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全球勃然兴起,经过短短30余年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在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也成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引起了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不免得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是其最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道德教育
引言:
虽然说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互联网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网络诈骗、恶意攻击、污言秽语等也使得网络环境充满了陷阱和诱惑,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困境,轻则威胁我们的财产安全,重则可能会对我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对网络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其年龄较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陷入网络诈骗中,甚至会被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所引导,最终走上歧路。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1教师不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并迅速普及,成为中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而道德教育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学生学习内容或操作技术的层面,而对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在遇到网络诈骗等问题时,很容易手足无措,被不法分子迷惑。
1.2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缺乏
手机、电脑等其它的电子设备,已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手机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发展成为无线终端设备,在很多功能上甚至可以比肩电脑,而且几乎人手一部。也因此,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小就能接触到这些电子产品,对互联网技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用手机、电脑上网的现象司空见惯,但是他们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被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或者是陷阱所吸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报道称,中学生利用父母的手机为网络主播刷巨额礼物的事件成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学生因其年龄小、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很容易陷入网络黑色陷阱。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建议
2.1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有些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其日后的发展有些很强的引导意义,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受到外界的干扰相对较少,正是塑造其高尚人格、确立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而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经验不足。因此,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更加依赖教师,教师向学生灌输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掌握的理念也基本上都是与之相关的。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教师中,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融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如学习“图片处理”“电子邮件发送”时,道德教育问题不容小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告诫学生不能随意观看不良网站和图片,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邮件等,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促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和相关的一些电子产品。
2.2运用情境教学法,渗透道德教育
网络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在人的身边,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拟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道德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道德教育的意义[2]。
例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模仿某些案例,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对象,如教师扮演陌生网友,向学生索要电话、家庭住址、父母职业和自己所在地等信息,让学生思考自己在面对陌生网友提出来的这些要求的时候,该怎么办,是否要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对方,还是及时向身边的人求助,让他们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再如,针对网络上一些常见的虚假新闻、不良视频,举办辩论会,辩论的中心在于应不应该传播这些不良信息,从学生的辩论中逐渐渗透个人的素质及道德修养在网络快捷时代对于他人的影响。一时的谩骂会影响许多人的判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更需要人人有道德修养、共同建立干净、美好、和谐的网络世界。
结论:
总之,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分数、成绩,而是为了培养有独立人格、良好品德的优秀人才。因此,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的核心。初中教学承担着继承我國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是弘扬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学目的,时刻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为初中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其健康的人格,优秀的品德,将扎实专业知识作为育人基础,为全民族的伟大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雄.“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9,8(17):80+100.
[2]朱国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242-24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道德教育
引言:
虽然说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互联网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网络诈骗、恶意攻击、污言秽语等也使得网络环境充满了陷阱和诱惑,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困境,轻则威胁我们的财产安全,重则可能会对我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对网络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其年龄较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陷入网络诈骗中,甚至会被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所引导,最终走上歧路。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1教师不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并迅速普及,成为中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而道德教育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学生学习内容或操作技术的层面,而对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在遇到网络诈骗等问题时,很容易手足无措,被不法分子迷惑。
1.2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缺乏
手机、电脑等其它的电子设备,已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手机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发展成为无线终端设备,在很多功能上甚至可以比肩电脑,而且几乎人手一部。也因此,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小就能接触到这些电子产品,对互联网技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用手机、电脑上网的现象司空见惯,但是他们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被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或者是陷阱所吸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报道称,中学生利用父母的手机为网络主播刷巨额礼物的事件成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学生因其年龄小、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很容易陷入网络黑色陷阱。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建议
2.1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有些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其日后的发展有些很强的引导意义,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受到外界的干扰相对较少,正是塑造其高尚人格、确立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而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经验不足。因此,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更加依赖教师,教师向学生灌输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掌握的理念也基本上都是与之相关的。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教师中,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融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如学习“图片处理”“电子邮件发送”时,道德教育问题不容小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告诫学生不能随意观看不良网站和图片,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邮件等,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促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和相关的一些电子产品。
2.2运用情境教学法,渗透道德教育
网络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在人的身边,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拟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道德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道德教育的意义[2]。
例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模仿某些案例,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对象,如教师扮演陌生网友,向学生索要电话、家庭住址、父母职业和自己所在地等信息,让学生思考自己在面对陌生网友提出来的这些要求的时候,该怎么办,是否要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对方,还是及时向身边的人求助,让他们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再如,针对网络上一些常见的虚假新闻、不良视频,举办辩论会,辩论的中心在于应不应该传播这些不良信息,从学生的辩论中逐渐渗透个人的素质及道德修养在网络快捷时代对于他人的影响。一时的谩骂会影响许多人的判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更需要人人有道德修养、共同建立干净、美好、和谐的网络世界。
结论:
总之,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分数、成绩,而是为了培养有独立人格、良好品德的优秀人才。因此,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的核心。初中教学承担着继承我國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是弘扬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学目的,时刻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为初中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其健康的人格,优秀的品德,将扎实专业知识作为育人基础,为全民族的伟大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雄.“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9,8(17):80+100.
[2]朱国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