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就灿烂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雯静是上海天稳影视公司的市场销售经理,这位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如今从事着她所喜欢的与人打交道的市场推广策划工作,并且不亦乐乎。
   回想25年的成长过程,殷雯静总结自己是一个曾经无数次掉进“黑暗”之中的女孩,但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黑暗中,却总能出现一点点的光线,每次,只要抓住这阳光的一小部分,殷雯静就能走出黑暗,进而走进阳光。
   还是初中的时候,那年新增了一门化学课。起初殷雯静始终无法入门,学得很辛苦,但收效与努力似乎形成反比,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有一次考试,殷雯静的成绩应该是69分,化学老师非常理解殷雯静的心情,于是老师在那张69分的考卷上,硬是无条件地给她加了一分。从此以后,殷雯静像是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她的自信顿时闪现,她全力以赴攻克化学,竟然使她的化学成绩跃居满分的行列。殷雯静说,化学老师就是她在黑暗中看到的光线。
   高中阶段,殷雯静一度成绩下滑,看上去实在有些惨不忍睹。这时同学之间又发生了一些不开心的事,让殷雯静的情绪跌入了万丈深渊。好在还有父母的关心和支持,于是殷雯静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不去想其他任何的事情,渐渐地成绩单上的状况有所改观,后来她的高二期末考试总成绩排名居然上升到全校十几名里,其中数学考到满分,这让殷雯静看清了自己,原来我还有这么两下子。
   刚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殷雯静,两手空空,没有经验,加上她想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事情,更喜欢与人打交道,她特别喜欢说话,但不喜欢把别人说过的话用另一种语言再说一遍,于是她离开了自己的英语专业,所以在招聘单位看来缺乏专业倾向性,殷雯静只有从最底层的销售工作做起。接纳殷雯静的第一个公司,坐落在著名的金茂大厦里,这让殷雯静的虚荣心着实满足了一回。但是不多久,她就回到了现实之中,这是个体制不太完善的公司,没人管他们,整天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即使金茂大厦也没能挽救她颓废的情绪。后来一位热心的朋友介绍殷雯静去一家杂志社工作,仍然做销售。从第一份工作到第二份工作,殷雯静仅仅只有六个月时间,让殷雯静感到后怕的是,才离开不久,那家广告公司就倒闭了。只是在这家杂志社里,没有人脉基础的殷雯静同样做得不顺利,因为她并不觉得这份杂志办得好,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殷雯静的销售成绩因此很差,而工资是与销售业绩相挂钩的,所以她的工资单也好看不到哪里去。但是让殷雯静庆幸的是,在那家杂志社,她自学了一些有关市场方面的书籍,并且交了不少朋友,他们是她在杂志社黑暗的8个月中的光线,殷雯静逐渐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怎样的一份工作:我想做策划,我想做具有挑战性和创造力的工作。
   走过一年零两个月弯路的殷雯静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阳光,在易为公关公司,她干上PR这一行。不过刚开始,殷雯静也和大家一样,做最底层的工作,剪报、写小结,有活动时,她在下面递递话筒,不过她很努力。公关公司好像没有下班的概念,有时即便没事干,也不敢走。有一次殷雯静突然想早点回家,她就走了。不久公司的手机电话追了过来:你的事情还没干完,怎么就回家了?殷雯静非常委曲,在电话里她差点哭了出来:我都很久没有回家吃晚饭了。幸亏公司还有点人情味:算了,今天你就好好在家吃一顿晚饭,但明天一定要早点来,把今天没做完的事情做好。做到后来殷雯静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她说即使想回家也不能回去了,因为手上的事情实在太多。
   再后来,殷雯静在公司里独当一面了,她独立为雅施兰黛“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策划媒体宣传活动,因为独具匠心,使媒体的出勤率前所未有地高,雅施兰黛“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在上海的宣传铺天盖地,效果好得出人意料。坐到客户经理位置后的殷雯静,工作热情非常高涨,她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不能让客户挑出一点毛病。一次,殷雯静接到一个推广酒的项目。这是一个棘手项目,因为客户的认识度很高,所以殷雯静必须做到比客户的市场认识度更高;又因为项目的预算很少,使殷雯静不得不精打细算;而且客户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遭到训斥,因此殷雯静必须精益求精。但是当项目完成的时候,殷雯静还是为公司赚得了不菲的利润,虽然过程非常之艰辛,其间的甘苦只有殷雯静知道,在那些没日没夜的日子里,始终有一丝希望的光线引领着她走向成功,殷雯静心满意足了。
   如今殷雯静已经离开了易为,去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施展她的理想。她说:失败者是错过机会,普通人是把握机会,而强者是创造机会。“我自知现在的能力做不了一个强者,但至少不能成为失败者,而要做一个追求成功,迈向成功的普通人。”
   殷雯静说自己还算不上是一个成功者。当然,成功只是一个符号,一个阶段性的标点符号。我们认为,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成功。对于殷雯静而言,能够从一次一次的黑暗中走出来,去寻找属于她的光明,她就是一位成功者。而一个人只要具备这种经历和素质,前途纵有多少艰难,只要早上还有太阳升起,那就无所畏惧了。毕竟只有25岁,再给她一个25年,殷雯静能不灿烂么。
其他文献
三姐,八弟:   你们好,我刚看到你们的栏目,就喜欢上了。我一直想找人吐吐心事,但在太熟的朋友面前有些事也不太方便说,那就请你们指教了。   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被困在感情的烦恼当中。两年前,我认识了小陈,没多久,他就对我展开追求,我当时觉得他刚从学校出来工作也不过一年多,不成熟,又是同龄人,没有答应他。但我们一直做着朋友,常有联系。   后来三个月,经长辈介绍,我认识了小钟,同
期刊
我们都叫他N。其实他叫朱俊,因为谐音,我们总是喜欢在校园里尤其是女生面前故意拖长声音叫他:猪——这时,那些女孩子就会很有默契地回道:俊——。于是他倒是很乐意接受了“N”这个昵称。说起来,N的雅号跟我有着莫大的关系。高三时,数学模拟考试卷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有一次朱俊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引起全校闻名的“四大名捕”之首的尤老师的极为不满。那天尤老师大发慈悲地问他还有多少没做,也不知道他是大脑灌了
期刊
古时候,两军对垒,总是先由将军一对一交战。在双方大战几十回合势均力敌时,聪明的一方往往会故意“卖个破绽”,露出自己的“弱点”,引诱对方上当受骗,以为有机可乘,一味朝着“破绽”处招呼,却不料正中了圈套,反被露出“败象”的一方一举击败。《三国演义》里,这样的例子不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有时也可以“卖个破绽”,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交谈机会和氛围。   我们平时与人说话交谈,一般地说,总是知道什么说
期刊
听着一首“爱你等于爱自己”,感觉好好!   爱一个人,会爱他的一切,想着他的难处,写着他的日记,闻着他的味道,看着他的样子,抚摸他的床褥,感受他的思想……   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与他是那么地相像,看着他就像是在照着魔镜,一个不一样的躯壳,而灵魂却是一个……   当你爱上一个人时,你会想方设法地向他靠拢,慢慢的,你会连呼吸都想和他一样,最好是让氧气只通过一个器官吸入然后吐出。 
期刊
这是一个性子着急的民族     韩国人性子急,也许和他们地处北方,又好吃辣和大蒜有关系。一个在中国留过学的韩国学生曾经给我举过一个例子,她说,中国人约会常常会提前5分钟到,然后说咱们慢慢走慢慢聊;韩国人约会常常会迟到5分钟,然后说来不及了,快走。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很能说明韩国人为人做事的方法。   我在韩国住的是普通老式民宅,有30年左右的房龄了,隔音很差,差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隔壁
期刊
你有过这种情景吗:与朋友或同事交谈至某一时段时,双方突然都静了下来,这就是交流中最尴尬的局面——双方无话可说了。   无话可说,有时候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说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有时候是因为一方说的意思和对方的理解有偏差,有时候是因为双方缺乏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需要双方在适当的时候分别扮演起发送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的角色。因为交流是两个人的事情,你不能指望等着对方为交
期刊
⊙考大学时,我希望能够到清华去,结果真的灵验了,我到了清华附小补习班。   ⊙第二年,考大学时,我希望我能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去,   结果真的灵验了,我考上了社会大学。   ⊙期末考时,我希望我能考100分,   结果真的灵验了,四科总分加起来100分。   ⊙毕业后,遇到征兵,我也参加了,我希望能到很凉快的地方去,   结果真的灵验了,我被分配到海军维修部。(海
期刊
多年的商务生涯,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充满着朝气,满怀着理想,渴望着能够在事业上一展身手,有所建树,而最终,却是有人辉煌成功,有人碌碌无为,其中固然有个人天赋资质的高低不同、机遇环境的优劣各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能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否把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切实地转化为一个社会人,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一九九三年底,我的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合资兴办了一家
期刊
系学生会要在全系学生中展开主席团竞选活动。我已经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有一定的经验,面对这次竞选,也怦然心动,跃跃欲试。虽然把握还不到五分,但自觉这是一个锻炼的绝好机会。自从上了大学,我就极少在大庭广众之下慷慨陈辞,不是我变得内敛,而是周围众多的唇枪舌剑,让我不太敢露怯。一向自信大方的我,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一度激流勇退。而参加这次竞选活动,不正可以借此机会让自己重拾信心吗?   一开始,我就把这
期刊
公元前八百年,“人文”二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书籍上。这本书的名字是《易经》。   公元十五世纪,欧洲开展了一场高举“人文主义”大旗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字是“文艺复兴”。   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一位儒雅的教授在岳麓书院侃侃阐释了儒家与人文的关系。他的名字是杜维明。   2003年的今天,我站在这里,并非是为了纵横古今地梳理人文思想的脉络,也并非是为了天马行空地畅想人文主义的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