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由此可见,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兴衰。
关键词: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县不断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了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从现在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来看,主流是好的,总体上能够适应农村文化工作的要求,但以高标准来衡量、来要求,还存在不少与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当前我县文化人才队伍的现状
忠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现有忠县文化馆、忠县文物局、忠县图书馆、忠县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和忠县广播电视台五个事业单位,对28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有业务指导职能。忠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现状(见附表)。
忠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我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现状表中不难看出专业人才奇缺匮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1)人才滥进(历史、政策原因)
①接班顶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退休接班顶替补员,不讲文化层次,年龄在16—35岁,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接班顶替补员,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这类人员占15%,目前现有人员中还写不来总结的,技工考试都是请人代考,文化层次太低。
②照顧接收。上世纪90年代为照顾解决系统子女忠县技校毕业生,实行签订接收用人合同,就可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这类人员占20%,基本上无专业技术。
③转业安置。2002年前机关事业单位要当政治任务,每年都要硬性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士兵的这类人员占15%。
(2)用非所学。既使是通过组织人事分配的几乎都与本专业不对口的这类人员占10%。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只是一点初浅的专业知识,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3)机构撤并。如撤消县文艺工作团整体并入忠县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4)强制“消肿”。乡镇文化服务中心2009年增编后,县里的编制部门为了减肥消肿,只固编制增减,不考虑部门专业技术,把不喜欢、不爱好(农业服务中心卖化肥、种子、农药)的人充实到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从事文化工作,造成隔行如隔山的尴尬局面。
(5)交流不畅。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主管在乡镇。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之间若要想交流却无法,未授权县文化管理又不该插手,所以人才交流不畅。
(6)聘用不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8级、专业技术11级、工勤3级及以上岗位由县人社局聘用。因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岗位单设中级职称就少或没有,所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岗位设置就由县人社局集中调控聘用。由于人才交流不畅,对已取得了中级职称(马灌罗永久、官坝陈玉华)在尚有9个中级职称空缺岗位的前提下又不进行集中调控聘用,给专业人才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7)硬性派遣。从2000年开始,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是“凡进必考”。但文化系统仍接收有人事部门硬性派遣或调入与文化不相关的人员。
(8)人才难进。事业单位进一名工作人员一般要经编制使用、人社部门发布简章招考:笔试、面试、考察、体检等,各个环节后至少要一年以上才能进单位。程序多、环节繁琐、时间长,进人难。
(9)结构老化。从现有的忠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看50岁以上占43%,青黄不接,而且有的岗位断层断档(如文化馆音乐岗位黄丛华同志2008年1月退休后至今未进这方面的人才),急需引进专业人才。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真正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公益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并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要通过公开招考、选聘、选调专业人才的方式,真正把一批“政治思想硬,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切不可为增人而增人。
(2)加大对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免费为社会服务单位,人员经费、场馆管理维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基础设施设备都需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各级要加大对现有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熟练掌握以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群众文化工作为主体的各项工作。
(3)增加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编制。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根据中央精神,各级都在加大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尤其是现以对外免费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以后对外免费体育馆、博物馆都需增加公益性事业编制。
(4)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管理机制。人事部门要加强调研,发现当前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把切实摒弃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的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铁饭碗)只能进不能出(只要没有什么大的错误)的思想”,尽快出台结合实际专业人才能进能出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灵活管理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用人管人部门的作用。
(5)放活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引入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及乡镇要采取“三堂会审”的形式,积极探索文化干部队伍的在进入、流动、考核、培训、奖惩等方面的机制,真正把文化干部的管理与使用相结合,尽快出台制定放宽搞活专业人才引入机制,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县不断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了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从现在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来看,主流是好的,总体上能够适应农村文化工作的要求,但以高标准来衡量、来要求,还存在不少与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当前我县文化人才队伍的现状
忠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现有忠县文化馆、忠县文物局、忠县图书馆、忠县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和忠县广播电视台五个事业单位,对28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有业务指导职能。忠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现状(见附表)。
忠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我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现状表中不难看出专业人才奇缺匮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1)人才滥进(历史、政策原因)
①接班顶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退休接班顶替补员,不讲文化层次,年龄在16—35岁,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接班顶替补员,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这类人员占15%,目前现有人员中还写不来总结的,技工考试都是请人代考,文化层次太低。
②照顧接收。上世纪90年代为照顾解决系统子女忠县技校毕业生,实行签订接收用人合同,就可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这类人员占20%,基本上无专业技术。
③转业安置。2002年前机关事业单位要当政治任务,每年都要硬性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士兵的这类人员占15%。
(2)用非所学。既使是通过组织人事分配的几乎都与本专业不对口的这类人员占10%。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只是一点初浅的专业知识,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3)机构撤并。如撤消县文艺工作团整体并入忠县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4)强制“消肿”。乡镇文化服务中心2009年增编后,县里的编制部门为了减肥消肿,只固编制增减,不考虑部门专业技术,把不喜欢、不爱好(农业服务中心卖化肥、种子、农药)的人充实到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从事文化工作,造成隔行如隔山的尴尬局面。
(5)交流不畅。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主管在乡镇。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之间若要想交流却无法,未授权县文化管理又不该插手,所以人才交流不畅。
(6)聘用不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8级、专业技术11级、工勤3级及以上岗位由县人社局聘用。因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岗位单设中级职称就少或没有,所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岗位设置就由县人社局集中调控聘用。由于人才交流不畅,对已取得了中级职称(马灌罗永久、官坝陈玉华)在尚有9个中级职称空缺岗位的前提下又不进行集中调控聘用,给专业人才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7)硬性派遣。从2000年开始,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是“凡进必考”。但文化系统仍接收有人事部门硬性派遣或调入与文化不相关的人员。
(8)人才难进。事业单位进一名工作人员一般要经编制使用、人社部门发布简章招考:笔试、面试、考察、体检等,各个环节后至少要一年以上才能进单位。程序多、环节繁琐、时间长,进人难。
(9)结构老化。从现有的忠县文化、体育、广电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看50岁以上占43%,青黄不接,而且有的岗位断层断档(如文化馆音乐岗位黄丛华同志2008年1月退休后至今未进这方面的人才),急需引进专业人才。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真正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公益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并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要通过公开招考、选聘、选调专业人才的方式,真正把一批“政治思想硬,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切不可为增人而增人。
(2)加大对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免费为社会服务单位,人员经费、场馆管理维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基础设施设备都需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各级要加大对现有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熟练掌握以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群众文化工作为主体的各项工作。
(3)增加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编制。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根据中央精神,各级都在加大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尤其是现以对外免费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以后对外免费体育馆、博物馆都需增加公益性事业编制。
(4)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管理机制。人事部门要加强调研,发现当前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把切实摒弃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的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铁饭碗)只能进不能出(只要没有什么大的错误)的思想”,尽快出台结合实际专业人才能进能出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灵活管理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用人管人部门的作用。
(5)放活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引入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及乡镇要采取“三堂会审”的形式,积极探索文化干部队伍的在进入、流动、考核、培训、奖惩等方面的机制,真正把文化干部的管理与使用相结合,尽快出台制定放宽搞活专业人才引入机制,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