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产过户是当前困扰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性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独立学院资产现状分析,解读独立学院资产过户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试图为独立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提供有效指南。
关键词: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对策;研究
200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26号令《独立学院规范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教育部26号令),要求全国各独立学院在五年时间内完成规范设置工作,在这之前没有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的资产,在文件实施一年时间内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五年过去了,除部分独立学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资产过户外,大部分的三本院校均没有做好这项关系存亡的核心工作,今年以来,教育部多次督促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独立学院加快资产过户工作,促进独立学院规范设置工作进程[1]。为此,笔者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研究,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要求,探索独立学院资产过户的新途径,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合格验收。
一、独立学院资产现状分析
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是当前独立学院的显著特征。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国家以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制度性优势,为有效地吸引和配置社会资源,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资本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普通高校。普通本科学校投入到三本院校的资产,其性质是国有资产,表现形式为建筑物、设备等有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学校名誉等无形资产。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对三本院校投入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状况,以及普通本科学校是否是三本院校唯一的产权主体,可将普通本科学校对独立学院的资产投入方式分为高校独家投入、高校与企业挂牌合作投入、高校租赁校园投入以及与高校与企业实质性合作投入等四种模式[2]。这就使独立学院产权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特征。
2.独立学院资产过户进程缓慢。资产过户是独立学院办学和合格验收以及落实法人财产权的基本要求,教育部26号令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参与办学。”即独立学院的无形资产如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主要由普通本科学校解决。独立学院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设备设施及土地使用权等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建设;做好资产过户工作是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的前提。但因资产过户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许多利益调整问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和突出矛盾,导致资产过户进程缓慢,问题频繁。
3.明晰产权是独立学院有效运营、健康发展的保障。从市场运行机制来看,只有明确划分和界定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才能发挥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因此,构建独立学院产权制度,保证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保证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保证独立学院的资产由学院依法管理和使用,是防范办学风险,确保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影响资产过户
独立学院4种资产投入模式导致资产过户存在很多困难。以企业作为投资方的类型,资产过户相对容易;以普通本科院校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主办的独立学院,资产过户涉及方方面面,等同于国有资产转移,要通过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的同意并履行相应的程序,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土地使用证上的更名[3];以普通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单位合作的独立学院资产过户也存在障碍。部分独立学院是按非营利性教育用地的规定而获得政府的“划拨用地”,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没有相应的产权。有些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将国有闲置土地或工厂用于办学,但国有教育用地不准用于买卖、抵押、担保等交易行为,从而也无法进行过户。有些独立学院通过公司购买土地后,进行了抵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这些土地不能予以转让,只有进行置换,才能从银行取回产权证,否则将无法进行资产的评估工作。
2.繁杂的手续和高额的费用影响资产过户
由于普通本科学校举办独立学院原投入的土地使用权属划拨性质,其出让前后其用途不变,但因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机制,资产出让前后有改制意义,必须实行有偿使用。按照《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要经过申请、审批、公开招标拍卖、缴纳土地出让金、登记等一系列程序。涉及到财政、税务、工商、银行、教育、行政、土地、房产等10多个部门审批及多部法律法规,各部门政策不一,手续非常复杂。
资产过户涉及资产评估费、土地增值税、交易契税、房产税、登记、公告费等,所产生的费用昂贵,从而导致投入到独立学院的资产无形中严重缩水,贬值,使得投资者心存忧虑,犹豫不决。
3.认识不足和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影响资产过户
普通本科学校举办独立学院的主要因素是看中了独立学院可以采用民办机制按成本收费的方式,从而利用学校已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获取较大的利益,同时弥补教育投入不足。故此,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未真正引入民间资本。教育部26号令明确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的注册资金和总资产,即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双方投入独立学院的资产将融为一体共同支配,形成不可分割的共同资产;独立学院的性质也被界定为公益性的民办高等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谨慎的处理好资产过户和财务问题,否则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4]。因此,必须以有效的方式对原国有资产进行过户处理,确保转到独立学院名下的国有资产能得到保值增值。这可以说是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进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4. 缺乏政策法规依据影响资产过户
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包括教育部26号令,都回避了作为产权主体的独立学院是何种性质的法人这一问题,即独立学院是营利性还是公益性法人?这关系到其法律地位和正确适用法律、有效实施管理及其规范发展,也关系到在实践中事关其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重要问题。虽然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规定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未作出相应的规定,更没有相关职能部门,如国土、财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具体办理资产过户的政策规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校办理资产过户手续是很难的;进一步说,也给有关职能机构审核、审批、办理资产过户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对策分析
1.明晰产权,提高投资方的积极性
独立学院的产权构成非常复杂,其资产构成多样化,主要为投资性的资产,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投资办学的是投资性的资产,将投资性资产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后,明确“合理回报”将是弥补投资方损失、调动投资方积极性的唯一可用途径,要通过立法保护投资方的财产权和获取合理回报[5]。在独立学院办学中,要求通过“合理回报”得到利益增值的投资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再者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往往给投资方造成巨大的舆论歧视的压力,使得投资方无法直面这些“合理回报”,严重影响了投资方对独立学院的后续投入,也削弱了社会资金投入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2.降低转让的费用,办理手续化繁为简
创办独立学院的普通本科院校大多数教育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出让有形资产的目的是促进母体高校的发展和满足教育部26号令精神,因其资产出让前后用途不变。因此,建议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免交易契税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将减免的费用由受让人支付给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教育部26号令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要求时间紧、难度大,建议在国有资产部门特设公有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资产置换管理职能,负责公有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资产出让审批及办理登记过户手续。
3. 统一认识,完善好相关法规
资产过户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政府职能机构广泛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问题。教育部在要求独立学院办理资产过户规定的同时,应会同国土、财政部门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规定和处理方法,以便各独立学院或有关普通本科学校能顺利办理资产过户手续,在全国范围内规范资产过户工作。为独立学院办理资产过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普通本科学校或独立学院本身应充分认识到资产过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办理资产过户手续。
综上所述,完成独立学院资产过户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相关的政策配套,解决好独立学院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障碍,严格执行教育部26号令的制度安排,推动独立学院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汪忠武,论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 [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
[2]周波,陈信群,高校资产出让办法的研究.《经济师》,2010年第5期
[3]阙海宝,罗昆,独立学院资产过户的制度设计与完善. 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5期
[4]徐平荣,黄文英,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改革之窗,2009年第12期
[5]于忠华,独立学院资产过户问题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11.26
关键词: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对策;研究
200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26号令《独立学院规范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教育部26号令),要求全国各独立学院在五年时间内完成规范设置工作,在这之前没有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的资产,在文件实施一年时间内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五年过去了,除部分独立学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资产过户外,大部分的三本院校均没有做好这项关系存亡的核心工作,今年以来,教育部多次督促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独立学院加快资产过户工作,促进独立学院规范设置工作进程[1]。为此,笔者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研究,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要求,探索独立学院资产过户的新途径,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合格验收。
一、独立学院资产现状分析
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是当前独立学院的显著特征。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国家以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制度性优势,为有效地吸引和配置社会资源,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资本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普通高校。普通本科学校投入到三本院校的资产,其性质是国有资产,表现形式为建筑物、设备等有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学校名誉等无形资产。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对三本院校投入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状况,以及普通本科学校是否是三本院校唯一的产权主体,可将普通本科学校对独立学院的资产投入方式分为高校独家投入、高校与企业挂牌合作投入、高校租赁校园投入以及与高校与企业实质性合作投入等四种模式[2]。这就使独立学院产权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特征。
2.独立学院资产过户进程缓慢。资产过户是独立学院办学和合格验收以及落实法人财产权的基本要求,教育部26号令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参与办学。”即独立学院的无形资产如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主要由普通本科学校解决。独立学院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设备设施及土地使用权等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建设;做好资产过户工作是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的前提。但因资产过户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许多利益调整问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和突出矛盾,导致资产过户进程缓慢,问题频繁。
3.明晰产权是独立学院有效运营、健康发展的保障。从市场运行机制来看,只有明确划分和界定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才能发挥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因此,构建独立学院产权制度,保证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保证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保证独立学院的资产由学院依法管理和使用,是防范办学风险,确保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影响资产过户
独立学院4种资产投入模式导致资产过户存在很多困难。以企业作为投资方的类型,资产过户相对容易;以普通本科院校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主办的独立学院,资产过户涉及方方面面,等同于国有资产转移,要通过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的同意并履行相应的程序,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土地使用证上的更名[3];以普通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单位合作的独立学院资产过户也存在障碍。部分独立学院是按非营利性教育用地的规定而获得政府的“划拨用地”,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没有相应的产权。有些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将国有闲置土地或工厂用于办学,但国有教育用地不准用于买卖、抵押、担保等交易行为,从而也无法进行过户。有些独立学院通过公司购买土地后,进行了抵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这些土地不能予以转让,只有进行置换,才能从银行取回产权证,否则将无法进行资产的评估工作。
2.繁杂的手续和高额的费用影响资产过户
由于普通本科学校举办独立学院原投入的土地使用权属划拨性质,其出让前后其用途不变,但因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机制,资产出让前后有改制意义,必须实行有偿使用。按照《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要经过申请、审批、公开招标拍卖、缴纳土地出让金、登记等一系列程序。涉及到财政、税务、工商、银行、教育、行政、土地、房产等10多个部门审批及多部法律法规,各部门政策不一,手续非常复杂。
资产过户涉及资产评估费、土地增值税、交易契税、房产税、登记、公告费等,所产生的费用昂贵,从而导致投入到独立学院的资产无形中严重缩水,贬值,使得投资者心存忧虑,犹豫不决。
3.认识不足和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影响资产过户
普通本科学校举办独立学院的主要因素是看中了独立学院可以采用民办机制按成本收费的方式,从而利用学校已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获取较大的利益,同时弥补教育投入不足。故此,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未真正引入民间资本。教育部26号令明确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的注册资金和总资产,即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双方投入独立学院的资产将融为一体共同支配,形成不可分割的共同资产;独立学院的性质也被界定为公益性的民办高等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谨慎的处理好资产过户和财务问题,否则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4]。因此,必须以有效的方式对原国有资产进行过户处理,确保转到独立学院名下的国有资产能得到保值增值。这可以说是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进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4. 缺乏政策法规依据影响资产过户
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包括教育部26号令,都回避了作为产权主体的独立学院是何种性质的法人这一问题,即独立学院是营利性还是公益性法人?这关系到其法律地位和正确适用法律、有效实施管理及其规范发展,也关系到在实践中事关其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重要问题。虽然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规定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未作出相应的规定,更没有相关职能部门,如国土、财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具体办理资产过户的政策规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校办理资产过户手续是很难的;进一步说,也给有关职能机构审核、审批、办理资产过户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对策分析
1.明晰产权,提高投资方的积极性
独立学院的产权构成非常复杂,其资产构成多样化,主要为投资性的资产,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投资办学的是投资性的资产,将投资性资产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后,明确“合理回报”将是弥补投资方损失、调动投资方积极性的唯一可用途径,要通过立法保护投资方的财产权和获取合理回报[5]。在独立学院办学中,要求通过“合理回报”得到利益增值的投资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再者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往往给投资方造成巨大的舆论歧视的压力,使得投资方无法直面这些“合理回报”,严重影响了投资方对独立学院的后续投入,也削弱了社会资金投入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2.降低转让的费用,办理手续化繁为简
创办独立学院的普通本科院校大多数教育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出让有形资产的目的是促进母体高校的发展和满足教育部26号令精神,因其资产出让前后用途不变。因此,建议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免交易契税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将减免的费用由受让人支付给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教育部26号令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要求时间紧、难度大,建议在国有资产部门特设公有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资产置换管理职能,负责公有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资产出让审批及办理登记过户手续。
3. 统一认识,完善好相关法规
资产过户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政府职能机构广泛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问题。教育部在要求独立学院办理资产过户规定的同时,应会同国土、财政部门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规定和处理方法,以便各独立学院或有关普通本科学校能顺利办理资产过户手续,在全国范围内规范资产过户工作。为独立学院办理资产过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普通本科学校或独立学院本身应充分认识到资产过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办理资产过户手续。
综上所述,完成独立学院资产过户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相关的政策配套,解决好独立学院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障碍,严格执行教育部26号令的制度安排,推动独立学院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汪忠武,论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 [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
[2]周波,陈信群,高校资产出让办法的研究.《经济师》,2010年第5期
[3]阙海宝,罗昆,独立学院资产过户的制度设计与完善. 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5期
[4]徐平荣,黄文英,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改革之窗,2009年第12期
[5]于忠华,独立学院资产过户问题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