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苏区反腐惩贪成效显著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取得局部执政地位后,曾经毫不留情地向干部队伍挥刀“刮骨去毒”,以严刑峻法遏制腐败变质分子的贪婪私欲,在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反腐肃贪斗争中,查处大案要案25起,处决大小贪官13人,从而确保了自身肌体的健康、纯洁,打造了一个堪称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清廉的政府,开创了一代党政新风。
  
  法制不全量刑无据,“包公”何叔衡吃了哑巴亏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毛泽东被推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国共产党自建党10年以来,终于有了一块可以安身立命、发政施仁的地盘。然而,正如毛泽东所预言:“有了政权,就会产生官僚、特权和腐败。”由于苏区地处偏僻,各种旧思想、旧风俗和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再加上新生的红色政权羽毛未丰,行政管理机制存在很多漏洞,给一些品行不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投机钻营、把持机关要津,渐渐地酿成了一股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歪风邪气。
  1932年2月10日,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工农检察部的工作人员:“我们党历来主张打倒一切贪官污吏,而现在贪官污吏就出在党内,出在苏维埃政府里面,我们要毫不留情地打击他们!”随后,中央政府发布通令,成立了临时最高法庭,任命中央工农检察部部长何叔衡兼任主审。何叔衡在各级党组织建立了监察委员会,在各级政府设立了工农检察部、控告局和裁判部,广泛吸收工农群众加入轻骑队、突击队、群众法庭和工农通讯员,一张巨大的反腐肃贪监察网络迅速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肃贪斗争由此拉开了战幕。
  最先落网的是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他因涉嫌生活腐化、谋财害命等罪行被检举、逮捕。这个谢步升虽然官小职微,但作为临时中央政府驻地的村官,近水楼台先得月,结识了不少党政军高级干部。其中苏区中央局副秘书长谢春山与他更是过从甚密,素以本家相称。谢春山不仅介绍他入了党,还在他东窗事发后,亲自出面干预办案,惹得何叔衡拍案而起:“像谢步升这样的败类不清除,我这个执法官还怎么向苏区群众交待?”毛泽东也明确表态:“腐败毒瘤不铲除,共产党就会失信于民,苏维埃旗帜就打不长久。与贪污浪费、官僚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1932年5月9日,临时最高法庭一锤定音,依法判处谢步升死刑,3小时内执行。
  苏区反腐肃贪第一枪余音未落,瑞金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景魁又因欺男霸女、巧取豪夺,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会计科长唐仁达因欺上瞒下、贪污腐化,先后被群众揭发,浮出水面。何叔衡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查明陈景魁原来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反动民团头目、地方黑势力的“保护伞”,唐仁达贪污公款2000多元,罪大恶极,立即下令逮捕。陈景魁的爪牙狗急跳墙,在信封里夹寄子弹恐吓、威胁何叔衡,唐仁达的同伙煽动当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攻击何叔衡造假证陷害革命干部,中央局里面也有人向他传话,施加压力,但何叔衡软硬不吃:“我为苏维埃国家执法,替苏区人民群众主持公道,站得正、行得稳,何所惧哉?!”他力排干扰,坚持把陈景魁、唐仁达送上了断头台。
  何叔衡不断逆流犯上,捅了王明“左”倾势力的“马蜂窝”,1933年9月3日,《红色中华》点名指责他“拿法律观念来代替了残酷的阶级斗争”,随后接二连三对他发动错误批判、实施无情打击。但他刚正不阿,秉公办案,令奸宄宵小闻风丧胆、普罗大众欢欣鼓舞,赢得了苏区“包公”的美名。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创建之初,因缺乏司法、审判经验,法制不健全,量刑无据,开展反腐肃贪斗争难免罚罪不当,不仅给一些投机分子留下了漏洞、缺口,何叔衡还为此授人以柄,落人口实,最终丢了“乌纱帽”。毛泽东爱莫能助,吃了一个哑巴亏。
  
  先修法后审判,董必武查处干部集体贪污案
  
  1932年9月初,曾在日本和苏联攻读过法律专业的董必武辗转进入中央苏区,毛泽东特意安排他协助何叔衡补苴罅漏,一起执掌苏维埃国家的司法、审判大权,对他寄予了厚望。1933年3月,董必武兼任中央工农检察部部委会委员,8月8日又被委以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等要职。他果然不辱使命,很快就参与制定、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程序》和《同志审判会临时规则》等一系列司法、审判工作纲领,建立了一套群众性的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了工农劳苦大众对官员的罢免和改选权。
  1933年6月12日,中央造币厂会计科长肖伦海因贪污、挪用公款3100多元,被中央工农检察部和临时最高法庭判处死刑,立即執行,不料肖母得知儿子死讯,受到刺激,当场气绝身亡。同年11月,全苏大会工程处主任左祥云勾结总务厅管理处长徐毅,贿赂总务厅长赵宝成,贪污巨额工程款,虽经群众检举、揭发,却因量刑定罪缺乏法律依据而一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二件案例令董必武始料不及,由此更加认识到有法可依,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性。
  1933年12月15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肃贪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第26号训令出台,明文规定了贪污金额和相应的量刑定罪标准,从此苏区反腐肃贪工作有效地避免了随意性。1934年2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工农检察部更名为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临时最高法庭升格为最高法院,董必武被任命为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席,兼临时最高法院主席,正式从何叔衡手上接过了苏区反腐肃贪斗争的指挥棒。
  董必武上任后,立即组织了苏区第一个反腐败群众法庭,对犯有轻微贪污错误的国家银行出纳员袁雨山和刘道彬进行公审、教育,给予开除公职处理。随后他又连续主持召开了两场审判会,依法判处全苏大会工程处主任左祥云、于都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刘仕祥等人死刑,其余涉案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创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较高级别干部因贪污罪被处决的先例,查处了苏区规模最大、判刑最重、牵涉面最广的干部集体贪污案。这件事情对贪污腐败分子震慑极大,纷纷投案自首。
  董必武在中央苏区期间,参与制定、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120余部,逐步完善了苏维埃司法、审判体系,为新中国司法、检察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中国审判工作的奠基人、民主法治的先驱。
  
  反“封锁”不容贪污浪费,阮啸仙呕血惩奸
  
  1932年年底,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分进合击中央苏区,悍然发动了第四次军事“围剿”。与此同时,加强了经济封锁手段,推行所谓的军事围剿“杀死政策”和经济封锁“饿死政策”,双管齐下,企图把苏维埃共和国一举剿灭。
  为了打破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1933年8月,临时中央政府召开南、北部各县经济建设大会,掀起了一场经济建设运动高潮。然而,由于当时革命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多数工农干部不会写字作文、不懂算数管帐,致使文痞算棍趁虚而入,财务管理混乱不堪,贪污浪费愈演愈烈,结果生产发展了,经济收入却有减无增。建立、健全财务审核监督机制,为苏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刻不容缓!
  1934年2月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正式成立,长期从事党内财务监督工作的阮啸仙担任主任。他精挑细选,招聘了一批出身贫苦、德才兼备的青年知识分子,组建了一支精明强干的审计队伍,并亲自起草了《审计条例(草案)》,制定了审计工作“六不准”,明确了审计职责和要求,随即投入高效运作。他带领部下,首先从中央机关入手,只用了十多天时间,就把中央11个部委的财务收支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发现普遍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预算与决算偏差大、经费开支浪费严重等问题。经向中央执行委员会反映,很快就有二成多冗员重费被核减。
  紧接着,他又率部马不停蹄地巡查各国家企业和群众团体,发现中央互济总会的巨额会费和救济款、中央印刷厂的大笔营业收入去向不明,中央造币厂的原材料出入库重量也明显不一致,中央互济总会财务部长谢开松、中央印刷厂会计科长杨其兹、军委印刷厂会计科长路克勤和中央造币厂会计科长凌全香等人,具有重大贪污犯罪嫌疑,立即组织力量对他们进行突击审查。
  谁知这些家伙都是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多年的老手,他们预先探得风声,早已把假账编造得严丝合缝,无懈可击。而且在审查的过程中,杨其兹的亲兄弟、中央印刷厂厂长杨其想,凌全香的小舅子、中央造币厂厂长陈祥云等人,利用职权对审计人员百般刁难、横加阻扰。阮啸仙本患有哮喘和肺结核病,再加上连日来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面对这种情况,又急又气,一时胸闷气结,咳出了血。同事们见此情景,纷纷建议他鸣金休兵,阮啸仙怒斥道:“凡是贪污腐败分子,没有一个会主动认罪的,只有拿出真凭实据,才能逼迫他们缴械投降。我们这时候半途而废,正好中了他们的下怀,这是我们审计监督人员的失职,也是对革命的犯罪。继续查,一定要查它个水落石出!”他知难而进,带病跟狡猾、刁蛮的审计对象斗智斗勇,最终查清了他们的犯罪事实。
  阮啸仙领导中央审计委员会与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密切配合,一个个贪官原形毕露,一笔笔赃款断还归宗,为纠正、遏制贪污腐化、铺张浪费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区群众为此编了不少顺口溜赞道:“阮啸仙,真正好,群众见了哈哈笑,贪贼见了哇哇叫。”
  阮啸仙在中央苏区时期建立的审计监督体系、树立的职业道德风范,与新中国人民审计事业一脉相承,其中他制定的“六不准”审计工作纪律一直沿用至今,被誉为审计战线上的红色“铁算盘”、苏区“经济卫士”。
其他文献
1970年2月7日,李四光在陪同周恩来总理接见全国地震地质工作会议代表时说:地震预报,要解决地震时间、地点、震级三个方面的准确值,预报就过关了。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自历史上第一次地震记载(公元前1177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00多年中,发生过千百次强烈地震,每次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实现对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是几千年来人民的愿望。  李四光开始
期刊
拖拉机变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随军记者斯文顿在前线目击英法联军的一次次冲击都被防御严密的德军击退,许多士兵倒在血泊中,便建议将“霍尔特”型拖拉机改装成战车投入战场。建议很快被军方采纳,不久,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在英国一家水柜工厂研制生产出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坦克。    发明圆珠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记者们进行战地采访时遇到了麻烦。自来水笔常因无墨水不能书写,铅笔又经不起摩
期刊
□口述/汪更生 整理/王春华     1953年版的5分人民币纸币正面右侧,印着一艘巨轮,它就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驾船起义、并升起五星红旗的第一艘商船“海辽”号。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采访了当年参与“海辽”号起义的汪更生先生,他向笔者讲述了当年“海辽”号起义后回归祖国的那段惊心动魄又鲜为人知的航海历程。    一、不想去台湾    我1922年出生在杭州市郊区一个农民家庭,1947年被国
期刊
独一无二的艺雕表演     在瑞士的日内瓦,有一座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的公园,是国内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游览地之一,这里经常举行艺雕表演,这也是全欧洲独一无二的游园节目。  金雕机灵凶猛、善飞嗜猎。在公园中央的大草坪上,驯雕人戴着一副黄色皮手套,肩上、手臂上站立着几头大小不等的金颈黑雕。驯雕人将几头金颈黑雕放飞,它们在空中盘旋许久之后,便一齐落栖在大草坪边的高高城堡上,待驯雕人发出“嗨!嗨!嗨!嗨!”
期刊
柳如是,晚明嘉兴人,在吴江盛泽镇高张艳帜。她博览群籍,能诗会画,流传下来的诗集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红豆村庄杂录》、《梅花集句》、《东山酬唱集》等。评论家认为她的尺牍(书信)“艳过六朝,情深班蔡”,赞赏她的书法“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4岁时,柳如是嫁与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某为侍妾。周状元出身,常把她抱于膝上,教她读诗学文。其他妻妾醋意大发。周某死后,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楼旧业
期刊
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领导干部送礼之风“特别盛行”。此种歪风,与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亲自“作出表率”,有着必然的联系。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及其一班人每逢到地方视察工作,必带上大批礼品,包括香烟、手表、电视机、器皿、金银饰品等等。其价值是相当可观的。如勃列日涅夫一次视察乌兹别克斯坦加盟共和国,“给该共和国所有领导人都准备了礼物,包括他们的副手、副手的副手、助手、速记员、打字
期刊
反腐败是各国政府管理中的一大课题,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则是政府打击腐败的一把利剑。美国官员是要接受审计的,每个官员在竞选的时候都要被民众翻个底朝天,履职的时候也要公开财产收入。财产收入公开加上美国的税收政策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官员财产公布体系,成为惩治腐败威力巨大的武器。  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开始依法实行财产申报制度。美国的财产申报制
期刊
徐水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地区,古时称武遂,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这里十年九旱,群众生活很苦,解放前下关东的人很多,要饭的也很多。  新中国成立后,徐水县情况有所改善,但一直是缺粮县,吃过全国28个省支援的粮食,直至1957年,徐水在河北省还是“黑旗”县、“三类”县。  但在“大跃进”运动期间,徐水县出名了。徐水县在1963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时风靡全国,成为“共产主义试点县”。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
期刊
张伯行,河南兰考县人,康熙年间在朝中为官,政绩斐然。张伯行历官近30年,一贯清正廉明。张伯行在任上,从不携带家眷,不贪图享受,过着清寒简朴的生活。他的日用米面菜蔬、寸丝尺布以至磨面用的牛和磨石都是从河南老家运至江南任所的,仅用江南清水一杯,真正做到“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他是堂堂巡抚,有80个享受朝廷俸禄的名额由他支配,一般官吏都用来安排自已带来的家丁亲友,他却一个不要。每到一处,他都积极筹资建造书
期刊
据世界银行的材料,全球每年支付的贿金超过1万亿美元。12月9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反腐败日”,2009年的主题是“别让腐败扼杀发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指出,每一个人都应为反腐败作出贡献。他呼吁大家参加联合国的反腐败运动,鼓励人们保证不行贿、不受贿。以这种方式生活,世界就会更清白。    2007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全国的预防腐败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