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科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过程中,就要从這五个方面着手。笔者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历史
引言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现代人民,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历史,并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历史至关重要。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更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我们的国家。下文为笔者分析。
一、从联系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繁杂,所以在教师进行授课指导的时候,就需要唯物史观的指引,引导学生更好地看待历史,从实际出发,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的变换。历史的发展变换是由内因外因引起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针对材料分析原因的问题,很多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还是有限的,在面对此类试题时,往往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联系、发展的角度辩证看待问题,在针对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因素角度进行分析。以《百家争鸣》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为学生引入孔圣人,接着让学生回想孔子属于哪一学派,从而引出“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这句话,开始这一堂课的教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原因的时候,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全面分析,那么针对“百家争鸣”这一问题,就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会用阶级分析法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等等,将唯物史观灌输于整个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在班级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注重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精神。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具体的时空之中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待历史时,就要切记不能脱离历史时空。历史课程将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有利于学生打开时空的钥匙,加强古今中外的联系。例如,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自己编撰史实进程表,更好地理解始建与空间上的逻辑顺序。通过这样的图标,将历史事件、时间、空间地点等进行分类,实现历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看待历史,思虑过去、现在与未来,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培养[1]。
三、基于史料实证,敦促学生以史为鉴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具有不可逆性。现代人对历史的认知也只能通过各种史料资料来进行。想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就必须重视史料实证的搜集整理,在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以及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探索实践之中,从历史材料中生成观点。这一过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影视资料、博物馆等进行查阅,引导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态度和史料实证素养,尊重史实[2]。例如,在《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进行查阅,可以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知识,可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也可以是“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查阅的过程中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运用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来铭记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以史为鉴。
四、开展多样化历史文化教育,加强历史解释
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之上,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来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描述出史实,更要揭示出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3]。历史解释要有理有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一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所以历史解释又是对史料实证的整理归纳。在高中历史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就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例如在学习《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课时,就可以采取在班级开展辩论赛的形式,针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展开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五、渗透人物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渗透教材中的人物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开展教学:从先秦时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如今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国情怀始终都是我们民族追求的目标,继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几个历史瞬间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历史中的伟大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学习到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发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键.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17(35):25-26.
[2]周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5):41-42.
[3]杨云云.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探究活动的开展[J].试题与研究,2018(33):112-113.
福建宁化第一中学 365400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历史
引言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现代人民,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历史,并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历史至关重要。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更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我们的国家。下文为笔者分析。
一、从联系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繁杂,所以在教师进行授课指导的时候,就需要唯物史观的指引,引导学生更好地看待历史,从实际出发,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的变换。历史的发展变换是由内因外因引起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针对材料分析原因的问题,很多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还是有限的,在面对此类试题时,往往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联系、发展的角度辩证看待问题,在针对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因素角度进行分析。以《百家争鸣》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为学生引入孔圣人,接着让学生回想孔子属于哪一学派,从而引出“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这句话,开始这一堂课的教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原因的时候,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全面分析,那么针对“百家争鸣”这一问题,就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会用阶级分析法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等等,将唯物史观灌输于整个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在班级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注重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精神。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具体的时空之中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待历史时,就要切记不能脱离历史时空。历史课程将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有利于学生打开时空的钥匙,加强古今中外的联系。例如,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自己编撰史实进程表,更好地理解始建与空间上的逻辑顺序。通过这样的图标,将历史事件、时间、空间地点等进行分类,实现历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看待历史,思虑过去、现在与未来,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培养[1]。
三、基于史料实证,敦促学生以史为鉴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具有不可逆性。现代人对历史的认知也只能通过各种史料资料来进行。想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就必须重视史料实证的搜集整理,在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以及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探索实践之中,从历史材料中生成观点。这一过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影视资料、博物馆等进行查阅,引导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态度和史料实证素养,尊重史实[2]。例如,在《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进行查阅,可以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知识,可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也可以是“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查阅的过程中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运用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来铭记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以史为鉴。
四、开展多样化历史文化教育,加强历史解释
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之上,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来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描述出史实,更要揭示出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3]。历史解释要有理有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一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所以历史解释又是对史料实证的整理归纳。在高中历史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就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例如在学习《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课时,就可以采取在班级开展辩论赛的形式,针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展开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五、渗透人物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渗透教材中的人物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开展教学:从先秦时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如今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国情怀始终都是我们民族追求的目标,继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几个历史瞬间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历史中的伟大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学习到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发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键.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17(35):25-26.
[2]周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5):41-42.
[3]杨云云.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探究活动的开展[J].试题与研究,2018(33):112-113.
福建宁化第一中学 3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