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情趣”说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其平实语言蕴含的情趣深深吸引。
  先说“趣味”。本文写自己的居室以及居室中的生活情景,写得饶有趣味。“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居室小得可爱。“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居室简陋、昏暗,却乐在其中。“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稍加翻修,舒适明亮,怡然自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兰桂竹木,栏楯相隔,相映成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有书可读,或浅吟低唱,优哉游哉;或独自静坐,聆听大自然的心语,别有一番惬意。庭阶上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好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人的心性和自然交融,宁静和谐,物我相忘,乐趣无穷。“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月上树梢,清风徐徐,桂花飘香,身处其中,心旷神怡,令人迷醉。如此书屋,如此自然,如此心性,交相辉映,妙趣横生。
  文章第五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和妻子读书习字,乐趣无穷。“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妻子回娘家捎回小妹的问话,妻子的俏皮、小妹的可爱,增添生活无限趣味。
  再说“情味”。作者对往日生活的描述,平实淡然,但充满浓浓的真情,读来荡气回肠。文章写道:“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先介绍老妪的身份,可见她在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家人水乳交融的感情,老妪的话就显得真实而亲切。某处,是你母亲经常站立之地。老妪话音未落,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浮现眼前,望着母亲曾站立的那块泥土,泥土上方那团温暖的空气,或许还能闻到母亲身上温暖的气息,与母亲一起生活的情景一一在脑海中浮现。作为儿子,或许还要站回母亲曾经立过的地方,与母亲相拥而泣。这会勾起怎样的一种回忆?心中会涌起怎样的难过和伤痛?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老妪继续用平实的话语再现着这个家庭往日深情的故事。你的姐姐在我怀中哭泣,你的母亲用手指扣着门扉问道:“我儿冷吗?她是要吃东西吗?”母亲的举止投足、音容笑貌宛在眼前,怎不为温柔、贤淑、慈祥的母亲动容落泪?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温馨的话语显示祖母对我的担心和牵挂。很妙的一句是“大类女郎也?”一方面显示作者沉默、好静的个性,另一方面看出祖母调侃、乐观的性格。这样的祖母着实令人喜爱。“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转身离去,以手阖门,自言自语,展示遗物,祖母对我是多么的期待和器重。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末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对亡妻的思念和哀伤之情,绵延不绝。真是言有尽而情无穷。
  《项脊轩志》以平实的语言,再现往日生活境况,字里行间,妙趣横生,真情涌动,摄人心魄,令人折服。
其他文献
放假前,学生要去了我的QQ号,告诉我他们建了个班级QQ群。前几天,我去群里看了看,不禁大吃一惊,QQ个人空间里的妙笔生花;QQ聊天时的妙语连连,他们,真的是我的那些提起作文就头痛的弟子们么?可见,他们都有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可是他们就是害怕写作文,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静心反思,我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有一个原因值得注意,这就是学生存有心理误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先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期刊
由于中考语文试卷中,涉及课本上的原题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些学生就感慨语文课上不上一个样,甚至部分语文教师也失去了以往讲课的动力,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我认为,初中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文学作品,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不仅仅是学懂字词,了解篇章结构,更是丰富情感的宣泄,审美意蕴的挖掘,思想的交流,对生活的感受。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从理解字词到体会渗透于句中的丰富情感,进而品味整部作品的审美意蕴。培养学生分析、理解
期刊
诗词曲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言简意丰,音韵或婉转或铿锵,情感或缠绵或豪迈。如今,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语文教学具有传承文化的重要职责。  一、当前语文教育者对新课标的一些误读  在当前执行的语文新课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尚不丰盛,认知程度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答复,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了一些能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感受动手的快乐、强化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期刊
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这句名言充分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精妙的评价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然而,如何去创新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呢?  一、评价语应简明、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
期刊
语文是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语文味”体现出语文教师的个性,有“语文味”的课堂洋溢着一种语言文字独有的迷人氛围,体现着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语文课堂若能充满语文味,便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而强烈的兴趣,使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得以默契,得到共同的发展。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现以教学中的片段实录为例加以阐述。  [案例]  ……  生:中国相对来说比较人性化,国外相对来比较理性化,
期刊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也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期刊
初中一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由于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化、学习要求的不同、身体开始发育等等,使得刚入学初一学生适应新环境较为困难,学生中出现盲目自卑或妄自尊大的现状,他们把自己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或者是出现超出自身年龄模仿成人的言行,就是无法融入到学校、新班级 、新同学中来。为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加强同学间的了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初中这个新的成长阶段,在学生刚进班,我们就开始了“我是谁”这样
期刊
面对初一学生,面对新课改,今天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悄悄地发生了“革命”。  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状物的方式。我的思路是想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孩子们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只要他们读出了“自己”,目标就算达成了;品味语言我采用的是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默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语段,从遣词造句、修辞使用和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但是,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的怕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教师也怕教作文,常常怕教学上“不得法”而苦恼。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学生怕写作文,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  我个人认为,解决“习作难”,应该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抓住习作教学的全过程,重点落实“写前积累”、“写中指导”、“写后讲评”这三大环节。  一、写前积累  古人说:“立言之要在于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