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材料工程前沿》该课程主要介绍材料工程领域的前沿热点内容。针对前期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提出通过在师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型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材料类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材料工程前沿 研究生 联合培养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3209和182009);重庆文理学院教改项目(1701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120-02
《材料工程前沿》是重庆文理学院与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重庆文理学院坐落于重庆市永川区,至今无硕士点,想要招生研究生只有与外高校展开联合培养的模式。重庆文理学院与重庆理工大学从2012年开始进行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依托于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历史可追溯到2009年11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领衔创建的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13年12月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一批新西兰、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杰出学者的新材料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机构,该院致力于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与成型、材料表界面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2019年7月在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的是培养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行业精英。
《材料工程前沿》该课程主要介绍材料工程领域的前沿热点内容。课程的目标是要求研究生了解国内外材料工程前沿新动态,新材料的合成方法,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材料的研发对当代材料市场所产生的进一步影响[1,2]。该课程是由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主讲,授课教师全部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授课教师则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采取有效的授课方法,选取近几年相关领域的前沿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1.存在问题
虽然该课程师资队伍比较强大,但在前期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与实践教学脱钩。由于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多样性,包含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纳米材料,金属材料,薄膜材料等,但是专业实践基地为数不多,其主要为光电材料与材料加工成型方向,制约了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升华。
(2)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任课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但是其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毕业不久的博士,缺乏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是无法弥补其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能力。缺乏能够适应当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教师队伍是直接制约材料工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
(3)实践性创新教学形式单一。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讲解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做到将创新理念融入到生产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对创新型实践教学的重视度还有待于加强。
2.改革措施
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本课程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其通过对《材料工程前沿》课程目标、师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制度的研究与实践,对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全面提升我院材料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3]。
其具体改革内容包含:
(1)改变教师队伍的评价方式,打造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探讨一种新的《材料工程前沿》研究生课程师资队伍评价方式,将教师的科研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创新等能力纳入评价中,注重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的结合。鼓励本课程教师开展创新型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研究及探索,加强教学经验交流。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结构,制定师资队伍的评价方式。
(2)融合创新精神,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吸收材料工程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反映材料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加强研究性和实践性以及创造性活动的经验交流。把任课老师的项目和研究课题通过项目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的形式让研究生参与其中,体现出研究性、先进性和综合性,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提高研究生创新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具有创造型,能激发研究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显性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他们的隐形的创新型能力中。
(4)设计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多导师合作机制[4]。将《材料工程前沿》课程的知识点与创新教育的理念相结合,在各个知识点上启发研究生,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型实验,由多个教师同时指导课内实践,激发他们把课程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把课程实践转化为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5)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推行新的考核制度。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建立以考核创新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性质、内容,结合《材料工程前沿》教学大纲的要求,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鼓励学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加强个人独立完成與小组集体完成相结合的方式。
3.结束语
《材料工程前沿》是重庆文理学院与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针对本课程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在《材料工程前沿》课程师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中融入创新型教育的理念,对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中创新精神的融入,推行多导师合作机制,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使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岩.“材料科学前沿”课程教学革新与探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31-233.
[2]冯伟,姜玉凤,范方禄,刘爱红,陈跃,靖金球. 《材料科学前沿》合作式、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3]李阿利,王伟伟,刘碧琼,沈志明.为创新教育服务:研究生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J].高等农业教育,2016(6):69-71.
[4]原芳.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改革思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6-158.
作者简介:
柳红东(1979-),男,陕西榆林人,汉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张磊(1981-),女,新疆乌苏人,汉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营养。
【关键词】材料工程前沿 研究生 联合培养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3209和182009);重庆文理学院教改项目(1701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120-02
《材料工程前沿》是重庆文理学院与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重庆文理学院坐落于重庆市永川区,至今无硕士点,想要招生研究生只有与外高校展开联合培养的模式。重庆文理学院与重庆理工大学从2012年开始进行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依托于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历史可追溯到2009年11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领衔创建的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13年12月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一批新西兰、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杰出学者的新材料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机构,该院致力于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与成型、材料表界面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2019年7月在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的是培养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行业精英。
《材料工程前沿》该课程主要介绍材料工程领域的前沿热点内容。课程的目标是要求研究生了解国内外材料工程前沿新动态,新材料的合成方法,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材料的研发对当代材料市场所产生的进一步影响[1,2]。该课程是由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主讲,授课教师全部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授课教师则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采取有效的授课方法,选取近几年相关领域的前沿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1.存在问题
虽然该课程师资队伍比较强大,但在前期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与实践教学脱钩。由于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多样性,包含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纳米材料,金属材料,薄膜材料等,但是专业实践基地为数不多,其主要为光电材料与材料加工成型方向,制约了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升华。
(2)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任课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但是其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毕业不久的博士,缺乏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是无法弥补其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能力。缺乏能够适应当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教师队伍是直接制约材料工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
(3)实践性创新教学形式单一。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讲解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做到将创新理念融入到生产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对创新型实践教学的重视度还有待于加强。
2.改革措施
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本课程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其通过对《材料工程前沿》课程目标、师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制度的研究与实践,对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全面提升我院材料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3]。
其具体改革内容包含:
(1)改变教师队伍的评价方式,打造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探讨一种新的《材料工程前沿》研究生课程师资队伍评价方式,将教师的科研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创新等能力纳入评价中,注重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的结合。鼓励本课程教师开展创新型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研究及探索,加强教学经验交流。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结构,制定师资队伍的评价方式。
(2)融合创新精神,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吸收材料工程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反映材料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加强研究性和实践性以及创造性活动的经验交流。把任课老师的项目和研究课题通过项目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的形式让研究生参与其中,体现出研究性、先进性和综合性,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提高研究生创新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具有创造型,能激发研究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显性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他们的隐形的创新型能力中。
(4)设计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多导师合作机制[4]。将《材料工程前沿》课程的知识点与创新教育的理念相结合,在各个知识点上启发研究生,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型实验,由多个教师同时指导课内实践,激发他们把课程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把课程实践转化为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5)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推行新的考核制度。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建立以考核创新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性质、内容,结合《材料工程前沿》教学大纲的要求,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鼓励学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加强个人独立完成與小组集体完成相结合的方式。
3.结束语
《材料工程前沿》是重庆文理学院与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针对本课程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在《材料工程前沿》课程师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中融入创新型教育的理念,对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中创新精神的融入,推行多导师合作机制,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使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岩.“材料科学前沿”课程教学革新与探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31-233.
[2]冯伟,姜玉凤,范方禄,刘爱红,陈跃,靖金球. 《材料科学前沿》合作式、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3]李阿利,王伟伟,刘碧琼,沈志明.为创新教育服务:研究生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J].高等农业教育,2016(6):69-71.
[4]原芳.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改革思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6-158.
作者简介:
柳红东(1979-),男,陕西榆林人,汉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张磊(1981-),女,新疆乌苏人,汉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