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为了改变传统历史课堂老师讲述、学生听的常态,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历史,并传承历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快乐成长,我选择了《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进行了创新,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接受历史、感知历史的同时,为学生插上快乐的翅膀,在历史的天空下自由飞翔。
关键词: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情景教学法;回忆录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经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的思想魅力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那么作为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主义中的我们就有必要回首那段光辉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够好的前行,所以我选择了《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节课来进行创新与探索。
我的创新与探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画入境,动之以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推广,历史教学由原来侧重史实的传授和单调记忆逐步发展为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致力追求一个充满快乐,富有趣味又不失厚重感的历史课堂。有人说历史课堂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学者,坐在灯下细细临摹过去的轨迹;也有人说历史课堂是个稚嫩的孩童,坐在讲堂里咿咿呀呀、摇头晃脑的背着经史子集。不管传统的历史课堂是耄耋学者还是咿呀学童,我们都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课堂成为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基础课堂。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传统课堂做过深刻的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
长期以来,老师大多以讲述法开门见山的讲述历史故事,在学生听讲完之后让学生归纳时间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总会给人照本宣科的沉闷感,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幸福感,为了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尝试:
在导入新课课题时,借助“英国宪章运动”这一知识点为历史大背景,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和教学,向学生展示三幅油画。第一幅油画的主人公为工业革命之后的资产阶级,画中上层社会的人们围坐在桌子周围,先生们聚在一起谈论时政以及自己工厂的收入,女士们则相互炫耀自己漂亮的礼服,孩子们聚在一起欢快的嬉闹,他们品着可口的蛋糕喝着下午茶,但是再来看第二幅画面,工人们不管风吹日晒,都在辛勤的劳作,但是他们在资产阶级的压榨之下依旧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他们的日常主食是土豆和干面包,吃肉那是富人才享受到的奢侈生活,他们吃的猪油甚至是发臭的。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使英国工人的政治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思考导致自己贫穷的社会根源,致力通过政治途径改善他们的待遇。于是就有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在第三幅油画之中展示英国人民支持宪章运动的场景。
接着向学生展示人民宪章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明确人民宪章的内容以及性质。展示史料的同时也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比鲜明的三幅油画,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工人阶层进行斗争的迫切性,图片展示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且从一开始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为本节理论性较强的课堂增加趣味性。
第二、教材讲解,环环相扣
本课主要向大家介绍了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三个密切关联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环环相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条理性,顺理成章的由上一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之中。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目前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而本课理论性较强,所以要从课本知识点入手落实基础,并补充材料和图片,将其形象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有所了解,但对具体内容则稍显陌生,所以老师要加以指导。
本节课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利用三幅油画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革命之后的阶级矛盾,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了解宪章运动的背景、过程,将课本知识化繁为简,学生易于接受。宪章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最终失败了,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由此自然引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重要内容。
而在学习这一重要知识点时,首先我会让学生来分享他们所了解的马克斯与恩格斯的小故事,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补充介绍,使学生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个整体感知,并且进入“马克思主义”具体内容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圈画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词语,再以示意图来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以及理论基础,而之前所学习的以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则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至此,老师可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归纳为图示,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总结和记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2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此自然过渡到《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之中。
那么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我采用的是伟人回忆录的形式。这三位伟人分别为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江泽民同志。借助多媒体电子课件向学生分别展示三位伟人和《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以伟人回忆录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突出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接着给学生回归课本的时间,然后以快问快答的方式来解决一下问题:“《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是谁?什么时间发表的?是哪个组织的纲领?”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调动课堂氛围。在快问快答的基础上再对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加以总结,随后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宣言的部分内容,感受宣言的伟大号召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大比拼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加以指导,在大屏幕上显示出答案的关键提示点,并对讨论最快和做好的小组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同时在大屏幕上现实问题的答案要点,再次加固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把握。接下来播放“巴黎公社”的相关视频,使学生最后对巴黎公社有一个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切身感悟公社人民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
第三、化繁为简,余音绕梁
在学习完本节课基本内容后,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编成歌谣:宪章运动行大义,马恩二人举伟旗。巴黎人民急响应,今天我们别忘记。朗朗上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方便学生总结和记忆。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正在慢慢成熟与进步。相信在新式的历史课堂之下,每一位老师都会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悦纳历史,走进历史,使历史课堂成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人文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起努力前进,为学生展示出一场场历史盛宴。
关键词: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情景教学法;回忆录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经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的思想魅力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那么作为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主义中的我们就有必要回首那段光辉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够好的前行,所以我选择了《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节课来进行创新与探索。
我的创新与探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画入境,动之以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推广,历史教学由原来侧重史实的传授和单调记忆逐步发展为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致力追求一个充满快乐,富有趣味又不失厚重感的历史课堂。有人说历史课堂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学者,坐在灯下细细临摹过去的轨迹;也有人说历史课堂是个稚嫩的孩童,坐在讲堂里咿咿呀呀、摇头晃脑的背着经史子集。不管传统的历史课堂是耄耋学者还是咿呀学童,我们都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课堂成为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基础课堂。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传统课堂做过深刻的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
长期以来,老师大多以讲述法开门见山的讲述历史故事,在学生听讲完之后让学生归纳时间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总会给人照本宣科的沉闷感,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幸福感,为了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尝试:
在导入新课课题时,借助“英国宪章运动”这一知识点为历史大背景,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和教学,向学生展示三幅油画。第一幅油画的主人公为工业革命之后的资产阶级,画中上层社会的人们围坐在桌子周围,先生们聚在一起谈论时政以及自己工厂的收入,女士们则相互炫耀自己漂亮的礼服,孩子们聚在一起欢快的嬉闹,他们品着可口的蛋糕喝着下午茶,但是再来看第二幅画面,工人们不管风吹日晒,都在辛勤的劳作,但是他们在资产阶级的压榨之下依旧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他们的日常主食是土豆和干面包,吃肉那是富人才享受到的奢侈生活,他们吃的猪油甚至是发臭的。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使英国工人的政治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思考导致自己贫穷的社会根源,致力通过政治途径改善他们的待遇。于是就有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在第三幅油画之中展示英国人民支持宪章运动的场景。
接着向学生展示人民宪章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明确人民宪章的内容以及性质。展示史料的同时也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比鲜明的三幅油画,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工人阶层进行斗争的迫切性,图片展示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且从一开始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为本节理论性较强的课堂增加趣味性。
第二、教材讲解,环环相扣
本课主要向大家介绍了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三个密切关联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环环相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条理性,顺理成章的由上一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之中。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目前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而本课理论性较强,所以要从课本知识点入手落实基础,并补充材料和图片,将其形象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有所了解,但对具体内容则稍显陌生,所以老师要加以指导。
本节课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利用三幅油画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革命之后的阶级矛盾,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了解宪章运动的背景、过程,将课本知识化繁为简,学生易于接受。宪章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最终失败了,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由此自然引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重要内容。
而在学习这一重要知识点时,首先我会让学生来分享他们所了解的马克斯与恩格斯的小故事,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补充介绍,使学生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个整体感知,并且进入“马克思主义”具体内容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圈画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词语,再以示意图来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以及理论基础,而之前所学习的以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则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至此,老师可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归纳为图示,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总结和记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2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此自然过渡到《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之中。
那么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我采用的是伟人回忆录的形式。这三位伟人分别为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江泽民同志。借助多媒体电子课件向学生分别展示三位伟人和《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以伟人回忆录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突出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接着给学生回归课本的时间,然后以快问快答的方式来解决一下问题:“《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是谁?什么时间发表的?是哪个组织的纲领?”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调动课堂氛围。在快问快答的基础上再对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加以总结,随后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宣言的部分内容,感受宣言的伟大号召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大比拼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加以指导,在大屏幕上显示出答案的关键提示点,并对讨论最快和做好的小组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同时在大屏幕上现实问题的答案要点,再次加固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把握。接下来播放“巴黎公社”的相关视频,使学生最后对巴黎公社有一个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切身感悟公社人民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
第三、化繁为简,余音绕梁
在学习完本节课基本内容后,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编成歌谣:宪章运动行大义,马恩二人举伟旗。巴黎人民急响应,今天我们别忘记。朗朗上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方便学生总结和记忆。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正在慢慢成熟与进步。相信在新式的历史课堂之下,每一位老师都会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悦纳历史,走进历史,使历史课堂成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人文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起努力前进,为学生展示出一场场历史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