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情境;悬念;动手;动脑;
课外活动;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79—01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好直接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把学习视为一种爱好和乐趣,并愿意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这就促进了学习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更高的水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学得有趣,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可采取以下做法。
1.设计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巧妙地寓于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授“圆的概念”时,可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教师:“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学生(一致回答):“能滚动呀!”教师:“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的呢?”学生(哄笑):“因为正方形不能滚动。”教师:“为什么不做成扁圆形的?这种形状也能滚动呀?”这是大多数学生始料不及的问题,他们开始感兴趣了。教师又说:“如果车轮是扁圆形的,在路上行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由“能滚动”的认识进入到“滚动不平稳”的认识,这就为学习“圆的概念”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大提高。
2.设置悬念。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恰当设置悬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情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教学中,我先用古希腊宰相模拟象棋棋谱运麦子的故事展开活动情景:假如要在棋谱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麦子,从第三格开始所放麦子是前一格的平方,则国库里的麦子全都运完,仍不能按要求放满棋谱。然后设置悬念:怎样计算麦子的总数?以激发学生迫切寻找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认识的兴趣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认知的兴趣得到不断升华。
有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往往比较难,若让学生直接接受可能较困难,但若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和模型进行观察和实验,他们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进而牢固地掌握它们。如,为了使学生掌握菱形的概念,我让学生用四根筷子在桌子上摆成平行四边形,并将一根筷子平行移动,直至有一组邻边相等,这时就得到一个菱形。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对知识产生了兴趣,能容易、牢固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和课外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竞赛把学生想要获得成功的心理转化为他们数学学习的动力和实际行动。竞赛不但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压缩思维过程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有一定促进作用。不过竞赛不宜过度频繁,以免造成学生长期极度的紧张。而数学课外活动,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特别注意内容的可接受性,要富有吸引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能有效地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单调的符号生动化,严谨的逻辑推理有趣化。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记忆力。如,在“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个指数函数:y=2x,y=10x,y=()x的图象,然后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特性,演示出它们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从而得到对应的三个对数函数的图象。之后,我再让学生观察图象,讨论性质。他们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仔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从而得出了普遍规律——对数函数的性质。这使他们体验到了发现的愉快和喜悦,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编辑:刘立英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课外活动;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79—01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好直接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把学习视为一种爱好和乐趣,并愿意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这就促进了学习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更高的水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学得有趣,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可采取以下做法。
1.设计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巧妙地寓于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授“圆的概念”时,可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教师:“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学生(一致回答):“能滚动呀!”教师:“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的呢?”学生(哄笑):“因为正方形不能滚动。”教师:“为什么不做成扁圆形的?这种形状也能滚动呀?”这是大多数学生始料不及的问题,他们开始感兴趣了。教师又说:“如果车轮是扁圆形的,在路上行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由“能滚动”的认识进入到“滚动不平稳”的认识,这就为学习“圆的概念”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大提高。
2.设置悬念。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恰当设置悬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情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教学中,我先用古希腊宰相模拟象棋棋谱运麦子的故事展开活动情景:假如要在棋谱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麦子,从第三格开始所放麦子是前一格的平方,则国库里的麦子全都运完,仍不能按要求放满棋谱。然后设置悬念:怎样计算麦子的总数?以激发学生迫切寻找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认识的兴趣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认知的兴趣得到不断升华。
有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往往比较难,若让学生直接接受可能较困难,但若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和模型进行观察和实验,他们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进而牢固地掌握它们。如,为了使学生掌握菱形的概念,我让学生用四根筷子在桌子上摆成平行四边形,并将一根筷子平行移动,直至有一组邻边相等,这时就得到一个菱形。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对知识产生了兴趣,能容易、牢固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和课外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竞赛把学生想要获得成功的心理转化为他们数学学习的动力和实际行动。竞赛不但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压缩思维过程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有一定促进作用。不过竞赛不宜过度频繁,以免造成学生长期极度的紧张。而数学课外活动,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特别注意内容的可接受性,要富有吸引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能有效地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单调的符号生动化,严谨的逻辑推理有趣化。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记忆力。如,在“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个指数函数:y=2x,y=10x,y=()x的图象,然后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特性,演示出它们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从而得到对应的三个对数函数的图象。之后,我再让学生观察图象,讨论性质。他们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仔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从而得出了普遍规律——对数函数的性质。这使他们体验到了发现的愉快和喜悦,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编辑:刘立英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