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融入思政课课堂文化的浅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大一新生对思政课课堂文化的理解与期望的调查》的分析发现,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是正向和正常的,大众文化融入课堂依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课堂文化依然是教师主导下的产物,大众文化颓废消极的东西仍有宿主,娱乐至上的思想在学生中仍然大有市场。基于此,思考思政课课堂文化应对大众文化的策略。
  [关    键   词]  大众文化;课堂文化;思政课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46-02
   大众文化早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并且成为当今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经过12年规范的中小学教育的大一新生是否可能完全避开大众文化的影响,是否可能在课堂文化上拒绝大众文化的融入,最近通过“问卷星”设立了一份《大一新生对思政课课堂文化的理解与期望的调查》调查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对象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随机抽的12个班的学生,调查为自愿原则,调查时间为2020年3月7日至3月9日,调查报告有效份数为263份,调查报告数据如下表。
   一、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是正向和正常的
   调查显示,学生期望通过课堂学习增加认识和获取能量的比例高达97.34%,他们的学习期望与社会期望高度一致,他们并不认为抽象的理论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喜欢思考,喜欢深刻的东西,他们知道深刻的东西的价值,他们敬仰英雄,他们认为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并不是遥远的东西,而是可以企及的高度。所有的这些,都非常符合“00”后普遍公认的特征:有正义感、渴望成长和独立、非常善良等,他们渴望思政课课堂文化是以弘扬真善美为主旋律的。
   二、大众文化融入课堂依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断深化的改革,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不断解放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特别是在2000年后,中国经济每年以超高速的速度在增长,大众的经济支付能力不断攀升,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众的文化需求为中国的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消费市场。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大众文化依托电视、电影、网络等负载工具广泛传播和发展壮大,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和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高雅文化并驾齐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原有结构,形成了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交融共存的格局,大众传媒、电子技术、網络技术的发展壮大,影响了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使得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思政课课堂文化已经不可能避免被大众文化侵入。
   调查结果显示,不管何种学习内容,大学生绝大多数喜欢短视频,有60%的学生都是喜欢轻松地学习、笑着学习,这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碎片化的消极作用。现在生活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高度紧张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使人们内心充满焦虑和烦躁,人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欣赏古典文化和精英文化,并且不会对现实作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们迫切需求的是心灵对压力的减轻和放松、舒缓和化解,他们必然希望思政课的课堂文化也是轻松的,能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
   三、课堂文化依然是教师主导下的产物
   超过2/3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和认识“课堂文化”和“大众文化”,恰恰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回避自己的无知,因为到目前为止,“课堂文化”的概念并不统一,学界争论很多。
   张雁军在《课堂文化:内涵、失衡及建构》中指出:“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这一空间场所内,由教学文化、人际文化及人物文化组成的主体不断自我解放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陈丽春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解析与重建》中指出:“课堂文化是指在班级中,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有个体或大部分成员所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共享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和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储建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课堂文化》中指出:“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以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潘慧芳在《小学德育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解读》中指出:“课堂文化是教科书与教学过程中包含的价值观念、教学方式和课堂规范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
   笔者认为,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被人们感受得到的并且能够影响课堂活动中每一个成员的文化意蕴,它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即参与课堂活动的所有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科学知识、技术应用、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和运用等的复合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就是思想政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和任何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动的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对于“课堂文化”的概念,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大一新生,大部分选择了“了解”,说明他们已经习惯了在不理解或者朦胧懵懂的情况下,积极认同和配合老师的期望,所以,课堂文化不可能由学生主导形成,课堂文化仍然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文化,特别是思政课课堂文化。
   四、大众文化颓废消极的东西仍有宿主
   “第10题,对于英雄,我都是发自内心地敬仰和尊重”和“第11题,我期待通过学习能够增加我的认识,给我能量”虽然分别只5.32%和2.66%的学生选择了“否定”,但是这个数据却是真实的,只要有学生选择了“否定”,那么这种选择与被调查者的真实思想必然是一致,绝对不可能是淘气或者开玩笑。这种选择是选择者错误社会化或者社会化失败的表现。每个社会成员都是通过社会化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错误社会化或者社会化失败是指社会成员未按社会要求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同正常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    大众文化因为文化要实现商品化,产生了其消极性的一面。文化生产商为获取商业利润,不顾一切后果地满足现代人需要娱乐和放松的精神需求,导致一些文化产品毫无节操,毫无政治性和原则性。一些精神失落、价值混乱、鼓吹享乐、宣张物欲横流的文化产品,打着大众艺术之名,丑化民族英雄,驱逐崇高的理想,诋毁中国共产党,僭越政治,倡导娱乐无罪,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解,企图以扭曲的细节颠覆历史的真实,历史虚无横行无阻。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一旦被正在成长的某些孩子接受,势必造成他们社会化的失败,他们继续成为或将成为大众文化消极颓废内容的宿主,因此,他们会抵触思政课课堂文化弘扬的主流文化,抗拒融入思政课的课堂文化中。
   五、娱乐至上的思想在学生中仍然大有市场
   有1/3的学生对“第8题,我就喜欢笑,笑,哪怕是毫无意义的笑,我就是喜欢笑,只要给我让我笑的东西看就可以”的回答是肯定,主张娱乐至上思想的学生占的比例非常高。
   大众文化承载的文化使命是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和消遣,因而注重感性愉悦,不像高雅文化那样注重理性、深刻和系统的思考;它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为达到吸引社会公众,创造各种各样的能够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使他们通过感官的刺激而获得轻松的满足和精神的慰藉。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用事实论述:媒介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为人们提供娱乐性的内容,而是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新闻到政治,甚至是宗教活动都在全心全意地娱乐观众。人类心甘情愿而且是积极努力地成为大众娱乐的附庸,通过舞台、电视、电影和网络媒介为手段,把一切都以娱乐和狂欢的方式呈现,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大众文化这种娱乐至上的文化形式影响了不少人,人们就知道笑,至于笑什么和为什么笑,都是没有必要去探究,只要能笑就可以了。调查结果中,娱乐至上这种课堂文化,在学生当中很受欢迎。
   六、思政课课堂文化应对大众文化的策略
   根据调查结果,大众文化进入思政课课堂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思政课课堂文化坚守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是受学生欢迎和期待的,通过借用大众文化的形式,弘扬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发挥思政课课堂文化教师主导的作用,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引导好学生纠正偏离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的错误认识,坚守思政课课堂文化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发挥好思政课课堂文化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献:
   [1]张雁军.课堂文化:内涵、失衡及建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陈丽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解析与重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储建明.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课堂文化[J].江西教育研究,2002(3).
   [4]潘慧芳.小学德育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解读[J].中国德育,2006(5).
   [5][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7][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8][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M].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黄会林.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了解2019级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教育对策。方法:采用SCL-90和UPI对1694名大学新生进行整体施测。结果:该校2019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女生,不同系别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差异。建议:做好心理普查结果跟踪工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引导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经验。与此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育人机制、育人模式等方面来研究建立适用于电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体系的一些要点。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体系;机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从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BIM建模协会实践经验出发,分析专业社团在建设过程中走弯路的原因,得出适合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的途径和具体举措。通过BIM建模协会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自信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步入社会后的学习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關 键 词] 专业社团;社团建设;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为满足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福建省推行“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提升企业人才职业素质和技能素养,打造福建省职业教育特色。以学院开展“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
期刊
[摘 要] 自主招生是为了适应选才标准多样化而产生的,就业状况的好坏可以体现这一招生模式的优劣。以安徽省芜湖市4家高职院校自招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统招生的对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自招学生在就业率和就业方向、专业吻合度、薪酬水平、职业稳定性和企业评价等方面的表现,发现总体差异不大,但自招生内部易出现两极化发展,其原因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和学生个性有关,建议学校在今后的
期刊
[摘 要] 为解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互动、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考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需要,采用“超星平台+微课+踏瑞软件”进行混合式教学,将课程教学与在线教学资源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遵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2020年3月初广东民办高职院校陆续开展了2020年春季线上教学工作。根据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实现线上教学的基础条件,通过对线上教学平台的测试,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开展线上教学存在来自教师和学生线上学习软硬件、大数据教学资源应用信息不对称和网络系统失灵的风险。科学利用国家提供的线上学习资源,实现弹性教学、小班化教学、团队指导下的学
期刊
[摘 要] 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认知过程,提高了学生學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以三年制高职专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为例,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在项目化课程中的应用,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改进,使其在高职院校其他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中更具有通用性和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项目化
期刊
[摘 要]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背景下,采用在线教学方式,保证学生随时随地正常开展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案例一方面指导学生统筹学习资源用量、用时,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阐释了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将互联网和传统教育融合起来。  [关 键 词] 直播;点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职业技能大赛从国家到地方得到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在全国服装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服装类技能大赛内容的分析和以往参赛经验的总结,结合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服装专业实际情况,拟对课程设置、课程对接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将技能大赛与教学相结合,能有效促进本专业的发展,为教学探索出“新”的有效模式。同时,实现优秀人才与企业接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