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的血脂对比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研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血脂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科脑出血患者132例、脑梗塞患者1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对其血脂资料进行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组患者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组的患者TC,TG及LDL—C也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两组相比较,脑出血组的TG明显低于脑梗塞组(P<0.01);而三组间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出血血脂与脑梗塞血脂代谢异常,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指标中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塞;血脂;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57-02
  
  
  脑血管病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及热点之一,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脑血管病的研究越来越多,而血脂与脑梗塞及脑出血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血脂异常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作者通过研究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的血脂记录,探讨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进一步提示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对提高脑血管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32例,女性60例,男性72例,年龄为48—78岁,平均年龄为(56.23±11.47)岁。脑梗塞患者150例,女性61例,男性89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57.07±11.68)岁。对照组为门诊随访的患者共120 例,女性52例,男性68例,年龄为44一80岁,平均年龄为(55.18±14.36)岁。
  1.2 入选标准:①病人或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选病例均无心、肝肾疾病史的患者,因患者的性别、年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无需考虑。③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
  1.3 测定方法:所有患者需于入院次日清晨进行空腹取静脉血,采用酶法制定血清总胆固醇(TC)的甘油三脂( TG)浓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上指标由本院检验科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三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血脂检测结果。
  2 结果
  结果研究显示(见表1),脑出血组患者TC、HDL—C与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脑梗塞组患者TC、TG与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两组对比,脑梗塞组TG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1)。三组间对比,三组间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分析
  3.1 研究结果分析发现: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证明TC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可能动脉样硬化与其机制有关,与国内外部分报道一致。脑梗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主要病因是系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与冠心病具有相同性。与高脂血症密切关系的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的沉积是其主要改变因素,其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及各种继发病变,使血管腔狭窄严重者甚至闭塞。
  3.2 通过表1分析得出:脑梗塞组TG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与对照组,而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较TG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与脂代谢具有密切关联。其可能机制为血清TG升高会激活引起凝血因子I、VII、VIII和因子活性增高,水平增加,从而促进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而且也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而增加血小板聚集和抑制纤溶,即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而抑制纤溶系统。在多种组织因子的作用下从而促使凝血引起高凝状态,在血管内皮受损时其易发生血栓形成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表1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血脂结果的对比分析( ±s)
  组别 n TC TG HDL–C LDL–C Lp(a)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g/L)
  脑梗塞 150 5.48±1.02 1.56±1.12 1.54±0.86 3.22±0.84 220.50±185.84
  脑出血 132 5.18±1.07 1.24±0.74 1.68±0.66 2.87±0.89 240.48±208.96
  对照组 120 4.57±1.11 1.37±0.88 1.43±0.42 2.46±0.80 227.95±214.06
  组别 n TC TG HDL–C LDL–C Lp(a)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g/L)
  脑梗塞 150 5.28±1.02 1.56±1.12 1.54±0.86 3.22±0.84 220.50±185.84
  脑出血 132 5.18±1.07 1.24±0.74 1.68±0.66 2.87±0.89 240.48±208.96
  
  
  3.3 通过研究发现:脑出血组HDL—C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可能和HDL具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及加强前列环素的作用有关。其水平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其机制为HDL—C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4 研究分析显示: 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的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脑梗塞组LDL—C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因此说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之一是LDL—C水平升高,其机制与LDL—C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
  3.5 目前Lp(a)通过多数研究证实,其具有强烈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本资料研究未发现Lp(a)在脑出血组、脑梗塞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就此分析Lp(a)引起脑梗死的机制与Lp(a)的特殊结构相关。由分析得出Lp(a)致病作用可能因素有一下几点:第一、对血栓形成的促进作用。因Lp(a)与纤溶酶原有同源性,结构相似但无酶活性,所以可能通过干扰纤溶系统激活,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延长纤维蛋白水解时间从而促进血栓形成。第二、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Lp(a)不但与低密度脂蛋白争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而且可能会通过非受体调节途径进行吸收、降解等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文龙,刘小军,邓华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8,19(2):16—17.
  [2]章成国,谢坚,邵燕,等.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水平[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07,40(1):7.
  [3]侯玉立.牛争平.脑出血与脑梗死问血脂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4):337—33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脂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有增多趋势,中医认为喜食肥干油腻是引发高血脂的重要病因。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血脂引发疾病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6岁。结果痊愈2例,占67%,显效1例,占33%,总有效率达100%,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该疗法对此类疾病疗效显著,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血脂;并发症降脂汤;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对儿童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患者病例18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同时收集未实施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患儿180例,就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哈尔滨市儿童流感病原学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根据。方法采集2013年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的鼻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和MDCK细胞培养法检测流感病毒,微量血凝抑制(HI)实验进行型别鉴定,并对其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年共检测儿童流感样病例鼻咽拭样品514份,分离到流感病毒28株,阳性率为5.4%,其中H3
期刊
严重多发伤经常包括一处或多处骨折,当伤员需要进行全身救治时,如何确定对骨折的处理方针,是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院1995年1月-1997年11月收治多系统损伤合并骨折32例,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83岁,其中10-30岁11例,31-50岁10例,51-70岁8例,70岁以上3例。伤因以交通事故损伤占首位,工18例
期刊
【摘要】甲状旁腺激素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钙稳态调节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PTH 在骨的代谢过程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TH及其活性片段PTH1-34已成为重要的骨形成促进剂,它是目前临床应用效果最好的的促进骨合成代谢的药物。本文就其自身活性结构、一般特性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治疗的肺结核空洞38例(观察组)以及肺癌空洞患者41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特点。结果:肺结核空洞多以厚壁空洞(55.3%)、钙化(26.3%)、周围卫星灶(76.3%)为主要特点,薄壁空洞、壁结节、分叶、毛刺以及胸膜凹陷征较
期刊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从而分析了解血尿酸水平和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到2013年7月间收治的患者的血尿酸的水平,包括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者200例,测量方法采用的是尿酸酶比色法进行检测。 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健康者的血尿酸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从而使得生物制药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当前,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生产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研发和生产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当前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西药制药;生产;生物制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无防护性交女性216例,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4例,在其性交72小时后,1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0mg;2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0mg;3组给予服用25mg;4组给予服用50mg。一个月后将4组女性避孕效果与不良反应发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4组避孕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
期刊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水、75%乙醇、碱水进行热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对比黄芩苷提取率。结果 以75%乙醇为溶剂,热回流提取黄芩苷含量最高,提取效果好。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  【关键词】黄芩苷;提取;含量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