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了基于语言思维的第二语言习得策略。通过分析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般思维与语言思维的差异,确定了语言思维的层级以及其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基于认知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问题,设计了调查表,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不同学习阶段的习得策略。
关键词:语言思维;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理论
作者简介:郭葆才(1964-),男,山西临汾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讲师。(广东 湛江 524094)邹梦洁(1989-),女,山西临猗人,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641)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55-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大量的文献体现了语言观与社会观,只有少量的文献涉及思维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从说明性向解释性转化的迹象,但是研究还不够。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方法与特定的理论相关。如:偏误分析、习得顺序研究、语言变异研究、语言输入研究等,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词汇习得的描述性(说明性)研究,但是解释性、基于模式的研究却很少。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的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1]Ellis(1994)认为,“外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目的语。原因是,学习者的目的语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另外,这种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两者的根本差异是学什么与如何学。国内2000年左右的一些文献中,还有把第二外语习得与外语习得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
本文分析了思维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明确了语言并不是思维实现的工具,而是思维过程以及思维成果(思想)的表达工具。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语言习得机制,并从认知理论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做了调查,从语言习得内在的语言思维因素角度,阐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考察学习者的内在习得机制以及如何避免母语的负迁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策略,考察范围是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者。进一步阐明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二、语言思维
1.语言与思维的区分
语言是人类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的表达工具,是一种信号或者一种信号组合,相当于数据。语言所表达的是消息,有用的消息才是信息。
语言并不是思维实现的工具,而只是作为思维成果的思想的表达工具。这就是说,思想的产生不一定依靠语言,但思想的表达,特别是抽象思想的表达必须依靠语言。
没有语言能力的人也有抽象思维能力。聋哑人不仅具有高级的抽象思维,而且能够通过“读唇”“听”懂有声语言。也有的文献认为,聋哑人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具备语言能力。
语言与思维在一定的层面上是相互独立的。如老年痴呆症等患者,思维混乱,但语言机制并不混乱。儿童与失语者可以正常思维,却无法使用有声语言表达。失去思维能力但不同时失去语言能力,失去语言能力但不同时失去思维能力。
2.语言思维
语言与思维虽然在一定的层面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更高的层面可能是相互依存的。从认知学的角度,语言与客观存在之间是有思想为中介的。语言只与思维成果发生关系,而不与思维行为发生关系。思维行为“编码”客观存在成为思想,语言“编码”思想成为“更高一层思想”,是一种再“编码”。这种“再编码”称为语言思维。[2]
三、认知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问题
1.认知理论
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的几种认知理论模型,如中介语理论、监控理论、ACT*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和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Anderson曾经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理论——ACT模型,[3]并试图用这一理论解释记忆、言语加工、推理等问题。ACT*模型观点主要集中在其语法规则的学习上。ACT*模型认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最初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获得的,语法学习是一种有意识地应用外显的语法规则的过程。但一些人认为,[4]即使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许多语法知识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是一种内隐学习的过程。
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是由McLanghlin[5,6]提出来的。他的学习理论采用了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以及中介语的重新建构等概念来解释第二语言的学习。McLanghlin的信息加工模型与Anderson的ACT*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概念解释第二语言的学习,但实质上都强调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种认知技能的学习,都强调内部知识表征的加工操作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有所不同的是,信息加工模型较ACT*模型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研究中介语变化是重要的,但大多数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语言迁移机制,基于文化背景的语言思维机制的形成研究较少。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问题
有四个问题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4]
(1)第二语言习得者获得什么?第二语言习得者要学到什么?习得什么内容?
(2)学习者怎么样获得第二语言?主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者为什么会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语言有明显的规律性?为什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语言会产生系统的变化?
(3)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4)指导学习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哪些影响?
四、基于语言思维的第二语言习得策略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是透过体验而获得知识、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稳定的行为变化。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对社会认知的概念变化,是对环境感知的调整,是信息的加工、存储与检索,是语言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是个体的知识建构与目的语国社会的协调过程。语言思维是对思维结果(思想)的再编码,能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是检验第二语言习得者的最好标准。
1.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习得策略
“策略”是一个有些模糊的概念。在整个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一个策略包括与特定阶段相关的精神和行为活动。[5]所谓习得策略是指习得者在用目的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6]
本文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分为认识、入门、基础、提高和应用五个学习阶段,并提出这五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
(1)认识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对目的语的兴趣,尽可能多地接触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得学习者对目的语有全面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对任何知识点进行强记,否则会失去兴趣。
英语学习资源有PETS、CET、雅思、托福、SAT、GRE、GMAT、ESL、BEC、沪江英语网、星火英语、李阳疯狂英语、新东方、VOA等。通过观看美剧(如:Gossip Girl;Desperate Housewife;Ugly Betty)或者学唱英文歌,提高对英语的喜爱程度。
(2)入门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是指目的语的语音语调,简单日常单词记忆,简单语法学习,目的语的语序特点的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难点是目的语语序学习。例如:英语中,The basic conception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此句的语序与中文语序是有差异的。培养用目的语语序进行思维,显得格外重要。用目的语语序进行思维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良好的语感和口语基础,而且有助于学习者融入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目的语的语音语调学习。目的语的语音语调学习以模仿为主,在不考虑具体词汇意义或语法的情况下,强制自己模仿跟读,尽量达到语音语调的标准。这一阶段着重记忆目的语的“旋律”,而非记忆目的语的“乐谱”。可以播放英文的音频和视频,在忽略意义的前提下,疯狂跟读,不同的语言需要舌头做不同的运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语音语调的习得是在比较初级阶段形成的。有些习得者在学习第二语言很长时间后,可以很流利地用目的语表达,但由于语音语调的缺陷,造成用目的语交流的障碍。
(3)基础阶段习得策略。基础阶段学习是指目的语的语法学习,以及记忆所有可以进行日常无障碍交流的词汇。单词和语法达到可以认知的程度,不需要再现。可以无障碍地进行写作和阅读,在听说方面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词汇、语法的习得过程:1)脑中记忆单词形式及意义,见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脑中没有搜索源,并无法以目的语进行会话(形态记忆类型);脑中记忆单词发音及意义,听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文本中出现时,没有搜索源,无法辨认,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了解其意义及在会话中可以应用此单词,但是出现应用不准确现象(包括发音不准确),使用此单词时,出现犹豫和不确定的心态(语音记忆类型)。2)脑中记忆单词形式及意义,见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脑中有搜索源,但反应时间长,进行会话时,搜索时间长(形态记忆类型);脑中记住其记忆单词发音及意义,并听到之后可以朗读,在文本中出现时,有搜索源,但反应时间长,在会话中可以应用此单词,并应用得比较准确,并有比较自信的心态(语音记忆类型);3)脑中记忆单词形式及意义,见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脑中有搜索源,可以及时反应单词形态和意义,进行会话时,灵活应用(形态记忆类型);脑中记住其记忆单词发音及意义,并听到之后可以朗读,在文本中出现时,有搜索源,可以及时反应,在会话中,应用准确,并有自信的心态(语音记忆类型)。
(4)提高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是指把上一阶段中记忆的词汇和语法进行巩固,到达可以重现的程度,并可以灵活应用。在此基础上,扩充词汇量和表达方式(包括俗语、谚语等)。
这一阶段习得策略是利用媒体学习语言。
利用媒体学习语言的优点:1)提高学习兴趣;2)学到的是真正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有用的词汇和表达。3)因为电视剧和电影是有主题的,与主题相关联的词汇会多次出现,容易对一类单词进行记忆。4)电视剧和电影中的话语都是地道的目的语,可以学到很多地道的语言表达。而且其中说话者都是以目的语为母语的,可以模仿到很标准的语音。5)除此之外,也可以慢慢领悟,在不同的心情和情况下语调的变化。
选择媒体的方法:1)选择只有中文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观看,了解大概内容和主题。2)选择有中文和目的语的双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观看,对照中文以及目的语的字幕进行仔细的学习,包括词汇及常用表达。3)选择只有目的语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观看,巩固所记词汇和常用表达。4)选择没有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跟读。
(5)应用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是指在已获得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目的语,缩短语言反应时间,包括听说读写,使自己的思维上升到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的阶段。采用Coulter(1986)提出的“交际策略”,当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特别是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表达意义发生困难时采取某种策略以解决交际问题。[6]
对音节、新词、词汇、对人脑记忆句中词汇能力进行实验的 The procession of Memories:Forgetting and Retention(Norman E.Spear,1978)一文的结论是融入句中的词汇比单独词汇记忆更多。而Meinen und verstehen(H Hörmann,1978)一书中的图表与交际现实中的意义和理解说明了“不能在语言中寻找意义,而是在某个人对谁讲什么的所欲之言中寻找意义”。[7]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与以目的语为母语的讲话者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留意和模仿以目的语为母语的讲话者在语言交流中的思维方式。
在语言交流中,最好做到排除母语的一切影响(一般做不到很彻底),融入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中。在思维过程中,避免中介语的参与,运用所学目的语直接进行思维和交流。
2.问卷调查
基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解的基础上,精心设置了以下问卷(见表1),对56个学生做了调查。他们在学习自己的专业时,需要学习英语,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汉语解释英语。发出调查问卷56份,收回50份。这些调查对象大多是目的语学习较主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调查问卷涉及认识、入门、基础、提高和应用五个学习阶段。主要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形成过程。认识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用目的语描述或表达事物是什么样的。入门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目的语的语音语调、目的语的语序学习方法;基础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目的语的语法学习方法;提高阶段主要考察学生扩充词汇量与固化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的方式;应用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的方式。
从图1上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结果是,各位较好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认识、入门、基础、提高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在应用方面还有些欠缺。较好的学习者首先表现出的是对目的语的兴趣与热爱;其次是积极地运用。在这些学生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能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
五、结论
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定的天赋。尽管在社会角色的要求下,一个没有语言天赋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学习上会产生较大困难。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外部环境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因。经常采用目的语思考问题的学生学习进步快。学习一门外语是一个漫长的,具有一定规律与特点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心理,学习中的难点、重点以及选择的提升方向均不同,需要不断地根据学习现状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才能及时进步,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3(3)15-16,59-66.
[2]吴潜龙.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2000,(1).
[3]Anderson J.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4]Mitchell R,Myles F.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8.
[5]McLanghlin B.Restructur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113-28.
[6]McLanghlin B,Heredia JLC.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es to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M].In:Ritchie WC,Bhatia TK ed.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6.
[7]刘和平.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中国翻译,2006,(4).
(责任编辑:董雅洁)
关键词:语言思维;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理论
作者简介:郭葆才(1964-),男,山西临汾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讲师。(广东 湛江 524094)邹梦洁(1989-),女,山西临猗人,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641)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55-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大量的文献体现了语言观与社会观,只有少量的文献涉及思维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从说明性向解释性转化的迹象,但是研究还不够。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方法与特定的理论相关。如:偏误分析、习得顺序研究、语言变异研究、语言输入研究等,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词汇习得的描述性(说明性)研究,但是解释性、基于模式的研究却很少。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的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1]Ellis(1994)认为,“外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目的语。原因是,学习者的目的语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另外,这种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两者的根本差异是学什么与如何学。国内2000年左右的一些文献中,还有把第二外语习得与外语习得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
本文分析了思维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明确了语言并不是思维实现的工具,而是思维过程以及思维成果(思想)的表达工具。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语言习得机制,并从认知理论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做了调查,从语言习得内在的语言思维因素角度,阐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考察学习者的内在习得机制以及如何避免母语的负迁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策略,考察范围是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者。进一步阐明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二、语言思维
1.语言与思维的区分
语言是人类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的表达工具,是一种信号或者一种信号组合,相当于数据。语言所表达的是消息,有用的消息才是信息。
语言并不是思维实现的工具,而只是作为思维成果的思想的表达工具。这就是说,思想的产生不一定依靠语言,但思想的表达,特别是抽象思想的表达必须依靠语言。
没有语言能力的人也有抽象思维能力。聋哑人不仅具有高级的抽象思维,而且能够通过“读唇”“听”懂有声语言。也有的文献认为,聋哑人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具备语言能力。
语言与思维在一定的层面上是相互独立的。如老年痴呆症等患者,思维混乱,但语言机制并不混乱。儿童与失语者可以正常思维,却无法使用有声语言表达。失去思维能力但不同时失去语言能力,失去语言能力但不同时失去思维能力。
2.语言思维
语言与思维虽然在一定的层面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更高的层面可能是相互依存的。从认知学的角度,语言与客观存在之间是有思想为中介的。语言只与思维成果发生关系,而不与思维行为发生关系。思维行为“编码”客观存在成为思想,语言“编码”思想成为“更高一层思想”,是一种再“编码”。这种“再编码”称为语言思维。[2]
三、认知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问题
1.认知理论
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的几种认知理论模型,如中介语理论、监控理论、ACT*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和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Anderson曾经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理论——ACT模型,[3]并试图用这一理论解释记忆、言语加工、推理等问题。ACT*模型观点主要集中在其语法规则的学习上。ACT*模型认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最初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获得的,语法学习是一种有意识地应用外显的语法规则的过程。但一些人认为,[4]即使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许多语法知识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是一种内隐学习的过程。
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是由McLanghlin[5,6]提出来的。他的学习理论采用了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以及中介语的重新建构等概念来解释第二语言的学习。McLanghlin的信息加工模型与Anderson的ACT*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概念解释第二语言的学习,但实质上都强调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种认知技能的学习,都强调内部知识表征的加工操作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有所不同的是,信息加工模型较ACT*模型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研究中介语变化是重要的,但大多数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语言迁移机制,基于文化背景的语言思维机制的形成研究较少。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问题
有四个问题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4]
(1)第二语言习得者获得什么?第二语言习得者要学到什么?习得什么内容?
(2)学习者怎么样获得第二语言?主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者为什么会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语言有明显的规律性?为什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语言会产生系统的变化?
(3)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4)指导学习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哪些影响?
四、基于语言思维的第二语言习得策略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是透过体验而获得知识、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稳定的行为变化。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对社会认知的概念变化,是对环境感知的调整,是信息的加工、存储与检索,是语言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是个体的知识建构与目的语国社会的协调过程。语言思维是对思维结果(思想)的再编码,能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是检验第二语言习得者的最好标准。
1.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习得策略
“策略”是一个有些模糊的概念。在整个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一个策略包括与特定阶段相关的精神和行为活动。[5]所谓习得策略是指习得者在用目的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6]
本文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分为认识、入门、基础、提高和应用五个学习阶段,并提出这五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
(1)认识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对目的语的兴趣,尽可能多地接触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得学习者对目的语有全面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对任何知识点进行强记,否则会失去兴趣。
英语学习资源有PETS、CET、雅思、托福、SAT、GRE、GMAT、ESL、BEC、沪江英语网、星火英语、李阳疯狂英语、新东方、VOA等。通过观看美剧(如:Gossip Girl;Desperate Housewife;Ugly Betty)或者学唱英文歌,提高对英语的喜爱程度。
(2)入门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是指目的语的语音语调,简单日常单词记忆,简单语法学习,目的语的语序特点的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难点是目的语语序学习。例如:英语中,The basic conception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此句的语序与中文语序是有差异的。培养用目的语语序进行思维,显得格外重要。用目的语语序进行思维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良好的语感和口语基础,而且有助于学习者融入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目的语的语音语调学习。目的语的语音语调学习以模仿为主,在不考虑具体词汇意义或语法的情况下,强制自己模仿跟读,尽量达到语音语调的标准。这一阶段着重记忆目的语的“旋律”,而非记忆目的语的“乐谱”。可以播放英文的音频和视频,在忽略意义的前提下,疯狂跟读,不同的语言需要舌头做不同的运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语音语调的习得是在比较初级阶段形成的。有些习得者在学习第二语言很长时间后,可以很流利地用目的语表达,但由于语音语调的缺陷,造成用目的语交流的障碍。
(3)基础阶段习得策略。基础阶段学习是指目的语的语法学习,以及记忆所有可以进行日常无障碍交流的词汇。单词和语法达到可以认知的程度,不需要再现。可以无障碍地进行写作和阅读,在听说方面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词汇、语法的习得过程:1)脑中记忆单词形式及意义,见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脑中没有搜索源,并无法以目的语进行会话(形态记忆类型);脑中记忆单词发音及意义,听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文本中出现时,没有搜索源,无法辨认,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了解其意义及在会话中可以应用此单词,但是出现应用不准确现象(包括发音不准确),使用此单词时,出现犹豫和不确定的心态(语音记忆类型)。2)脑中记忆单词形式及意义,见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脑中有搜索源,但反应时间长,进行会话时,搜索时间长(形态记忆类型);脑中记住其记忆单词发音及意义,并听到之后可以朗读,在文本中出现时,有搜索源,但反应时间长,在会话中可以应用此单词,并应用得比较准确,并有比较自信的心态(语音记忆类型);3)脑中记忆单词形式及意义,见到之后可以朗读,但在别人说出此单词时,脑中有搜索源,可以及时反应单词形态和意义,进行会话时,灵活应用(形态记忆类型);脑中记住其记忆单词发音及意义,并听到之后可以朗读,在文本中出现时,有搜索源,可以及时反应,在会话中,应用准确,并有自信的心态(语音记忆类型)。
(4)提高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是指把上一阶段中记忆的词汇和语法进行巩固,到达可以重现的程度,并可以灵活应用。在此基础上,扩充词汇量和表达方式(包括俗语、谚语等)。
这一阶段习得策略是利用媒体学习语言。
利用媒体学习语言的优点:1)提高学习兴趣;2)学到的是真正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有用的词汇和表达。3)因为电视剧和电影是有主题的,与主题相关联的词汇会多次出现,容易对一类单词进行记忆。4)电视剧和电影中的话语都是地道的目的语,可以学到很多地道的语言表达。而且其中说话者都是以目的语为母语的,可以模仿到很标准的语音。5)除此之外,也可以慢慢领悟,在不同的心情和情况下语调的变化。
选择媒体的方法:1)选择只有中文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观看,了解大概内容和主题。2)选择有中文和目的语的双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观看,对照中文以及目的语的字幕进行仔细的学习,包括词汇及常用表达。3)选择只有目的语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观看,巩固所记词汇和常用表达。4)选择没有字幕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跟读。
(5)应用阶段习得策略。这一阶段是指在已获得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目的语,缩短语言反应时间,包括听说读写,使自己的思维上升到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的阶段。采用Coulter(1986)提出的“交际策略”,当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特别是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表达意义发生困难时采取某种策略以解决交际问题。[6]
对音节、新词、词汇、对人脑记忆句中词汇能力进行实验的 The procession of Memories:Forgetting and Retention(Norman E.Spear,1978)一文的结论是融入句中的词汇比单独词汇记忆更多。而Meinen und verstehen(H Hörmann,1978)一书中的图表与交际现实中的意义和理解说明了“不能在语言中寻找意义,而是在某个人对谁讲什么的所欲之言中寻找意义”。[7]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与以目的语为母语的讲话者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留意和模仿以目的语为母语的讲话者在语言交流中的思维方式。
在语言交流中,最好做到排除母语的一切影响(一般做不到很彻底),融入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中。在思维过程中,避免中介语的参与,运用所学目的语直接进行思维和交流。
2.问卷调查
基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解的基础上,精心设置了以下问卷(见表1),对56个学生做了调查。他们在学习自己的专业时,需要学习英语,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汉语解释英语。发出调查问卷56份,收回50份。这些调查对象大多是目的语学习较主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调查问卷涉及认识、入门、基础、提高和应用五个学习阶段。主要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形成过程。认识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用目的语描述或表达事物是什么样的。入门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目的语的语音语调、目的语的语序学习方法;基础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目的语的语法学习方法;提高阶段主要考察学生扩充词汇量与固化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的方式;应用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的方式。
从图1上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结果是,各位较好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认识、入门、基础、提高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在应用方面还有些欠缺。较好的学习者首先表现出的是对目的语的兴趣与热爱;其次是积极地运用。在这些学生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能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思维。
五、结论
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定的天赋。尽管在社会角色的要求下,一个没有语言天赋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学习上会产生较大困难。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外部环境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因。经常采用目的语思考问题的学生学习进步快。学习一门外语是一个漫长的,具有一定规律与特点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心理,学习中的难点、重点以及选择的提升方向均不同,需要不断地根据学习现状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才能及时进步,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3(3)15-16,59-66.
[2]吴潜龙.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2000,(1).
[3]Anderson J.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4]Mitchell R,Myles F.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8.
[5]McLanghlin B.Restructur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113-28.
[6]McLanghlin B,Heredia JLC.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es to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M].In:Ritchie WC,Bhatia TK ed.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6.
[7]刘和平.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中国翻译,2006,(4).
(责任编辑:董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