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法是音乐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法。笔者试图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比较法,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旋律美、情感美和创造美,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学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比较 欣赏 旋律美 情感美 创造美
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就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品质,培养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音乐品味的音乐爱好者。众所周知,要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除了充分熟悉教材外,还应当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枯燥无味的欣赏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彩显得十分重要。
古代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法是学科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认识到:比较法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恰当而准确地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能使学生通过比较节奏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能使学生在比较风格中感受音乐的情感美;能使学生在比较表达形式上感受领略音乐作品的创造美。
一、比较节奏: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的感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节奏的比较,可以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采用对不同段落的节奏比较,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指导学生欣赏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时,学生开始时对于节奏的把握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便采用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之间的比较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此曲的曲式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思乡曲》的三段节奏、旋律、情绪变化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乐曲的第一部分来自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节奏缓慢,缠绵、哀怨的曲调浸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而第二部分节奏则欢快,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朗的曲调,流露出对生活渴望的情感。通过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之间节奏的比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美,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常常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从而在音乐欣赏体验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的规律,逐渐提升了音乐学习的素养。
二、比较风格:体验音乐的情感美
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往往承载着音乐情感的传承,通过比较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从音乐的学习活动中品味不同的情感,开拓自己的人文视野,做一个拥有世界艺术视野的人。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特意精选了我国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茉莉花》作为学习各民族民歌的开端。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比较不同音乐风格作品为着力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题材、结构、风格的民歌《茉莉花》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特征,进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美。
(一)江苏的《茉莉花》和东北的《茉莉花》的对比欣赏
教学两首《茉莉花》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并结合教学情境,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这两首歌曲的歌名相同,它们的情绪风格有何不同?能尝试用自己的神态来表达歌曲不同的情绪吗?在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中,他们逐渐认识到: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细腻、柔美,风格典雅细腻,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的闲适和柔情。而东北《茉莉花》的曲调高亢、泼辣,风格诙谐幽默,体现了东北的宽广和豪放。在欣赏体验歌曲时,同学们的脸上有时露出甜美的微笑,清新而自然;有时不由自主的跟随音乐扭动起来,热烈欢快的唱起来。通过这两首歌曲的比较,一南一北,一个清新甜美,一个高亢活泼,相同的歌词内容,不同的地域带来不同的风格特色,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以此为契机,笔者还让学生们欣赏了河南、河北、江西、甘肃等遍布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通过同一首歌曲的对比欣赏教学,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歌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中国的《茉莉花》和意大利的“《茉莉花》”的对比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尝试运用中外歌曲的比较法来教学。例如:《图兰朵》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歌剧第一幕中,姑娘们用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唱出了对波斯王子悲惨遭遇的同情。欣赏时引领学生们比较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意境和不同风格,启发他们了解到一首普通的中国民歌能够融入著名歌剧《图兰朵》的创作中的原因,说明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之大。学生在比较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茉莉花》是既是中国的, 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道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包容天下的情怀和意识。
通过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比较,既能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美好感情,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积淀自己音乐学习的文化素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沉醉在音乐美好而丰富的情感世界里。
三、比较表达形式:探究音乐的创造美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表达形式,通过对音乐作品不同的表达形式的比较,学生能在合作和探究中,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逐渐掌握音乐的创作技巧,从而体验音乐的创造美。
(一)通俗歌曲和京调戏歌的对比欣赏
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时,笔者重新整合教材,精心选择了《龙的传人》和《我是中国人》两首富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教学。《龙的传人》是一首通俗歌曲,是台湾作曲家侯德健20世纪70年的作品,歌曲深情、庄重地表达了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我是中国人》是一首由京剧西皮唱腔填词改编而成的戏歌,这段旋律是有板无眼的快板,节奏明快,给人激昂铿锵、令人振奋的感觉。这两首歌曲的表达形式完全不同,但是都表现了相同的主题“爱国”。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歌曲表达爱国主题的形式有什么不同,你能用其它形式来表达这一主题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尽管距离专业化还有很大差距,见解还不够成熟,但毕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闪烁出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民族器乐曲和西洋管弦乐曲的对比欣赏
器乐曲欣赏主要包括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和中外管弦乐曲欣赏两种形式,也可以运用比较法丰富教学内容。同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时,笔者选用两首器乐曲,一首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另一首是管弦乐曲《红旗颂》。通过对不同乐曲表达形式的探究体验,学生逐渐理解: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和管弦乐曲《红旗颂》这两首曲子的个性表达,前者以极具亲和力的民族音乐语汇,引领学生走进热闹、欢腾的民族音乐殿堂;后者以极具时空感的音乐表达,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鼓励学生探究思考,这两首乐曲的表达形式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学生们在对比学习的活动中情绪高涨,踊跃展示,绽放自己的艺术才华,强烈地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表达相得益彰,挥洒出不同的中国气派和豪迈的英雄气概的艺术效果,体验了音乐学习活动中创造的神奇魅力。
其实,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教学的素材还很多,除了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欣赏外,还包括我国的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中外歌剧、舞剧等等。无论从节奏、风格还是表达形式,为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只有从学情出发,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体验和创造中,熟悉旋律,丰富情感,提升智慧。
实践证明,比较法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效果最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之一。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曾用“比较法是最有效的欣赏教学方法”来阐述他的教学主张,足以见得比较法对音乐欣赏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我们广大音乐教师一定要立足于音乐课堂教学,着力于比较,着力于欣赏,着力于创新,为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关键词:比较 欣赏 旋律美 情感美 创造美
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就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品质,培养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音乐品味的音乐爱好者。众所周知,要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除了充分熟悉教材外,还应当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枯燥无味的欣赏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彩显得十分重要。
古代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法是学科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认识到:比较法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恰当而准确地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能使学生通过比较节奏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能使学生在比较风格中感受音乐的情感美;能使学生在比较表达形式上感受领略音乐作品的创造美。
一、比较节奏: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的感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节奏的比较,可以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采用对不同段落的节奏比较,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指导学生欣赏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时,学生开始时对于节奏的把握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便采用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之间的比较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此曲的曲式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思乡曲》的三段节奏、旋律、情绪变化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乐曲的第一部分来自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节奏缓慢,缠绵、哀怨的曲调浸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而第二部分节奏则欢快,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朗的曲调,流露出对生活渴望的情感。通过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之间节奏的比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美,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常常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从而在音乐欣赏体验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的规律,逐渐提升了音乐学习的素养。
二、比较风格:体验音乐的情感美
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往往承载着音乐情感的传承,通过比较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从音乐的学习活动中品味不同的情感,开拓自己的人文视野,做一个拥有世界艺术视野的人。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特意精选了我国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茉莉花》作为学习各民族民歌的开端。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比较不同音乐风格作品为着力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题材、结构、风格的民歌《茉莉花》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特征,进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美。
(一)江苏的《茉莉花》和东北的《茉莉花》的对比欣赏
教学两首《茉莉花》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并结合教学情境,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这两首歌曲的歌名相同,它们的情绪风格有何不同?能尝试用自己的神态来表达歌曲不同的情绪吗?在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中,他们逐渐认识到: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细腻、柔美,风格典雅细腻,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的闲适和柔情。而东北《茉莉花》的曲调高亢、泼辣,风格诙谐幽默,体现了东北的宽广和豪放。在欣赏体验歌曲时,同学们的脸上有时露出甜美的微笑,清新而自然;有时不由自主的跟随音乐扭动起来,热烈欢快的唱起来。通过这两首歌曲的比较,一南一北,一个清新甜美,一个高亢活泼,相同的歌词内容,不同的地域带来不同的风格特色,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以此为契机,笔者还让学生们欣赏了河南、河北、江西、甘肃等遍布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通过同一首歌曲的对比欣赏教学,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歌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中国的《茉莉花》和意大利的“《茉莉花》”的对比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尝试运用中外歌曲的比较法来教学。例如:《图兰朵》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歌剧第一幕中,姑娘们用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唱出了对波斯王子悲惨遭遇的同情。欣赏时引领学生们比较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意境和不同风格,启发他们了解到一首普通的中国民歌能够融入著名歌剧《图兰朵》的创作中的原因,说明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之大。学生在比较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茉莉花》是既是中国的, 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道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包容天下的情怀和意识。
通过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比较,既能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美好感情,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积淀自己音乐学习的文化素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沉醉在音乐美好而丰富的情感世界里。
三、比较表达形式:探究音乐的创造美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表达形式,通过对音乐作品不同的表达形式的比较,学生能在合作和探究中,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逐渐掌握音乐的创作技巧,从而体验音乐的创造美。
(一)通俗歌曲和京调戏歌的对比欣赏
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时,笔者重新整合教材,精心选择了《龙的传人》和《我是中国人》两首富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教学。《龙的传人》是一首通俗歌曲,是台湾作曲家侯德健20世纪70年的作品,歌曲深情、庄重地表达了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我是中国人》是一首由京剧西皮唱腔填词改编而成的戏歌,这段旋律是有板无眼的快板,节奏明快,给人激昂铿锵、令人振奋的感觉。这两首歌曲的表达形式完全不同,但是都表现了相同的主题“爱国”。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歌曲表达爱国主题的形式有什么不同,你能用其它形式来表达这一主题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尽管距离专业化还有很大差距,见解还不够成熟,但毕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闪烁出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民族器乐曲和西洋管弦乐曲的对比欣赏
器乐曲欣赏主要包括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和中外管弦乐曲欣赏两种形式,也可以运用比较法丰富教学内容。同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时,笔者选用两首器乐曲,一首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另一首是管弦乐曲《红旗颂》。通过对不同乐曲表达形式的探究体验,学生逐渐理解: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和管弦乐曲《红旗颂》这两首曲子的个性表达,前者以极具亲和力的民族音乐语汇,引领学生走进热闹、欢腾的民族音乐殿堂;后者以极具时空感的音乐表达,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鼓励学生探究思考,这两首乐曲的表达形式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学生们在对比学习的活动中情绪高涨,踊跃展示,绽放自己的艺术才华,强烈地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表达相得益彰,挥洒出不同的中国气派和豪迈的英雄气概的艺术效果,体验了音乐学习活动中创造的神奇魅力。
其实,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教学的素材还很多,除了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欣赏外,还包括我国的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中外歌剧、舞剧等等。无论从节奏、风格还是表达形式,为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只有从学情出发,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体验和创造中,熟悉旋律,丰富情感,提升智慧。
实践证明,比较法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效果最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之一。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曾用“比较法是最有效的欣赏教学方法”来阐述他的教学主张,足以见得比较法对音乐欣赏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我们广大音乐教师一定要立足于音乐课堂教学,着力于比较,着力于欣赏,着力于创新,为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