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服务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高职服务类院校的学生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对高职服务类院校学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完善高职服务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高职服务类院校是为第三产业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服务类学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既普通又有自己特点的一个群体。以我院学生为例,我院设有形象设计、饭店管理、烹饪、航空服务、物流管理这五个专业,其中女生占学生总数85%以上,可以说是女生的天下,学生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到青年期的过渡阶段,也处于心理上的过渡期,尤其是女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更大。此外高职服务类院校专业的特点,服务性比较强。由于社会上所存在的对服务类职业的偏见,家长、学生对服务类职业的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服务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工作。因此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的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服务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调节情绪、拥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目前,大多数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水平是健康的,能够很好的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上呈现出心理亚健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卑、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高职服务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平平,只能考入高职院校。以我院学生为例,部分学生还是降分录取,与其他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自己学校的名气不大,甚至社会上有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学院,因而他们有一种失败感,这更容易使他们易产生自卑感。加上学生本身对学校认可度低,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进而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给学生管理也带了更大的困难。同时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服务类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多的认识偏见,把服务类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把服务类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有没有学历都能干的职业。再加上当前舆论没有足够的宣传,有的学院办学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部分服务类学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情绪不高、情感冷漠、意志力弱等心态。此外,服务类院校学生女生比重比较大,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攀比心理也较重。在众多的漂亮同学中,自己的相貌平平,自我定位出现偏差,看不到自身的优势,产生自卑感。特别是来自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自卑感更强,显得孤僻。
(二)焦虑心理
产生焦虑心理主要是:一是迫于无奈选择的服务类院校。部分学生是由于家长的压力下来服务类院校的;还有些学生是所报志愿没有实现,被迫调剂到现在服务类学校的;也有些是根本不了解相关专业而盲目报考的,到学校才知道与自己原来想的完全不同;这种高考的失利及迫于无奈的选择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了排斥感,进而心态不稳定,焦虑心理容易产生。二是就业矛盾。服务类学生原本好就业,但是由于学生自我价值感高,不愿从基层做起,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应该从事相关的管理岗位,但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使他们理想与现实出现冲突,产生矛盾,这样就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三是有的学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比如参加学生会或者班干部竞选失败,害怕别人看低自己,产生焦虑情绪。
(三)人际关系不协调
处于17~22岁之间的高职服务类学生,正是青春期的后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家庭里优越感很强。但到学校后,这种优越感逐渐消失,相继产生了一些人际交往问题。首先,是社会交际圈子变小。到了学校,失去了家庭优越环境的庇护,同时自己又是服务类的高职生,感到地位低,害怕别人瞧不起,就有意回避社会交往。此外有的学校位置在郊区,这给学生的社会交往也带来了一些阻碍。例如我院在远郊,离市区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学校周边也不够繁华,相应的活动场所比较少,这就给学生的社会交往带了不便。这时网络技术的普及,不能在现实社会获得满足的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虚拟的网络环境里。久而久之,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他们就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这样恶性循环,产生了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其次,是异性之间交往不协调。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强与异性交往的欲望。他们期望有能够亲近、相信他们的异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冲动和盲目,有的学生分不能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不少学生以自己没有异性朋友而感到无能,容易诱发道德心理问题,有个别的学生还可能因情感问题萌生自杀念头。再次,高职服务类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成长环境存有差异,语言、生活习惯、性格、特长都有差异。同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渡过,寝室与寝室之间的交往少,影响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此外室友之间的误解、冲突及排斥经常发生,致使一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害怕与他人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孤独、孤僻,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第四,有的学校缺少有效的活动,没有把学生组织在一起,缺少一起交流合作的机会,团队组建的锻炼少,致使学生的没有形成人际交际网络,产生了人际关系不协调。
二、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
(一)高职服务类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具一定的隐藏性和渐进性。我们通常错误地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不多,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行为很难被发觉。故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致使问题越积越多,这就为日后埋下了隐患。有些高职服务类院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的层次,觉得这是软任务,只要确保学生不出事、不做极端的事情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做多做少无关紧要。学院领导的不重视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诸多环节没有落实,成效不明显。很多高职服务类院校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也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些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搞活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保障,认识上的偏颇则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服务类院校的积极开展。高职服务类院校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院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思想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加强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认识困难、挫折和荣誉,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近几年,有些社会领域道德行为恶劣,金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生,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尤其是网络资源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影响,严重危害了高职服务类学生的身心健康。高职服务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就是与人打交道,为顾客服务。顾客就是上帝,但是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不正之风强盛、各种腐败思潮漫延等,使学生感到迷惘、焦虑、恐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同时,社会竞争的激烈、较快的生活节奏、就业难度增加,使高职服务类学生在时间上有一种紧迫感、生活上的压力和焦虑油然而生。社会的飞速发展给这一代高职服务类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猛烈、复杂,以上因素与学生自己的生理、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造成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发展失衡。
三、解决高职服务类学生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高职服务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学校可以采取很多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如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学院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实行层级管理,比如实行院长领导,心理咨询部门开展工作,系部落实,班级、寝室的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创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立QQ群、贴吧、微博等交流平台等等。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心理测评软件,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学院开设心理健康课、面对面心理咨询、团队辅导训练、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班级配备心理委员、寝室配有心理护航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其次,高职服务类学院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干净、美丽的校园、清新的空气,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学习更有激情。还可以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拓宽学生的交际面。同时加强校风、班风建设,形成强能、善技、厚德、笃学的校风。班级中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集体荣誉感,严明班级纪律。此外加强舆论的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等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习、实训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职业生活的重要渠道。高职服务类学院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加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对将来就业不利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同时高职服务类学院应为毕业生就业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定位。通过为学生设计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量表,通过结果分析和心理辅导,服务类学生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个准确定位。-通过对适合自己职业的了解,服务类学生可以有针对行的进行学习,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有很多优势。心理辅导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社会的积极方面,使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学生更有信心到社会上去工作。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陈国梁.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及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2):52-53.
[2]李晓波.谢钢.沈雪妹,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2):74-76.
[3]徐炳谦,张能云.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3):57-59.
[4]潘朝霞, 王亮.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职业生涯规划[J].科教文汇,2009,(2):95
【关键词】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高职服务类院校是为第三产业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服务类学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既普通又有自己特点的一个群体。以我院学生为例,我院设有形象设计、饭店管理、烹饪、航空服务、物流管理这五个专业,其中女生占学生总数85%以上,可以说是女生的天下,学生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到青年期的过渡阶段,也处于心理上的过渡期,尤其是女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更大。此外高职服务类院校专业的特点,服务性比较强。由于社会上所存在的对服务类职业的偏见,家长、学生对服务类职业的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服务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工作。因此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的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服务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调节情绪、拥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目前,大多数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水平是健康的,能够很好的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上呈现出心理亚健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卑、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高职服务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平平,只能考入高职院校。以我院学生为例,部分学生还是降分录取,与其他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自己学校的名气不大,甚至社会上有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学院,因而他们有一种失败感,这更容易使他们易产生自卑感。加上学生本身对学校认可度低,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进而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给学生管理也带了更大的困难。同时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服务类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多的认识偏见,把服务类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把服务类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有没有学历都能干的职业。再加上当前舆论没有足够的宣传,有的学院办学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部分服务类学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情绪不高、情感冷漠、意志力弱等心态。此外,服务类院校学生女生比重比较大,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攀比心理也较重。在众多的漂亮同学中,自己的相貌平平,自我定位出现偏差,看不到自身的优势,产生自卑感。特别是来自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自卑感更强,显得孤僻。
(二)焦虑心理
产生焦虑心理主要是:一是迫于无奈选择的服务类院校。部分学生是由于家长的压力下来服务类院校的;还有些学生是所报志愿没有实现,被迫调剂到现在服务类学校的;也有些是根本不了解相关专业而盲目报考的,到学校才知道与自己原来想的完全不同;这种高考的失利及迫于无奈的选择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了排斥感,进而心态不稳定,焦虑心理容易产生。二是就业矛盾。服务类学生原本好就业,但是由于学生自我价值感高,不愿从基层做起,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应该从事相关的管理岗位,但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使他们理想与现实出现冲突,产生矛盾,这样就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三是有的学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比如参加学生会或者班干部竞选失败,害怕别人看低自己,产生焦虑情绪。
(三)人际关系不协调
处于17~22岁之间的高职服务类学生,正是青春期的后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家庭里优越感很强。但到学校后,这种优越感逐渐消失,相继产生了一些人际交往问题。首先,是社会交际圈子变小。到了学校,失去了家庭优越环境的庇护,同时自己又是服务类的高职生,感到地位低,害怕别人瞧不起,就有意回避社会交往。此外有的学校位置在郊区,这给学生的社会交往也带来了一些阻碍。例如我院在远郊,离市区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学校周边也不够繁华,相应的活动场所比较少,这就给学生的社会交往带了不便。这时网络技术的普及,不能在现实社会获得满足的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虚拟的网络环境里。久而久之,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他们就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这样恶性循环,产生了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其次,是异性之间交往不协调。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强与异性交往的欲望。他们期望有能够亲近、相信他们的异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冲动和盲目,有的学生分不能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不少学生以自己没有异性朋友而感到无能,容易诱发道德心理问题,有个别的学生还可能因情感问题萌生自杀念头。再次,高职服务类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成长环境存有差异,语言、生活习惯、性格、特长都有差异。同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渡过,寝室与寝室之间的交往少,影响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此外室友之间的误解、冲突及排斥经常发生,致使一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害怕与他人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孤独、孤僻,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第四,有的学校缺少有效的活动,没有把学生组织在一起,缺少一起交流合作的机会,团队组建的锻炼少,致使学生的没有形成人际交际网络,产生了人际关系不协调。
二、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
(一)高职服务类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具一定的隐藏性和渐进性。我们通常错误地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不多,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行为很难被发觉。故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致使问题越积越多,这就为日后埋下了隐患。有些高职服务类院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的层次,觉得这是软任务,只要确保学生不出事、不做极端的事情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做多做少无关紧要。学院领导的不重视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诸多环节没有落实,成效不明显。很多高职服务类院校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也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些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搞活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保障,认识上的偏颇则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服务类院校的积极开展。高职服务类院校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院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思想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加强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认识困难、挫折和荣誉,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近几年,有些社会领域道德行为恶劣,金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生,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尤其是网络资源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影响,严重危害了高职服务类学生的身心健康。高职服务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就是与人打交道,为顾客服务。顾客就是上帝,但是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不正之风强盛、各种腐败思潮漫延等,使学生感到迷惘、焦虑、恐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同时,社会竞争的激烈、较快的生活节奏、就业难度增加,使高职服务类学生在时间上有一种紧迫感、生活上的压力和焦虑油然而生。社会的飞速发展给这一代高职服务类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猛烈、复杂,以上因素与学生自己的生理、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造成高职服务类学生心理发展失衡。
三、解决高职服务类学生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高职服务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学校可以采取很多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如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学院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实行层级管理,比如实行院长领导,心理咨询部门开展工作,系部落实,班级、寝室的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创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立QQ群、贴吧、微博等交流平台等等。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心理测评软件,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学院开设心理健康课、面对面心理咨询、团队辅导训练、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班级配备心理委员、寝室配有心理护航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其次,高职服务类学院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干净、美丽的校园、清新的空气,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学习更有激情。还可以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拓宽学生的交际面。同时加强校风、班风建设,形成强能、善技、厚德、笃学的校风。班级中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集体荣誉感,严明班级纪律。此外加强舆论的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等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习、实训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职业生活的重要渠道。高职服务类学院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加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对将来就业不利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同时高职服务类学院应为毕业生就业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定位。通过为学生设计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量表,通过结果分析和心理辅导,服务类学生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个准确定位。-通过对适合自己职业的了解,服务类学生可以有针对行的进行学习,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有很多优势。心理辅导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社会的积极方面,使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学生更有信心到社会上去工作。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陈国梁.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及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2):52-53.
[2]李晓波.谢钢.沈雪妹,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2):74-76.
[3]徐炳谦,张能云.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3):57-59.
[4]潘朝霞, 王亮.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职业生涯规划[J].科教文汇,200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