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不能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应该结合新课标要求,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使其更加符合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特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工作;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初中,是学生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阶段,是构建历史学习体系、打好学习基础的阶段。历史教学模式的优劣决定了学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开局。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解决当代初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历史教学的创新已势在必行。本文将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特点
1.要求立体教学
在新课标下,对于初中历史的的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再单纯的教授纵向的基本知识,而要在加强对历史事件纵向研究的基础上同时注重横向的比较。例如,在讲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时,纵向上要从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来进行讲述,使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从横向上比较在同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有何代表性事件和人物,找出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模式。
2.知识与能力双重培养标准
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起学生对已有零散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形成知识脉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概括起来就是:既授之以鱼,传授知识,又授之以渔,教授学习方法。这样教学不仅对学习历史有利,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工作现状
1.积极方面
历史新课标的公布,引起了各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对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多数学生反映良好。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效率和能力也有所提高,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显著加强。
2.教学创新遇到的困境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进一步提高还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有: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教学观念对历史教学创新的影响一定不能小视,因为它在许多老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而学生也已习惯了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其产生了依赖。因此,教学的创新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配套教学资源不足。历史教学的创新不是说只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那么简单,还需要诸多辅助的教学设备、专业新颖的教材资料等,而这对许多学校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3)“众口难调”。教学创新绝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历史学习套路[1],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如何能创新出一套适合多数学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是教学创新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培养教学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思想层面上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先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上着手[2]。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在师生中根深蒂固是因为它是一种存在很久的既成教学模式,教师自己自己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然后在用这种模式教育下一代学生,可谓“代代相传,薪火旺盛”。另外,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模式也不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
要想转变传统历史教学理念,为历史教学创新扫清思想障碍,应采取以下措施: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作用,对创新能力强教师予以大力支持,对其创新成果予以大力宣扬,用事实说话,让大家看到教学创新带来的好处;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生生及时了解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让大家明白教学创新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的潮流。
(二)具体实践层面
1.增加配套教学资源的投入
教学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来支持,没有相关的完备的教学资源,创新出来的模式就只能停留在思想层面了。拥有专业新颖的教材资料能使教师了解最新的知识体系,根据新体系总结新教学方法;完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新教学模式的产生和检验提供了便利。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历史教育一定会与先进的教学设备相关联,如果现在就能提供的话,会使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更具未来意义。
2.重视教学实践
认识源于实践,更需要实践的检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不是光依靠思考就能实现的,而应该建立在教学实践上。教师应该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共同特征和学习兴趣的集中点,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一套以学生兴趣集中点为教学核心,扩展其它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对于新的教学方式应该及时在教学中进行检验,看看是不是真正适合大多数学生,对不足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持续创新。
3.重视学生意见,创新师生关系
教师是历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而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用者,他们对教学模式的效果有着最深刻最直观的感受,因此,创新师生关系,重视学生意见,对于历史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推行人性化教学;改变当前师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单一关系,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经常对教学工作提意见,为教学创新献言献策。
4.进行情境式教学
其实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原始的兴趣逐渐被长期的沉闷教学方法磨灭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解决[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历史剧表演,对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印象,开拓思维,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历史。
我在讲“荆轲刺秦王”时,让同学们自愿报名选择扮演的角色,以舞台剧的形式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表演完后,我让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角色体会,分享自己在这种情境中的学习心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同学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反响效果特别好。
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然后从教学实践中创新,到教学实践中检验,实现教学创新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本成.中学历史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上).2012(12)
[2]曹文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37)
[3]赵晨.凤头猪肚豹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J].学周刊.2012(0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工作;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初中,是学生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阶段,是构建历史学习体系、打好学习基础的阶段。历史教学模式的优劣决定了学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开局。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解决当代初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历史教学的创新已势在必行。本文将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特点
1.要求立体教学
在新课标下,对于初中历史的的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再单纯的教授纵向的基本知识,而要在加强对历史事件纵向研究的基础上同时注重横向的比较。例如,在讲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时,纵向上要从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来进行讲述,使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从横向上比较在同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有何代表性事件和人物,找出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模式。
2.知识与能力双重培养标准
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起学生对已有零散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形成知识脉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概括起来就是:既授之以鱼,传授知识,又授之以渔,教授学习方法。这样教学不仅对学习历史有利,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工作现状
1.积极方面
历史新课标的公布,引起了各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对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多数学生反映良好。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效率和能力也有所提高,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显著加强。
2.教学创新遇到的困境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进一步提高还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有: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教学观念对历史教学创新的影响一定不能小视,因为它在许多老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而学生也已习惯了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其产生了依赖。因此,教学的创新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配套教学资源不足。历史教学的创新不是说只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那么简单,还需要诸多辅助的教学设备、专业新颖的教材资料等,而这对许多学校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3)“众口难调”。教学创新绝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历史学习套路[1],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如何能创新出一套适合多数学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是教学创新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培养教学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思想层面上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先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上着手[2]。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在师生中根深蒂固是因为它是一种存在很久的既成教学模式,教师自己自己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然后在用这种模式教育下一代学生,可谓“代代相传,薪火旺盛”。另外,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模式也不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
要想转变传统历史教学理念,为历史教学创新扫清思想障碍,应采取以下措施: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作用,对创新能力强教师予以大力支持,对其创新成果予以大力宣扬,用事实说话,让大家看到教学创新带来的好处;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生生及时了解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让大家明白教学创新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的潮流。
(二)具体实践层面
1.增加配套教学资源的投入
教学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来支持,没有相关的完备的教学资源,创新出来的模式就只能停留在思想层面了。拥有专业新颖的教材资料能使教师了解最新的知识体系,根据新体系总结新教学方法;完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新教学模式的产生和检验提供了便利。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历史教育一定会与先进的教学设备相关联,如果现在就能提供的话,会使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更具未来意义。
2.重视教学实践
认识源于实践,更需要实践的检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不是光依靠思考就能实现的,而应该建立在教学实践上。教师应该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共同特征和学习兴趣的集中点,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一套以学生兴趣集中点为教学核心,扩展其它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对于新的教学方式应该及时在教学中进行检验,看看是不是真正适合大多数学生,对不足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持续创新。
3.重视学生意见,创新师生关系
教师是历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而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用者,他们对教学模式的效果有着最深刻最直观的感受,因此,创新师生关系,重视学生意见,对于历史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推行人性化教学;改变当前师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单一关系,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经常对教学工作提意见,为教学创新献言献策。
4.进行情境式教学
其实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原始的兴趣逐渐被长期的沉闷教学方法磨灭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解决[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历史剧表演,对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印象,开拓思维,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历史。
我在讲“荆轲刺秦王”时,让同学们自愿报名选择扮演的角色,以舞台剧的形式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表演完后,我让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角色体会,分享自己在这种情境中的学习心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同学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反响效果特别好。
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然后从教学实践中创新,到教学实践中检验,实现教学创新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本成.中学历史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上).2012(12)
[2]曹文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37)
[3]赵晨.凤头猪肚豹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J].学周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