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作文训练中,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激发写作兴趣,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 作文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目前作文教学改革已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四部曲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涛声依旧”,学生作文水平未见提高,多数学生一提写作文就苦不堪言,不知如何動笔,有些教师想方设法“苦心经营”却收效甚微。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啊!因此,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激发写作兴趣,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 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曰:“生活犹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认真观察体验生活、认识感悟生活,因为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才能激发写作的热情与欲望,才能有物可写、有感而发,就会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其次还要在习作训练时精心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作文时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我经常还指导学生留心国内外的新闻热点,观察校内外的新人新事,季节特点,捕捉新的写作素材进行有效习作。如在四年级的一次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来了》的作文。经过精心设计,课前我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的足迹,做好笔记。一路走来,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了春天的脚步,抓住了春天花草树木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去写,结果这次习作出乎我的想象,学生兴趣盎然习作完成效果很好。
二、走进生活 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阵地。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见的、听的、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全方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如学会洗衣做法收拾房间,郊游,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广泛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信息。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啊!生活本来就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写作是客观生活的反应。没有“源头活水”,哪得“清渠如许”。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真实,他们写作时才会思维活跃、妙笔生花。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写作的素材也是无处不在,只是缺少了细致观察的心境,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因此,习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自己身边寻找写作素材,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和观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学生才会有话可说。
三、博览群书 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词汇贫乏空洞,写作时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要想提高作文能力,如果仅限于课本的那点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词句、警句、片段及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认为,要想让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有一个巩固知识的阵地。为了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我不仅提倡学生到图书馆阅读,还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要求学生每人捐献几本课外读物,由一名学生当图书管理员,全班同学互相交流阅读。利用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会,还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量化评比定级,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勤于动笔 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勤学苦练是作文教学成功的秘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动笔,就是把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写出来,积累生活素材。可以写人、记事、摹景、状物、抒情;可以写观后感或读后感;可以写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想;可以对生活现象点评,发表个人见解;可以写观察日记,包括景物、人物、社会现象等;鼓励学生想他人未想,说他人未说,写他人未写之文,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畅所欲言,在练笔中积累素材。《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作文教学中就要提倡学生小练笔,因为小练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更深的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练笔是阅读和习作的纽带,是习作的基础,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锤炼,更是学生习作的催化剂,所以我们平时必须注重课堂小练笔,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使学生读懂课文,生发情感,激发写作。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习作时得心应手,习作水平逐渐提高,习作兴趣日益高涨。他们不仅能围绕中心准确地谴词造句,恰当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出生动逼真的作文,还能在习作时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文可签,有情可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创作《青蛙跳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
作文的源头在生活,作文的生命在思想,生活是作文的根。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
[2]《中华教育网》
关键词:提高 作文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目前作文教学改革已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四部曲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涛声依旧”,学生作文水平未见提高,多数学生一提写作文就苦不堪言,不知如何動笔,有些教师想方设法“苦心经营”却收效甚微。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啊!因此,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激发写作兴趣,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 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曰:“生活犹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认真观察体验生活、认识感悟生活,因为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才能激发写作的热情与欲望,才能有物可写、有感而发,就会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其次还要在习作训练时精心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作文时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我经常还指导学生留心国内外的新闻热点,观察校内外的新人新事,季节特点,捕捉新的写作素材进行有效习作。如在四年级的一次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来了》的作文。经过精心设计,课前我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的足迹,做好笔记。一路走来,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了春天的脚步,抓住了春天花草树木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去写,结果这次习作出乎我的想象,学生兴趣盎然习作完成效果很好。
二、走进生活 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阵地。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见的、听的、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全方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如学会洗衣做法收拾房间,郊游,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广泛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信息。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啊!生活本来就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写作是客观生活的反应。没有“源头活水”,哪得“清渠如许”。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真实,他们写作时才会思维活跃、妙笔生花。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写作的素材也是无处不在,只是缺少了细致观察的心境,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因此,习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自己身边寻找写作素材,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和观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学生才会有话可说。
三、博览群书 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词汇贫乏空洞,写作时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要想提高作文能力,如果仅限于课本的那点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词句、警句、片段及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认为,要想让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有一个巩固知识的阵地。为了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我不仅提倡学生到图书馆阅读,还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要求学生每人捐献几本课外读物,由一名学生当图书管理员,全班同学互相交流阅读。利用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会,还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量化评比定级,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勤于动笔 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勤学苦练是作文教学成功的秘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动笔,就是把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写出来,积累生活素材。可以写人、记事、摹景、状物、抒情;可以写观后感或读后感;可以写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想;可以对生活现象点评,发表个人见解;可以写观察日记,包括景物、人物、社会现象等;鼓励学生想他人未想,说他人未说,写他人未写之文,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畅所欲言,在练笔中积累素材。《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作文教学中就要提倡学生小练笔,因为小练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更深的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练笔是阅读和习作的纽带,是习作的基础,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锤炼,更是学生习作的催化剂,所以我们平时必须注重课堂小练笔,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使学生读懂课文,生发情感,激发写作。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习作时得心应手,习作水平逐渐提高,习作兴趣日益高涨。他们不仅能围绕中心准确地谴词造句,恰当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出生动逼真的作文,还能在习作时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文可签,有情可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创作《青蛙跳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
作文的源头在生活,作文的生命在思想,生活是作文的根。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
[2]《中华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