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借助连线法、表格法等方式整理信息,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合理推理的能力,渗透“一一对应”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进行有序、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判断。
教学难点:能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体验“一一对应”
1.“动一动”。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动一动”,活动活动筋骨,提提精气神。请大家听老师的口令:“全体同学!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师:女同学!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师:男同学!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师:谁能跟老师说说在刚才的“动一动”中,你与你的座椅有什么关系?在活动中你会跑到别人的座椅上去吗?
生:每个人与自己的座椅都是相互对应的,有对应关系!
2.过渡,引出课题。
师:对!一个人只能对应一个座椅,这种关系就叫作“一一对应”!(教师板书“一一对应”)这节课,我们就用“一一对应”来解决推理中的问题!(板书课题:推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地“起立—坐下!”让学生初步感知“对应”,从而引出“一一对应”,为后面的新授中“一一对应”思想的渗透及应用做好铺垫。
二、感知两种情况的推理
1.渗透“连线法”。
活动一:渗透“连线法”。(出示课件)
让思维拐个弯,小明是男生!
要求:创造一种“否定”说法,让思维拐弯后:小明仍然是男生。
生1:小明还是男生!
生2:小明不是女生!
师:第二个同学的思维拐弯,拐得特别好,你真聪明。依据:我们的性别只有两种,小明不是女生,就把“女生”排除(打叉),排除了“女生”后,只剩下一种性别“男生”,于是,小明与男生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小明是男生。用连线法表示为(如右图):
活動二:寻找生活中的“否定”拐弯。(出示课件)
(1)二年级的小雨不是男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2)小红的手上分别拿着白球和黑球,她左手拿的是白球,右手拿的一定是黑球。(√)
(3)许老师在教室上课,走的不是后门,一定是(前门)
(4)小丽骑自行车去上街,轮胎坏了,坏的不是前轮,一定是(后轮)。
思考:在一一对应的(两)种情况下,不是(第一种),就一定是(第二种)。
活动三:用“连线法”创造推理的理由!(出示课件)
有红、黑两种金鱼游出来,如果最先游出来的不是黑金鱼,请问:最先游出来的一定是( )。
2.渗透“填表法”,用“填表法”展示推理的理由!(出示课件)
活动四:一对哥弟双胞胎,名叫贝贝、乐乐, 乐乐说:“我不是哥哥”,( )是弟弟。
师:如果把它放到表格里,你又怎样理解呢?
(学生尝试后,课件演示“排除法”在填表法中的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为后面学习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铺路搭桥。通过“猜一猜”让学生充分体验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一个理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合理地分析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每个活动都先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困惑、失败的过程,再来品味成功的喜悦。
3.用“填表法”练习推理的理由。(出示课件)
活动五:有数学和英语两本书,下面两人各拿一本。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拿的是什么书?请填理由:
师:是呀,根据表格,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先把小丽拿的数学书排除(打叉),当排除了数学书后,只剩下英语书,小丽拿的和剩下的英语书就一一对应(打钩),最终还剩下小刚与数学书,小刚与数学书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看来有两种情况的推理,对于大家来说是没有被难倒,敢升级挑战一下三种情况的推理吗?(出示课本例题1)
三、尝试“三种情况的推理”
1.尝试练习。(课件出示例题1)
有语文、数学和英语三本书,下面三人手里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请填理由:
师:读题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问我们什么?
师:三人各拿一本书是什么意思?(每人拿的书各不相同。)
师:自主探索,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纸上记录下推理的过程。
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有了一一对应关系,在小红与语文书处“√”。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英语书两种;再根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在小丽与数学书处排除打“×”,那么英语书和小丽产生一一对应关系,就在小丽于英语书处打“√”,最后剩下的人是小刚,书是数学书,所以,最后剩下的小刚与数学书产生一一对应,就在小刚与数学书出打“√”。 3.教师小结。
师:以上填表法,我们把能够确定的首先给确定,确定后实际上就排除了一个人(小红)和一种书(语文书),也就把3种情况的推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几种情况的推理?
生:两种情况的推理。
师:然后根据一一对应情况下,两种情况的推理,不是第一种,就是第二种进行排除与确定的思维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深入浅出,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巩固推理方法,提升推理能力!
四、应用“排除法”巩固新知
1.砸智慧蛋(如下图)。
师:根据题意,你认为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思考,才能砸开智慧蛋?
生:把能够确定的首先给确定下来,所以应该先从“女生砸的是3号”去砸智慧蛋。
师:好吧,我们砸开3号智慧蛋看一看是什么?
师:谁起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三个信封里分别装着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圆形最优特点,所以,先把能够确定的圆形确定了,所以②号信封的绿色是圆形;然后,只剩下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两种情况,再根据3号信封说:“我不是三角形”,排除了蓝色是三角形,所以3号信封的形状与长方形对应,蓝色就是长方形;最后,只剩下三角形和红色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①号信封的红色是三角形。
师:3号智慧蛋被女生砸了,那么,根据老师砸的不是2号,请问,老师砸的是几号智慧蛋?
生:老师砸的是1号智慧蛋。
师:为什么?谁起来汇报一下?
生:(略)
师:好!我们1号智慧蛋砸开看一看又会是什么?
师:谁起来连一连?连完线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在三个案件中,可以首先确定的是26号案件(先连线);然后,只剩下一个6号和16号案件两个,再根据第一个办案人员说:“我查的案件号不是最小的”,那么这个人就和16号案件产生一一对应关系(连线);最后,只剩下中間那个办案人员和6号案件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中间那个办案人员和6号案件连线。
师:3号智慧蛋被女生砸了,1号智慧蛋被老师砸了,那么,只剩下男生和2号智慧蛋,是谁砸的2号智慧蛋?
生:是男生砸的2号智慧蛋。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男生砸开2号智慧蛋里又是什么样的智慧?
学生汇报:(略)
五、课堂小结,概括推理方法
课件:三种情况的推理:首先看是不是一一对应,先把(能确定的确定)后,给予排除,就转化成为(“两种”)情况的一一对应。最后想:不是(第一种),就是(第二种)推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内化推理方法,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及扫黑除恶的时代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六、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难度上升到了有4种情况的推理,将学生的挑战欲望推到了高峰,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许并非所有同学都能思考出来,但学有余力的同学一定很期待这一餐推理“盛宴”。本环节还将数学与德育相融合,把“核心素养”落实到了课堂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借助连线法、表格法等方式整理信息,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合理推理的能力,渗透“一一对应”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进行有序、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判断。
教学难点:能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体验“一一对应”
1.“动一动”。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动一动”,活动活动筋骨,提提精气神。请大家听老师的口令:“全体同学!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师:女同学!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师:男同学!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师:谁能跟老师说说在刚才的“动一动”中,你与你的座椅有什么关系?在活动中你会跑到别人的座椅上去吗?
生:每个人与自己的座椅都是相互对应的,有对应关系!
2.过渡,引出课题。
师:对!一个人只能对应一个座椅,这种关系就叫作“一一对应”!(教师板书“一一对应”)这节课,我们就用“一一对应”来解决推理中的问题!(板书课题:推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地“起立—坐下!”让学生初步感知“对应”,从而引出“一一对应”,为后面的新授中“一一对应”思想的渗透及应用做好铺垫。
二、感知两种情况的推理
1.渗透“连线法”。
活动一:渗透“连线法”。(出示课件)
让思维拐个弯,小明是男生!
要求:创造一种“否定”说法,让思维拐弯后:小明仍然是男生。
生1:小明还是男生!
生2:小明不是女生!
师:第二个同学的思维拐弯,拐得特别好,你真聪明。依据:我们的性别只有两种,小明不是女生,就把“女生”排除(打叉),排除了“女生”后,只剩下一种性别“男生”,于是,小明与男生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小明是男生。用连线法表示为(如右图):
活動二:寻找生活中的“否定”拐弯。(出示课件)
(1)二年级的小雨不是男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2)小红的手上分别拿着白球和黑球,她左手拿的是白球,右手拿的一定是黑球。(√)
(3)许老师在教室上课,走的不是后门,一定是(前门)
(4)小丽骑自行车去上街,轮胎坏了,坏的不是前轮,一定是(后轮)。
思考:在一一对应的(两)种情况下,不是(第一种),就一定是(第二种)。
活动三:用“连线法”创造推理的理由!(出示课件)
有红、黑两种金鱼游出来,如果最先游出来的不是黑金鱼,请问:最先游出来的一定是( )。
2.渗透“填表法”,用“填表法”展示推理的理由!(出示课件)
活动四:一对哥弟双胞胎,名叫贝贝、乐乐, 乐乐说:“我不是哥哥”,( )是弟弟。
师:如果把它放到表格里,你又怎样理解呢?
(学生尝试后,课件演示“排除法”在填表法中的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为后面学习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铺路搭桥。通过“猜一猜”让学生充分体验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一个理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合理地分析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每个活动都先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困惑、失败的过程,再来品味成功的喜悦。
3.用“填表法”练习推理的理由。(出示课件)
活动五:有数学和英语两本书,下面两人各拿一本。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拿的是什么书?请填理由:
师:是呀,根据表格,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先把小丽拿的数学书排除(打叉),当排除了数学书后,只剩下英语书,小丽拿的和剩下的英语书就一一对应(打钩),最终还剩下小刚与数学书,小刚与数学书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看来有两种情况的推理,对于大家来说是没有被难倒,敢升级挑战一下三种情况的推理吗?(出示课本例题1)
三、尝试“三种情况的推理”
1.尝试练习。(课件出示例题1)
有语文、数学和英语三本书,下面三人手里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请填理由:
师:读题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问我们什么?
师:三人各拿一本书是什么意思?(每人拿的书各不相同。)
师:自主探索,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纸上记录下推理的过程。
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有了一一对应关系,在小红与语文书处“√”。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英语书两种;再根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在小丽与数学书处排除打“×”,那么英语书和小丽产生一一对应关系,就在小丽于英语书处打“√”,最后剩下的人是小刚,书是数学书,所以,最后剩下的小刚与数学书产生一一对应,就在小刚与数学书出打“√”。 3.教师小结。
师:以上填表法,我们把能够确定的首先给确定,确定后实际上就排除了一个人(小红)和一种书(语文书),也就把3种情况的推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几种情况的推理?
生:两种情况的推理。
师:然后根据一一对应情况下,两种情况的推理,不是第一种,就是第二种进行排除与确定的思维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深入浅出,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巩固推理方法,提升推理能力!
四、应用“排除法”巩固新知
1.砸智慧蛋(如下图)。
师:根据题意,你认为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思考,才能砸开智慧蛋?
生:把能够确定的首先给确定下来,所以应该先从“女生砸的是3号”去砸智慧蛋。
师:好吧,我们砸开3号智慧蛋看一看是什么?
师:谁起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三个信封里分别装着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圆形最优特点,所以,先把能够确定的圆形确定了,所以②号信封的绿色是圆形;然后,只剩下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两种情况,再根据3号信封说:“我不是三角形”,排除了蓝色是三角形,所以3号信封的形状与长方形对应,蓝色就是长方形;最后,只剩下三角形和红色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①号信封的红色是三角形。
师:3号智慧蛋被女生砸了,那么,根据老师砸的不是2号,请问,老师砸的是几号智慧蛋?
生:老师砸的是1号智慧蛋。
师:为什么?谁起来汇报一下?
生:(略)
师:好!我们1号智慧蛋砸开看一看又会是什么?
师:谁起来连一连?连完线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在三个案件中,可以首先确定的是26号案件(先连线);然后,只剩下一个6号和16号案件两个,再根据第一个办案人员说:“我查的案件号不是最小的”,那么这个人就和16号案件产生一一对应关系(连线);最后,只剩下中間那个办案人员和6号案件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中间那个办案人员和6号案件连线。
师:3号智慧蛋被女生砸了,1号智慧蛋被老师砸了,那么,只剩下男生和2号智慧蛋,是谁砸的2号智慧蛋?
生:是男生砸的2号智慧蛋。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男生砸开2号智慧蛋里又是什么样的智慧?
学生汇报:(略)
五、课堂小结,概括推理方法
课件:三种情况的推理:首先看是不是一一对应,先把(能确定的确定)后,给予排除,就转化成为(“两种”)情况的一一对应。最后想:不是(第一种),就是(第二种)推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内化推理方法,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及扫黑除恶的时代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六、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难度上升到了有4种情况的推理,将学生的挑战欲望推到了高峰,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许并非所有同学都能思考出来,但学有余力的同学一定很期待这一餐推理“盛宴”。本环节还将数学与德育相融合,把“核心素养”落实到了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