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野下的回答:语文最该“教什么”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f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2012年新课标再次修定发行,语文最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教学研究和课堂一线要勇于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我们应语文教学置身课程视域之下,努力厘清本质,探索语文构成,认定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中构建打造出一种教学生动和谐的境界。
  关键词:厘清本质;探索构成;认定目标;构建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97-02
  说到教学,有人戏曰:数学一条线,语文模糊一大片。随着课标的修订、课改的深入,语文最该教什么?怎么教?时至今日,这是我们要勇于直面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图释读几个关键词,溯本求源,对此作出回答。这些关键词汇包括——
  1 厘清本质:语文,为儿童打下民族的生命底色
  语文最该教什么?怎么教?似乎一言难尽。有人说,语文教学,一切都像雨像雾又像风;还有人说,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但是肯定的,即我们对于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有了比较清晰统一的认识,语文要为儿童打上民族的精神底子,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二者不可偏废。实际上,修订后的课标对于语文的基本属性,有着清晰的界定,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分别从语文"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作出了概括。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历经千百年,成为中华民族通用的母语,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史一脉相承的结果。现在我们称之语文,之前我们称为国语。从名称看,包含着无限的尊重与不可忽略的价值,与其他的"国粹""国宝""国宴"等词汇一样,传递着难以言清的情绪,汉语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通用的交流工具,全世界约有25%左右的人在使用汉语。她已经成为内在的华夏子孙精神层面的文化基因,将更加深远地延续着我们的精神命脉。
  由此看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肩负着为民族的未来奠基为生命打上文化底色的责任,这既是使命,又是崇高的理想。语文教学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上,才能真正地实现培养人的目标,而非教些语言的鳞片或语文知识,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
  2 探索构成:语言、言语和文字文学
  儿童在母语的环境中长大,但不能表明他就掌握了母语。母语学习是必须的经历,弄清语文的构成,则为学习做好准备。我们认为,语言是构成语文的主体,它包括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从内涵来划分,语文又可以分为语用和文学,两者都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字是二者共同依赖的形式与基础,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言语是动态的语言,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形式和应用的音形意的综合。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不经历言语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儿童的语文学习也必然如此。所以,把言语作为语文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对其他语文要素的冲淡或忽略,恰恰是我们对于语文构成的深刻认识。薛法根老师明确提出——为"言语智能"而教!语文学习,是以言语活动作为推动力量和发展基础的。
  语文也离不开文字文学。文字是我们汉语言得以流传千百年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它远不是语文的全部,文学才是母语的气脉、人脉、命脉。一句简单的台词,一个词汇,一个字,都可能是符号化的文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十个字,看似枯槁,其实不知包含了多少文化与文学的信息。
  3 认定目标:习惯、能力、素养
  国学经典《大学》首章有言: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如所先后,则近道矣。语文教学当然要先弄清语文的根本目标。我们以为,从教学的层面来看,其核心构成大概有三个:习惯、能力和素养。
  台湾学者贾馥茗在《教育的本质》一书中,指出人道教育的本质有三个方面:
  (1)设法引起主动学习的意向,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2)培养主动控制情绪的习惯,时时顾及别人的感受;(3)使学习者养成正当的行为习惯,建立价值生命;[1]由此推论,小学语文作为启蒙教育,母语教育,为儿童的性灵和生命奠基,承载"独当之任",各种习惯的养成,实在是重中之重。
  江苏朱泳焱老师指出:在众多的议论中,语文素质可能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两种习惯和两种能力,即经常读点书报的习惯,经常写点东西的习惯……两种能力:一种是赏析好的语言作品的能力,一种是评改差的语言作品的能力。这两种习惯两种能力正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即语文学习重在"吸纳"和"倾吐","学会阅读"和"学会表达"。[2]
  小语专家张庆也指出,"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要使过去被视为'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大处着眼,把习惯养成和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终身发展等因素结合起来;从小处着手,从基础的根本的"小事"抓起,如写字、读书、用心作业等。其实质是着力训练和培养"会学习的自动化的人"。
  习惯养成,则能力自生;能力既生,则素养蓬勃而长。所以,语文的目标,首要之处,应该是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包括学习的习惯,也包含了诸多语文的习惯。如乐于读,勤动笔,查工具书,爱思考等。能力是习惯的延伸,如抽枝长叶的大树;而语文素养,则如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面结出无限的思考力、创造力等智慧之果实。
  4 构建课堂:读书、思考、对话、表达
  语文全部的理念和精神,必须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来落实,课外读书,也是课堂生活的一种延伸。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该是怎样生动和谐的状态呢?是读书,思考,对话,表达。
  先说读书。读什么书?当然是教科书。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所有编入教材的每张图片,每个问题,每个句逗,都可读应读,这就是语文课堂里的读书。   以苏教版三上《古诗两首》中《山行》一诗课文配的插图为例,一般的老师也许忽略了。但笔者是如何引导儿童阅读这幅图的呢?
  师:同学们,《山行》这首诗写了这么多的景物,最突出的景物,你以为是什么呢?
  师:如果要是画一幅画,又该画些什么呢?
  师:是啊,其实,这幅画早有老师给我们画好了,我们一起看看这幅画。请你想,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又会起个什么名字?如果写上一两句诗,你最想写什么?
  这种全息式的教材阅读,引导儿童注意了课本中的那些文字以外的信息,抓住了儿童智慧的增长点,发展点。
  书怎么读?语文课堂上的读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泛读,略读,而是一种慎思式的"文本细读"。何谓"文本细读", 实际上是引领儿童用心灵贴近语言文字,体悟文字的内在的情意、韵味、质感等。王崧舟老师对此有宏论,尤值得我们去借鉴和领会。他在《诗意语文》一书中有详细的陈述,这里限篇幅,略举一二:
  (1)什么是文本细读?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把这个"走"字换成"读"字,(就是)"慢慢'读',欣赏啊!"
  (2)用谭学纯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
  (3)用王尚文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4]
  读书过程中的文本细读,其核心是一种思考力,这种思考,应该贯穿于课堂的全部,从老师走入课堂开始,到儿童合上课本。这种思考,是如何发生了的呢?在语言空白之处,在儿童的心灵感悟之处,在课堂最安静的思考和等待中,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与留白之处等。
  再说对话。十几年来,对于它的论述,从鸿篇巨制到微言大意皆有,但仍赘言几句。
  对话是当今世界新秩序的一种存在方式。课堂作为一种特殊的微观社会生活,也应该而且必须走向对话。对话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而是就一定的话题,在教学的应有之意和范围之下,教师的组织活动下,师生心灵展开的追问、求索、叩击、反思等。对话即心灵的成长,对话即精神的沉思,对话即人文的进步,对话就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
  对话从不怀疑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促进的作用。因为,作为心灵的长者和成熟者,教师需要作为一座桥,一艘船,一盏灯,引导或帮助儿童,从无知到略知,从低岸到高处,从惊慌到从容的精神状态,实现成长和飞跃。所以,教师是对话的引发者示范者,也是对话活动中追问者,激励者。教学不一定完全是对话,但对话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以《彭总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为例,师生如何进行精神上对话的:
  师:枪响了,那只从江西来的大黑骡子倒下了,老饲养员的心里多难受啊,他多想说出心里的话啊--请你来说一说?……
  师:枪响了,那只一直陪伴彭总的大黑骡子倒下了,战士们心里多难受啊,他们有多少话想说啊--请你来说一说?……
  师:枪响了,那只立过大功吃过彭总的干粮的大黑骡子,自己多想和彭总再说说话啊。--请你来说……
  师:枪响了,那只陪伴了彭总好多年的大黑骡子倒下了,远处的青山有余音传来--请你来说……
  师:枪响了,那只从不出声的任劳任怨的大黑骡子倒下了,草地上留下了临终的遗愿,那是什么?请你来说……
  这样的对话,是儿童精神与语言的交融,是课文的主旨在思考和对话的彰显,是情感与价值观源自文本和儿童内心的积淀。
  但审视我们的课堂,孩子们的许多表达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的"八股说辞",这对于儿童的性灵成长与性情表达,是一种抑制和扼杀,儿童的灵性正在课堂中渐渐丧失!
  当然,以这样的几个词语,显然无法描述语文教育教学的全部要义。罗红霞老师坦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对'课程'和'课文'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其实,所谓'课程',指的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技能、价值观等要素。它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基础。二是人文教化,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课程内容。这类内容重体验,重在感悟,应渗透在语文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过程中。"[4]
  既然这样,我们不必赘言,只需在课程视野下开展语文教学,变教课文为教课程,变机械的枯读,为涉险般的深思和品读,变专制的教师独语为和谐的多重对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精彩而生动,这是理想的儿童课堂生活。
  参考文献
  [1] 贾馥茗,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M],第2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2
  [2] 左东,有效教学:从文本主义到人本主义,江苏教育研究[J],2012(2)
  [3] 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罗红霞,变"教课文"为"教课程",小学语文教学[J],2012(2)
  作者简介:
  左东 ,江苏淮安人。1987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辅导员不仅是思想和政治的教育者,还要为班级里面的学生事务做服务,是学生们的德育老师,在学生们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来为他们做辅导和咨询顾问,要把一个班级领导并且管理好。学生的工作是比较灵活并且很多变的,在处理的过程中它要求辅导员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实干,同时在实干中反复的学习。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与学生交流,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宿舍。在此过程中要在实践中逐步地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对日益复
期刊
摘要:论文通过抓教材的单元"综合性学习",初步探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阅读教材,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活动;课堂展示,评价激励。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到社会生活中,参加服务社会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几方面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说话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说话和写作也是语文学习效果的体现。为孩子们创造写话的心境是习作重中之重。可以采取的训练方式有,尝尝说说写写;听听说说写写;画画说说写写;做做说说写写;想想说说写写;读读说说写写;玩玩说说写写。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抓好语言训练,做到读说写结合,讲究训练的循序渐进。  关键词:习作教学;阅读;积累;真实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
期刊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导行的基础,导行是明理的最终目的,除了运用情感渗透进行明理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增强了明理效果,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也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情趣,那么如何依据思想品德导行规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我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法"时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挖掘因素,创"情"导行,激发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件事产生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95-01  三尺讲台其实是一个舞台,教师是舞台
期刊
摘要:听力是外语学习的五大技能之一,是读、说、写英语的基础。在口语、听力人机对话的今天,更要求英语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听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养成正确的听力习惯,掌握良好的听力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听力应试策略,真正做到能"听"英语,并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英语;教学;听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
期刊
摘要:我国的学生有的可能在小学就开始接触到了英语,而有的最晚也在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了,可见,我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当今社会,英语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国际语言,倍受各个国家的重视。而学好英语,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在世纪之交,我国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诗词是一门语言艺术,因其具有诗情,诗语和诗思的内涵与特征,而这三者的完美融合最具审美价值。对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诗词教学将以其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而点燃其生命能量,激励其追求超越现实之上的不朽的精神价值,同时也提升学生驾驭母语的能力。教师在教授古诗词部分的时候,不仅要注重讲解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更要将诗词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关键词:古诗词;兴趣;
期刊
摘要:我们解构语文教材中的优秀课文,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技巧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并达到写作效果的。挖掘课本里的写作技巧,有利条件是相对于课外读物,学生对课本更加熟悉,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运用上都容易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关键词:语文教材;优秀范文;写作借鉴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突出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及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我完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01-01  《职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目标设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