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城记》在中国接受过程中的跨文化变异及其原因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unhong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美学界一般都把《大卫·科波菲尔》看成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对《双城记》的评价不是很高,而在中国《双城记》却因为它的社会批判性、革命性和人民性而被看作经典之作,《双城记》在中国的这种经典重构就构成了跨文化变异。而这种变异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接受语境的不同以及接受主体有意识地选择其中社会批判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的一面来接受。
其他文献
一个人怎能“见仁见智”    “见仁见智”语本《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有德行的人见了认为是仁爱,有智慧的人见了认为是智慧。后来浓缩为“见仁见智”,表示不同的人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清·陈匪石《声执序》:“时贤言论,见仁见智,例得并行,不敢涉及。”朱自清《(燕知草)序》:“至于这种名士风是好是坏,合时宜不合时宜,要看你如何着眼
期刊
《伊利亚特》是迈锡尼时代伟大的盲诗人荷马所著,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之战,是一场“人与神”的混战,其中的神话色彩凸显了那个时代神灵决定一切的思想主题。在这一主题下,作者塑造
一、引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目前为止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最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1979)的“四维模型”定义: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所承担的社会
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风筝》,被选入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因其内容的深刻和主题的多元而备受读者喜爱。也正因为内容的深刻和主题的多元,也给文本解读带来困难,更给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整合式教学rn语文课改的根本点在于教学观念的更新,这种更新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亦即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
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积极探究,尽情汲取,并主动探索未知领域,是语文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rn情境,也就是感情的境
程翔,1963年出生。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任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Cheng Xiang, born in 196
期刊
<正> 李镇西老师十一年前(1989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沉重的思考——中学德育的危机及其原因初探》,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时就拜读了,当时极为李老师透彻的分析折服,并
期刊
落 日  1  从井一样的灯光中起身,我想起  八月那空阔的黄昏,太阳像发光的铝盆  照亮北方的田地。  凉意从脚底升起。我提着蛇皮袋,  沿地界走进深草,俯身  拨开锋利的棒子叶和沙子一样粗糙的豆叶  摘豆角。阳光在我头顶破碎。  你在地的另一侧。我听到叶子和叶子  碰撞的哗哗声——  沉重的棒子正被推开,  摆回,打在你弯下的身上,  合拢你走过的日子。  2  温热的阳光流过我们。  你坐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