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先学后教”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本文结合“先学后教”的探索与实践,从先学后教为了什么?先学后教是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吗?先学后教是增负还是减负?怎样的先学后教才是有效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理性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先学后教 理性 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当前的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正是在教育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里应运而生。然而,“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的问世,自然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争议不断,褒贬不一,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基于此因,也带着困惑,我收集一线教学的问题,结合本校“先学后教”实践的实际,对有关“先学后教”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一些实质性的研究。对“先学后教”为了什么?“先学后教”是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吗?“先学后教”是增负还是减负?怎样的“先学后教才”是有效的等四个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这些困惑和問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厘清,教改将失去方向,教学行为也将陷入迷茫。
一、“先学后教”为了什么
从开展先学后教的学校来看,生源都比较弱,教学质量的底子也比较薄。农村校有之,一些较发达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例大的学校也有之,这些学校面临同样的挑战: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基本以出卖体力为生,平日里打工挣钱疲于奔命。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随迁子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的明显不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成长,影响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于是,“穷则思变”,没有改革就只能在原地打转,转不出死胡同,改变不了原来的被动局面。
从教师教学方法来看,自2000年新课改以来,小学教材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体系却依然不变,没能在改革发展中完善自己。教师受师范院校老师教的教法影响,受小时候老师教的读书方法影响,延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现在的学生,作用于现在的课堂显然是落后的。
从先学后教的理论依据来看,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现代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用数字形式呈现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1.用“听讲”的方式学习只能留下5%;2.“阅读”保留10%;3.“声音、图片”保留20%;4.“示范”保留30%;5.“小组讨论”保留50%;6.“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保留75%;7.“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记住90%的内容。前四项被动学习与后三项主动学习,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呈先快后慢的规律,记忆遗忘曲线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及时巩固,而且理解记忆的效果越好,遗忘就越慢。新课改也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基于对“学生是具有学习潜能的,施以适当的学习引领,学习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应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认识,先学后教得以付诸实践:重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课前使用教师精心准备的“学案”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培养起来,提高学习效果,将家教理念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先学后教”是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吗
接受式学习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给的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由于传授知识的信息数量多,速度快,所用时间少,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师的钟爱。先学后教是把学放在首位,提倡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从学会达到会学的目的,但其费时间,有时候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太容易操作、课堂不好控制。
是一刀切还是科学选择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先学后教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一个是指向知识,一个是指向自主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各有利弊,科学的学习方式应是多种学习方式的合理组合。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内容都适合先学后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完全摈弃知识的传授,特别是某些不需要探究的知识的学习,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忽视了知识本质的教学。因此,教师要熟读课标,通读教材,明确哪些内容需要采用先教后学?哪些需要采用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的边学边教?哪些可以大胆放手先学后教?哪些知识是必须师生面对面在课堂内化?哪些在课堂不需要讲,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己学会的?即洗教材、洗课,留下根本。洗去过高的目标,洗去过杂的内容,洗去过偏的走向,洗去过花的形式,洗去过虚的议论,基于课标,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和策略匹配,灵活运用学习方式。
三、“先学后教” 是增负还是减负
教改初期,教师们接受了“先学后教”教改理念的头脑风暴后,教学实践紧跟推进。说的容易做的难,理念接受不等于操作顺畅。由于经验不足,学案编写变成练习题集锦,量多琐碎,填空题多思维量少;学生把学案当做作业,乱做瞎做错误率高;新授课变成讲评课,当堂完成的教学内容少,产生了新的课堂低效。其次,课堂上学案没订正完,当堂练习就成了课后作业,加上还要完成下节课的先学任务,无形中增加了学业负担,学生似乎天天处于做错→订正→再做错→再订正的状态,而教师则处于批改→讲评→二次批改→二次讲评状态,无休无止不胜其烦。
改革,本身就是件痛苦的事情。教师既要更新理念改变原本熟悉的教学方式,重建先学后教的学堂,又要着手编写学案,学案从无到有,起步十分艰辛晦涩与茫然,增加了教师负担。此外,学生不会先学怎么办?不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不会探究怎么办?不会合作怎么办?不会汇报怎么办?学生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教先学方法,养先学习惯,教师既忙又茫,学生也忙也茫。所以,教改初期师生们的负担一定是加重了。但是,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在前沿教育理念的不断冲刷,在用心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的精髓与核心环节会慢慢内化为师生的理念,逐渐从观念的认同走向行动的应当。学案的编写质量也将日臻完善并得以传承,学生学习方法逐渐掌握,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先学质量逐渐提高,后教逐渐得心应手,课后练习当堂完成,信息技术手段得以有效利用,教学效益必定得以有效提高。相信师生负担日轻,教与学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愉悦,先学后教将从起步的增负走向真正的减负。 四、怎样的“先学后教”才是有效的
先从先学的质量来看。学案有导学之实吗?先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先学前,教师要编写辅助先学的学案,抓住知识点靠船下篙,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向,学生才能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到课堂学习,这是指导自主学习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先学后教”教学经验不足等因素,教师在设计学案与当堂练习时,在问题如何提出、思维难点如何突破、解决问题策略如何寻找、学习结果如何自我评价等方面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足,常常是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练习原题的拼凑。学生先学任务达成一致吗?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与知識水平参差不齐,课前努力程度各有不同,先学任务达成度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学能力弱,家长无法配合监督;部分学生在完成先学任务时只动手不动脑,缺乏主动性。通过先学,同一知识点对于优生已知其所以然,课堂上如鱼得水跃跃欲试,占领话语权,把握学习自主权。而对于学困生原本就不知其所以然,加上又没有老师完整系统的讲授,学习更加迷茫。所以,对于老师来说,难以把握学生起点,难以平衡学生需求。
那么,怎样提高先学质量呢?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尝试微视频与学案结合使用。微视频的好处是能形成学习资源的聚能,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在家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展自主学习,辅以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既可以有选择性的先学也可以反复巩固,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获得最佳学习效益。其二,学案采用问题导学式,梳理有价值的“少、精、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培养从无序到有序的思维习惯。其三,落实先学要求。明确的先学要求,明确的先学步骤和方法指导,使先学有路可循。例如:正文怎么读?应该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思考?例题该怎样学?怎样做眉批脚注和读书记号?写习题有什么规范或要求? 其四,检查先学效果,防止自流,养成先学的好习惯。
再次,从后教的效率来看。课堂实现“堂堂清”了吗?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上课,问题多而杂,教师梳理有价值的问题有时不够精准,不自觉的讲授,不自觉的取代学生的思维,该放手时讲太多,该介入时没介入,该突破的要点没讲到位,反倒降低了教学效益。同时,课堂互动占用大量的时间,当堂练习时间所剩无已,教师时常因时间紧张而匆忙下课,预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练习变成课后练习的事情时有发生,难以实现“堂堂清”。如何克服后教难定位,课堂时间难掌控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按实效设计当堂练习。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为例,常规的练习设计是通过演算进行巩固,耗时多且针对性不强,修改后的当堂练习是让学生直接在整数的计算结果填上小数点,而不需再重新演算一遍。一个巧妙的小小变化既节省了课堂练习的时间,知识又得到有效巩固。其二,从善教走向会学。教师的教要指向先学过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讲授和没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自己懂走向让人家懂,这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其三,重视学法指导。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知识背后的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转到方法理解、掌握和运用。其四,努力使全员参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时,要让平时不敢不善发言的学生先说。此外,“兵教兵”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使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实践与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有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如何完善,则需要我们理性分析,理性判断,但也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质疑、否定、徘徊,认准了方向就该义无反顾地投身行动。教改之路,贵在方向、贵在落实、贵在坚持。
参考文献:
[1]《关于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魏洁,“教师专业发展的道与技”(2014年8月19日上午,南师大厦门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讲座)
[3]杨霞,“微课的设计与制作”(2014年8月18日下午,南师大厦门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讲座)
[4]黄长虹,对“先学后教”的理性批判
[5]王永,对“先学后教”的理性认识与实践反思
关键词:先学后教 理性 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当前的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正是在教育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里应运而生。然而,“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的问世,自然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争议不断,褒贬不一,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基于此因,也带着困惑,我收集一线教学的问题,结合本校“先学后教”实践的实际,对有关“先学后教”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一些实质性的研究。对“先学后教”为了什么?“先学后教”是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吗?“先学后教”是增负还是减负?怎样的“先学后教才”是有效的等四个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这些困惑和問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厘清,教改将失去方向,教学行为也将陷入迷茫。
一、“先学后教”为了什么
从开展先学后教的学校来看,生源都比较弱,教学质量的底子也比较薄。农村校有之,一些较发达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例大的学校也有之,这些学校面临同样的挑战: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基本以出卖体力为生,平日里打工挣钱疲于奔命。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随迁子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的明显不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成长,影响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于是,“穷则思变”,没有改革就只能在原地打转,转不出死胡同,改变不了原来的被动局面。
从教师教学方法来看,自2000年新课改以来,小学教材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体系却依然不变,没能在改革发展中完善自己。教师受师范院校老师教的教法影响,受小时候老师教的读书方法影响,延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现在的学生,作用于现在的课堂显然是落后的。
从先学后教的理论依据来看,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现代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用数字形式呈现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1.用“听讲”的方式学习只能留下5%;2.“阅读”保留10%;3.“声音、图片”保留20%;4.“示范”保留30%;5.“小组讨论”保留50%;6.“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保留75%;7.“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记住90%的内容。前四项被动学习与后三项主动学习,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呈先快后慢的规律,记忆遗忘曲线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及时巩固,而且理解记忆的效果越好,遗忘就越慢。新课改也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基于对“学生是具有学习潜能的,施以适当的学习引领,学习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应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认识,先学后教得以付诸实践:重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课前使用教师精心准备的“学案”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培养起来,提高学习效果,将家教理念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先学后教”是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吗
接受式学习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给的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由于传授知识的信息数量多,速度快,所用时间少,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师的钟爱。先学后教是把学放在首位,提倡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从学会达到会学的目的,但其费时间,有时候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太容易操作、课堂不好控制。
是一刀切还是科学选择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先学后教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一个是指向知识,一个是指向自主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各有利弊,科学的学习方式应是多种学习方式的合理组合。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内容都适合先学后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完全摈弃知识的传授,特别是某些不需要探究的知识的学习,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忽视了知识本质的教学。因此,教师要熟读课标,通读教材,明确哪些内容需要采用先教后学?哪些需要采用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的边学边教?哪些可以大胆放手先学后教?哪些知识是必须师生面对面在课堂内化?哪些在课堂不需要讲,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己学会的?即洗教材、洗课,留下根本。洗去过高的目标,洗去过杂的内容,洗去过偏的走向,洗去过花的形式,洗去过虚的议论,基于课标,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和策略匹配,灵活运用学习方式。
三、“先学后教” 是增负还是减负
教改初期,教师们接受了“先学后教”教改理念的头脑风暴后,教学实践紧跟推进。说的容易做的难,理念接受不等于操作顺畅。由于经验不足,学案编写变成练习题集锦,量多琐碎,填空题多思维量少;学生把学案当做作业,乱做瞎做错误率高;新授课变成讲评课,当堂完成的教学内容少,产生了新的课堂低效。其次,课堂上学案没订正完,当堂练习就成了课后作业,加上还要完成下节课的先学任务,无形中增加了学业负担,学生似乎天天处于做错→订正→再做错→再订正的状态,而教师则处于批改→讲评→二次批改→二次讲评状态,无休无止不胜其烦。
改革,本身就是件痛苦的事情。教师既要更新理念改变原本熟悉的教学方式,重建先学后教的学堂,又要着手编写学案,学案从无到有,起步十分艰辛晦涩与茫然,增加了教师负担。此外,学生不会先学怎么办?不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不会探究怎么办?不会合作怎么办?不会汇报怎么办?学生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教先学方法,养先学习惯,教师既忙又茫,学生也忙也茫。所以,教改初期师生们的负担一定是加重了。但是,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在前沿教育理念的不断冲刷,在用心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的精髓与核心环节会慢慢内化为师生的理念,逐渐从观念的认同走向行动的应当。学案的编写质量也将日臻完善并得以传承,学生学习方法逐渐掌握,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先学质量逐渐提高,后教逐渐得心应手,课后练习当堂完成,信息技术手段得以有效利用,教学效益必定得以有效提高。相信师生负担日轻,教与学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愉悦,先学后教将从起步的增负走向真正的减负。 四、怎样的“先学后教”才是有效的
先从先学的质量来看。学案有导学之实吗?先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先学前,教师要编写辅助先学的学案,抓住知识点靠船下篙,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向,学生才能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到课堂学习,这是指导自主学习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先学后教”教学经验不足等因素,教师在设计学案与当堂练习时,在问题如何提出、思维难点如何突破、解决问题策略如何寻找、学习结果如何自我评价等方面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足,常常是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练习原题的拼凑。学生先学任务达成一致吗?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与知識水平参差不齐,课前努力程度各有不同,先学任务达成度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学能力弱,家长无法配合监督;部分学生在完成先学任务时只动手不动脑,缺乏主动性。通过先学,同一知识点对于优生已知其所以然,课堂上如鱼得水跃跃欲试,占领话语权,把握学习自主权。而对于学困生原本就不知其所以然,加上又没有老师完整系统的讲授,学习更加迷茫。所以,对于老师来说,难以把握学生起点,难以平衡学生需求。
那么,怎样提高先学质量呢?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尝试微视频与学案结合使用。微视频的好处是能形成学习资源的聚能,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在家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展自主学习,辅以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既可以有选择性的先学也可以反复巩固,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获得最佳学习效益。其二,学案采用问题导学式,梳理有价值的“少、精、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培养从无序到有序的思维习惯。其三,落实先学要求。明确的先学要求,明确的先学步骤和方法指导,使先学有路可循。例如:正文怎么读?应该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思考?例题该怎样学?怎样做眉批脚注和读书记号?写习题有什么规范或要求? 其四,检查先学效果,防止自流,养成先学的好习惯。
再次,从后教的效率来看。课堂实现“堂堂清”了吗?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上课,问题多而杂,教师梳理有价值的问题有时不够精准,不自觉的讲授,不自觉的取代学生的思维,该放手时讲太多,该介入时没介入,该突破的要点没讲到位,反倒降低了教学效益。同时,课堂互动占用大量的时间,当堂练习时间所剩无已,教师时常因时间紧张而匆忙下课,预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练习变成课后练习的事情时有发生,难以实现“堂堂清”。如何克服后教难定位,课堂时间难掌控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按实效设计当堂练习。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为例,常规的练习设计是通过演算进行巩固,耗时多且针对性不强,修改后的当堂练习是让学生直接在整数的计算结果填上小数点,而不需再重新演算一遍。一个巧妙的小小变化既节省了课堂练习的时间,知识又得到有效巩固。其二,从善教走向会学。教师的教要指向先学过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讲授和没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自己懂走向让人家懂,这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其三,重视学法指导。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知识背后的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转到方法理解、掌握和运用。其四,努力使全员参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时,要让平时不敢不善发言的学生先说。此外,“兵教兵”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使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实践与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有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如何完善,则需要我们理性分析,理性判断,但也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质疑、否定、徘徊,认准了方向就该义无反顾地投身行动。教改之路,贵在方向、贵在落实、贵在坚持。
参考文献:
[1]《关于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魏洁,“教师专业发展的道与技”(2014年8月19日上午,南师大厦门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讲座)
[3]杨霞,“微课的设计与制作”(2014年8月18日下午,南师大厦门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讲座)
[4]黄长虹,对“先学后教”的理性批判
[5]王永,对“先学后教”的理性认识与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