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信息。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情感,才能理解散文的主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来解读散文。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来解读文本,旨在提高散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文本;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还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领略新型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一目标,散文的阅读欣赏能力就成了学生们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想要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并将其优秀的部分吸收传承下来就必须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其内在情感。如此,学生就需要通过欣赏散文来培养自己的情感。那么,教师要怎么在初中的散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营造情感共鸣情境,感知散文的情感
对于散文,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可能会不理解,不知道作者在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但是当他们长大了,经历多了,就有可能如水到渠成一般的理解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去欣赏一篇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去领略作者通过文字描绘的世界、营造的气氛,从而能够与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共鸣。接着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间的共鸣很能激发出学生对散文阅读与欣赏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我国传统古诗词与之相联系,当诗句贴合散文所描绘的景象或所表露的情感时,便能很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教《春》这篇文章时,通过学习总结,学生们发现在这篇散文中有五处特别充满诗意的场面。此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们能不能想到一些贴合此情此景的诗词名句。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等等。通过将文章与诗句相结合,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感知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把握散文情感线索,理清作者情感思路
散文是一种写自己在经历某些事情时的真情实感,在对人对事的描写上可能较为松散、甚至是可有可无,但是在情感体验上确实很凝聚,可谓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以,在散文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住作者情感脉络的变化,如此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例如:在教学《腾野先生》时,粗读之下可能会感觉这篇文章就是记录了作者在留学时发生的一些日常琐事及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关照。文章一开始写了清国的留学生在日本的纵情享乐,再写作者到烟台去学医,以及当地人们对他这个异乡人的反应。这些笔墨较为松散,实则从不同的方面衬托了藤野先生,使其伟大的人格得到进一步凸显。将清朝留学生与其进行对比,一方背负着沉重的国家使命却在异国他乡肆意享乐,毫无担当。而另一方是他国的一位普通教师,却能摒弃民族间的隔阂,对中国怀有不同于常人的同情。作者就是通过这些看上去很松散、相互没有联系的事件来表现讴歌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
三、对整篇课文进行研读,提炼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若想能够准确感知散文的情感,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就必须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段,要放眼于全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散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引领学生對整篇课文进行研读,带领学生就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探讨,紧接着让学生从全篇着眼,分析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文章中某些人物的性格、品质。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时,为了达到通篇研读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诵,在大家都熟悉了这篇文章后再展开探究学习:作者用怎样的手法描绘出一副怎样的江南水乡图?文章总共可以划分为几段,可以如何概括?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段来写月夜行船中的穿行之快?作者花了浓重的笔墨写看社戏是为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以及对那里人的聪明能干,热情好客,淳朴憨厚的赞美,同时也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看看作者记忆中的社戏。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通过研读全文、小组探究学习来提炼出作者的情感。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想学有所成,那么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通过教授一些散文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来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解前主动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要能够通过深情朗诵或其他充满感染力的方法将学生吸引到文章上来,激发起他们主动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有关父爱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进行小组讨论:讲一讲你父亲做的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通过这样的课前讨论先调动学生们的情绪,接着教师在学生沉浸在有关父爱的情绪下时深情地介绍一下朱自清以及文章创作的背景,并朗诵文章。最后让学生们写一篇读后感,让他们能够牢牢地记住父爱给他们带来的感动。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满怀对父爱的感动,也就更好奇作者的父亲做了怎样令人感动的事了,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在心灵上给学生进行了一场有关父爱的洗礼,使得他们以后能够心怀感恩,活得更有意义。
总之,散文阅读最主要的就是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紧扣文本前提下的小组讨论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及作者的感情变化,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敏.把握主旨——散文阅读的钥匙[J].中学语文,2015(24).
[2]郭青.浅析做好初中语文散文鉴赏[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4(5).
[3]邓振娟.掀起散文阅读的“红盖头”——散文阅读指津[J].学周刊,2015(28)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文本;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还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领略新型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一目标,散文的阅读欣赏能力就成了学生们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想要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并将其优秀的部分吸收传承下来就必须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其内在情感。如此,学生就需要通过欣赏散文来培养自己的情感。那么,教师要怎么在初中的散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营造情感共鸣情境,感知散文的情感
对于散文,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可能会不理解,不知道作者在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但是当他们长大了,经历多了,就有可能如水到渠成一般的理解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去欣赏一篇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去领略作者通过文字描绘的世界、营造的气氛,从而能够与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共鸣。接着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间的共鸣很能激发出学生对散文阅读与欣赏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我国传统古诗词与之相联系,当诗句贴合散文所描绘的景象或所表露的情感时,便能很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教《春》这篇文章时,通过学习总结,学生们发现在这篇散文中有五处特别充满诗意的场面。此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们能不能想到一些贴合此情此景的诗词名句。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等等。通过将文章与诗句相结合,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感知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把握散文情感线索,理清作者情感思路
散文是一种写自己在经历某些事情时的真情实感,在对人对事的描写上可能较为松散、甚至是可有可无,但是在情感体验上确实很凝聚,可谓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以,在散文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住作者情感脉络的变化,如此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例如:在教学《腾野先生》时,粗读之下可能会感觉这篇文章就是记录了作者在留学时发生的一些日常琐事及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关照。文章一开始写了清国的留学生在日本的纵情享乐,再写作者到烟台去学医,以及当地人们对他这个异乡人的反应。这些笔墨较为松散,实则从不同的方面衬托了藤野先生,使其伟大的人格得到进一步凸显。将清朝留学生与其进行对比,一方背负着沉重的国家使命却在异国他乡肆意享乐,毫无担当。而另一方是他国的一位普通教师,却能摒弃民族间的隔阂,对中国怀有不同于常人的同情。作者就是通过这些看上去很松散、相互没有联系的事件来表现讴歌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
三、对整篇课文进行研读,提炼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若想能够准确感知散文的情感,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就必须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段,要放眼于全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散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引领学生對整篇课文进行研读,带领学生就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探讨,紧接着让学生从全篇着眼,分析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文章中某些人物的性格、品质。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时,为了达到通篇研读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诵,在大家都熟悉了这篇文章后再展开探究学习:作者用怎样的手法描绘出一副怎样的江南水乡图?文章总共可以划分为几段,可以如何概括?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段来写月夜行船中的穿行之快?作者花了浓重的笔墨写看社戏是为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以及对那里人的聪明能干,热情好客,淳朴憨厚的赞美,同时也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看看作者记忆中的社戏。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通过研读全文、小组探究学习来提炼出作者的情感。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想学有所成,那么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通过教授一些散文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来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解前主动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要能够通过深情朗诵或其他充满感染力的方法将学生吸引到文章上来,激发起他们主动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有关父爱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进行小组讨论:讲一讲你父亲做的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通过这样的课前讨论先调动学生们的情绪,接着教师在学生沉浸在有关父爱的情绪下时深情地介绍一下朱自清以及文章创作的背景,并朗诵文章。最后让学生们写一篇读后感,让他们能够牢牢地记住父爱给他们带来的感动。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满怀对父爱的感动,也就更好奇作者的父亲做了怎样令人感动的事了,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在心灵上给学生进行了一场有关父爱的洗礼,使得他们以后能够心怀感恩,活得更有意义。
总之,散文阅读最主要的就是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紧扣文本前提下的小组讨论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及作者的感情变化,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敏.把握主旨——散文阅读的钥匙[J].中学语文,2015(24).
[2]郭青.浅析做好初中语文散文鉴赏[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4(5).
[3]邓振娟.掀起散文阅读的“红盖头”——散文阅读指津[J].学周刊,2015(2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