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起点。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低年段的教师,我一直在追求有效、高效的识字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践,从而形成了一套有趣、有法、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识字教学;因字施教;有趣;有法;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一、精妙导入,一举两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统计显示,一年级上册20篇课文中,有15篇课文的课题带有生字;一年级下册34篇课文中,有17篇课题带有生字。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精心设计合理、有趣的情景导入,在课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余,同时将课题生字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其中,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比尾巴》时,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晚上,森林王国的狮子大王给我打来电话,它说森林王国今天要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想请我们做小裁判,大家想去吗?(想)我们现在就坐上小火车出发吧!小朋友猜猜看,小动物们要比什么呢?(比尾巴)。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再揭示课题,不但激活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成功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学习“比尾巴”三个生字中。教学实践证明,在有趣的情景导入中学习的生字,学生会掌握得更牢固。
二、把握时机,科学呈现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低年段,特别是一年级识字课的绝大部分教学时间和活动都应围绕识字进行,但这并不代表满堂灌。
1、课始集中呈现,解决字音、字形
兴趣先行,方法跟上。通过情景导入学生的目光已聚焦并且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于是,我们乘机呈现科学排列的生字(带拼音),引导学生发现字音或字形的特点,并加以肯定、鼓励,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记牢生字字音、字形,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信心。当然,集中呈现并不是指一定要把所有的生字集中在课始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教学需要把具有共同特点或容易混淆、值得对比的读音或生字集中在一起教学。集中呈现生字旨在通过对比字音或字形,方便学生进行归类记忆或明确区别,以防混淆。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我根据生字字音的特点这样呈现生字:(字音用红色字体标出)
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第一排的生字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第二排是前鼻音和后鼻音;第三排是轻声。这样有规律又醒目的排列,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和掌握这些生字字音的特点,并在拼读、记忆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在夯实字音中体验发现的快乐,实现识字方法的有趣、有法、有效,做到事半功倍。
汉字的偏旁、部件与汉字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把具有相同偏旁、部件的汉字集中在一起教学,对第一次出现的偏旁要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生字,也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操场上》(第一课时)时,我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这样排列生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一行的“打、拔、拍”(红色字体标出)都是提手旁,第二行的“跳、跑、踢”(红色字体标出)都是足字旁。接着,我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并想一想,这些偏旁分别和身体的什么部位有关。当学生明确了“扌”表示和手部动作有关,“足”表示与脚的动作有关,我鼓励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提手旁或足字旁,然后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通过想一想、做一做,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及其偏旁表示的意义,还认识一些同偏旁的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2、课中随文认读,解决汉字意思
识字教學必须与阅读同步,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效果。识字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规律,通过具体的语境认字读词,让文本成为识字的重要依托,让阅读成为识字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雨点儿》,从单个生字“数”“清”到“数不清”再到“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教学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从“串”到“一串”到“一串串”再到“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
3、课末趣味复现,巩固识字效果
小学生识字的特点是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师必须在课末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教学中,我常将生字结合课文编成小短文或韵语帮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画风》,我以这样的韵语复习生字:
三、因字施教,识字有法
汉字是一种表象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形声都有自身的构字规律。若能凭借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归类教学,即遵循汉字本源,同时以归类为法,触类旁通,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按图索骥,教学象形字
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数量并不算多,但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们是最基本的汉字,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基础。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2课《口耳目》就集中安排了四组共12个象形字。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展示了“羊、鸟、兔、木、禾、竹”等字从“图画—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将楷体汉字与图画、古体字进行对照,找出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按图索骥,教学象形字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还能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汉字象形造字法的神奇,提高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分解组合,教学会意字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因此教学时宜采用“分解字形、组合字义”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了解会意字各个部件的字义,再将字义组合引申。 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中集中安排了“明、尘、尖、灭、男、休”等11个会意字。学习“休”字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人在一棵树下休息就称作“休”。
通过分解字形、组合字义的方法教学会意字,学生不需要机械记忆字形和字义,减轻了识字的难度。这一分解、组合的过程借助多媒体进行会更具体形象,低年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会更浓。
3、对比辨析,教学形声字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在现代汉字系统中,形声字占通用汉字的80%以上,占据着非常总要的位置,因此,掌握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对学习现代汉字是很重要的。形声字的构字方式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字形,辨析字义”来区分、掌握形声字。
同一类型的形声字一般不会集中在某一课出现,所以教学时,我们要先学习本字,再相机出示已经学过的同类形声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这些字的形旁来辨析他们的字义,最后在词语、句子中灵活运用,进行巩固。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浇”时,我相机出示之前学过的“烧”,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字形、读音。学生很容易发现两字的字形相近,右边都是“尧”,“燒”的形旁是“火”表示该字与火有关,“浇”的形旁是“氵”表示该字与水有关。此外,两字的读音相近,都有韵母“ao”。在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浇”与“烧”是形声字,其意义和形旁有关,做到正确区分两字,并在词语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大大加强了学习汉字的信心和兴趣。
归类识字法是一种科学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之余,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识字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教学生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编谜语等方法认识生字。任何一种识字方法有其优势,也存在劣势,因此,应该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字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学生识字能力等因素,灵活地采用或并用多种识字方法,使识字教学真正做到有趣有法有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瑛《对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3]汪家燕《析字理明规律 优化识字方法》(《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关键词】 识字教学;因字施教;有趣;有法;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一、精妙导入,一举两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统计显示,一年级上册20篇课文中,有15篇课文的课题带有生字;一年级下册34篇课文中,有17篇课题带有生字。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精心设计合理、有趣的情景导入,在课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余,同时将课题生字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其中,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比尾巴》时,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晚上,森林王国的狮子大王给我打来电话,它说森林王国今天要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想请我们做小裁判,大家想去吗?(想)我们现在就坐上小火车出发吧!小朋友猜猜看,小动物们要比什么呢?(比尾巴)。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再揭示课题,不但激活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成功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学习“比尾巴”三个生字中。教学实践证明,在有趣的情景导入中学习的生字,学生会掌握得更牢固。
二、把握时机,科学呈现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低年段,特别是一年级识字课的绝大部分教学时间和活动都应围绕识字进行,但这并不代表满堂灌。
1、课始集中呈现,解决字音、字形
兴趣先行,方法跟上。通过情景导入学生的目光已聚焦并且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于是,我们乘机呈现科学排列的生字(带拼音),引导学生发现字音或字形的特点,并加以肯定、鼓励,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记牢生字字音、字形,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信心。当然,集中呈现并不是指一定要把所有的生字集中在课始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教学需要把具有共同特点或容易混淆、值得对比的读音或生字集中在一起教学。集中呈现生字旨在通过对比字音或字形,方便学生进行归类记忆或明确区别,以防混淆。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我根据生字字音的特点这样呈现生字:(字音用红色字体标出)
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第一排的生字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第二排是前鼻音和后鼻音;第三排是轻声。这样有规律又醒目的排列,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和掌握这些生字字音的特点,并在拼读、记忆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在夯实字音中体验发现的快乐,实现识字方法的有趣、有法、有效,做到事半功倍。
汉字的偏旁、部件与汉字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把具有相同偏旁、部件的汉字集中在一起教学,对第一次出现的偏旁要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生字,也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操场上》(第一课时)时,我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这样排列生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一行的“打、拔、拍”(红色字体标出)都是提手旁,第二行的“跳、跑、踢”(红色字体标出)都是足字旁。接着,我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并想一想,这些偏旁分别和身体的什么部位有关。当学生明确了“扌”表示和手部动作有关,“足”表示与脚的动作有关,我鼓励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提手旁或足字旁,然后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通过想一想、做一做,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及其偏旁表示的意义,还认识一些同偏旁的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2、课中随文认读,解决汉字意思
识字教學必须与阅读同步,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效果。识字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规律,通过具体的语境认字读词,让文本成为识字的重要依托,让阅读成为识字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雨点儿》,从单个生字“数”“清”到“数不清”再到“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教学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从“串”到“一串”到“一串串”再到“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
3、课末趣味复现,巩固识字效果
小学生识字的特点是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师必须在课末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教学中,我常将生字结合课文编成小短文或韵语帮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画风》,我以这样的韵语复习生字:
三、因字施教,识字有法
汉字是一种表象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形声都有自身的构字规律。若能凭借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归类教学,即遵循汉字本源,同时以归类为法,触类旁通,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按图索骥,教学象形字
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数量并不算多,但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们是最基本的汉字,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基础。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2课《口耳目》就集中安排了四组共12个象形字。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展示了“羊、鸟、兔、木、禾、竹”等字从“图画—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将楷体汉字与图画、古体字进行对照,找出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按图索骥,教学象形字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还能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汉字象形造字法的神奇,提高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分解组合,教学会意字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因此教学时宜采用“分解字形、组合字义”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了解会意字各个部件的字义,再将字义组合引申。 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中集中安排了“明、尘、尖、灭、男、休”等11个会意字。学习“休”字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人在一棵树下休息就称作“休”。
通过分解字形、组合字义的方法教学会意字,学生不需要机械记忆字形和字义,减轻了识字的难度。这一分解、组合的过程借助多媒体进行会更具体形象,低年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会更浓。
3、对比辨析,教学形声字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在现代汉字系统中,形声字占通用汉字的80%以上,占据着非常总要的位置,因此,掌握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对学习现代汉字是很重要的。形声字的构字方式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字形,辨析字义”来区分、掌握形声字。
同一类型的形声字一般不会集中在某一课出现,所以教学时,我们要先学习本字,再相机出示已经学过的同类形声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这些字的形旁来辨析他们的字义,最后在词语、句子中灵活运用,进行巩固。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浇”时,我相机出示之前学过的“烧”,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字形、读音。学生很容易发现两字的字形相近,右边都是“尧”,“燒”的形旁是“火”表示该字与火有关,“浇”的形旁是“氵”表示该字与水有关。此外,两字的读音相近,都有韵母“ao”。在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浇”与“烧”是形声字,其意义和形旁有关,做到正确区分两字,并在词语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大大加强了学习汉字的信心和兴趣。
归类识字法是一种科学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之余,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识字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教学生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编谜语等方法认识生字。任何一种识字方法有其优势,也存在劣势,因此,应该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字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学生识字能力等因素,灵活地采用或并用多种识字方法,使识字教学真正做到有趣有法有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瑛《对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3]汪家燕《析字理明规律 优化识字方法》(《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