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6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教育学生。”
爱,是人与人心灵最细微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一直坚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有人说过,“爱,是最好的教师”!但如何让学生在成长的每一个日子,无时无刻都能体会一种爱的存在,都能以自己的水平为基点而不断向前奋斗的目标,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用心经营的爱的理念。
一、爱的交流是一种水乳交融:
“教育是人跟人的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相互的理解是接触与沟通的桥梁,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心灵上与学生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交流平台。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颗健康向上的心灵。
1、爱是一种鼓励。学生的品德的好环和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严格要求与训练中逐步形成的。有句俗话叫“严师出高徒”,当然严格要求必须是合理的,善意的,为学生所能理解所能接受的,对学生的要求一视同仁,不论学生智力或强或弱,服从与调皮,先进与后进,与教师或亲或疏等。如果教师有偏见偏爱,对学生要求不一,就会使一些学生自视优于别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另一些学生心灵深处则会刻下自卑的伤痕,其结果是二者的积极性都会受到损害。同时让学生也要感觉到,他们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学习,没有贫富之分,没有重视和鄙视之分让他们放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成绩处于中游或表现中规中矩的学生,教师关注的目光也许会少些,因此他们无法真切的体会到老师的爱。时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这些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孩子成绩怎样,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其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面有日月星辰,江河山川、花鸟草虫、真善美、假恶丑,都存在其中。这关键就在于如何正确引导。
2、爱是一种宽容。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品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关键是你如何去对待,古语说得好:“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对于教师而言亦是如此。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世上没有坏孩子。”所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一种换位思考,对犯错误的同学,在引导时要让他们清楚行走的路上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要极力避开、避免,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责怪。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
3、爱是一种批评。宽容可不是一味地退让、纵容,师爱从原则上来说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教师不仅要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教师的爱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润滋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以我会在今后的教育中,继续对每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和尊重,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都渴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年人一样尊重,给予他们真诚地理解。可现实的无奈,却让学生稚嫩的心理背负了太多的沉重的包袱。特别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过渡时期,他们渴望与长辈的交流,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理解与尊重,可现实,更多的是在一种压力下的扭曲地反抗。
二、爱,是一种责任地升华
社会的日新月异,可有些东西却是亘古不变的。学生虽然小,但他们有一天都会走上社会,都会学会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让学生学会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常以个体与团体为冲突作为载体,在新形式下对学生们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老师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老师,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自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班级有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一直都在努力,想提高学习成绩。他说“我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我才有可能取得进步;我只有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学校、班级的建设和发展中,我才能对得起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而实际上每一年的中高考,都会有这样的黑马。现实的对比学生产生了变化,变化又触动了心灵,心灵触动就会融入了感悟,感悟迸发了呐喊,当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深处,震撼便是水道渠成的,这种呐喊是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是学生情感、意志及态度的全身心投入。当学生们全情投入时,对他们的情感和认知的触动都是最大的。
而在班会课上,更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的平台:演讲、心得交流、大讨论、主题班会……思维不断地融入,心灵不断地交融,学生们的认知发生了许多改变,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受不知不觉地在他们的心中驻足。
与生活的直接对话,与资料的贴近交流,以班会课作为情感交流的平台。我想:一切的空洞的说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任何的教育比学生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更直接,更有效;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比学生最真实的走过过程更刻骨铭心!一切的关键:是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用爱给学生们指引!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老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有时可能是不经意的,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而用信任和蔼的目光注视学生,则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信心和亲切感。成绩落后的学生不等于能力落后,没有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等于无可救药。当老师不难,可要当好老师不容易。我献出了自己无限的爱心和耐心。用爱心架设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用爱心浇灌着每个莘莘学子,用自信熏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我觉得:我们的第一要旨,不是教会学生多少,而是让他们自主、自觉地去学会多少,这才是点石成金之术!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教育学生。”
爱,是人与人心灵最细微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一直坚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有人说过,“爱,是最好的教师”!但如何让学生在成长的每一个日子,无时无刻都能体会一种爱的存在,都能以自己的水平为基点而不断向前奋斗的目标,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用心经营的爱的理念。
一、爱的交流是一种水乳交融:
“教育是人跟人的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相互的理解是接触与沟通的桥梁,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心灵上与学生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交流平台。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颗健康向上的心灵。
1、爱是一种鼓励。学生的品德的好环和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严格要求与训练中逐步形成的。有句俗话叫“严师出高徒”,当然严格要求必须是合理的,善意的,为学生所能理解所能接受的,对学生的要求一视同仁,不论学生智力或强或弱,服从与调皮,先进与后进,与教师或亲或疏等。如果教师有偏见偏爱,对学生要求不一,就会使一些学生自视优于别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另一些学生心灵深处则会刻下自卑的伤痕,其结果是二者的积极性都会受到损害。同时让学生也要感觉到,他们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学习,没有贫富之分,没有重视和鄙视之分让他们放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成绩处于中游或表现中规中矩的学生,教师关注的目光也许会少些,因此他们无法真切的体会到老师的爱。时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这些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孩子成绩怎样,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其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面有日月星辰,江河山川、花鸟草虫、真善美、假恶丑,都存在其中。这关键就在于如何正确引导。
2、爱是一种宽容。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品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关键是你如何去对待,古语说得好:“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对于教师而言亦是如此。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世上没有坏孩子。”所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一种换位思考,对犯错误的同学,在引导时要让他们清楚行走的路上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要极力避开、避免,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责怪。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
3、爱是一种批评。宽容可不是一味地退让、纵容,师爱从原则上来说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教师不仅要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教师的爱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润滋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以我会在今后的教育中,继续对每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和尊重,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都渴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年人一样尊重,给予他们真诚地理解。可现实的无奈,却让学生稚嫩的心理背负了太多的沉重的包袱。特别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过渡时期,他们渴望与长辈的交流,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理解与尊重,可现实,更多的是在一种压力下的扭曲地反抗。
二、爱,是一种责任地升华
社会的日新月异,可有些东西却是亘古不变的。学生虽然小,但他们有一天都会走上社会,都会学会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让学生学会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常以个体与团体为冲突作为载体,在新形式下对学生们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老师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老师,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自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班级有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一直都在努力,想提高学习成绩。他说“我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我才有可能取得进步;我只有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学校、班级的建设和发展中,我才能对得起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而实际上每一年的中高考,都会有这样的黑马。现实的对比学生产生了变化,变化又触动了心灵,心灵触动就会融入了感悟,感悟迸发了呐喊,当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深处,震撼便是水道渠成的,这种呐喊是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是学生情感、意志及态度的全身心投入。当学生们全情投入时,对他们的情感和认知的触动都是最大的。
而在班会课上,更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的平台:演讲、心得交流、大讨论、主题班会……思维不断地融入,心灵不断地交融,学生们的认知发生了许多改变,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受不知不觉地在他们的心中驻足。
与生活的直接对话,与资料的贴近交流,以班会课作为情感交流的平台。我想:一切的空洞的说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任何的教育比学生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更直接,更有效;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比学生最真实的走过过程更刻骨铭心!一切的关键:是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用爱给学生们指引!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老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有时可能是不经意的,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而用信任和蔼的目光注视学生,则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信心和亲切感。成绩落后的学生不等于能力落后,没有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等于无可救药。当老师不难,可要当好老师不容易。我献出了自己无限的爱心和耐心。用爱心架设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用爱心浇灌着每个莘莘学子,用自信熏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我觉得:我们的第一要旨,不是教会学生多少,而是让他们自主、自觉地去学会多少,这才是点石成金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