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一内容,由于提问的方式不同,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提问方式,反复比较问题的不同呈现方式,发现在不同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同。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第4-7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同的设计效果却大不相同。在最初的教学中,问题抛出后,学生却没什么反应,最后只好由我来唱独角戏,自己解出答案。然而在第二次教学中,由于问题呈现方式不同,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片断一
师:你觉得叶欣的工作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师:(继续追问该学生)请具体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叶欣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
(我很希望学生能把答案一下子说出来)
(生思考片刻)
师:请坐下。
下面的学生也很少有人能回答。
片断二
师:(出示句子)“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从这两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非典重病人是很容易传染给别人的,而叶欣是个护士长,肯定要身先士卒的,所以危险性就更大。
师:是啊。叶欣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高风险地运转着。她的工作不仅具有高风险,还具有高强度、高效率。(我将“永不疲倦”“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这几个词说得特别重。)
师: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叶欣的工作是高强度、高效率的?你能用笔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吗?(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生:我是从“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状,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这句话中感受到叶欣工作高强度、高效率的。“迅速”“娴熟”“同时”说明她效率高,很快地做着工作,为了抢救病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
……
通过上述两个片断,我发现设计好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怎样来营造问题场景也很重要。
一、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四、提问巧用态势语言
良好的态势语言,是一种丰厚的教育资源。三尺讲台就是一名教师的教育舞台,同样是一个问题,提问者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说话时的神态、语气,甚至语言中的一个重音、一个停顿,就把学生吸引到了你提的问题上来。有的教师上课时不厌其烦,听课的学生昏昏欲睡,这是教师不会运用态势语言所致,其实这也是某些教师不招人喜欢的原因。
综上所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变换提问方式,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片断一
师:你觉得叶欣的工作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师:(继续追问该学生)请具体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叶欣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
(我很希望学生能把答案一下子说出来)
(生思考片刻)
师:请坐下。
下面的学生也很少有人能回答。
片断二
师:(出示句子)“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从这两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非典重病人是很容易传染给别人的,而叶欣是个护士长,肯定要身先士卒的,所以危险性就更大。
师:是啊。叶欣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高风险地运转着。她的工作不仅具有高风险,还具有高强度、高效率。(我将“永不疲倦”“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这几个词说得特别重。)
师: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叶欣的工作是高强度、高效率的?你能用笔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吗?(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生:我是从“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状,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这句话中感受到叶欣工作高强度、高效率的。“迅速”“娴熟”“同时”说明她效率高,很快地做着工作,为了抢救病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
……
通过上述两个片断,我发现设计好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怎样来营造问题场景也很重要。
一、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四、提问巧用态势语言
良好的态势语言,是一种丰厚的教育资源。三尺讲台就是一名教师的教育舞台,同样是一个问题,提问者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说话时的神态、语气,甚至语言中的一个重音、一个停顿,就把学生吸引到了你提的问题上来。有的教师上课时不厌其烦,听课的学生昏昏欲睡,这是教师不会运用态势语言所致,其实这也是某些教师不招人喜欢的原因。
综上所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变换提问方式,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