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强化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控制效果。方法 将社区登记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卫生综合干预。给予常规组患者日常社区干预,如宣讲知识、监测血压控制饮食等;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强化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自我管理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强化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及时跟进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锻炼的自觉性,可加快疾病恢复速度。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强化家庭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预防及治疗;影响与效果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控制血压可能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在治疗方面除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外,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用药指导及监测血压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有利于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进一步认识,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防止并发症发生有显著效果。本实验为研究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控制效果,特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社区内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2]的疾病诊断标准。干预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8-68岁,平均(58.1±10.9)歲。常规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2-66岁,平均(59.2±7.1)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组50例患者日常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监测血压以及用药指导、加强身体锻炼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包括:(1)家庭成员学习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并与患者共同对所测血压值进行记录,方便随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为患者简单讲述高血压疾病的简单知识,使其意识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意义。(2)家属应多对患者进行语言上的关心及鼓励,帮助患者缓解期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及信心,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3]。另外,多于患者沟通,告知其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使其了解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提高疾病治疗效率。(3)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由于患者病程时间较长,因此服药剂量,服药时间及方法也会随病情发展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可能造成错服漏服,影响药效正常发挥。家庭成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用药指导,也可在药物包装上记录每日服药时间及药量,确保患者能够遵嘱服药。(4)培养患者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指导患者饮食方面尽量控制热量摄入,合理膳食,尽量食用低盐低脂类食物,多食瓜果蔬菜及粗粮等。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以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告知患者吸烟会造成心跳频率加快,全身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饮酒会对动脉壁造成损伤,加快动脉硬化速度使病情急剧发展,必须戒除烟酒嗜好。(5)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日适当的运动量。对于体型肥胖的患者应劝导其健康减肥,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帮助患者增强自身体质,改善情绪,对稳定血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嘱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保管好检查报告以便在复查时进行对照。一旦检查指标异常或自身感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及时控制疾病发展。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行为能力管理等指标。服药依从性标准可根据MORISKY[4]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所提出问题,包括:(1):有没有完全忘记服药经历;(2)有没有不按时或不按量进行服药;(3)发现症状有所缓解,是否自行停止服药;(4)发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好转时,是否自行决定停药。每个小问题“是”记1分,“否”记0分,得分越低,服药依从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坚持运动及监测血压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例)
组别 病例 戒烟戒酒 遵嘱服药 坚持运动 监测血压
干预组 50 38 40 26 48
常规组 50 29 29 18 30
注:与常规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N(%)]
组别 4分 3分 2分 1分 0分
干预组(n=50) 0(0) 1(2.0%) 6(12.0%) 20(40.0%) 23(46.0%)
普通组(n=50) 6(12.0%) 5(10.0%) 20(40.0%) 14(28.0%) 5(10.0%)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发病年龄常集中于40岁以上。高血压可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其他因素(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避孕药等),其主要并发症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作为社区疾病谱的首位疾病,预防及控制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5]。研究报道,高血压是可预防进和控制的疾病,目前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药物,而其他方面的干预常被忽视。文献指出,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干预,而社区干预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家庭干预,家庭功能和个体的躯体健康状况、心理与疾病的发展、预后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支持功能帮助患者克服长期治疗而产生不遵医的懈怠情绪。护士定期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使家属能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家庭成员,因此,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不良生活方式是血压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以便家属监督患者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传,能够使患者更加全面的认识高血压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从心理上减轻患者的负担。对患者服药进行正确的指导,保证患者按时按量进行服药,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6];另外,改变患者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督促其加强身体锻炼,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疾病的治愈率[7]。本次实验为研究在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管理及预防疗效,特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干预及综合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坚持运动及监测血压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在家庭成员的配合帮助下进行综合干预并配合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避免不良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另外可增强体质,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同时,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加患者自主服药、按时锻炼的自觉性,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强化加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利英,卢淑芳,符翠怡.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影响[J].护理研究,2009,16(22):99;
[2].陈希萍,潘杰,李子萍,等.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9.
[3].孙中霞.672例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79-80;
[4].王晓燕.社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2,36(1):23-24;
[5].张顺风.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1(1):139-140.
[6]张海洋,张会敏,李荣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7):664-665.
[7]王洪春.社区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34-235.
关键词:强化家庭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预防及治疗;影响与效果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控制血压可能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在治疗方面除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外,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用药指导及监测血压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有利于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进一步认识,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防止并发症发生有显著效果。本实验为研究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控制效果,特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社区内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2]的疾病诊断标准。干预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8-68岁,平均(58.1±10.9)歲。常规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2-66岁,平均(59.2±7.1)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组50例患者日常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监测血压以及用药指导、加强身体锻炼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包括:(1)家庭成员学习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并与患者共同对所测血压值进行记录,方便随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为患者简单讲述高血压疾病的简单知识,使其意识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意义。(2)家属应多对患者进行语言上的关心及鼓励,帮助患者缓解期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及信心,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3]。另外,多于患者沟通,告知其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使其了解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提高疾病治疗效率。(3)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由于患者病程时间较长,因此服药剂量,服药时间及方法也会随病情发展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可能造成错服漏服,影响药效正常发挥。家庭成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用药指导,也可在药物包装上记录每日服药时间及药量,确保患者能够遵嘱服药。(4)培养患者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指导患者饮食方面尽量控制热量摄入,合理膳食,尽量食用低盐低脂类食物,多食瓜果蔬菜及粗粮等。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以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告知患者吸烟会造成心跳频率加快,全身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饮酒会对动脉壁造成损伤,加快动脉硬化速度使病情急剧发展,必须戒除烟酒嗜好。(5)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日适当的运动量。对于体型肥胖的患者应劝导其健康减肥,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帮助患者增强自身体质,改善情绪,对稳定血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嘱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保管好检查报告以便在复查时进行对照。一旦检查指标异常或自身感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及时控制疾病发展。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行为能力管理等指标。服药依从性标准可根据MORISKY[4]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所提出问题,包括:(1):有没有完全忘记服药经历;(2)有没有不按时或不按量进行服药;(3)发现症状有所缓解,是否自行停止服药;(4)发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好转时,是否自行决定停药。每个小问题“是”记1分,“否”记0分,得分越低,服药依从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坚持运动及监测血压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例)
组别 病例 戒烟戒酒 遵嘱服药 坚持运动 监测血压
干预组 50 38 40 26 48
常规组 50 29 29 18 30
注:与常规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N(%)]
组别 4分 3分 2分 1分 0分
干预组(n=50) 0(0) 1(2.0%) 6(12.0%) 20(40.0%) 23(46.0%)
普通组(n=50) 6(12.0%) 5(10.0%) 20(40.0%) 14(28.0%) 5(10.0%)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发病年龄常集中于40岁以上。高血压可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其他因素(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避孕药等),其主要并发症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作为社区疾病谱的首位疾病,预防及控制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5]。研究报道,高血压是可预防进和控制的疾病,目前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药物,而其他方面的干预常被忽视。文献指出,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干预,而社区干预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家庭干预,家庭功能和个体的躯体健康状况、心理与疾病的发展、预后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支持功能帮助患者克服长期治疗而产生不遵医的懈怠情绪。护士定期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使家属能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家庭成员,因此,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不良生活方式是血压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以便家属监督患者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传,能够使患者更加全面的认识高血压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从心理上减轻患者的负担。对患者服药进行正确的指导,保证患者按时按量进行服药,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6];另外,改变患者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督促其加强身体锻炼,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疾病的治愈率[7]。本次实验为研究在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管理及预防疗效,特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干预及综合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坚持运动及监测血压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在家庭成员的配合帮助下进行综合干预并配合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避免不良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另外可增强体质,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同时,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加患者自主服药、按时锻炼的自觉性,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强化加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利英,卢淑芳,符翠怡.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影响[J].护理研究,2009,16(22):99;
[2].陈希萍,潘杰,李子萍,等.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9.
[3].孙中霞.672例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79-80;
[4].王晓燕.社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2,36(1):23-24;
[5].张顺风.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1(1):139-140.
[6]张海洋,张会敏,李荣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7):664-665.
[7]王洪春.社区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