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中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建设“美丽中国”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和奋斗目标。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并不容易,这要求所有人要转变思想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能和其他的发展理念交织融合,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体制制度的完善以及政策的实施落地。
关键词:新时代;新征程;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比过去,在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报告中多次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把“美丽中国”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的新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担当。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美丽中国”呢?
首先,从总体上看,“美丽中国”指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中华文化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人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尊重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内在平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内心的感受。其次,“美丽中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使我国的“绿色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方向。再次,“美丽中国”展现了人文之美,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是党中央执政理念最富有创新和特色的地方。“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美丽中国’的核心就是要提升我们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包括大气,包括水,包括土壤,包括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整体的提升。”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洱海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表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总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1]这也体现了习近平对东西方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
二、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美丽中國”呢?
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记者招待会上,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说,“我们的新目标是: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李干杰部长认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扛起政治责任;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
王毅副院长说,“到二〇三五年要基本实现我们‘美丽中国’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在未来十几年这个时间里头要更大的力度,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去关注环境问题,更多的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够按时、优质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三、怎样实现“美丽中国”呢?
迈向美丽中国的路径,首先离不开环境保护,这方面,贵阳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十九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在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这也说明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而是要和其他的发展理念交织融合。
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首先需要解决人们在绿色发展观念方面的思想转变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美丽中国’落实的关键在哪里呢,在于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真正转到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些理念上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果思想上的雾霾不除,大气当中雾霾是不可能根除的。”全社会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过去五年里,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
四、结语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新征程,新任务,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打好环境保卫战,不仅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还要在社会上倡导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并不仅仅是多种树少排污,多监管少破坏,更是观念的变革,体制机制的变革。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再用眼睛喻生态保护 看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0/c_128790510.htm.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五个“前所未有”[EB/OL].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3/c414536-29604113.html.
关键词:新时代;新征程;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比过去,在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报告中多次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把“美丽中国”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的新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担当。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美丽中国”呢?
首先,从总体上看,“美丽中国”指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中华文化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人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尊重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内在平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内心的感受。其次,“美丽中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使我国的“绿色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方向。再次,“美丽中国”展现了人文之美,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是党中央执政理念最富有创新和特色的地方。“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美丽中国’的核心就是要提升我们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包括大气,包括水,包括土壤,包括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整体的提升。”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洱海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表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总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1]这也体现了习近平对东西方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
二、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美丽中國”呢?
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记者招待会上,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说,“我们的新目标是: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李干杰部长认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扛起政治责任;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
王毅副院长说,“到二〇三五年要基本实现我们‘美丽中国’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在未来十几年这个时间里头要更大的力度,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去关注环境问题,更多的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够按时、优质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三、怎样实现“美丽中国”呢?
迈向美丽中国的路径,首先离不开环境保护,这方面,贵阳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十九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在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这也说明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而是要和其他的发展理念交织融合。
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首先需要解决人们在绿色发展观念方面的思想转变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美丽中国’落实的关键在哪里呢,在于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真正转到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些理念上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果思想上的雾霾不除,大气当中雾霾是不可能根除的。”全社会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过去五年里,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
四、结语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新征程,新任务,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打好环境保卫战,不仅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还要在社会上倡导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并不仅仅是多种树少排污,多监管少破坏,更是观念的变革,体制机制的变革。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再用眼睛喻生态保护 看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0/c_128790510.htm.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五个“前所未有”[EB/OL].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3/c414536-2960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