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问法,效果迥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一内容,由于提问的方式不同,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提问方式,反复比较问题的不同呈现方式,发现在不同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同。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第4-7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同的设计效果却大不相同。在最初的教学中,问题抛出后,学生却没什么反应,最后只好由我来唱独角戏,自己解出答案。然而在第二次教学中,由于问题呈现方式不同,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片断一
  师:你觉得叶欣的工作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师:(继续追问该学生)请具体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叶欣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
  (我很希望学生能把答案一下子说出来)
  (生思考片刻)
  师:请坐下。
  下面的学生也很少有人能回答。
  
  片断二
  师:(出示句子)“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从这两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非典重病人是很容易传染给别人的,而叶欣是个护士长,肯定要身先士卒的,所以危险性就更大。
  师:是啊。叶欣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高风险地运转着。她的工作不仅具有高风险,还具有高强度、高效率。(我将“永不疲倦”“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这几个词说得特别重。)
  师: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叶欣的工作是高强度、高效率的?你能用笔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吗?(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生:我是从“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状,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这句话中感受到叶欣工作高强度、高效率的。“迅速”“娴熟”“同时”说明她效率高,很快地做着工作,为了抢救病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
  ……
  通过上述两个片断,我发现设计好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怎样来营造问题场景也很重要。
  一、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四、提问巧用态势语言
  良好的态势语言,是一种丰厚的教育资源。三尺讲台就是一名教师的教育舞台,同样是一个问题,提问者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说话时的神态、语气,甚至语言中的一个重音、一个停顿,就把学生吸引到了你提的问题上来。有的教师上课时不厌其烦,听课的学生昏昏欲睡,这是教师不会运用态势语言所致,其实这也是某些教师不招人喜欢的原因。
  综上所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变换提问方式,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立人”。要“立人”先“立课”。教师在课堂中“立”下的是什么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被“立”成怎样的人。换句简单的话说,教师在课堂中播下的是什么种,在学生身上就会结出什么果。因此,教师要用思想来立课,立下有灵魂、有深远影响的课,学生才能被“立”成有灵魂、有思想的一代新人。  那么,怎样上出有灵魂的课?    一、在课的教学设计上,追求主题鲜明    在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
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887年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杨桥巷17号,后来因世事变动,冰心的祖父——当时的单人谢銮恩买下这间老屋。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  13岁的少年,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大字便拂袖而去,何等潇洒,又是何等离经叛道!至此,便已不难看出这将足个不凡的男子。  15岁的少年在新式大学堂如饥似渴地接受各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与学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11套试卷、12道试题涉及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比去年的7道题有所增加。纵观这些探究题,无论外在考查形式,还是内在本质特点,都渐趋稳定、成熟,概括地说,表现为以下特点:    1、鼓励个性化解读,关注“你”的看法    近一两年来,探究题不再只是要求考生简单地分析文章在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是更加强了考查“你”(考生)的思考。考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类题目考查“对作品
一、题型分类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共18套题,呈现多元格局,就作文题而言,可谓花样迭出、异彩纷呈。现在对18道作文题作一番回顾,分其类,撮其要,指其优劣,评其得失,并以此为基础展望未来作文题的发展趋向。下面给18道作文题进行大体分类。  人生话题类。这类作文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心灵的体验和思考,在2007年作文题中占了多数。主题有关爱(全国卷II有感于丛飞帮助他人
一、老师的怀疑与感叹    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在习作课上出了一道“第一次  ”的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做。短短的两节课。除去老师的作文指导时间,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儿子一气呵成写了三页多纸。下课交作文时,老师左看右瞧产生疑问:“别的孩子写的都是‘豆腐干’,他怎么出现三个多页?是不是抄的?仿的?”   课后,老师把他叫到讲台前,让他说说作文内容,儿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老师让他说说作文是怎么写的,他向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魂、立校之本,是一张不着一字又分量十足的“名片”。从一所学校成立的那天起,文化建设就拉开了序幕,它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机制、整个理想与追求等,都融汇于学校的文化中。学校的文化品格与文化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清晰。  2007年7月,遵照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原合肥第四十六中学与合肥师范附属学校初中部合并,成立新的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整建迁入滨湖新区,成为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创新管理,成就卓越”,能够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我非常自豪。1991年,浦南幼儿园是一所在一个小区里面的只有6个班的幼儿园;今天,浦南幼儿园成为一所上海市示范幼儿园、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上海市师训基地、上海市家教基地、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以及上海市文明单位。我们是一所幼儿园,同时我们与陆家嘴、潍坊、东城、云莲小区开展共建文明活动,并在浦东新区托管了五所幼儿园,其中有未来之星幼儿园
【摘 要】教育的多元治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在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自主权的前提下,既关注学科知识逻辑、实施“循序渐进”的教与学,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重视学生的“点式学习”。英美国家的车库文化理念及做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点式学习 教师观念转变 车库文化 教育治理  近年来,伴随我国教育
【摘 要】基于来自J省各级各类中学1880份针对高中生的问卷调研数据,从高中生的生涯意识、对生涯的了解度、对生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的期望等角度,分析了高中生涯教育的现状,得出了高中生对生涯教育认可度高、了解度低,高中生希望开展的教育方式与现行的教育方式有差距等结论。从理念重构、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资源整合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涯教育 新高考 实证研究  2019年,《国务院办
其一  蒋增裕    [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