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龙舟是顺德区闪亮的文化名片。龙舟文化代表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精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望,这正是年轻一代所要培养的精神。我校地处顺德勒流龙眼水乡,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举行有600多年的历史的“龙眼点睛”活动,是珠三角龙舟文化盛会,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校巧用丰富的本土资源,设计实施“神奇的龙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精神。
【关键词】龙舟文化;龙眼点睛;教案;教参
《小学综合实际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但对于乡村学校来说省提供的教材所设置的活动内容局限性较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难以实践,不能体现“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更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龙舟是顺德区闪亮的文化名片。龙舟文化代表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精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望,正是年轻一代所要培養的精神。我校地处顺德勒流龙眼水乡,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举行有600多年的历史的“龙眼点睛”活动,是珠三角龙舟文化盛会,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乡中建有村史馆,保存了大量的龙舟资料。这都为我们学校课题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资源,为此龙眼小学设计实施“神奇的龙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精神。
“神奇的龙舟”共有“龙舟制作”“龙舟饮食”“龙舟竞技”“龙眼点睛”四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实施对象分别是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子课题“龙眼点睛”开发与研究。
一、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勒流龙眼小学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内容
“龙眼点睛”是龙眼水乡文化最长盛不衰的特色,是南粤非物质文化的“奇葩”。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来自中山、江门、番禺等珠三角地区的上百艘彩舟会齐聚顺德勒流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仪式。龙眼学子既有来自本地水乡,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对“点睛”活动要么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要么一无所知。让学生实地参与龙眼“点睛”调查活动,可以深入了解龙舟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龙眼水乡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在“龙眼点睛”那天,学生最想探究的内容有:“龙眼点睛”盛况、“龙眼点睛”程序、“龙眼点睛”历史、戏龙舟水寓意、龙舟游展线路。
二、定研究目标
(一)师资发展目标
通过有计划组织课程组成员及综合实践教师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理论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把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置于教学设计中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1.通过对“龙眼点睛”的探究,了解“龙眼点睛”的历史与意义,认识传统龙舟文化,培养学生策划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团队精神及进取精神。
2.通过撰写“龙眼点睛”的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通过调查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各学科的整合能力。
三、定课时
第一课:寻秘龙眼,三课时;
第二课:探秘点睛,四——五课时;
全年共计七至八节,有效上课时间为每年的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
四、教学过程管理
在“龙眼点睛”教学中,坚决贯彻“人人参与,个性发展”课程理念,让每个学生亲身参与五月初三的“龙眼点睛”盛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
(一)将“龙眼点睛”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保证教学的实施
为了保证“龙眼点睛”教学的顺利进行,我校把“龙眼点睛”课程列入了课程计划。调查指导课安排在每年五月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实践活动课安排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三那天早上实施;成果汇报课安排6月中旬前的综合实践课实施。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依据教材、教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龙眼点睛”教学活动。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理论培训,帮助教师从思想上走进校本课程。为了让我校的综合实践课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了解龙舟文化、了解“神奇的龙舟”教材编排及教学用书的作用,不断提升授课教师的素养,为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做好观念、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三)建立多元的龙舟文化合作教育体系
1.由课题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研究,协调校内外关系,保证课程实施顺利开展。
2.重视成果展示。组织多种形式的作品展示,如,在学校展示学生的龙舟制作、面向全年级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参加校外机构邀请的龙舟说唱展示,或是进行校外龙舟推广等。
3.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可以在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让学生用龙舟来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五、拟定课程实施教案
根据学生调查研究内容,初步拟定《寻秘龙眼》 《探秘点睛》两课实施教案,分别如下:
六、实施与教材编写并行
(一)初步实施与教材编写
制定初步实施教案后,笔者依据教案编写了教材与教参,如下: 1.教材:
2.教参:
在初次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以教材教参为实施的依据,按照初次制定的教案实施,可是在实施的(下转第24版)(上接第23版)过程中却发现存在问题。如,学生实地调查不知要采访谁,问些什么问题、采访的礼仪欠缺、小组调查汇报展示不理想等。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次聚在一块研究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翻阅理论知识,向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将实施的教案整理出四种课型:“龙眼点睛”选题指导课、“龙眼点睛”方法指导课、“龙眼点睛”实践体验课、“龙眼点睛”成果汇报课,重新制定了“龙眼点睛”两课四种课型的教案,更改后的教案如下:
龙眼点睛教案1
龙眼点睛教案2
龙眼点睛教案3
龙眼点睛教案4
与此同时,开始根据修改后的教案,进行教材与教参的对应调整,调整后的教材与教参分别如下:
1.教材:
2.教参:
这些重新制定的教案与重新修订的教材教参将会在下一年实与使用。
(二)深入实施与教材编写
第二年,我们使用新制定的教案,教材、教参开展活动,因为有了第一次实施的经验,再者我们根据实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更改,这次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从选取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指导、再到实地考察、成果汇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能力都得到不同的提升,下面摘選一组同学汇报图片及调查结果。
第二组:龙舟点睛的程序
1.迎龙:各村民把龙头、龙尾、龙牌从船上拆下,毕恭毕敬地搬进庙内;2. 祭拜:抱着龙头、龙尾进行祭拜;3.点睛:村中德高望重老者拿起朱砂笔,点龙头,叫道:“风调雨顺。”点龙尾,叫道:“国泰民安!”点睛后还点龙牌,塞龙眼入龙口,寓意生龙采青,龙马精神;4.赠物 :“庙祝公” 各客人送上米酒一对、鲜果数对、龙耳一把;5.回龙:龙头从殿内左侧门进,之后,从右侧门出大路,俗称“行大运”;6.抚龙:村民带子携女抚摸龙头龙须,祈求永顺安宁;7.游龙:船手登舟,绕龙眼村河道一周,接受民众递送的礼物与祝福。
为什么要点睛呢?是因为用朱砂为龙点上了眼睛,寓意着龙的眼睛睁开了,这样赛龙舟时就可以顺风顺水,有灵性,划动得更加生猛,否则会拖泥带水,甚至会有翻沉之虞,所以每年才会有如此多的龙舟前来,以保佑平安。 据调查,我们发现75%游客基本能猜出点睛的意义,但是85.4%的游客是不了解点睛的程序以及原因。
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调查内容时,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新的探究问题,可是,我们的“龙眼点睛”课程却截然而止了,这或多或少都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故此,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的教研,再延伸出新的课型——课后延伸,鼓励学生以个人或组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龙舟文化,并在综合实践课堂提供展示的平台。
七、搭建特色网站
为了更好地弘扬龙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开展龙舟实践活动,龙舟课程组搭建了“神奇的龙舟”特色网站,课题组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子课题资料上传至此网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片、视频材料,方便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神奇的龙舟》时查找资料,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经过三年多完善,网站的内容与《神奇的龙舟》教材一一对应,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学生的作品、动态不断更新,大受学生的喜爱。校本课程《神奇的龙舟》历经数载,雏形已现,在开发研究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少的荣誉。《神奇的龙舟》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替代部分无法实施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促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神奇的龙舟”课程会因不断调整而日臻完善,我们的学校会因为龙舟这一特色而日臻完美。
【关键词】龙舟文化;龙眼点睛;教案;教参
《小学综合实际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但对于乡村学校来说省提供的教材所设置的活动内容局限性较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难以实践,不能体现“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更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龙舟是顺德区闪亮的文化名片。龙舟文化代表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精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望,正是年轻一代所要培養的精神。我校地处顺德勒流龙眼水乡,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举行有600多年的历史的“龙眼点睛”活动,是珠三角龙舟文化盛会,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乡中建有村史馆,保存了大量的龙舟资料。这都为我们学校课题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资源,为此龙眼小学设计实施“神奇的龙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精神。
“神奇的龙舟”共有“龙舟制作”“龙舟饮食”“龙舟竞技”“龙眼点睛”四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实施对象分别是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子课题“龙眼点睛”开发与研究。
一、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勒流龙眼小学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内容
“龙眼点睛”是龙眼水乡文化最长盛不衰的特色,是南粤非物质文化的“奇葩”。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来自中山、江门、番禺等珠三角地区的上百艘彩舟会齐聚顺德勒流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仪式。龙眼学子既有来自本地水乡,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对“点睛”活动要么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要么一无所知。让学生实地参与龙眼“点睛”调查活动,可以深入了解龙舟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龙眼水乡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在“龙眼点睛”那天,学生最想探究的内容有:“龙眼点睛”盛况、“龙眼点睛”程序、“龙眼点睛”历史、戏龙舟水寓意、龙舟游展线路。
二、定研究目标
(一)师资发展目标
通过有计划组织课程组成员及综合实践教师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理论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把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置于教学设计中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1.通过对“龙眼点睛”的探究,了解“龙眼点睛”的历史与意义,认识传统龙舟文化,培养学生策划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团队精神及进取精神。
2.通过撰写“龙眼点睛”的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通过调查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各学科的整合能力。
三、定课时
第一课:寻秘龙眼,三课时;
第二课:探秘点睛,四——五课时;
全年共计七至八节,有效上课时间为每年的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
四、教学过程管理
在“龙眼点睛”教学中,坚决贯彻“人人参与,个性发展”课程理念,让每个学生亲身参与五月初三的“龙眼点睛”盛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
(一)将“龙眼点睛”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保证教学的实施
为了保证“龙眼点睛”教学的顺利进行,我校把“龙眼点睛”课程列入了课程计划。调查指导课安排在每年五月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实践活动课安排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三那天早上实施;成果汇报课安排6月中旬前的综合实践课实施。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依据教材、教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龙眼点睛”教学活动。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理论培训,帮助教师从思想上走进校本课程。为了让我校的综合实践课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了解龙舟文化、了解“神奇的龙舟”教材编排及教学用书的作用,不断提升授课教师的素养,为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做好观念、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三)建立多元的龙舟文化合作教育体系
1.由课题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研究,协调校内外关系,保证课程实施顺利开展。
2.重视成果展示。组织多种形式的作品展示,如,在学校展示学生的龙舟制作、面向全年级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参加校外机构邀请的龙舟说唱展示,或是进行校外龙舟推广等。
3.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可以在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让学生用龙舟来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五、拟定课程实施教案
根据学生调查研究内容,初步拟定《寻秘龙眼》 《探秘点睛》两课实施教案,分别如下:
六、实施与教材编写并行
(一)初步实施与教材编写
制定初步实施教案后,笔者依据教案编写了教材与教参,如下: 1.教材:
2.教参:
在初次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以教材教参为实施的依据,按照初次制定的教案实施,可是在实施的(下转第24版)(上接第23版)过程中却发现存在问题。如,学生实地调查不知要采访谁,问些什么问题、采访的礼仪欠缺、小组调查汇报展示不理想等。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次聚在一块研究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翻阅理论知识,向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将实施的教案整理出四种课型:“龙眼点睛”选题指导课、“龙眼点睛”方法指导课、“龙眼点睛”实践体验课、“龙眼点睛”成果汇报课,重新制定了“龙眼点睛”两课四种课型的教案,更改后的教案如下:
龙眼点睛教案1
龙眼点睛教案2
龙眼点睛教案3
龙眼点睛教案4
与此同时,开始根据修改后的教案,进行教材与教参的对应调整,调整后的教材与教参分别如下:
1.教材:
2.教参:
这些重新制定的教案与重新修订的教材教参将会在下一年实与使用。
(二)深入实施与教材编写
第二年,我们使用新制定的教案,教材、教参开展活动,因为有了第一次实施的经验,再者我们根据实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更改,这次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从选取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指导、再到实地考察、成果汇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能力都得到不同的提升,下面摘選一组同学汇报图片及调查结果。
第二组:龙舟点睛的程序
1.迎龙:各村民把龙头、龙尾、龙牌从船上拆下,毕恭毕敬地搬进庙内;2. 祭拜:抱着龙头、龙尾进行祭拜;3.点睛:村中德高望重老者拿起朱砂笔,点龙头,叫道:“风调雨顺。”点龙尾,叫道:“国泰民安!”点睛后还点龙牌,塞龙眼入龙口,寓意生龙采青,龙马精神;4.赠物 :“庙祝公” 各客人送上米酒一对、鲜果数对、龙耳一把;5.回龙:龙头从殿内左侧门进,之后,从右侧门出大路,俗称“行大运”;6.抚龙:村民带子携女抚摸龙头龙须,祈求永顺安宁;7.游龙:船手登舟,绕龙眼村河道一周,接受民众递送的礼物与祝福。
为什么要点睛呢?是因为用朱砂为龙点上了眼睛,寓意着龙的眼睛睁开了,这样赛龙舟时就可以顺风顺水,有灵性,划动得更加生猛,否则会拖泥带水,甚至会有翻沉之虞,所以每年才会有如此多的龙舟前来,以保佑平安。 据调查,我们发现75%游客基本能猜出点睛的意义,但是85.4%的游客是不了解点睛的程序以及原因。
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调查内容时,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新的探究问题,可是,我们的“龙眼点睛”课程却截然而止了,这或多或少都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故此,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的教研,再延伸出新的课型——课后延伸,鼓励学生以个人或组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龙舟文化,并在综合实践课堂提供展示的平台。
七、搭建特色网站
为了更好地弘扬龙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开展龙舟实践活动,龙舟课程组搭建了“神奇的龙舟”特色网站,课题组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子课题资料上传至此网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片、视频材料,方便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神奇的龙舟》时查找资料,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经过三年多完善,网站的内容与《神奇的龙舟》教材一一对应,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学生的作品、动态不断更新,大受学生的喜爱。校本课程《神奇的龙舟》历经数载,雏形已现,在开发研究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少的荣誉。《神奇的龙舟》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替代部分无法实施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促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神奇的龙舟”课程会因不断调整而日臻完善,我们的学校会因为龙舟这一特色而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