中心词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个“野”?师生通过讨论对不同事物的“野”的不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课堂提问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与学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这两个词语设计问题:(1)“工作劳苦”表现在哪里?(2)“生活简朴”表现在哪里?(3)从这两个方面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这样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从练习设计入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让前后四位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搭配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从而让学生明白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从而懂得孙膑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善于思考的人。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敢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创新动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4、从文尾入手,启发学生想象创新。如《荔枝》一文的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者望着荔枝,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中该说些什么呢?《凡卡》一文的结尾,“过了一个钟头,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爷爷……”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想象“当梦醒来的时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有的说,老板回来发现凡卡睡觉,便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有的说,凡卡醒来时发现这是梦,大哭了一场……总之,一个个引人入胜,合乎情理的故事结尾就这样在学生脑子中诞生了。
5、从观察入手,引导学生创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力措施。我在教学《火烧云》一文后,曾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和描述日落时云霞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述着大自然神奇的景象。讨论激烈而有趣,联想丰富而生动。我在对学生进行检测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批阅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想象为伞,有的想象为路标,有的想象为大树。足见观察、联想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总之,只要对学生不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为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良好氛围,提供实现创新能力的条件,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教师要具备适应新课改的语文素养
1、语文教师要具有人文意识。中华语言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体系,这种伟大,不仅是它历史的悠久、渊源的流长、思想的博大、底蕴的深厚,更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人文性、包容性、平和性,具备积极、健康、进取、平和、宽容的内涵,追求自然、美好、和谐。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雄厚魅力,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当走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语文课上成欣赏课、艺术课、创新课。语文教师还应当具有深厚、扎实的文化修养,努力做到厚积而薄发。教师只有树立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明确目标,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坚持积累,只有从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不断感悟教书的真谛,不断走向成熟,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2、语文教师要具有审美意识。语文教材是中华语言文化的载体,中华语言文化蕴藏着深刻的美学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放射着中华理性美的光芒。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是片面强调字词、段落的分析等,而要深入挖掘这些美学内涵,引领学生去品味作品,发现文学作品的美、体会生活中的美,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去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语文教师要有对孩子的吸引力。教师只有具备人文意识和审美意识,有对孩子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发掘民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闪光的思想积淀。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建立起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从传统的文化中借鉴、吸收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心理和文化人格。这样才能大胆地对教学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有的课题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有的则点明文章的中心。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有的暗示体裁。因此,教师要因文而异,从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艺术地设计揭题思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索溪浴的野》一课时,我板书课题,提出问题:从课题看课文的中心词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个“野”?师生通过讨论对不同事物的“野”的不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课堂提问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与学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这两个词语设计问题:(1)“工作劳苦”表现在哪里?(2)“生活简朴”表现在哪里?(3)从这两个方面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这样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从练习设计入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让前后四位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搭配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从而让学生明白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从而懂得孙膑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善于思考的人。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敢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创新动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4、从文尾入手,启发学生想象创新。如《荔枝》一文的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者望着荔枝,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中该说些什么呢?《凡卡》一文的结尾,“过了一个钟头,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爷爷……”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想象“当梦醒来的时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有的说,老板回来发现凡卡睡觉,便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有的说,凡卡醒来时发现这是梦,大哭了一场……总之,一个个引人入胜,合乎情理的故事结尾就这样在学生脑子中诞生了。
5、从观察入手,引导学生创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力措施。我在教学《火烧云》一文后,曾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和描述日落时云霞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述着大自然神奇的景象。讨论激烈而有趣,联想丰富而生动。我在对学生进行检测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批阅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想象为伞,有的想象为路标,有的想象为大树。足见观察、联想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总之,只要对学生不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为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良好氛围,提供实现创新能力的条件,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