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鉴赏教学中指向“图像识读”素养的问题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象识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发展学生“图象识读”能力,是体现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本位要求。而借助“问题情境”、“基本问题”、“小问题”的设计,组织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对于发展学生图象识读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图象识读
  一、“图象识读”,关键问题有多少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内容需要实践的检验与论证。“图像识读”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从见诸于笔端的专著、论文成果来看,有关专家学者已经从内容、发展水平、获取途径方法、意义与价值以及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等多个维度对图像识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大量的解读。笔者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和案例,依托《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几个角度和层面尝试做简单说明。
  (一)借助问题“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
  笔者认为,无论是“带着学生看”还是“学生自己读”,其实都是在当前鉴赏教学中所体现的一个学科本位基本原则,即一定要在“看”中获取图像信息。正如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所强调的“观看先于语言。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 在2017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提出要“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在“看”的经验中展开鉴赏学习”。美术鉴赏学习受学习内容的限制,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大多以视听为主,相对单一,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手段方式上相对乏力。因此,如何在鉴赏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看的兴趣,引发学生看的欲望?是首要前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鉴赏课的成败得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创设情境和选择贴近生活,角度独特的内容开展探究活动,容易引发学生图像识读兴趣。比如,在经典标志Nike的设计时,如果直接提问“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标志有什么特点?”或“这个标志给你什么感受?",通常,从实际的经验来看,很多同学不好回答。然而转换一种形式,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且积极踊跃,兴趣盎然。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运用对比法创设了一个小情景,利用逆向思维提出几个假设:如果这个标志变瘦了会怎么样?变胖了会怎么样?长高了会怎么样?没有尖儿了会怎么样?最低点的位置改变了会怎么样?
  (二)借助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识读能力
  2017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整体观念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观念。也是人们看待和处理问题最有效的观念之一”因此,在鉴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也即是发展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1.借助问题设计启发学生的直觉观照能力
  “直觉观照”的观念,在我国的艺术发展乃至文化观念中,具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内涵。孟子曾经说过“以意逆志”。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曾经谈到“澄怀味象”的问题,康德也提到“去除一切厉害感念的適意的快感”。换言之,不需要理性的思辨,不需要理论上的推理判断,而强调当下的本能。简单说,也就是怎么样培养学生对图像的第一感觉。作为美术教师,在鉴赏课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直觉观照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借助问题的设计和观察方法的运用激活学生的直觉观照能力。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人物画时,教师借助图像对比分别从四幅古代人物画作品中选取典型形象:《历代帝王图》中的晋武帝司马炎;《步辇图》中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簪花仕女图》中的女主;《文苑图》当中的文人形象,并提出问题:“通过对比,你能用一个字形容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吗?”最终得到结果:帝王之威,使臣之恭,仕女之柔,文人之雅。
  2.整体观察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借助有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的去观察图象,从而借助对一个个细节的观察与体验,整理,归纳并呈现对图像的整体感受
  在鉴赏课的教学中。各种观察方法是借助“基本问题”和“小问题”来实现的。比如,在鉴赏《文苑图》作品时,首先提出一个整体观察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基本问题,“文人之雅雅在何处?”。借助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画面展开细致的观察,从雅居、雅赏、雅好、雅言、雅行、亚态等多角度去观察体验画面,最终实现观微识本,解决问题。
  (三)借助问题设计发展学生图像识读的高阶水平
  在前面提到的《文苑图》这幅作品的鉴赏中,提出一个基本问题:“文人之雅,雅在何处?”这就是一个图象识读水平一的问题设计,结合这个问题,学生观察画面,对画面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在《八十七神仙卷》和《太白行吟图》的赏析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神仙是什么样儿?”,紧接着,再提出问题:“画家是如何运用线条儿这种语言表现仙的气质的?”,这个问题就属于图象识读水平二的划分范畴。结合这个问题,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从线条的特征,线条的组织规律,线条传达物象的精神特征等角度理解分析艺术家对特定人物的描绘表现。
  再比如,基于图像识读水平三,在鉴赏《文苑图》时,教师结合其中的“文人”的人物形象,运用东西方作品典型形象作对比,提出问题:“对比《查波罗什人》,我们发现,画中人物表情平淡,这是艺术家的绘画水平低下,还是画家创作的“有意味的形式?”。通过对作品的整体形式风格、审美意趣的分析体验,最终得到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恭而安”的人格精神的表达,以及在平淡中追求微妙变化的审美意趣。
  二、“图像识读”,实践之路有多长
  2017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颁布前后,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美术教学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方法的探索成果迭出。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图像识读,在鉴赏课的教学情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它的素养交互存在。笔者现在只是结合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浅尝辄止的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问题解决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教学中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以“盈亏问题”为例,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小学数学中的盈亏问题是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采用良好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盈亏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因此现今小学数学
期刊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于一身,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干燥的知识变成趣味学习,由静化动,由难化简。另外,学习外语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英语情景,方便学生更好的体会单词短语或者语句的运用,而多媒体技术很好的满足了这一点。它可以模拟现实中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英语环境,把英语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能激起学生
期刊
一、在家长面前,多一点对幼儿肯定的评价  我在每一个家长面前,对幼儿都给予肯定的赞扬多于否定的批评和一些问题的指出。每个幼儿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幼儿在老师鼓励的目光、激励的话语中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而我们的老师往往跟家长交流更多的是幼儿的表现不如以前了,把谁惹哭了,上课不专心了、讲话了,或者是和谁比起来,还不够出色等等。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幼儿有了问题一定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家校合作,帮助幼儿改正
期刊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在读、看、思、议中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风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为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机会,从而不段涌向城市,同时,农产品的低利润逐渐不能满足农民以及家庭的生活消费、教育发展等开支,促使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然而,这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阶段恰恰与其结婚、生育、教养子女的时期重合,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市较高的生活消费成本以及流动人口不稳定的工作性质,大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只能选择将子女留在家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但是在广大农村随之而来的产生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问题、教育成长问题上以及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很难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感情上的关注、呵护和生活上的照顾,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异常。怎样
期刊
差生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低劣者。他们有别于其他的特殊教育对象(如弱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综合残疾等学生),有别于心理疾病学生(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也同我国教育界所指的“道德差生”严格区分开来。在一个差生的形成过程中,有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大多的研究中,却都把重点放在了差生自身的因素,而忽略了教师的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
期刊
一、前端分析  (一)课程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内容属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九章的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该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本章内容中第一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正是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  在线课程期间,结合疫情及相关内容,正是上好这一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于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弹力”这一重要力学概念,从概念的建构——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应用,逐步深入,并在教学环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以“科学探究”为主设计教学,通过问题链、课堂实验演示和情景分析等教学活动环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并在教学实施中提出建议,以期为落
期刊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好习惯是助推器,是助人腾飞的动力;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因此,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应该好好培养,用我所爱,助你成长。笔者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重视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用心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