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查显示诚信教育不容乐观,为改变这种情况,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让孩子体验生活,发挥学生自主化的主体作用,创建信用体系。
关键词:渗透化 生活化 制度化
为了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于2008年上半年,我们对本校学生采用了随机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93份,回收率达97.5%,有效问卷100%,获取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这里仅就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予以描述。
调查结果与分析:中学生对于自己群体具体的诚信道德行为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否定。有28.7%的学生认为买饭插队是普遍现象:有36.4%的学生认为拾金不交还失主是普遍现象;有10.7%的学生认为乘车抢座位、不主动买票是普遍现象:有27.4%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普遍现象。
这份调查显示: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让人担忧。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学生的道德思想状况,它同时表明:道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道德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靠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渗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责任心弱,只追求个人利益,这些问题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以前的学校是个单纯地教书育人的地方,传播纯净的理想道德教育,能够净化心灵,从小到大,他们会一点一滴地用适当的道德行为来规范适当年龄的学生,学生受道德教育的方式很重要。这是正确的。因为对道德行为的灌输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你不能用成人的道德行为来规范学生。而现在网络的出现使得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进入成人的社会,也就使学校走出了道德的教育。
学生发生问题,学校和社会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老师,他们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道德的楷模。过去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深入人心,关键在家庭,他们有家训、书香世家的称号来制约孩子的道德行为。而现在这一批孩子的家长都是属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人,他们从一元社会过渡到多元社会,过去的价值标准全部都改变了,又碰到了社会注重功利,同时我们国家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原先的理想破灭使得他们很迷惘,也很彷徨,导致父母本身就追求功利,无形之中也就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改进学校德育和社会的传播外,家庭也必须提高自己道德教育水准,为孩子做好模范作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那么家庭、学校、社会在诚信教育上该做些什么呢?
1、家庭重新定位德育目标。现在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过问其思想道德状况。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养尊处优、娇生惯养,有的家长对孩子打骂交加,或放任不管。学生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写道:“自己和父母存在代沟、缺乏交流,甚至无法交流”。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而诚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优良美德。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告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战国时期,孟子即主张诚信是人之根本,认为诚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天道本身就是诚。父母放下架子,与自己的孩子平等交流,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需要和存在的道德问题。父母平时在工作之余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学习,储备知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给孩子讲一些中国历史上许多惊天地、感人肺腑的诚信故事。如晋文公“退避三舍”的诺言、商鞅“移木赏金”的故事,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性。父母亲平时静下心来,多学点中华历史关于诚信的故事,于平时的言行之中体现诚信,必然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要让孩子体验生活。“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家长善于引导孩子去换位、去体味,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小我”,与自己对话,与心灵对话,在主动经历、自我反省中更深刻、更彻底地进行诚信思想洗礼。这就是体验,一种触动心灵的渗透教育模式。如《我做小经理》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星期天,爸爸决定退居“二线”当“顾问”,由我来担任自己灯饰店的小经理。我坐在柜台里,看着门框上的对联“笑迎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琢磨着其真正的含义……想着想着,邻居张阿姨走进来说要买一个40w的电灯泡。我很快就从新进货的箱子里找到货,张阿姨付钱,我付货。就这么简单,第一笔生意做成了,临别还没忘说声“再来哦!”
可没多久,张阿姨就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你这灯泡拿回去一试不亮,钨丝是断的!”我拿过来一看,果真断了,忙说:“对不起,张阿姨,是我马虎了,我退钱给你!”张阿姨没再说什么。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晚上,我和爸妈聊起白天的事,才知道妈妈从批发市场进货被人骗了。爸爸严肃地说:“人家骗了我们,我们不能再骗别人。今天你是经理,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坚决地说:“这批灯泡不能再卖!”这样活生生的事例,在生活中孩子多少会遇到一些,像例子中父母亲的做法无疑是诚信教育的成功典范。我们呼吁这样的体验教育再多些!
3、学校要在继承和创新上下工夫。开辟一条既具有时代性,又切实可行的诚信工作新路子。一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讲诚信道德传统,并赋予新时代内涵,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要拓宽德育内容的新领域,为中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即可以采取讨论、座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适当安排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国庆假期收集有关诚信的社会资料,以供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假期结束后,有一位同学谈起自己在义乌的一段生活经历:
来到义乌,我听到人们讲起过这样一个现象:义务市场里有不少人力三轮车,这些三轮车为在市场里的经营户运送各种商品。只要经营户吩咐一声,三轮车主就会代经营户结算货款。义乌城里有多少三轮车在拉货,我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是个不小的数目。在三轮车送货这一行中,几乎听不到车夫拉着经营户的货半路逃走,或是把结算来的货款塞进自己腰包的事。开始昕人讲起这个现象,我并不在意,当后来了解到,踏三轮车的人与经营户之间是一种松散的、临时的雇佣关系,而且踏三轮车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好时,我不由得钦佩起这些三轮车夫的诚实守信了。
这一现象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学生们始终没有得出车夫为什么如此讲诚信。大家纷纷讨论其中原因,最后还是这位同学道出了个中缘由,原来这位同学事后实地采访三轮车夫,车夫很自然地说:“我靠替人家拉货挣钱,如果半路上动起歪脑子,把货给丢了,或是把货吞了,那么就不会有货主找我拉货送货,我也就无法挣钱了。”虽然这位车夫讲得很平实,但已涉及诚实守信与可持续挣钱的命题。这一事例印证了一个观点:有钱不一定有信用,但有信用一定有钱。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给学生渗透了做诚实守信之人的思想,达到了平时老师讲大道理不能起到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中自主化的主体地位。
4、社会(包括政府)要净化社会空气,创建信用体系。目前的影视、报刊、书籍和文化娱乐场所中,存在着许多缺乏诚信的现象。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开展诚信、信用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商品、是资源,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原则来建立信用体系。在美国申请信用卡,必须先在银行存钱,银行做担保才能拿信用卡,然后按月还钱并持续半年,有了信用记录以后,才能真正拥有一张信用卡。法律用监狱限制罪犯的自由,信用体系以“不交往”惩戒失信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立是必然趋势。社会传媒要积极地、及时地宣传信用体系创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创建,使诚信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渗透于每个公民(中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关键词:渗透化 生活化 制度化
为了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于2008年上半年,我们对本校学生采用了随机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93份,回收率达97.5%,有效问卷100%,获取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这里仅就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予以描述。
调查结果与分析:中学生对于自己群体具体的诚信道德行为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否定。有28.7%的学生认为买饭插队是普遍现象:有36.4%的学生认为拾金不交还失主是普遍现象;有10.7%的学生认为乘车抢座位、不主动买票是普遍现象:有27.4%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普遍现象。
这份调查显示: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让人担忧。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学生的道德思想状况,它同时表明:道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道德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靠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渗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责任心弱,只追求个人利益,这些问题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以前的学校是个单纯地教书育人的地方,传播纯净的理想道德教育,能够净化心灵,从小到大,他们会一点一滴地用适当的道德行为来规范适当年龄的学生,学生受道德教育的方式很重要。这是正确的。因为对道德行为的灌输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你不能用成人的道德行为来规范学生。而现在网络的出现使得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进入成人的社会,也就使学校走出了道德的教育。
学生发生问题,学校和社会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老师,他们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道德的楷模。过去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深入人心,关键在家庭,他们有家训、书香世家的称号来制约孩子的道德行为。而现在这一批孩子的家长都是属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人,他们从一元社会过渡到多元社会,过去的价值标准全部都改变了,又碰到了社会注重功利,同时我们国家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原先的理想破灭使得他们很迷惘,也很彷徨,导致父母本身就追求功利,无形之中也就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改进学校德育和社会的传播外,家庭也必须提高自己道德教育水准,为孩子做好模范作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那么家庭、学校、社会在诚信教育上该做些什么呢?
1、家庭重新定位德育目标。现在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过问其思想道德状况。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养尊处优、娇生惯养,有的家长对孩子打骂交加,或放任不管。学生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写道:“自己和父母存在代沟、缺乏交流,甚至无法交流”。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而诚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优良美德。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告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战国时期,孟子即主张诚信是人之根本,认为诚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天道本身就是诚。父母放下架子,与自己的孩子平等交流,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需要和存在的道德问题。父母平时在工作之余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学习,储备知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给孩子讲一些中国历史上许多惊天地、感人肺腑的诚信故事。如晋文公“退避三舍”的诺言、商鞅“移木赏金”的故事,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性。父母亲平时静下心来,多学点中华历史关于诚信的故事,于平时的言行之中体现诚信,必然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要让孩子体验生活。“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家长善于引导孩子去换位、去体味,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小我”,与自己对话,与心灵对话,在主动经历、自我反省中更深刻、更彻底地进行诚信思想洗礼。这就是体验,一种触动心灵的渗透教育模式。如《我做小经理》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星期天,爸爸决定退居“二线”当“顾问”,由我来担任自己灯饰店的小经理。我坐在柜台里,看着门框上的对联“笑迎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琢磨着其真正的含义……想着想着,邻居张阿姨走进来说要买一个40w的电灯泡。我很快就从新进货的箱子里找到货,张阿姨付钱,我付货。就这么简单,第一笔生意做成了,临别还没忘说声“再来哦!”
可没多久,张阿姨就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你这灯泡拿回去一试不亮,钨丝是断的!”我拿过来一看,果真断了,忙说:“对不起,张阿姨,是我马虎了,我退钱给你!”张阿姨没再说什么。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晚上,我和爸妈聊起白天的事,才知道妈妈从批发市场进货被人骗了。爸爸严肃地说:“人家骗了我们,我们不能再骗别人。今天你是经理,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坚决地说:“这批灯泡不能再卖!”这样活生生的事例,在生活中孩子多少会遇到一些,像例子中父母亲的做法无疑是诚信教育的成功典范。我们呼吁这样的体验教育再多些!
3、学校要在继承和创新上下工夫。开辟一条既具有时代性,又切实可行的诚信工作新路子。一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讲诚信道德传统,并赋予新时代内涵,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要拓宽德育内容的新领域,为中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即可以采取讨论、座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适当安排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国庆假期收集有关诚信的社会资料,以供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假期结束后,有一位同学谈起自己在义乌的一段生活经历:
来到义乌,我听到人们讲起过这样一个现象:义务市场里有不少人力三轮车,这些三轮车为在市场里的经营户运送各种商品。只要经营户吩咐一声,三轮车主就会代经营户结算货款。义乌城里有多少三轮车在拉货,我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是个不小的数目。在三轮车送货这一行中,几乎听不到车夫拉着经营户的货半路逃走,或是把结算来的货款塞进自己腰包的事。开始昕人讲起这个现象,我并不在意,当后来了解到,踏三轮车的人与经营户之间是一种松散的、临时的雇佣关系,而且踏三轮车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好时,我不由得钦佩起这些三轮车夫的诚实守信了。
这一现象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学生们始终没有得出车夫为什么如此讲诚信。大家纷纷讨论其中原因,最后还是这位同学道出了个中缘由,原来这位同学事后实地采访三轮车夫,车夫很自然地说:“我靠替人家拉货挣钱,如果半路上动起歪脑子,把货给丢了,或是把货吞了,那么就不会有货主找我拉货送货,我也就无法挣钱了。”虽然这位车夫讲得很平实,但已涉及诚实守信与可持续挣钱的命题。这一事例印证了一个观点:有钱不一定有信用,但有信用一定有钱。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给学生渗透了做诚实守信之人的思想,达到了平时老师讲大道理不能起到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中自主化的主体地位。
4、社会(包括政府)要净化社会空气,创建信用体系。目前的影视、报刊、书籍和文化娱乐场所中,存在着许多缺乏诚信的现象。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开展诚信、信用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商品、是资源,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原则来建立信用体系。在美国申请信用卡,必须先在银行存钱,银行做担保才能拿信用卡,然后按月还钱并持续半年,有了信用记录以后,才能真正拥有一张信用卡。法律用监狱限制罪犯的自由,信用体系以“不交往”惩戒失信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立是必然趋势。社会传媒要积极地、及时地宣传信用体系创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创建,使诚信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渗透于每个公民(中学生)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