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名:改与不改的利益权衡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411102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曾冷却的城市改名热
  
  编者按:近日,千年古城正定县并入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市。石家庄是延续现在的名称,还是改名“正定”?网络上展开了激烈争论。其实,去年就有政协委员建议将石家庄改名为“西柏坡市”、“冀都市”或“北宁市”。理由是,河北省会是全省6900万人的形象,它需要一个更响亮、更富有韵味的名字。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改名现象屡见不鲜,城市改名热也一直没有冷却。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个热帖“新中国成立后已‘消失’或改名的城市大全”总结,60年来已经有几十个城市相继改名。中国文化素来讲究“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但是,改名字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功效有多大?城市“姓名”能否一改了之?60年来改了名的城市中,有哪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又有哪些并未达到预想的目的?这其中的症结何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观点争鸣。
  
  城市改名一要认真对待,不能一窝蜂大家都来改;二要慎重,如果确有必要的话,相关部门就要放行。一个城市名字都不能改,这是很荒唐的;每个城市都改名,这就更荒唐了
  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区域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品牌。有了品牌,才能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于是,那些没有品牌的城市就急于塑造一个品牌。当然,“品”和“牌”是两个概念,“牌子”要首先树起来,然后才能去打造“品”。如果“牌子”不亮的话,这个“品”也就失去了附着体。所以一些有潜在内涵的城市就急于把名字改成对外富有吸引力的名称,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给城市贴上“文物”标签,发展从何谈起
  
  一个城市改名,就牵扯到社会成本问题。比如各种城市标志、居民户口登记等都要随之改变,成本是很大的。但是树立品牌形象对一个地方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有利的话,如果就因为改名字牵涉到社会成本问题,而犹豫不决,迟迟不改名字的话,这是不科学、不持续的做法。因此,一些想要改名的城市,可以经过相关专家进行认定,如果是确有必要改名的话,就可以报到国家相关部门,比如民政部的地名司,然后进行居民重新登记户口、改换交通标志等等后续举措。如果这些工作花了1000万或2000万的成本,那就由地方政府来承担。一个地方有改名的意向,专家经过鉴定又认可改名对打造这个地方的区域形象有帮助,那就可以让它改,但是成本要由自己来承担。这种事情一要认真对待,不能一窝蜂大家都来改;二要慎重,如果确有必要的话,相关部门就要放行。一个城市名字都不能改,这是很荒唐的;每个城市都改名,这就更荒唐了。
  我举个例子,黄河的人海口在山东东营市,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也在此地,这个地方都是湿地,所以历史上很荒凉。正是因为发现了油田,才变成了地级市。这个地级市在命名的时候,考虑到之前有两个驻扎在这里垦荒的部队,一个叫东营,一个叫西营,所以就叫了东营市。但是东营这个名字,对外人来说,有什么形象的吸引力吗?没有。1998年我在为东营市做规划的时候提出,为什么不能改成黄河口市,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很大的认可度,一说黄河口,大家就都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如果改成黄河口市的话,这个城市马上就有了巨大的知名度。只有有知名度的地方,才会有更大的人流、物流,经济社会才能更快地发展。
  一个城市改了名字之后,还要面临一个城市包装的问题。如果东营市改成黄河口市之后,市里那些东西走向的街道,完全可以按照黄河沿岸的城市来命名,那些南北走向的街道,则可以按照黄河支流的名字来命名,如汾水路、渭水路等等。另外,街上的商店、标志建筑甚至社区等,都可以按照黄河文化来进行包装规整,那么这个城市就会变成一个弘扬黄河文化的旅游城市,这个城市名字的巨大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说,城市改名有时候也是必须的。
  什么是科学发展?我认为科学发展就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的部门就像文物一样保守,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作为”,凡是不改没有危险的,他们就听之任之使用下去,不愿意去费这个事,绝口不提“改变”二字。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责,就应该追究相关部门的行政责任,如果耽误了地方的发展,就应该对其进行问责。不能因为这件事难做,就干脆不做,而应该去努力解决这个难题。如果搞“一刀切”,准都不能改,都贴上“文物”二字标签,那发展从何谈起?
  
  所有为了发展旅游而改名的城市都是成功的
  
  新巾国成立后改名的城市也已经有几十个了,他们改得到底好不好?我认为从旅游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为了发展旅游而改名的城市都是成功的。而且基本上城市改名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像云南的思茅市改成了,普洱市,也是为了把普洱茶卖出去,把游客吸引进来。唯有黄山市改名稍微有点问题,黄山市、黄山区、黄山统统用一个名字,比较混乱,但这并不是城市改名的问题,而是他们工作不认真、不系统导致的。因为三个不同空间的名字相同,导致很多外地游客跑了很多冤枉路。但不能仅仅看到这一个失败的案例就畏缩不前,像武夷山市、张家界市等改名都是很成功的。知名度就是价值,外人知道你这个地方的什么东西,你就叫什么,那样的话很容易被外人所接受。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要考虑市场的认可度。市场如果认可你,你就可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相关效益。
  另外,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些城市改名的情况比较特殊,比如东胜市改成了鄂尔多斯市,海拉尔市改成了呼伦贝尔市。实际上呼伦贝尔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而海拉尔是一个地区的名字,呼伦贝尔应该叫“盟”而不能称“市”,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行政名称,有着很强的地域形象,改成市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工业化的形象,少数民族那种特质就消失了,文化也随之减少了。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业,到处按照工业化的标准去套用,搞得各个城市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本身的特质无法凸显出来,这是很不可取的。
  
  蠢蠢欲动的城市改名风
  
  城市之间的“争名大战”不时上演。将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的四川稻城县和云南中甸县曾争相宣布,自己才是作家笔下的香格里拉,最终云南中甸县获准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此后,湖南新晃、贵州赫章、贵州水城等地又为争夺“夜郎”之名进行激烈竞争,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至今这场争论尚无结果。
  周口市淮阳县,著名的古陈州府所在地,这里保留下来的古迹有太昊陵、平粮台和曹植墓等,戏剧《下陈州》、《陈州放粮》的故事素材也来源于此地。周口市淮阳县旅游局一副局长提出:“与其如此花大力气,不如将周口市改名为陈州市,这样名气会来得更快。”他还称“陈州”价值达百亿元。
其他文献
海外华人圈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本刊专访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美国中国政治学刊主编郭苏建。  人民论坛记者:在海外的华人圈中大致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您认为有“中国模式”吗?  郭苏建: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海外学者对“中国模式”较为系统的一次阐述。近来有一位美籍华人学者黄亚生发表了一本箸作《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书中指出,海外有许多人把中国过去30年的奇迹般的经济增
期刊
74.55%的受调查者认可“中国模式”,其中60.25%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模式”还是在探索中的一种发展模式   调查显示,民众认可的“中国模式”的六大关键词是:改革、发展、渐进、开放、试验、稳定   “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强有力的政府主导(2918票,占总57.46%)、以渐进式改革为主的发展战略(2424票,占总47.74%)、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同时进行(2276
期刊
在“您认为西方是否在遏制中国的崛起”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70.4%的受访者选择“是的,有明显的行为”  在对“您如何看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一问题的回答中,73.6%受访者选择“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10月1日大庆展现的中国风范,不仅有欢庆喜悦,更有从容自信。有媒体评论,面对世界,历经60年发展,中国人民从“站起来了”到“腰板竖起来了”。  近现代以来,在如何看待世界这一问题
期刊
土地流转要协调好国家、农民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只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时间在承包期限内可长可短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是从农村开始的。30年来,农村改革波澜壮阔,农村发展成就巨大。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本期论坛特稿栏目,记者就社会普遍关注的“
期刊
“福利社会”与“福利国家”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界定,导向不同的两种制度安排。对于我们来说,追求“福利社会”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工作关注点由GDP增长转向民生建设,注重社会质量的提升,以增进社会福祉这一目标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而来人们的需求状况也发生了改变,促使人们的关注点从解决温饱问题向提高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质量扩展。但与此同时,市场经
期刊
对“中国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笔者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中国模式”不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年伟大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正确经验和科学原则。而“中国模式”,则是国际学术界站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角度,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外国人的外部印象。  从另一方面讲,“模
期刊
一个城市的名字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化内涵,而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认同了这块土地的名称,这个符号就是代表这块土地,城市的历史符号怎能说改就改    为什么一些城市热衷于改名?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因为这都是当政者所要做的事情。我只能从这种现象上来说它好还是不好,妥还是不妥。名字是城市的一个符号标志  比如以前河南新郑市要改名为“轩辕市”,我觉得这很不妥,并不是轩辕黄帝不好,而是改名之后,就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
期刊
在华尔街发生金融海啸、全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有关中国模式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奇迹”或“中国模式”的话题不仅被普通民众津津乐道,更受到了国内外舆论和学术界的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以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快速发展的壮丽史诗,这个古老大国快速崛起的巨大力量来自哪里?到底什么是中国模式?它有什么样的内涵特点?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的关系?它在政治
期刊
行政审判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先进制度设计,通过“官”民矛盾诉讼程式上的处理,厘清纷争委曲,增进和解信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  中国的行政审判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与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行政审判走过的这20多年的历程,明确行政审判的发展方向,意义十分深远。    成就不可低估    中国行政审判制度发端于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正式确立于19
期刊
過去我们是地域性地思考问题,现在思考文化问题应该带有人类意识和全球观念。所以中国文化模式应该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    人民论坛记者: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  张立文: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当时中国文化面临着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解构文化大革命中的“四人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