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否曾无端出现小腿抽筋,偶尔被那阵突如其来痛彻心肺的痉挛感侵袭?痛楚在搓揉呵护之下慢慢消退或留下一丝丝的酸麻。虽然过后没事,但却非常难受。
有人认为这很平常,每当过于疲累或走动太多,难免会发生抽筋。但并非所有的抽筋现象都可以被视为等闲,有时抽筋也是某些疾病的预告。
“抽筋”是指身体肌肉(包括骨骼肌及平滑肌)不自主收缩而引起疼痛,甚至出现局部外观变形的一种现象,并分为一过性发作和反复且频密发作。
所谓“一过性”发作,通常是因为疲劳过度、运动前热身不足、过度重复使用某一部位肌肉、肢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原因导致的生理现象。一般是一次性过去了就不再发作。另外,也有因大量出汗、严重腹泻或呕吐导致体内水分及电解质大量流失而发生抽筋。
引起抽筋的原因不尽相同,除了上述因素,还包括环境温度骤变、紧张压力、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治疗哮喘的药物(长效肾上腺素能β受体)等也会引起抽筋。孕妇也可能因身体电解质的调节紊乱而出现抽筋现象。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却莫名出现反复且频密的抽筋现象,就要小心或许是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及警示。包括内脏功能异常、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深静脉栓塞以及长期血糖过高等。
此外,一些骨筋伤者,例如脊柱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会导致异常的肌电信号传导而导致抽筋;其他高热、癫痫、破伤风、狂犬病等也会引起全身性的抽筋、抽搐。
抽筋是否需要求医
一般一过性的抽筋可以施予应急处理。缓解后,只要适当的休息以及补充流失的水分及电解质就行。若是反复及频密发作的抽筋,可能会干扰日常作息,尤其夜里频频发作会干扰睡眠,导致原有基础疾病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中。这时就必须积极循因治疗,解决或缓解根本原因才能让疾病有更好的预后。
抽筋经常发生在小腿肚,而且以夜间发作最为常见,上肢如虎口部、手指的抽筋也较为常见。应该排查是否有颈椎病的可能性。腹部肌肉、内脏(肠、胃、胆管等)、平滑肌等,如果反复出现或呈现急性剧烈疼痛则需尽快就医,以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有时这种情况也是急腹症的表现,病情的严重性不容小觑。
肝藏血不足引致挛急
中医经典里有“转筋”、“脚挛急”等关于抽筋的记述。根据脏腑理论,中医认为,肝主筋、藏血。血有濡养全身筋经的功能。如果肝藏血不足,则有可能导致筋失濡养而发生挛急的现象。故有滋养肝血而治抽筋的说法。
此外,中医古籍《伤寒论》的条文里也记载了因发汗过度导致“脚挛急”的叙述。以现代医学理论解释,即为身体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腿部的抽筋。
中医对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
中医治疗抽筋的主方乃源自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即是白芍和甘草两味药,甘苦相合,有生津养血之效。更有医家提出其功效比起名贵的西洋参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代药理研究也明确了芍药与甘草的配伍使用,对肌肉有解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除了依據辨证分型给予内服中药煎剂,中医也有很好的外治法,例如推拿、拔罐等,除了能很好的缓解局部肌肉的挛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选穴配穴,针刺温灸达到调节全身,使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甚至不再发作。
饮食宜忌:生冷饮食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意思是说寒凉之品易使人体气机收敛,腠理紧闭,脉络拘紧,筋肉挛急,会导致肢体疼痛和活动不利。因此,中医认为,此类患者不宜食用寒凉食品、生冷饮食如冷饮、凉性水果、未经煮熟的蔬菜和甲壳类海鲜等。至于坊间流传多吃猪脚筋或鸡脚之类以形补形的说法,其中虽有帮助补充营养,但现代却存在许多营养过剩的情况。如果属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抽筋,多吃此类食物更有加重病情的可能。因此,不得盲目尝试。
适宜进食的则是含有丰富钙质的食品,例如牛奶、海带、小鱼干、黄豆及其制成品。
编辑:陌漓
有人认为这很平常,每当过于疲累或走动太多,难免会发生抽筋。但并非所有的抽筋现象都可以被视为等闲,有时抽筋也是某些疾病的预告。
“抽筋”是指身体肌肉(包括骨骼肌及平滑肌)不自主收缩而引起疼痛,甚至出现局部外观变形的一种现象,并分为一过性发作和反复且频密发作。
所谓“一过性”发作,通常是因为疲劳过度、运动前热身不足、过度重复使用某一部位肌肉、肢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原因导致的生理现象。一般是一次性过去了就不再发作。另外,也有因大量出汗、严重腹泻或呕吐导致体内水分及电解质大量流失而发生抽筋。
引起抽筋的原因不尽相同,除了上述因素,还包括环境温度骤变、紧张压力、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治疗哮喘的药物(长效肾上腺素能β受体)等也会引起抽筋。孕妇也可能因身体电解质的调节紊乱而出现抽筋现象。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却莫名出现反复且频密的抽筋现象,就要小心或许是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及警示。包括内脏功能异常、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深静脉栓塞以及长期血糖过高等。
此外,一些骨筋伤者,例如脊柱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会导致异常的肌电信号传导而导致抽筋;其他高热、癫痫、破伤风、狂犬病等也会引起全身性的抽筋、抽搐。
抽筋是否需要求医
一般一过性的抽筋可以施予应急处理。缓解后,只要适当的休息以及补充流失的水分及电解质就行。若是反复及频密发作的抽筋,可能会干扰日常作息,尤其夜里频频发作会干扰睡眠,导致原有基础疾病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中。这时就必须积极循因治疗,解决或缓解根本原因才能让疾病有更好的预后。
抽筋经常发生在小腿肚,而且以夜间发作最为常见,上肢如虎口部、手指的抽筋也较为常见。应该排查是否有颈椎病的可能性。腹部肌肉、内脏(肠、胃、胆管等)、平滑肌等,如果反复出现或呈现急性剧烈疼痛则需尽快就医,以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有时这种情况也是急腹症的表现,病情的严重性不容小觑。
肝藏血不足引致挛急
中医经典里有“转筋”、“脚挛急”等关于抽筋的记述。根据脏腑理论,中医认为,肝主筋、藏血。血有濡养全身筋经的功能。如果肝藏血不足,则有可能导致筋失濡养而发生挛急的现象。故有滋养肝血而治抽筋的说法。
此外,中医古籍《伤寒论》的条文里也记载了因发汗过度导致“脚挛急”的叙述。以现代医学理论解释,即为身体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腿部的抽筋。
中医对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
中医治疗抽筋的主方乃源自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即是白芍和甘草两味药,甘苦相合,有生津养血之效。更有医家提出其功效比起名贵的西洋参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代药理研究也明确了芍药与甘草的配伍使用,对肌肉有解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除了依據辨证分型给予内服中药煎剂,中医也有很好的外治法,例如推拿、拔罐等,除了能很好的缓解局部肌肉的挛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选穴配穴,针刺温灸达到调节全身,使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甚至不再发作。
饮食宜忌:生冷饮食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意思是说寒凉之品易使人体气机收敛,腠理紧闭,脉络拘紧,筋肉挛急,会导致肢体疼痛和活动不利。因此,中医认为,此类患者不宜食用寒凉食品、生冷饮食如冷饮、凉性水果、未经煮熟的蔬菜和甲壳类海鲜等。至于坊间流传多吃猪脚筋或鸡脚之类以形补形的说法,其中虽有帮助补充营养,但现代却存在许多营养过剩的情况。如果属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抽筋,多吃此类食物更有加重病情的可能。因此,不得盲目尝试。
适宜进食的则是含有丰富钙质的食品,例如牛奶、海带、小鱼干、黄豆及其制成品。
编辑:陌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