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观”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既是时代的最强音,又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教育实践课题。作为母语学科和最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与品质不仅是应有之义,而且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拟就如何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初中学龄正处于智力开发、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的重要时期。就语文教学而言,长期奉行“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传统活动模式,严重阻碍和扼杀了学生的天然个性。新课标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提法为学科教学活动作出了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究竟如何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呢?
一、在情境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教于形象表述,学于直觉感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趣,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而且在寓教于乐中能够促使学生把知识储备自觉地引向深入探究之中,从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和阅读感悟。
以朱自清的《春》教学为例。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出一幅幅充满生命灵动和诗情画意的“活春图”:春水荡漾,春日暖阳;春草伸展,春树竞相;春草吹香,春鸟弄嗓;春雨春庄,满心希望……同时配备与之相应的《春天在哪里》歌曲。生机勃勃的万物苏醒图以及充满向往的欢快音律,为学生提供了爽心悦目的“视听盛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如此情境和心境下,阅读情趣无可抑制,阅读思维异常活跃,阅读感悟超常深化。在交流与总结环节,学生对“春”的实际感触各有所指,个性化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在生活链接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语文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他们不断地进行亲身经历和情感实践,从中赢得各不相同、厚積薄发的个性化体悟。
比如《背影》,尤其“父亲”在车站临别时特地为“我”买橘子的生活小事,充分体现了一位普通父亲的舐犊情深,令阅读者无不心生感动。“亲情话题总是说不完的。”笔者提出了“你心目中的父亲是什么印象”,在历经短暂沉寂后,全班同学迅速地议论纷纷:有慈爱的,有严厉的,有风趣的,有令人敬仰的,有……就在大家相互共享的时候,一位学生意外地说:“文中‘父亲’买橘子一事让人既心酸又感动,但他违背社会公德、擅自‘攀爬月台’的举动應当得到批评。我爸爸曾经横跨大街栏杆就是这样的…”这难道不是生活化阅读中的个性发掘吗?
三、在自主体验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体验的时空阵地,有利于他们在情感思想上绽放五彩缤纷的个性花朵。
以《孔乙己》教学为例。针对“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不确定的结尾,笔者让学生根据阅读体验开展合理化想象。有人认为,孔乙己连偿还酒债的钱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医治断腿的经济能力呢?既然这么长时间没来酒店了,他也就真的自生自灭了;有人认为,孔乙己长时间没有再来酒店,并不能代表他就是死了。断腿不至于丧命,既然他还能来酒店买酒,说明他很可能拖着残腿远离这个令人伤感的地方重新生活;还有人认为,说不定孔乙己远走他乡后幡然醒悟,知耻而后勇,毕竟他是“穿长衫的人”,苦尽甘来甚至富贵发达也是不可知的……这些“见仁见智”都应值得珍视的。
四、在多元评价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及其学习情况作出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甄别”或者“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更好地成长,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因材施教活动,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激励性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是把“教师评学”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相结合;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就是把对学生的“个体评价”与“群体(如学习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是把“阅读效果”评价与形成性过程相结合,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阅读品质等方面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设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和谐阅读关系,才能在充满“阳光、雨露、养分”中绽放语文阅读的个性花朵。
总之,教师善于在“情境创设”、“生活链接”、“自主体验”、“多元评价”中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非常有利于涵养并滋润学生的自我个性,为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逐步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226371)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初中学龄正处于智力开发、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的重要时期。就语文教学而言,长期奉行“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传统活动模式,严重阻碍和扼杀了学生的天然个性。新课标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提法为学科教学活动作出了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究竟如何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呢?
一、在情境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教于形象表述,学于直觉感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趣,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而且在寓教于乐中能够促使学生把知识储备自觉地引向深入探究之中,从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和阅读感悟。
以朱自清的《春》教学为例。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出一幅幅充满生命灵动和诗情画意的“活春图”:春水荡漾,春日暖阳;春草伸展,春树竞相;春草吹香,春鸟弄嗓;春雨春庄,满心希望……同时配备与之相应的《春天在哪里》歌曲。生机勃勃的万物苏醒图以及充满向往的欢快音律,为学生提供了爽心悦目的“视听盛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如此情境和心境下,阅读情趣无可抑制,阅读思维异常活跃,阅读感悟超常深化。在交流与总结环节,学生对“春”的实际感触各有所指,个性化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在生活链接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语文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他们不断地进行亲身经历和情感实践,从中赢得各不相同、厚積薄发的个性化体悟。
比如《背影》,尤其“父亲”在车站临别时特地为“我”买橘子的生活小事,充分体现了一位普通父亲的舐犊情深,令阅读者无不心生感动。“亲情话题总是说不完的。”笔者提出了“你心目中的父亲是什么印象”,在历经短暂沉寂后,全班同学迅速地议论纷纷:有慈爱的,有严厉的,有风趣的,有令人敬仰的,有……就在大家相互共享的时候,一位学生意外地说:“文中‘父亲’买橘子一事让人既心酸又感动,但他违背社会公德、擅自‘攀爬月台’的举动應当得到批评。我爸爸曾经横跨大街栏杆就是这样的…”这难道不是生活化阅读中的个性发掘吗?
三、在自主体验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体验的时空阵地,有利于他们在情感思想上绽放五彩缤纷的个性花朵。
以《孔乙己》教学为例。针对“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不确定的结尾,笔者让学生根据阅读体验开展合理化想象。有人认为,孔乙己连偿还酒债的钱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医治断腿的经济能力呢?既然这么长时间没来酒店了,他也就真的自生自灭了;有人认为,孔乙己长时间没有再来酒店,并不能代表他就是死了。断腿不至于丧命,既然他还能来酒店买酒,说明他很可能拖着残腿远离这个令人伤感的地方重新生活;还有人认为,说不定孔乙己远走他乡后幡然醒悟,知耻而后勇,毕竟他是“穿长衫的人”,苦尽甘来甚至富贵发达也是不可知的……这些“见仁见智”都应值得珍视的。
四、在多元评价中构建个性化阅读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及其学习情况作出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甄别”或者“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更好地成长,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因材施教活动,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激励性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是把“教师评学”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相结合;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就是把对学生的“个体评价”与“群体(如学习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是把“阅读效果”评价与形成性过程相结合,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阅读品质等方面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设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和谐阅读关系,才能在充满“阳光、雨露、养分”中绽放语文阅读的个性花朵。
总之,教师善于在“情境创设”、“生活链接”、“自主体验”、“多元评价”中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非常有利于涵养并滋润学生的自我个性,为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逐步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22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