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我们过去读死书、死读书的沉闷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独特的“声、光、画、色”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的使用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我们的自主有效课堂改革更快的进行。现就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声、光、色等多种信号把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官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其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小鸭》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鸭妈妈孵出了一只又丑又怪的鸭子,可怜的丑小鸭处处遭冷遇,受欺凌,她到处流浪,冬去春来,历尽磨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老师请大家看一段著名的童话故事。”接着播放课件。此时,学生好奇的眼睛睁大了,好动的小手放稳了,专心致志地观看屏幕上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看完之后,我进一步诱导:“想不想学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这样,课伊始,趣已生,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心态调节到最佳水平,为学习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渲染,感受意境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语文也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再让音乐与文章优美的语言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在浓郁的情感中想象、感悟。
如教《四季童话》一文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并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四季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四季不同的景象和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让浓烈的感情浸泡湿润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收到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到诗一般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得于升华,达到“三维”目标。
三、启发思维,释疑解难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在课堂上,当老师不停地启发诱导,而学生却"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或关键处需要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因为多媒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达到启发思维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加以辅助释疑,解决难题,因为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学生易于接受。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四、激情练笔,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如学习《火烧云》一课之后要求按本课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我先指导学生找出《火烧云》的写作顺序,再学习全文,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写法,再出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看到火烧云瞬息万变的图片,又听了老师富有激情的介绍时,个个跃跃欲试,我看"火候"已到,便要求学生仿照《火烧云》写法写天空中云的变化。不一会儿,学生就写出了一片片生动优美的文章。
五、创设氛围,情感朗读
没有朗读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引入多媒体,视听结合,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引起情感的共鸣。 如《观潮》一文,首先课前欣赏一组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钱塘江大潮”,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浩浩荡荡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叹之情便被激起。然后带着这种赞叹之情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然后再看其形、听其声,大潮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大潮的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大潮的壮美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因文而异、因人制宜,以其直观形象性、动态性等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声、光、色等多种信号把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官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其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小鸭》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鸭妈妈孵出了一只又丑又怪的鸭子,可怜的丑小鸭处处遭冷遇,受欺凌,她到处流浪,冬去春来,历尽磨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老师请大家看一段著名的童话故事。”接着播放课件。此时,学生好奇的眼睛睁大了,好动的小手放稳了,专心致志地观看屏幕上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看完之后,我进一步诱导:“想不想学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这样,课伊始,趣已生,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心态调节到最佳水平,为学习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渲染,感受意境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语文也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再让音乐与文章优美的语言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在浓郁的情感中想象、感悟。
如教《四季童话》一文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并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四季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四季不同的景象和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让浓烈的感情浸泡湿润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收到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到诗一般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得于升华,达到“三维”目标。
三、启发思维,释疑解难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在课堂上,当老师不停地启发诱导,而学生却"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或关键处需要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因为多媒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达到启发思维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加以辅助释疑,解决难题,因为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学生易于接受。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四、激情练笔,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如学习《火烧云》一课之后要求按本课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我先指导学生找出《火烧云》的写作顺序,再学习全文,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写法,再出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看到火烧云瞬息万变的图片,又听了老师富有激情的介绍时,个个跃跃欲试,我看"火候"已到,便要求学生仿照《火烧云》写法写天空中云的变化。不一会儿,学生就写出了一片片生动优美的文章。
五、创设氛围,情感朗读
没有朗读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引入多媒体,视听结合,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引起情感的共鸣。 如《观潮》一文,首先课前欣赏一组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钱塘江大潮”,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浩浩荡荡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叹之情便被激起。然后带着这种赞叹之情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然后再看其形、听其声,大潮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大潮的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大潮的壮美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因文而异、因人制宜,以其直观形象性、动态性等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