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然而在现行的生物教学,存在许多学生学习与生活脱节的现象,我们的很多学生都不能灵活的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降低了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主要从生物教学要和日常生活知识联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两个角度,浅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重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这既是新课程对生物教学的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现行教学中学生学习与生活脱节,不能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缺乏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自然也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障碍和短板。
理论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人本身就是生物,高中生物知识有很多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而且高中生已具备了很多与生物相关的直观生活经验。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过的“腿抽筋”即生物教学中的“抽搐”,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和补血用品中都富含铁等现象,这些知识都可以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作用”时加入教学;同样人夏天为什么要出汗?出汗后又为什么口渴等加入稳态教学;将对“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理解加入到免疫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部分问题,从而知道学习生物的现实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生物教学联系日常生活,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现实有效性的认识,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采用将日常生活知识贯穿于生物知识教学中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释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还能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降低对生物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难度。
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化合物水”时,可结合鲜草与干草,新鲜粮食与嗮干了的粮食的重量变化来说明;在讲“水的分类与作用”时,可结合“种子晒干后仍能发芽,而高温炒干则不能”来说明自由水在温和条件下会失去大部分,而结合水不能失去的问题;用老年人皱纹多,消化能力弱,而婴幼儿皮肤水灵,消化能力强来说明“同种生物中含水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腌制的鱼肉不易腐败来讲解“微生物在高浓度的盐溶液环境中无法吸水生存,甚至失水死亡”。由此可见,将生物知识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联系起来,学生就可以直面感受生物教学中的现象,从而将生物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知识理解的难度,学生就能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
生物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通过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矿物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来教会学生在农业生产中,在没下雨时施肥,要将肥料配成溶液,将矿物质元素变成以离子形式、主动运输的方式更容易被吸收;施肥前松土,能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供能,促进根的生长和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合理密植”、“轮作间作”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正其行,通其风”能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简简单单的一个生物知识点,就能让学生掌握到农业生产中大量而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样看来,生物知识不是单一的让学生解决学习成绩问题,更能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知识或许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不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还要让学生主动地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其一,在学生学习到生物知识后,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真实的了解“生物知识是有现实有效性的”。比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中的“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时,可以让学生找来豆种在无光和有光条件下分别培植,几天后再来观察两者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何市场上卖的豆芽大多是白色的,叶绿素的合成必需光的道理。在整个动手中,不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知识原理,更能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从而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或课余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生活常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拿出来,用生物知识对其解释,让学生养成“将生物学习常态化”的习惯。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垂涎三尺”等知识,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积累的常识或谚语,当教师教会学生用生物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后,这些常识或谚语,就能变成生物学科中的遗传和变异、条件反射等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如果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不仅能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生物,处处学生物;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0.7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重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这既是新课程对生物教学的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现行教学中学生学习与生活脱节,不能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缺乏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自然也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障碍和短板。
理论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人本身就是生物,高中生物知识有很多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而且高中生已具备了很多与生物相关的直观生活经验。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过的“腿抽筋”即生物教学中的“抽搐”,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和补血用品中都富含铁等现象,这些知识都可以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作用”时加入教学;同样人夏天为什么要出汗?出汗后又为什么口渴等加入稳态教学;将对“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理解加入到免疫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部分问题,从而知道学习生物的现实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生物教学联系日常生活,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现实有效性的认识,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采用将日常生活知识贯穿于生物知识教学中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释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还能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降低对生物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难度。
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化合物水”时,可结合鲜草与干草,新鲜粮食与嗮干了的粮食的重量变化来说明;在讲“水的分类与作用”时,可结合“种子晒干后仍能发芽,而高温炒干则不能”来说明自由水在温和条件下会失去大部分,而结合水不能失去的问题;用老年人皱纹多,消化能力弱,而婴幼儿皮肤水灵,消化能力强来说明“同种生物中含水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腌制的鱼肉不易腐败来讲解“微生物在高浓度的盐溶液环境中无法吸水生存,甚至失水死亡”。由此可见,将生物知识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联系起来,学生就可以直面感受生物教学中的现象,从而将生物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知识理解的难度,学生就能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
生物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通过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矿物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来教会学生在农业生产中,在没下雨时施肥,要将肥料配成溶液,将矿物质元素变成以离子形式、主动运输的方式更容易被吸收;施肥前松土,能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供能,促进根的生长和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合理密植”、“轮作间作”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正其行,通其风”能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简简单单的一个生物知识点,就能让学生掌握到农业生产中大量而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样看来,生物知识不是单一的让学生解决学习成绩问题,更能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知识或许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不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还要让学生主动地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其一,在学生学习到生物知识后,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真实的了解“生物知识是有现实有效性的”。比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中的“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时,可以让学生找来豆种在无光和有光条件下分别培植,几天后再来观察两者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何市场上卖的豆芽大多是白色的,叶绿素的合成必需光的道理。在整个动手中,不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知识原理,更能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从而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或课余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生活常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拿出来,用生物知识对其解释,让学生养成“将生物学习常态化”的习惯。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垂涎三尺”等知识,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积累的常识或谚语,当教师教会学生用生物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后,这些常识或谚语,就能变成生物学科中的遗传和变异、条件反射等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如果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不仅能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生物,处处学生物;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