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1.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四结合
  1.1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灌输相结合。寓思想教育与常识教学中,就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思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要充分挖掘,适时灌输。
  1.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品德与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让学生去购买商品,打电话,寄信,参观当地的邮局、医院、影剧院、工厂、解放军驻地、农村等,了解其变化情况。
  1.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与语文课、劳动课等有较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结合起来,使学科之间能起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作用。
  1.4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与班队活动,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不能孤立进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外作业的形式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外作业宜采用多种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2.1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就是围绕下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给学生布置的预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2口头作业。
  安排口头作业,不但可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把学到的学问讲给父母听一听。
  2.3实践作业。
  品德与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实践性很强。应安排一定的时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除了教师组织外,还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去实践。
  2.4收集作业。
  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有关材料和实物的作业。学生在收集活动中受教育,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和管理能力。
  2.5思考作业。
  结合课文安排些思考作业,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上鼓励学生说真话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3.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但学生又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的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教师的真话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3.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
  3.3评价思想品德主要观其行。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如何激趣,每位教师都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巧”教“乐”学,利用游戏为新课搭桥铺路,利用直观形式,竞赛手段,电化情境,角色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教师教学考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激发,学英语,兴趣,策略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贯穿
期刊
课堂教学是培养英语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英语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呢?    1.诱导学生“开口说”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不愿说,说错了怕别人笑,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情况最常见。而对于英语这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工具来说,“开口”是学好的第一要素。因此,首先要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
期刊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使其个性品质又好又快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非智力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1.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学好生物的重要保证  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式,迸发出富于灵性的思想火花。    【关键词】时机,引导,空间,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栋梁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巧妙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从新的角度和侧面审视问题,从而迸发出许多富于灵性的思想火花。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较浓的英语学习兴趣,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在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
期刊
1.引入概念的教学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引入这个环节设计、组织的好,后面的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展开,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继而顺利地形成概念。  1.1实例引入。  实例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停滞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    1.创设生活情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
期刊
在化学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生发的平台。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