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天生的玩乐家,什么东西都爱玩上一把,玩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在“玩”中,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机能,在“玩”中促进了认知水平的发展。正是“玩”,让儿童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自己。渐渐地,“玩”变成了和同伴一起的“游戏”。合作、交流、沟通、协商等情感意识,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科学观念,在游戏中得以实践和应用。而这些在游戏中所展现的情感和能力,正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所提出的理念。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将游戏引进课堂,用游戏辅助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和理解已获得的知识。然而,笔者在平常的阅读和听课中发现,这样的游戏教学在占据总课时三分之一的“复习课”中却很少出现。
现今的复习课是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课,都快成为枯燥、无趣的代名词了。老师们在教学中常以大量的、机械的重复训练来代替系统的复习和整理,虽然实现了学生们在知识技能上“熟能生巧”的即时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数学思维上的“熟能生笨”和情感态度上的“熟能生厌”的负效应。
笔者在低段数学复习课中,从儿童的视角对“游戏式复习课”进行了尝试。即从复习的引入、复习的展开和最后练习设计,让复习课能充满着“趣,活,效”,从而达到复习课基本目标,即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熟能生巧”,以及达到复习课发展目标,即情感态度上的“熟能生爱”。
游戏式复习课,不是给一个游戏的环境,任由学生玩乐的课堂,而是将游戏与复习的目的和内容联系在一起,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与儿童在游戏中体验轻松愉悦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运用和情感的陶冶起到一举多得的好效果的数学复习模式。
小学低段儿童,仍处在前运算阶段,凭借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学习,主要通过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形式,逐步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因此,小学低年级阶段,把游戏与枯燥无味的复习课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小学生对复习课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喜爱。所以说,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低段中将游戏融入复习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一、课未始,趣已浓——游戏式复习的情境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低年段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教师应充分利用该年龄段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注重创设情境,体现复习形式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段儿童的精神状态对环境的转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当上课铃声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仍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教师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给学生一个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童话式复习情境
儿童常处于幻想和想象之中,也常把自己当做童话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因此,根据儿童爱想象的特性,在复习课的情境设计上可以创造童话式的复习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到复习中。
【课例呈现】人教版一上册第7单元《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上课未开始时,教师便把一个“森林联欢会”展现在小朋友面前,牢牢吸引住了小朋友的目光。
“这里有好多小动物呀!”
“这个蜗牛真可爱!”
“郁金香好香呀!”
“小动物们要开联欢会啦,我们快去看看吧!”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趣盎然地讨论着。老师还未开始上课,学生已经兴致勃勃了。这也为之后的“20以内数数、数序、数的位置”等复习内容埋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游园式的复习情境
“数学乐园”、“数学城堡”、“数学王国”等主题情境,深受低段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是在复习课的设计上运用的比较多情境模式。儿童富有探险和冒险精神,是一个天生的实践家,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可以将复习课情境设计为游园式复习情境。
【课例呈现】人教版一上书本82页《数学乐园》
图片中那有趣的“走迷宫”、“小小邮递员”、“投掷乒乓球”、“排队坐一坐”等好玩的游园活动,让孩子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真想赶快开始这好玩的“游园”。此时,孩子全然不知这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复习课”。
3.生活体验式的复习情境
生活本身便是教育的大课堂,将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模拟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意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生活体验式复习情境更具亲切感和实践性。
二、课过半,劲十足——游戏式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复习课中的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练习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关注学生的情绪。让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其感受数学魅力;让练习真正促进复习的实效,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升;让练习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致,使其虽课已过半,但仍劲头十足。
1.复习题目呈现,新鲜有趣。
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复习题,如果在呈现给学生时显得很沉闷,或者不合学生的口味,那么将阻碍后续的解决。
“故事式”、“侦探式”、“科幻式”……都不失为好的题目呈现形式,将复习的内容编入某一个故事中,让学生看似为故事所动,实则被老师落入了复习的圈套,然而学生却是心甘情愿。
2.复习题目解决,活泼生动。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复习题目呈现后,应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题目解决的过程中去,并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因此在解决复习题目时,教师也应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整个解题的环节符合儿童心理的需求,使其感受解决问题过程的快乐。
(1)猜想式复习。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复习课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2)竞赛式复习。竞赛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能使学生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以及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等,不但让学生复习了数学知识,而且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
(3)活动式复习。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老师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好数学。
【课例呈现】人教版一上——《比一比的整理复习》
复习目的:掌握不同的比较方法。
复习过程:不同的情况下就要用到不同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做一组游戏,思考怎么比?用什么好方法来比一比。
活动一:摆一摆——复习比多少的方法
(1)在桌面上先摆出3个圆,第二行请你摆得比圆多。
(2)在桌面上摆出5个正方形,第一行你会怎么摆呢?请你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二:比一比——复习比高矮的方法
(1)请出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比,和老师比。
(2)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小朋友,比一比他们两个谁高谁矮?
活动三:猜一猜——比多少的实际应用
(1)有两瓶娃哈哈矿泉水,小红和小明分别喝了一些,现在还剩这么多(出示两瓶有多少的矿泉水),小朋友,你能猜一猜,谁喝得多?为什么?
(2)在4只装有同样多水的一次性纸杯里分别放入1、2、3、4块方糖,小朋友你能猜一猜,哪杯水最甜?这是为什么?
(3)在四只大小一样的水杯里,(水不一样多)放入糖,结果一样甜,哪杯的糖放得最多?
活动四:想一想哪个小动物说得对?为什么?——总结比的方法。
(1)图片一:格子图中的两件物品,两端均未对齐,比一比长短。(方法:数格子,找参照物。)
(2)没有格子图的两件物品间接比较大小。(方法:找参照物,画格子,用尺子量一量。)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比一比的意义和方法,同时复习巩固和掌握比较的不同策略。孩子眼里的数学是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引领着他们,让他们惊讶,使他们激动。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成了他们愉快的活动,知识也在他们的头脑里扎了根。
三、课已完,意未尽——游戏式复习课的意义。
一堂游戏式复习课虽已结束,然而游戏式复习课带给学生的意义却是长远的。
首先,它促使数学复习课不再是单以完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任务为满足,而是有利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尤其是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提高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经验,真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
其次,它是一堂“儿童式的复习课”,顺应了儿童的天性,以其虚幻性、兴趣性、愉悦性、具体性和社会性吸引着儿童,适应并促进了儿童认识水平、社会性、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且为儿童所喜爱。因而游戏式复习课,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其所享,要其所要,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著名教育家惠第斯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燃烧的火把。”从儿童的视角探索“游戏式复习课”,让游戏点燃复习课堂,让游戏激活学生的复习热情。把握游戏设计的度和量,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整理复习”的效应,使复习课变得好玩起来!
参考文献
1 吕志明.小学生数学策略学习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 刘 娟.复习:是单纯回忆还是鼓励创造[J].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1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将游戏引进课堂,用游戏辅助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和理解已获得的知识。然而,笔者在平常的阅读和听课中发现,这样的游戏教学在占据总课时三分之一的“复习课”中却很少出现。
现今的复习课是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课,都快成为枯燥、无趣的代名词了。老师们在教学中常以大量的、机械的重复训练来代替系统的复习和整理,虽然实现了学生们在知识技能上“熟能生巧”的即时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数学思维上的“熟能生笨”和情感态度上的“熟能生厌”的负效应。
笔者在低段数学复习课中,从儿童的视角对“游戏式复习课”进行了尝试。即从复习的引入、复习的展开和最后练习设计,让复习课能充满着“趣,活,效”,从而达到复习课基本目标,即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熟能生巧”,以及达到复习课发展目标,即情感态度上的“熟能生爱”。
游戏式复习课,不是给一个游戏的环境,任由学生玩乐的课堂,而是将游戏与复习的目的和内容联系在一起,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与儿童在游戏中体验轻松愉悦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运用和情感的陶冶起到一举多得的好效果的数学复习模式。
小学低段儿童,仍处在前运算阶段,凭借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学习,主要通过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形式,逐步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因此,小学低年级阶段,把游戏与枯燥无味的复习课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小学生对复习课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喜爱。所以说,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低段中将游戏融入复习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一、课未始,趣已浓——游戏式复习的情境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低年段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教师应充分利用该年龄段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注重创设情境,体现复习形式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段儿童的精神状态对环境的转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当上课铃声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仍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教师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给学生一个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童话式复习情境
儿童常处于幻想和想象之中,也常把自己当做童话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因此,根据儿童爱想象的特性,在复习课的情境设计上可以创造童话式的复习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到复习中。
【课例呈现】人教版一上册第7单元《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上课未开始时,教师便把一个“森林联欢会”展现在小朋友面前,牢牢吸引住了小朋友的目光。
“这里有好多小动物呀!”
“这个蜗牛真可爱!”
“郁金香好香呀!”
“小动物们要开联欢会啦,我们快去看看吧!”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趣盎然地讨论着。老师还未开始上课,学生已经兴致勃勃了。这也为之后的“20以内数数、数序、数的位置”等复习内容埋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游园式的复习情境
“数学乐园”、“数学城堡”、“数学王国”等主题情境,深受低段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是在复习课的设计上运用的比较多情境模式。儿童富有探险和冒险精神,是一个天生的实践家,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可以将复习课情境设计为游园式复习情境。
【课例呈现】人教版一上书本82页《数学乐园》
图片中那有趣的“走迷宫”、“小小邮递员”、“投掷乒乓球”、“排队坐一坐”等好玩的游园活动,让孩子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真想赶快开始这好玩的“游园”。此时,孩子全然不知这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复习课”。
3.生活体验式的复习情境
生活本身便是教育的大课堂,将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模拟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意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生活体验式复习情境更具亲切感和实践性。
二、课过半,劲十足——游戏式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复习课中的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练习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关注学生的情绪。让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其感受数学魅力;让练习真正促进复习的实效,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升;让练习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致,使其虽课已过半,但仍劲头十足。
1.复习题目呈现,新鲜有趣。
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复习题,如果在呈现给学生时显得很沉闷,或者不合学生的口味,那么将阻碍后续的解决。
“故事式”、“侦探式”、“科幻式”……都不失为好的题目呈现形式,将复习的内容编入某一个故事中,让学生看似为故事所动,实则被老师落入了复习的圈套,然而学生却是心甘情愿。
2.复习题目解决,活泼生动。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复习题目呈现后,应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题目解决的过程中去,并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因此在解决复习题目时,教师也应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整个解题的环节符合儿童心理的需求,使其感受解决问题过程的快乐。
(1)猜想式复习。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复习课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2)竞赛式复习。竞赛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能使学生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以及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等,不但让学生复习了数学知识,而且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
(3)活动式复习。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老师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好数学。
【课例呈现】人教版一上——《比一比的整理复习》
复习目的:掌握不同的比较方法。
复习过程:不同的情况下就要用到不同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做一组游戏,思考怎么比?用什么好方法来比一比。
活动一:摆一摆——复习比多少的方法
(1)在桌面上先摆出3个圆,第二行请你摆得比圆多。
(2)在桌面上摆出5个正方形,第一行你会怎么摆呢?请你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二:比一比——复习比高矮的方法
(1)请出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比,和老师比。
(2)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小朋友,比一比他们两个谁高谁矮?
活动三:猜一猜——比多少的实际应用
(1)有两瓶娃哈哈矿泉水,小红和小明分别喝了一些,现在还剩这么多(出示两瓶有多少的矿泉水),小朋友,你能猜一猜,谁喝得多?为什么?
(2)在4只装有同样多水的一次性纸杯里分别放入1、2、3、4块方糖,小朋友你能猜一猜,哪杯水最甜?这是为什么?
(3)在四只大小一样的水杯里,(水不一样多)放入糖,结果一样甜,哪杯的糖放得最多?
活动四:想一想哪个小动物说得对?为什么?——总结比的方法。
(1)图片一:格子图中的两件物品,两端均未对齐,比一比长短。(方法:数格子,找参照物。)
(2)没有格子图的两件物品间接比较大小。(方法:找参照物,画格子,用尺子量一量。)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比一比的意义和方法,同时复习巩固和掌握比较的不同策略。孩子眼里的数学是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引领着他们,让他们惊讶,使他们激动。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成了他们愉快的活动,知识也在他们的头脑里扎了根。
三、课已完,意未尽——游戏式复习课的意义。
一堂游戏式复习课虽已结束,然而游戏式复习课带给学生的意义却是长远的。
首先,它促使数学复习课不再是单以完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任务为满足,而是有利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尤其是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提高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经验,真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
其次,它是一堂“儿童式的复习课”,顺应了儿童的天性,以其虚幻性、兴趣性、愉悦性、具体性和社会性吸引着儿童,适应并促进了儿童认识水平、社会性、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且为儿童所喜爱。因而游戏式复习课,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其所享,要其所要,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著名教育家惠第斯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燃烧的火把。”从儿童的视角探索“游戏式复习课”,让游戏点燃复习课堂,让游戏激活学生的复习热情。把握游戏设计的度和量,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整理复习”的效应,使复习课变得好玩起来!
参考文献
1 吕志明.小学生数学策略学习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 刘 娟.复习:是单纯回忆还是鼓励创造[J].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