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名因被忽略、缺少表杨、温暖,至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辅导。该生从小被父母忽略,时常受父母的责骂,虽努力学习、做事但得不到表杨,没有什么兴趣、温暖,对自我认识评价太低,产生自卑情绪,影响学习。经诊断和分析,通过沟通,采用帮助其剔除消极的预期,提高自我接纳能力,改变生活规则和核心信念,鼓励其振作、自信面对未来,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经过辅导,恢复正常学习。
[关键词]自卑 剔除消极预期 接纳自我 改变生活规则和核心信念
一、基本情况
陈女,十八岁,中专二年级学生,体态偏胖,内向。
父亲干部,母亲务农,带着姐弟三人生活。父亲偶尔回家,对她的要求很严格,传统的家庭教育,家长希望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要求她做好家务、干农活及照顾好弟妹,父母期望她考大学。小学、中学时成绩很好,因此她更加努力学习、做事,希望做一个好学生、好女儿,希望自己快长大,能为家庭承担经济负担,不想让老师、家长失望,什么事情她总是努力地做到尽善尽美。
小时,有一次父亲叫她去取一样东西,因当时天已黑,取东西的地方远而偏僻可怕,一个人很害怕,她就说不敢去,父亲二话没说就解开皮带抽打她……;每次弟妹哭闹,母亲总是训斥她没有把弟妹带好,责备她是否打骂弟妹;外出时只带着弟妹,就留她一个人在家里守家,很害怕……;所以她非常委屈、做事胆怯,总是努力学习、搞好家务,照顾好弟妹,责备自己很笨!怕让父母失望!不敢有什么爱好,只能顺着老师、父母的意愿去学习、做事。
二、问题行为表现
陈某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高三时,自己感觉身体不适,疲惫、怀疑自己患了什么病?很紧张,失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瞌睡。以前学习还可,父母不过问她的学习,自己不敢对父母说,学习成绩就逐渐下降,等到父母发现时快接近高考了,她总感觉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心慌,反应迟钝,抬着书会发呆,如果考不取大学肯定会让父母失望!结果名落孙山,感觉自己真无能,让父母失望,让同学笑话,只有整天在家里做家务、手工,不愿意出门,要好的两个同学考上大学,不敢找她们玩,怕被取笑;故十分沮丧,压抑,情绪低落,没人理解,也没人会相信这些事实和想法!
最近,自己很消沉,孤独、茫然,担心自己学不好,快考试了,能考好吗?
三、问题产生的心理机制
1.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社会原因: 多次失败的生活事件,让陈某对学习、生活感到紧张、害怕而产生自卑,担心考试失误;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会严厉批评,父母的期望值较高,缺乏社会支持。故陈某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性,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
2.心理原因:
(1)早期经历多次失败的生活事件,性格内向、温顺,做事细心、胆怯,非常听父母的话,害怕父亲严厉。孤独,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生活、考试失败等原因。
(2)核心信念的形成:学习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尽力作到完美,自认笨丑,没用,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太低,害怕失败。陈某,表现出的沮丧,悲伤、压抑,情绪不好,疲惫等症状,反映的强度不强烈,自己可以控制,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
(3)生活规则的形成:将老师、父母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如果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父母会不高兴的,很少向老师提问,也不主动回答问题。无回避和返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虽然多年,但没有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有求助的意愿。
(4)心理平衡能力:情绪不稳定,易紧张,除学习、家务之外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维护心理平衡的资源很少。不愿意与同学一起玩耍,没有十分要好的同学、朋友;
所有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对考试感到恐惧,不愿意与人接触。
综上所述,陈某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态度恳切,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四、干预目标制定
据以上评估与论断,确定辅导目标如下: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剔除消极预期,提高接纳自我的能力,改变生活规则和核心信念,转变观念,鼓励其振作,自信面对未来,逐步减少心理紧张强度,提高自控力,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通过观察、会谈等方式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了解和澄清陈某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帮助陈某澄清其所面临的处境和心理反应情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为陈某提供情感支持,纠正对事对人的不合理认识,帮助其消除各种心理问题,改变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干预辅导实施过程
通过与陈某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对问题进行评估,给予实时的心理干预、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变消极情绪,树立积极的自信心,具体辅导过程如下:
第一次,通过观察、会谈等方法了解陈某年龄和学习特点,判断其是否属于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适用范围,帮助其澄清所面临的处境和心理反应的情况;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了解其心理方法及改变意愿;确定产生自卑的原,在遇到突发的棘手情境时,让其学着识别消极的预期,试着学会对消极预期提出质疑,寻找可能为现实和有益的替代的想法,做出初步分析;帮助陈某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习困难的实质及成因。
第二次,通过与陈某分析产生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加深辅导关系;寻找剔除消极预期,接纳自我的策略;分析产生现象的深层原因。让陈某学会抛弃对自己消极的看法,忽视自己的特点,学着开始提高对自己的优点的敏感度,增加业余爱好,树立近期目标。
第三次,通过与辅导对象讨论并给予充分肯定,让陈某合理认识自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做放松训练,通过与陈某分析学习的必要性,分析压力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引导陈某调节紧张情绪,对自己学习和自卑做出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找到生活规则与核心信念,增加业余活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发展计划,提高学习信心,增强自控能力。
第四次,给予心理测验及肯定,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巩固辅导效果;探讨学习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提高自信与自控力;结束辅导,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辅导成效。
六、效果评估
经过四次辅导后,陈某的焦急、压抑、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躯体症状减轻;陈某自感心情好,考前能正常睡眠,身体好多了,精神状态也可,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对自己有信心;可以和同学正常接触和交流,比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逐步走向正常化,并重新回到原来的行列中。
七、总结
1.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自卑的人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应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动力,奋发向上,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
2.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3.善于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4.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自卑的人要多勾通,多参与社会交往,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基础理论).明宏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03月第4次印刷
[2]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明宏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03月第4次印刷
[3]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明宏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03月第4次印刷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农业学校医务室)
[关键词]自卑 剔除消极预期 接纳自我 改变生活规则和核心信念
一、基本情况
陈女,十八岁,中专二年级学生,体态偏胖,内向。
父亲干部,母亲务农,带着姐弟三人生活。父亲偶尔回家,对她的要求很严格,传统的家庭教育,家长希望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要求她做好家务、干农活及照顾好弟妹,父母期望她考大学。小学、中学时成绩很好,因此她更加努力学习、做事,希望做一个好学生、好女儿,希望自己快长大,能为家庭承担经济负担,不想让老师、家长失望,什么事情她总是努力地做到尽善尽美。
小时,有一次父亲叫她去取一样东西,因当时天已黑,取东西的地方远而偏僻可怕,一个人很害怕,她就说不敢去,父亲二话没说就解开皮带抽打她……;每次弟妹哭闹,母亲总是训斥她没有把弟妹带好,责备她是否打骂弟妹;外出时只带着弟妹,就留她一个人在家里守家,很害怕……;所以她非常委屈、做事胆怯,总是努力学习、搞好家务,照顾好弟妹,责备自己很笨!怕让父母失望!不敢有什么爱好,只能顺着老师、父母的意愿去学习、做事。
二、问题行为表现
陈某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高三时,自己感觉身体不适,疲惫、怀疑自己患了什么病?很紧张,失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瞌睡。以前学习还可,父母不过问她的学习,自己不敢对父母说,学习成绩就逐渐下降,等到父母发现时快接近高考了,她总感觉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心慌,反应迟钝,抬着书会发呆,如果考不取大学肯定会让父母失望!结果名落孙山,感觉自己真无能,让父母失望,让同学笑话,只有整天在家里做家务、手工,不愿意出门,要好的两个同学考上大学,不敢找她们玩,怕被取笑;故十分沮丧,压抑,情绪低落,没人理解,也没人会相信这些事实和想法!
最近,自己很消沉,孤独、茫然,担心自己学不好,快考试了,能考好吗?
三、问题产生的心理机制
1.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社会原因: 多次失败的生活事件,让陈某对学习、生活感到紧张、害怕而产生自卑,担心考试失误;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会严厉批评,父母的期望值较高,缺乏社会支持。故陈某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性,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
2.心理原因:
(1)早期经历多次失败的生活事件,性格内向、温顺,做事细心、胆怯,非常听父母的话,害怕父亲严厉。孤独,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生活、考试失败等原因。
(2)核心信念的形成:学习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尽力作到完美,自认笨丑,没用,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太低,害怕失败。陈某,表现出的沮丧,悲伤、压抑,情绪不好,疲惫等症状,反映的强度不强烈,自己可以控制,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
(3)生活规则的形成:将老师、父母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如果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父母会不高兴的,很少向老师提问,也不主动回答问题。无回避和返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虽然多年,但没有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有求助的意愿。
(4)心理平衡能力:情绪不稳定,易紧张,除学习、家务之外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维护心理平衡的资源很少。不愿意与同学一起玩耍,没有十分要好的同学、朋友;
所有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对考试感到恐惧,不愿意与人接触。
综上所述,陈某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态度恳切,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四、干预目标制定
据以上评估与论断,确定辅导目标如下: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剔除消极预期,提高接纳自我的能力,改变生活规则和核心信念,转变观念,鼓励其振作,自信面对未来,逐步减少心理紧张强度,提高自控力,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通过观察、会谈等方式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了解和澄清陈某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帮助陈某澄清其所面临的处境和心理反应情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为陈某提供情感支持,纠正对事对人的不合理认识,帮助其消除各种心理问题,改变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干预辅导实施过程
通过与陈某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对问题进行评估,给予实时的心理干预、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变消极情绪,树立积极的自信心,具体辅导过程如下:
第一次,通过观察、会谈等方法了解陈某年龄和学习特点,判断其是否属于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适用范围,帮助其澄清所面临的处境和心理反应的情况;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了解其心理方法及改变意愿;确定产生自卑的原,在遇到突发的棘手情境时,让其学着识别消极的预期,试着学会对消极预期提出质疑,寻找可能为现实和有益的替代的想法,做出初步分析;帮助陈某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习困难的实质及成因。
第二次,通过与陈某分析产生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加深辅导关系;寻找剔除消极预期,接纳自我的策略;分析产生现象的深层原因。让陈某学会抛弃对自己消极的看法,忽视自己的特点,学着开始提高对自己的优点的敏感度,增加业余爱好,树立近期目标。
第三次,通过与辅导对象讨论并给予充分肯定,让陈某合理认识自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做放松训练,通过与陈某分析学习的必要性,分析压力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引导陈某调节紧张情绪,对自己学习和自卑做出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找到生活规则与核心信念,增加业余活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发展计划,提高学习信心,增强自控能力。
第四次,给予心理测验及肯定,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巩固辅导效果;探讨学习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提高自信与自控力;结束辅导,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辅导成效。
六、效果评估
经过四次辅导后,陈某的焦急、压抑、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躯体症状减轻;陈某自感心情好,考前能正常睡眠,身体好多了,精神状态也可,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对自己有信心;可以和同学正常接触和交流,比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逐步走向正常化,并重新回到原来的行列中。
七、总结
1.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自卑的人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应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动力,奋发向上,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
2.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3.善于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4.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自卑的人要多勾通,多参与社会交往,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基础理论).明宏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03月第4次印刷
[2]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明宏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03月第4次印刷
[3]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明宏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03月第4次印刷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农业学校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