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自主 素养 小学语文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而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例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区呢?(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杭州西湖……)今天让我们乘着快乐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能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3]
1、创设交流机会。
《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把教材陈述性的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教材,效果会更好。
2、创设表达的机会。
(1)利用课文插图,运用观察和想象说话。“注提”使语文课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可以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出示一幅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的内容,然后再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叙述的,说出自己叙述的跟课文中写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叙述比较好等。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4]低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插图,不仅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便,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联想的天地。通过静止的画面,可以联想各种活动的动作、表情、语言,并把联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给学生再次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海底的产物后,放配乐朗读和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眼前静止的彩色画面,在悦耳动听的配音朗读中便活了起来,他们仿佛真的来到了海底世界,看到了色彩斑澜、形态各异的珊瑚、穿往如梭的各种鱼,听到了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时再让学生把脑海中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便跃跃欲试,一篇篇富有想象力的短文就脱口而出了。
(2)学生替老师说话。有时为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老师的话讲一半后,可留下一半让学生去说,如教《大海的歌》时,学生描述完大海早晨日出的美丽景象后,教师可以说:“这时,我来到了码头上,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景象,我就会深深地呼一口气,然后我就会说:啊!……谁替我把后面的话说完?”学生便会根据教师的提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滔滔不绝地赞美大海早晨的景色。
(3)说课文中的省略部分。课文中的省略部分是进行说话练习的极好材料。学生通过对省略的内容进行想象,不但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人类的“老师”》一课,在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例子后,进而列举了人类模仿生物制造越野车和坦克的例子,用了一个“……”。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你还知道人类有哪些向生物学习成功的例子呢?或者你能向生物学习到什么呢?这样就可以把课文没有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学生觉得很亲切,也就有话可说了。
(4)设计板书,进行说话训练。板书存在于每一堂语文课中,它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现代语文教学主要的凭借手段之一,被称为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又是一种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方式。利用层次分明、概括全貌的板书,不仅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能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氛围,使学生根据板书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根据板书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
三、创设练习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必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尤其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教学《郑成功》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
1、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画面,让大家感到印象深刻,所以某电视剧中心准备拍摄《郑成功》这部电视剧。假如聘你作为电视剧的导演,你最想拍摄哪一个画面?你又会如何去拍摄呢?
2、学生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
3、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你的拍摄过程?
4、台湾的收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台湾回到中华民族的怀抱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有些不法分子、祖国的败类,像李登辉、陈水扁等,却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你们答应吗?
5、你此时想对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分裂主义者说些什么呢?
6、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由课堂到课外,使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四、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五、教给自学的方法
在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虽然古人说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的篇目,我采取了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要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要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③写读后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习惯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同时,以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为榜样,促进全班同学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韩雪屏 著 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王荣生 著 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朱作仁 著 语文教学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关键词:自主 素养 小学语文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而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例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区呢?(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杭州西湖……)今天让我们乘着快乐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能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3]
1、创设交流机会。
《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把教材陈述性的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教材,效果会更好。
2、创设表达的机会。
(1)利用课文插图,运用观察和想象说话。“注提”使语文课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可以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出示一幅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的内容,然后再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叙述的,说出自己叙述的跟课文中写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叙述比较好等。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4]低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插图,不仅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便,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联想的天地。通过静止的画面,可以联想各种活动的动作、表情、语言,并把联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给学生再次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海底的产物后,放配乐朗读和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眼前静止的彩色画面,在悦耳动听的配音朗读中便活了起来,他们仿佛真的来到了海底世界,看到了色彩斑澜、形态各异的珊瑚、穿往如梭的各种鱼,听到了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时再让学生把脑海中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便跃跃欲试,一篇篇富有想象力的短文就脱口而出了。
(2)学生替老师说话。有时为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老师的话讲一半后,可留下一半让学生去说,如教《大海的歌》时,学生描述完大海早晨日出的美丽景象后,教师可以说:“这时,我来到了码头上,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景象,我就会深深地呼一口气,然后我就会说:啊!……谁替我把后面的话说完?”学生便会根据教师的提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滔滔不绝地赞美大海早晨的景色。
(3)说课文中的省略部分。课文中的省略部分是进行说话练习的极好材料。学生通过对省略的内容进行想象,不但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人类的“老师”》一课,在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例子后,进而列举了人类模仿生物制造越野车和坦克的例子,用了一个“……”。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你还知道人类有哪些向生物学习成功的例子呢?或者你能向生物学习到什么呢?这样就可以把课文没有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学生觉得很亲切,也就有话可说了。
(4)设计板书,进行说话训练。板书存在于每一堂语文课中,它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现代语文教学主要的凭借手段之一,被称为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又是一种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方式。利用层次分明、概括全貌的板书,不仅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能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氛围,使学生根据板书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根据板书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
三、创设练习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必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尤其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教学《郑成功》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
1、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画面,让大家感到印象深刻,所以某电视剧中心准备拍摄《郑成功》这部电视剧。假如聘你作为电视剧的导演,你最想拍摄哪一个画面?你又会如何去拍摄呢?
2、学生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
3、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你的拍摄过程?
4、台湾的收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台湾回到中华民族的怀抱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有些不法分子、祖国的败类,像李登辉、陈水扁等,却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你们答应吗?
5、你此时想对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分裂主义者说些什么呢?
6、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由课堂到课外,使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四、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五、教给自学的方法
在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虽然古人说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的篇目,我采取了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要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要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③写读后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习惯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同时,以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为榜样,促进全班同学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韩雪屏 著 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王荣生 著 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朱作仁 著 语文教学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