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和顺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人文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腾冲和顺侨乡优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在特殊的历史年代,侨乡文化精髓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和顺人。目前,随着侨乡旅游深度开发,许多矛盾和问题凸显。本文试图对腾冲和顺侨乡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从中寻找有益于“天下和顺”建设的智慧。
  【关键词】:云南腾冲 和顺 侨乡文化 传承发展 路径探析
  近年来,随着腾冲和顺旅游开发向深度发展,许多矛盾和问题凸显。经济全球化,网络大众化,价值观多元化,加之西方文化强势入侵,商业运作力度加大,新媒体大量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深入认识腾冲和顺侨乡优秀文化的形成及内涵,积极探索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合适路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腾冲和顺侨乡优秀文化的形成及内涵
  和顺,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在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6000多居民,归侨侨眷986户共3815人,占全镇人口的64%。有18000余华侨、华人侨居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从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和顺先祖随傅有德、蓝玉、沐英南征后定居和顺,随后又以军职屯守此地,开始和顺十大姓的繁衍生息,迄今已有631年的历史。
  和顺的历史既是一部移民史,也是一部侨乡史。明朝末年以后,大批和顺人迫于生计开始到国外经商,当地人称之为“走夷方”。民国元老李根源对此曾有诗云:“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仪,南州冠冕古名乡”。这些在外侨胞在异国他乡凭着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精打细算,忍辱负重的精神,一点点积攒起自己的家业,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涌现出许多雄商大贾和实业家。致富后的他们又将积攒的钱财用于重建家园,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他们对家乡的村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学堂,办教育,建佛寺、道观、宗祠、公园、洗衣亭、小石桥等,营造出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亦商、亦儒、亦农的雅致人文精神家园。
  在和顺6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军垦屯边的移民历史,还是到缅经商的艰苦奋斗史,始终有一个如影随行的东西-文化。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历代和顺先民正是在这种文化特质的影响下,在秉持中原传统汉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大胆吸纳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国异域文化,同时融翡翠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宗祠文化、月台文化、侨乡文化等于一体,在中西文化、南亚、东南亚文化、云南边地文化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几十代人的艰辛努力和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侨乡历史和灿烂的侨乡文化。
  和顺侨乡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和顺侨乡社会演变、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记录了随着华侨的出现,近现代和顺侨乡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记录了海外侨胞对祖国、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它折射的是海外侨胞对家乡的眷恋,对家乡的深情期盼,以及海外侨胞在各个历史时期与家乡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爱国爱乡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光辉。其精髓可以概括为:追根溯源,情系桑梓的“根”文化,崇文尚教,仁义乐善的“儒”文化,沟通内外,开放兼容的“桥”文化,讲礼明仪,睦邻亲友的“和”文化,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搏”文化。张全辉学者将其主要精神总结为:自强进取、兼容并包、崇新爱国、亦儒亦商。这些文化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和顺人。今天,侨乡人民以和顺古镇为载体,以自在或自觉的方式实现着对侨乡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追求儒雅、追求知识、追求文化的思想代代相传。在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侨乡优秀文化精神依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对增强侨乡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培养侨乡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侨乡社会和谐、科学有序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和顺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天,文化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正成为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的助推器。和顺侨乡旅游开发离不开文化的介质作用,实质是对文化的保护和对精髓的开发创新。侨乡经过漫长岁月形成和创造的文化积淀,如多元文化共生形态、大雅清代民居,古朴村落景观,民风民俗、宗教礼仪、民间文艺及节祭,饮食文化等,今天已成为侨乡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侨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和顺侨乡旅游文化的开发使得这些文化精髓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物质文化方面
  2001年第二届火山热海节在和顺举行,和顺镇党委、政府对元龙阁大月台及和顺顺和等7座牌坊进行修复,对古镇的传统风貌与人文、自然景观也进行了修复与保护,启动了对侨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03年云南柏联集团进入和顺,“和顺模式”正式启动。旅游开发和文化的传承保护是相伴面生的。在和顺名声渐响的进程中,许多尘封多年的和顺侨乡优秀文化得到了挖掘保护并很好的传承下来,如侨乡文化、马帮文化、抗战文化、洞经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玉石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等。体现侨乡文化的八大宗祠、和顺图书馆、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以及马帮博物馆,体现名人文化的艾思奇故居、张宝庭故居;体现宗教文化的七大寺庙(元龙阁、文昌宫、三元宫、官殿、关庙、魁阁和中天寺);体现抗战文化的滇缅抗战博物馆;体现洞经文化的“桂乡会”,主要乐调有:“遇江凤”、“锁南枝”、“花供养”、“香供养”、“水供养”、“倒垂帘”等40多种;体现建筑文化的1000多座清代民居等等也借开发文化旅游的契机到了相应的挖掘和保护,并一一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和顺小巷”是集侨乡多种文化于一体的微型文化巷,在这里呈现了许多文化现象,如古老的皮影戏、精致木雕、古法造纸、扯丝糖、土锅酒、打铁、织布、和顺老物件等,文化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和顺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具有异域风味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如 和顺“三滴水”、头脑、鸡脑、八宝饭、稀豆粉、各式咸菜、瘸肉、辣米花茶等。
  (二)非物质文化方面
  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悠久的行为方式、习惯礼俗、风俗规约、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这些都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和顺侨乡文化除了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外,还有更多的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行为方式、习惯礼俗、风俗规约、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一是再现了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化。如洞经音乐、滇剧、花灯、台阁、话剧、管弦乐、皮影戏等;二是利用节祭使一些民风民俗再次活跃起来。带有古代特色的民间活动--“打秧苗保境”活动,在每年栽秧之后举行的祭天仪式,人们在乐曲中手舞足蹈,旨在降伏众妖魔,表达了村民乞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良好心愿;春节期间开展的民俗活动立秋千,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活动;伴随相应节祭而举行的舞龙、舞狮、腰鼓、大戏、太极拳剑等。三是整理了大量的诗书楹匾:和顺前辈“走夷方”出国必读的百科全书、优秀民间文化的结晶《阳温墩小引》;李根源的《和顺乡集》、尹子珍的《云南探矿记》、李曰垓的《天地一庵诗文抄》、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张景洲的《初勘滇缅界记》、张成请的《滇缅亡国史稿》等数十人传世诗作遗著;许多军政要人、文化界知名人士撰写的楹联、匾额、字画等,如蔡锷题写的匾额“民国人瑞”,李根源题写的匾额“节寿双高”,张砺撰写的楹联“儿孙能读陈情表,家世惟传道德经”等,被修复呈现。这是和顺先辈崇尚文化,亦商亦儒的真实纪录,也是和顺乡一道独特亮丽的文化景观。三是将一些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提炼整理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崇文尚教:“少而学壮而行,幼不学老何为,不读书如同禽兽,不知礼好似牛马”;重视启蒙德育,小孩从四岁就开始识字,三字经、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四书是必读的科目,让孩子从小就吸取中华传统文化,耳濡目染;遵从“先作人、再作事”的教诲;“俗美风纯”、“说礼敦诗”、“兴仁讲让”、“见义勇为”、“敢为人先”、“百善孝为先”等闾门文化。讲究礼仪:和顺人知书达礼、讲求诚信、认真办事,艰苦创业而受人尊重;专为老人、妇女、孩子修的“灯芯石”。爱家爱国:“父母是源、故乡是根、儿女是心”;富了后回村建佛寺道观宗祠牌坊,学校、环村石道、石桥、洗衣亭等公益事业。
  这些习惯礼俗、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折射出侨乡人“仁、义、理、智、信” 的儒家文化心理构架,它体现了和顺先辈崇尚文化讲求人格、注重道德的风范,也是亦商亦儒亦农的真实写照。它是侨乡历代传承的一种精神体系,是民族魂,亘古而绵长,历久而弥新,是侨乡人民传递数世,数十世,及至数百世的血液所浇灌而成,随着侨乡旅游文化的开发而得到传承发展,再现新的生命活力。
  虽然,和顺旅游开发使得侨乡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但是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侨乡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和顺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化的影响
  和顺侨乡优秀文化因旅游开发而得到修复,保护,繁荣和发展,但也因为旅游开发而面临着异化和消失。近六千人口的和顺古镇有着一万多旅居海外的华侨,遍及世界上2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莘莘游子带回了四海风物,使侨乡到处都流露出中西合璧的痕迹,展现了侨乡文化的特殊意蕴,从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具一格的侨乡文化风味。它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向互动的地方景观表现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极边小镇结成一串串神奇而深邃的琥珀,呼唤着寻幽探奇的人们去触摸600年形成的风雨印痕。
  “和顺模式”的商业化开发,虽然是旅游开发必然产生的现象,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为侨乡文化的修复、保护,挖掘、繁荣和复兴成为可能,并且以文化发展为目的的商业化运营,也挽救了一些濒临失传的文化技艺,同时通过与外界先进文化的交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
  但是随着旅游开发向深度发展,由于市场的盲目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运作使侨乡的旅游开发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侨乡的社会文化环境因侨乡人员流动和异质文化的入侵而发生了一系列变迁;异类文化,特别是现代商业文化和强势的西式文化正逐渐侵蚀着侨乡优秀的传统文化;古镇所特有的那种文化气息因侨乡人员的外迁和大量的改扩建而逐渐不再;表现侨乡自身独特文化现象的手工艺品严重不足,到处充斥的是一些雷同的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这种为获取短期经济利益而置文化的传承发展于不顾的做法,既违背了商业化发展的原则,久而久之,又会导致侨乡优秀传统文化淡化甚至消失。
  (二)继承人的减少
  和顺侨乡因其特殊的地缘因素而保留下来,但在内地已经消失或极少见到的文化现象,工艺方面:如古法造纸、人工抄纸、皮影靠子、油纸伞制作、打锡箔等,民俗演艺方面:如洞经音乐、皮影表演、耍灯做会、扎台阁等,这些早已淡出现代人生活的独特而又珍贵的文化形式随着侨乡旅游开发而得到挖掘和保护,但其前景并不乐观。其中最令人忧心的是传承人的减少或消失。
  和顺侨乡文化内容丰富载体较多,但现在人们对侨乡文化认识的途径,多是从为数不多的老人零碎的记忆、记载不多的《史志》和《游记》资料、一些文化人整理的作品的相关内容中获取的,侨乡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记载不多,一般都是代际承袭方式、思想观念的传承、行为方式的约束、谋生哲学的培植等都有待更多的人去整理传承。但是侨乡的旅游发展让一些年轻人走入城市,用现代的思想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来规定人生的轨迹,而逐渐淡化了传统,最终导致传统消失。一旦有着丰富传统的老人故去,继承衣钵的年青人的缺少,侨乡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将出现一个断层。
  (三)现代新兴媒体的影响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新兴媒体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兴媒体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新媒体对侨乡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仅加大了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影响力和宣传力度,为侨乡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和空间,同时还推动了侨乡文化的更新和再造。二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秩序,对依靠人际传播来延续文化的传承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三是新兴媒体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盛行,对侨乡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受媒介文化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青少年群体肩负着传承发展侨乡优秀文化的重任,他们的文化取向决定了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向。   四、促进和顺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说过:“一个只依赖于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但是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也是不会有前途的”。大量史实证明优秀的华夏文明有着极强的适应变通能力,我们没有必要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妄自菲薄,当然,我们在坚持自身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必须实现传统文化的自新自强。
  和顺侨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实质上是和顺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觉醒,是多元的“文化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在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思想观念突变,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用“大文化”理念,多渠道,全方位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
  (一)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唤醒侨乡人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增进对文化传承发展的自觉担当
  现代传媒手段在传授信息、传承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化侨乡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侨乡优秀文化,让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时时受到侨乡优秀文化的熏陶,而自觉地去传承发展自身优秀文化。在全球经济文化相互渗透、和顺侨乡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进程中,和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将不再局限于和顺古镇村落,而是在基于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产业环境中,寻找共同的文化基因,即“大文化”理念。在其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的是侨乡人民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一旦根植于侨乡人民的民族基因,凝练于民族历史演变,便可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推动侨乡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所以只有充分唤醒和顺人民的自觉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侨乡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尊感,他们才会倍加珍视自身所拥有的文化,对传承和发展自身文化才会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也才会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一种自觉的担当。首先要以主人意识参与到侨乡旅游开发的规划、决策和管理中,主动承担侨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是一个旷日持久,人人参与的过程。其次是要以主人意识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鉴赏,以“大文化”理念传承,传播和发展侨乡文化。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侨乡文化的传承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背景下的侨乡文化传承,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导向,在尊重侨乡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传承发展侨乡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其对自身文化的历史,特色,优势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文化自豪感,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并自觉承担起文化自新自强的重任。一是加大侨乡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持续不断的灌输侨乡文化精髓,将文化的传承发展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和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并充分利用和顺的景观,村落等实在的器物让学生感受侨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小培育起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让学校和图书馆发挥传承文化的主阵地作用。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深入阐释侨乡文化精神,让侨乡文化精髓进校园,进家庭,融进全社会,扩大侨乡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让侨乡文化精神由意识层面的知识转化成无意识层面的素养,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在强势文化面前依然能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并能产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三是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旅游活动等渠道传承发展侨乡优秀文化,这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传承方式。
  (三)加大投入,通过大力发展侨乡文化创意产业来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投入方式,提高文化资源使用效率。传承发展侨乡优秀文化关键是要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文化自觉,让政府在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引进民间投入。可以综合利用音乐,电影,电视,微电影,歌谣,花灯等文艺形式将侨乡文化开发成具有丰富内容的表演旅游产品形式,让侨乡人民亲临其中,从而自觉的加入传承发展侨乡文化的行列;不能忽视民间力量在传承发展侨乡文化中的作用,积极引导民间力量的投入,让其发挥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黏合剂,也是族群认同的根基。而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种向心力,一种凝聚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交往中保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自我定位。文化的多元交融,主流思想和多元文化的交锋已是不争的事实,和顺,作为一块“汉文化的飞地”,在传承侨乡优秀文化的过程中,秉承侨乡文化的自信、开放、包容、爱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侨乡文化精髓,增强侨乡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强化侨乡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精神力量和主体人格,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的文化力量,促进“天下和顺”建设健康和谐发展。
  (本文系校级重点课题《侨乡文化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姜建成.科学发展观:现代性与哲学视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 303.
  [3]曹华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及传承路径研究[D].2010年12月,第45页.
  [4]尹文和.云南和顺侨乡史概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3.
  [5]杨发恩,中国魅力名镇和顺--人文卷[M]云南教育出版社;
  [6]杨发恩,中国魅力名镇和顺--历史卷[M]云南教育出版社;
  [7]张全辉. 多元文化的融合体--析和顺侨乡文化特点[J].大众文艺,2012(1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为实现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见解。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t is discussed the marketing tactics 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rom this article,the certain view has been
期刊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考察,选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寓意深刻,意味深长。“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一、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勿容置疑,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往往
期刊
摘 要:笔者在对云南省景谷县迁糯村的实地调查走访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但是傣族和回族由于宗教教规教义的要求和宗教习俗的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社会公共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大力推进完善农村养老体系,从而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继承、弘扬各民族宗教信仰中的各种积极因素。  关键词:宗教 少数民族 老龄化 养老
期刊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转型加快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问题研究》的子课题:《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1XMZ006  【摘 要】:我国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状况复杂多样,具体情况可以从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阶层形态、职业结构、人员流动现状以及城乡收入比例这四个方面窥知。其分化状态活跃是受到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
期刊
摘 要:图书馆是文化典籍的宝库,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在传承文化、播撒文明,陶冶高尚情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传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
期刊
【摘 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与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费、环境的污染等直接相联系。因此,必须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环境的净化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深化的产物,而人们正是在对人口、资源、环境认识深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
期刊
摘 要: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然而,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后,因长期的矛盾积累和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已经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新趋势。国际上骤起的“唱衰论”此起彼伏,直接影响国内人们的思想情绪,加剧了百姓的忧虑和担心。因此,研究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阐明中国政府应对经济下滑的战略举措等,对于提升全民士气,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60项改革措施,
期刊
【摘 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是个非常爱好追梦的民族,梦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道德高尚。汉唐两代可以说是中国人梦想成真的时期,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中国人开始了屈辱的历史,同时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 ,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了“强国梦”的奋斗目标
期刊
摘 要:首先介绍了当代学者对韩非思想的研究与评价,接着引出韩非法治思想的内涵,包括法的定义、法的特征、法的功效以及法产生的根源基础,继而阐述了韩非所倡导的三大法治精神--“法术势”“法教思想”“明法与重刑”的具体内容,最后分析了韩非法治思想中的历史局限性以及现实积极意义。  关键词:法治 法 法教 重刑  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内涵  1.法的定义  什么是“法”,韩非认为:“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
期刊
摘 要:行贿和受贿已成为当今社会腐败现象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打击行贿受贿是目前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行贿罪与受贿罪是对向性行为,除了被勒索处,行贿方与受贿方均为犯罪,因此在打击受贿犯罪的同时,也要打击行贿犯罪。行贿罪和受贿罪使人民群众减少了对党的信任,使党失去了群众基础,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必须加大对行贿受贿的打击力度。  本文通过对保山市打击行贿受贿的实际调研、拟对如何有效预防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