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培训的教师。
我和我的同事,还有许多家长朋友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孩子喜欢一件事情,特别是对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有兴趣,并能将这个兴趣持久地保持,形成积极健康的爱好,以至于能对自己的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有所帮助、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也在探讨:孩子在兴趣养成的过程中,最需要我们家长提供的帮助究竟是什么呢?
困顿时的耐心
我女儿今年五岁,上的是钢琴班。刚开始家里还没有钢琴,她只要看到钢琴,就想靠过去弹上一“曲”,虽然很不熟练,但对钢琴的喜好一直很浓。后来,特意给她买了钢琴,在家便可以彈,她有事没事的便坐上去弹。可随着课程的进展,曲子变难了,每天要求弹的时间加长了,日常的练习渐渐成了她的负担,原先那点兴趣似乎越来越淡了……
就在今天,妻子一直用商量的口吻哄着,希望她练练新曲子,她却说“我不想弹琴”。“央求”了好一会,无果,妻子有些生气了,“你不好好弹,我们就把钢琴扔了……”面对妈妈的吓唬,她居然说“好”,估计当时妻子心里是气炸了,但看得出,当妈妈的还是要忍到极限。
见此情形,我连忙打开了微信,和住在老家的母亲视频,想搬一搬远在老家的这位“救兵”。以往,母亲的视频来了,总是她的宝贝孙女第一个抢着接;这回,孩子不想弹琴,正闹着别扭在气头上,哪有心思和奶奶说话呢?我和母亲没聊几句,便故意让女儿弹琴给奶奶听,她噘着小嘴,嘟囔着不肯弹。母亲接过话茬对她说:让奶奶来弹一首新学的曲子给宝宝听听……(我母亲为了和我女儿多一点共同话题自己在家自学了电子琴) 。看了一会儿奶奶用电子琴弹奏曲子的“直播”,女儿竟有点跃跃欲试了,她放下手中玩具,走到钢琴边,一本正经地坐下,拿出了刚刚我妻子商量了半天也不肯弹的曲谱,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照着弹起来,把老师布置的新旧几个曲子,从头到尾连着弹了个遍。看到女儿又很乖地弹起了琴,妻子偷偷的向我竖了个大拇指。
起步时的导引
我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培训已有数年,对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多少有点感悟,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对什么都会很好奇,都想自己去认识、触摸。假如一个小朋友还没有吃过糖,他就不知道糖是什么味道,更不要谈什么叫“甜”。要是我们大人有意无意让他去舔上一口,让他自己有个判断,有了印象,下次再见到糖,他就会想吃一口,渐渐的,没有见到糖,也会让你去买……所以,我们做家长的首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认知事物。
假如是来学画画,开始,老师就要通过简单明了操作,展示那些浅近的、孩子熟知的图画,也让孩子知道,噢,这就是画画;再进一步告知孩子,画画用的是什么材料,用的什么方法;还有,老师怎么做,同学该怎样……让他在试听课时就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形成一定的判断,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印象。刚开始的时候,基本是喜欢的居多,因为好玩因为好奇,便会产生兴趣。刚接触一般都是非常喜欢的,喜欢了,就会有事没事去做这件事情。这样良好喜人的开端,是我们引导兴趣的第一步,从零开始的第一步,特别珍贵。
进步中的激励
因为是从零开始,所以孩子的任何一个相关举动都可以看作是“进步”。还拿画画举例,孩子会拿笔了,会用色了,包括知道用什么材料,都是一个新的认知,新的开始,进步也会很快的,有了进步,就更有兴趣,加上刚开始内容简单,进步更迅速、明显,更容易受到表扬与认可。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大,需要动手动脑反复练习的时间加长、频度增大,内容增多,孩子会因为玩的时间被挤占、减少,而渐渐减弱甚至失去兴趣,自然便有了不想练习的念头。
这个关口,激励很重要。刚启蒙的孩子,我们要让他认为接触的项目是在娱乐,是在玩,要“润物细无声” 地让孩子从中掌握知识,获得快乐。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家长不要死板地命令孩子去做什么——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是让我干什么我越是不想干什么——而可以在“互动式”的娱乐中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得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去让孩子觉得这是在娱乐,在互动,孩子才能觉得是容易的是可以接受的。
天天让你一个人单调重复地干一件事情,是个人都会觉得枯燥,渐渐就没了兴趣,哪怕开始再有兴趣,也会被每天的琐碎给磨成了没趣。因此,激趣特别重要。还是用我女儿作例子,我女儿喜欢有事没事的就拿笔这儿画画,那儿涂涂,这可能是因为她经常看我画画的原因吧。而钢琴,因为我们两个大人都不会,也自然就没有人经常性地给予她具体的引导和贴心的陪伴;反倒是画画,你什么不说,她也会主动涂上几笔,这可能就是家庭氛围的原因吧。所以,家长的直接教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激励。
瓶颈期的呵护
满腔热情,有了基础;碰到困难,产生阻力——这就是学习的“瓶颈期”。
(1)将“兴趣”点燃
只要喜欢,便是兴趣。那有些孩子为什么过了一阵子又不喜欢了呢?因为三分钟热度过去了,因为需要花费大量原本空闲娱乐的时间去反复练习了,甚至于有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也未必见到什么明显的成效。老师的催促,家长的质疑,同学的进步,自己的焦虑,都可能让一些孩子丢失兴趣,并就此结束前进的动力。这个时候,家长要针对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办法,可不能轻易就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不能让孩子将来因失去这项曾经的兴趣而遗憾和叹息,而要对症下药,帮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心甘情愿地学下去。
(2)让“自信”扎根
孩子学习有了不顺畅,我们的老师、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与信任,坚持到底便是胜利。这么多年学习、从教的切身体验告诉我,一旦坚持了一定年数,让兴趣成为一种习惯,让兴趣成为一个爱好,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份兴趣便会一直存在,在别人眼中便成了一个关于你的标签,例如喜欢画画、钢琴,让这种文化自信留在自己的心中,便成了永恒。
当孩子自己说我想学的时候,兴趣便算是培养了一半。当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迂回前进的过程,看到进步自然有兴趣,停滞或缓慢进步又将是另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的老师曾经用“眼高手低”来形容我们班上的学生,他说,当你的眼睛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的时候,其实正是你又要进步的时候,因为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感悟,眼界提高了,觉得自己与画得厉害的人有差距了,说明看到了区别、悬殊,看准了问题的核心。只是我们手上的功夫又还没达到我们想要的样子,这样便会失望伤心,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了。坚持的人往往会克服并走进下一个进步的兴趣期,长此以往,一个个的难关被闯过,在别人眼里你也变成了“厉害的”那一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外力,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激励孩子善于对自己说“我能行!”
(3)让“喜欢”持久
有一部分孩子,往往没坚持到过关的那一刻便放弃了,其实,还是那句话,在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老师多鼓励;在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老师依然需要更多的鼓励。我相信老师一定都会有他的一套专业理论与实践帮助孩子早日渡过难关,家长要做的就是相信老师与孩子。曾经有人用植物做实验,一盆是每天赞美它,一盆是每天辱骂它,每天听赞美的植物长的生机勃勃,每天受辱骂的植物长的萎靡不振。孩子就是花朵,当然也是这个道理,谁不喜欢听人夸赞自己呢,适当的夸赞会使孩子充满力量,会自认为我真的很棒,让其保持兴趣,久而久之,保持自信不断学习,他会对某项技能精益求精,以至于他的生活和未来都可能正能量满满;反之,您天天说他咋没进步,别人家的孩子又是怎样怎样的优秀,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精神压力加大,做事畏畏缩缩,不敢与人言语,久而久之,变成了不活泼不可爱的“乖孩子”。您肯定不希望自己每天的努力就是为了培养一个胆小、懦弱、听之任之,甚至于心理有些扭曲的人,那么,请用你的情怀和智慧,尽量让孩子的“喜欢”能够长长久久。
益终身的关爱
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一件事情是轻易能成功的。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大多有过较长的学生经历,都会对过去有所总结与归纳,把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分享给孩子,以尽量减少挫折。当然,学习中没有挫折也是行不通的,太容易的成功是不会快乐的,也不会长久;你只有为此痛苦过、努力过,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并对此产生更大的兴趣,激起更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得到真正的快乐。
总而言之,说白了,我们培养的不是单一的兴趣,而是培养一个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如何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闯困难的人,成为一个积极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还会懂得,以后的人生道路肯定也不会一帆风顺,学会直面困难,克服困难,保持积极心态,正确地面对生活。
而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一直保持某个或某些良好的兴趣,在未来有了自己的选择的时候,不至于后悔当初的放弃与胆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愿我们的孩子一直保持眼前兴趣,拥抱光明未来。
阿潘艺术工作室 陈 治
我和我的同事,还有许多家长朋友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孩子喜欢一件事情,特别是对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有兴趣,并能将这个兴趣持久地保持,形成积极健康的爱好,以至于能对自己的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有所帮助、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也在探讨:孩子在兴趣养成的过程中,最需要我们家长提供的帮助究竟是什么呢?
困顿时的耐心
我女儿今年五岁,上的是钢琴班。刚开始家里还没有钢琴,她只要看到钢琴,就想靠过去弹上一“曲”,虽然很不熟练,但对钢琴的喜好一直很浓。后来,特意给她买了钢琴,在家便可以彈,她有事没事的便坐上去弹。可随着课程的进展,曲子变难了,每天要求弹的时间加长了,日常的练习渐渐成了她的负担,原先那点兴趣似乎越来越淡了……
就在今天,妻子一直用商量的口吻哄着,希望她练练新曲子,她却说“我不想弹琴”。“央求”了好一会,无果,妻子有些生气了,“你不好好弹,我们就把钢琴扔了……”面对妈妈的吓唬,她居然说“好”,估计当时妻子心里是气炸了,但看得出,当妈妈的还是要忍到极限。
见此情形,我连忙打开了微信,和住在老家的母亲视频,想搬一搬远在老家的这位“救兵”。以往,母亲的视频来了,总是她的宝贝孙女第一个抢着接;这回,孩子不想弹琴,正闹着别扭在气头上,哪有心思和奶奶说话呢?我和母亲没聊几句,便故意让女儿弹琴给奶奶听,她噘着小嘴,嘟囔着不肯弹。母亲接过话茬对她说:让奶奶来弹一首新学的曲子给宝宝听听……(我母亲为了和我女儿多一点共同话题自己在家自学了电子琴) 。看了一会儿奶奶用电子琴弹奏曲子的“直播”,女儿竟有点跃跃欲试了,她放下手中玩具,走到钢琴边,一本正经地坐下,拿出了刚刚我妻子商量了半天也不肯弹的曲谱,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照着弹起来,把老师布置的新旧几个曲子,从头到尾连着弹了个遍。看到女儿又很乖地弹起了琴,妻子偷偷的向我竖了个大拇指。
起步时的导引
我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培训已有数年,对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多少有点感悟,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对什么都会很好奇,都想自己去认识、触摸。假如一个小朋友还没有吃过糖,他就不知道糖是什么味道,更不要谈什么叫“甜”。要是我们大人有意无意让他去舔上一口,让他自己有个判断,有了印象,下次再见到糖,他就会想吃一口,渐渐的,没有见到糖,也会让你去买……所以,我们做家长的首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认知事物。
假如是来学画画,开始,老师就要通过简单明了操作,展示那些浅近的、孩子熟知的图画,也让孩子知道,噢,这就是画画;再进一步告知孩子,画画用的是什么材料,用的什么方法;还有,老师怎么做,同学该怎样……让他在试听课时就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形成一定的判断,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印象。刚开始的时候,基本是喜欢的居多,因为好玩因为好奇,便会产生兴趣。刚接触一般都是非常喜欢的,喜欢了,就会有事没事去做这件事情。这样良好喜人的开端,是我们引导兴趣的第一步,从零开始的第一步,特别珍贵。
进步中的激励
因为是从零开始,所以孩子的任何一个相关举动都可以看作是“进步”。还拿画画举例,孩子会拿笔了,会用色了,包括知道用什么材料,都是一个新的认知,新的开始,进步也会很快的,有了进步,就更有兴趣,加上刚开始内容简单,进步更迅速、明显,更容易受到表扬与认可。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大,需要动手动脑反复练习的时间加长、频度增大,内容增多,孩子会因为玩的时间被挤占、减少,而渐渐减弱甚至失去兴趣,自然便有了不想练习的念头。
这个关口,激励很重要。刚启蒙的孩子,我们要让他认为接触的项目是在娱乐,是在玩,要“润物细无声” 地让孩子从中掌握知识,获得快乐。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家长不要死板地命令孩子去做什么——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是让我干什么我越是不想干什么——而可以在“互动式”的娱乐中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得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去让孩子觉得这是在娱乐,在互动,孩子才能觉得是容易的是可以接受的。
天天让你一个人单调重复地干一件事情,是个人都会觉得枯燥,渐渐就没了兴趣,哪怕开始再有兴趣,也会被每天的琐碎给磨成了没趣。因此,激趣特别重要。还是用我女儿作例子,我女儿喜欢有事没事的就拿笔这儿画画,那儿涂涂,这可能是因为她经常看我画画的原因吧。而钢琴,因为我们两个大人都不会,也自然就没有人经常性地给予她具体的引导和贴心的陪伴;反倒是画画,你什么不说,她也会主动涂上几笔,这可能就是家庭氛围的原因吧。所以,家长的直接教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激励。
瓶颈期的呵护
满腔热情,有了基础;碰到困难,产生阻力——这就是学习的“瓶颈期”。
(1)将“兴趣”点燃
只要喜欢,便是兴趣。那有些孩子为什么过了一阵子又不喜欢了呢?因为三分钟热度过去了,因为需要花费大量原本空闲娱乐的时间去反复练习了,甚至于有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也未必见到什么明显的成效。老师的催促,家长的质疑,同学的进步,自己的焦虑,都可能让一些孩子丢失兴趣,并就此结束前进的动力。这个时候,家长要针对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办法,可不能轻易就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不能让孩子将来因失去这项曾经的兴趣而遗憾和叹息,而要对症下药,帮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心甘情愿地学下去。
(2)让“自信”扎根
孩子学习有了不顺畅,我们的老师、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与信任,坚持到底便是胜利。这么多年学习、从教的切身体验告诉我,一旦坚持了一定年数,让兴趣成为一种习惯,让兴趣成为一个爱好,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份兴趣便会一直存在,在别人眼中便成了一个关于你的标签,例如喜欢画画、钢琴,让这种文化自信留在自己的心中,便成了永恒。
当孩子自己说我想学的时候,兴趣便算是培养了一半。当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迂回前进的过程,看到进步自然有兴趣,停滞或缓慢进步又将是另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的老师曾经用“眼高手低”来形容我们班上的学生,他说,当你的眼睛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的时候,其实正是你又要进步的时候,因为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感悟,眼界提高了,觉得自己与画得厉害的人有差距了,说明看到了区别、悬殊,看准了问题的核心。只是我们手上的功夫又还没达到我们想要的样子,这样便会失望伤心,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了。坚持的人往往会克服并走进下一个进步的兴趣期,长此以往,一个个的难关被闯过,在别人眼里你也变成了“厉害的”那一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外力,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激励孩子善于对自己说“我能行!”
(3)让“喜欢”持久
有一部分孩子,往往没坚持到过关的那一刻便放弃了,其实,还是那句话,在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老师多鼓励;在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老师依然需要更多的鼓励。我相信老师一定都会有他的一套专业理论与实践帮助孩子早日渡过难关,家长要做的就是相信老师与孩子。曾经有人用植物做实验,一盆是每天赞美它,一盆是每天辱骂它,每天听赞美的植物长的生机勃勃,每天受辱骂的植物长的萎靡不振。孩子就是花朵,当然也是这个道理,谁不喜欢听人夸赞自己呢,适当的夸赞会使孩子充满力量,会自认为我真的很棒,让其保持兴趣,久而久之,保持自信不断学习,他会对某项技能精益求精,以至于他的生活和未来都可能正能量满满;反之,您天天说他咋没进步,别人家的孩子又是怎样怎样的优秀,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精神压力加大,做事畏畏缩缩,不敢与人言语,久而久之,变成了不活泼不可爱的“乖孩子”。您肯定不希望自己每天的努力就是为了培养一个胆小、懦弱、听之任之,甚至于心理有些扭曲的人,那么,请用你的情怀和智慧,尽量让孩子的“喜欢”能够长长久久。
益终身的关爱
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一件事情是轻易能成功的。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大多有过较长的学生经历,都会对过去有所总结与归纳,把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分享给孩子,以尽量减少挫折。当然,学习中没有挫折也是行不通的,太容易的成功是不会快乐的,也不会长久;你只有为此痛苦过、努力过,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并对此产生更大的兴趣,激起更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得到真正的快乐。
总而言之,说白了,我们培养的不是单一的兴趣,而是培养一个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如何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闯困难的人,成为一个积极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还会懂得,以后的人生道路肯定也不会一帆风顺,学会直面困难,克服困难,保持积极心态,正确地面对生活。
而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一直保持某个或某些良好的兴趣,在未来有了自己的选择的时候,不至于后悔当初的放弃与胆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愿我们的孩子一直保持眼前兴趣,拥抱光明未来。
阿潘艺术工作室 陈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