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画结合的美学特征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与绘画同是艺术,也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诗歌和绘画艺术都要以丰富的想象作为自己的艺术生命力,苏轼说“妙想实与诗人同”。这说明诗歌与绘画一样,都需要依靠丰富而奇特的艺术想象,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和诗画意境。
  关键词:丰富的想象 艺术生命力 创造 艺术想象 诗画意境
  在我国几千年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山水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比重。一开始所谓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中的背景,或者是以陪衬的形式出现的。
  唐朝是我国山水画蓬勃兴起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坛巨星级画家主要有李思训、李昭道、王维、毕宏等人,其中尤以李思训、李昭道(又称大小李将军,是唐朝青山绿水画的骄傲),和王维堪称个中翘楚。
  但在唐朝,青绿与水墨齐举,写实与写意兼具,其写意与水墨一路,当首推王维为个中巨擘,是一个时代水墨开创者的大师和杰出代表,以水墨为主,倡导“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成为后世文人画的鼻祖。王维,字摩洁,原籍祁(山西祁县),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擅画山水和人物,并且所画的画充满着出尘的诗意,是位诗画兼具的诗人画家。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董其昌尊他为“南宗”与“文人画”。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结合起来,才更为完整。诗、书、画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是中国画的又一特点。
  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偶然有字,也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的,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唐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书画的结合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画家本人就擅长书法,是个书法家,由于书画同源,作画时便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了,这既能显示画家的细致,又能表现书法家的飘逸;二是以书写款或题字在画面上,与画面形象协调搭配。这样书入了画就成为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
  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结合而出现的,也就出现了喜欢作诗或作词的画家,而书法又写的不错,这样他就把他的诗书到他的画上了。
  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说他是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但苏轼也是一个诗画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后人又评价苏轼,说他“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这也是一个很高的评价,看来王维和苏轼便是诗画结合当之无愧的典范。
  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因此,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更趋完美。
  绘画艺术品还具有自娱和娱人的艺术功能,山水画可以引领人们进入林泉胜境,让人们在山水自然美中尽情地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脱俗的享受,使整个身心都感受到非常愉快的满足,获得审美享受。无论是宋朝还是清朝,诗人们都持有山水画可以赏心悦目的态度,并且诗人为山水画题诗,往往将畅神愉性,悦目赏心的审美体验写入诗中,从而也就形成了山水画题诗的自娱、娱人的美学特征。在历代的山水画题诗中都表现出了这一特征,如,宋朝的黄庭坚诗,“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用江南山水的美景,来宽慰山谷怀乡的情思,表现出山水画娱人的艺术功能。元代倪瓒诗,“排闷不须千日酒,聊将水墨画龙蛇。”画家不用饮酒消愁,只要提笔画出《竹木图》,就可以消除烦恼,足见绘画艺术有自娛、娱人的艺术功能。
  以上说的七大特征,都是诗画结合的重要性的体现,每一个都是题诗后表现出诗中的意境,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一幅作品中只有画没有诗,也就大概不会有这种感觉吧。
  诗歌是对画的诠释,我认为诗画结合也是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绘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练与积累,才有了今天的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才产生了那么多的绘画技巧。
  总之,诗歌与绘画是一个整体,两者的结合能使画面更加生动,山水画的意境更加的浓郁。就像诗歌结合的美学特征中讲的,绘画艺术不能表现动态事物持续性动作和声音,这些短处可以通过诗歌来补足,正如画论中讲的“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特别是在山水画中加以补之,使之更加生动、逼真、意味深长。因此,诗与画兼不可少,两者却缺一不可,诗歌结合才能让赏画人体会到画中真正要表达的意境,将人带入到画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职业教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个美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蕴含着创作者对于生活、情感以及文化的理解,而观赏者要想对于一幅作品能够深入了解,体会其蕴含的魅力和含义,就必须对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理念进行理解,从而在加深其文化背景理解基础上,对于整个作品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解读。  关键词:美术欣赏 文化理解 深度解读  艺术来自于生活,来源于文化的理解和提炼,不仅是一种文化风格的体现,还是其文化深刻内涵的表征。观赏者要想真正
期刊
摘要:歌唱发声与嗓音的科学运用密切相关,歌唱者运用不同的发声方法,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迥然不同。在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增强嗓音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嗓音的运用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地进行实践,形成一种稳定的自然反射,从而在保护声带健康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发声效果,提高歌唱发声能力。反之,如果不注重嗓音的运用,或者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就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对发声器
期刊
摘要:民族声乐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相较于民歌、戏曲和说唱,民族声乐继承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统声乐的演奏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借鉴了欧美声乐之精华,推陈出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声乐体系。推行民族声乐赏析教学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安定。  关键词:音乐赏析视角 民族声乐 音乐教学  音乐是一门浪漫的艺术。人们通过音乐抒发情感、
期刊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历久弥新,数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现在独特的华夏文明,辽阔的将于更是孕育了显著地地域性文化。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域的文化会给中国的艺术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文章以美术创作和地域性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此促使未来的美术创作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历史 文化 地域 独特 美术创作  我们从历史进程
期刊
作者簡介:厉璟衡,女,2005年12月出生。现就读于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爱好广泛古筝、看书、打乒乓球,尤其喜爱书法,已学软笔书法四年载,多次参加市、县、校级的书法比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书法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期刊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笔者担任高一动漫班的手绘漫画的教学,这是第三次带着刚进校的动漫班学生一起做手绘项目。从上两次的做的项目来看,动漫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手绘漫画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只是漫画的手绘基础跟不上构思。根据上两次的教学实践,本学期把重心放到漫画角色和场景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漫画手绘基础。  二、漫画基础上课的内容和实际作用  (一)素描基础  主要以临摹素描实物为主,学会观察物体的明暗关系,
期刊
品读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我惊叹司马迁笔下的张良是一位精通谋略,备受汉高祖刘邦重视的臣子,他是刘邦智囊团的最主要的核心人物。品读本文,我为张良经天纬地之才折服,为他的人品折服,更为他深暗为臣之道而折服。  一、薄葬兄弟是为何?不惜家财只因国  大家知道,张良祖上世代为韩相,秦灭韩。张良虽家有三佰僮仆,却薄葬其兄弟。他血气方刚,行侠仗义,只为报国仇,拿全部家财只为求刺客杀秦王,他的这种不惜身家
期刊
摘要:如果说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那么毫无疑问国画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国画也被称为中国画,代表了中国特殊的笔墨文化,国画用色简单,主要通过墨迹的浓淡过渡来展现颜色的过渡,点缀以少许的彩色,整幅画面音色清丽和谐,不像西方油画那样色彩缤纷。国画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笔墨文化元素,通过深浅不一的墨迹、灵动的线条、巧妙的构图
期刊
摘要:每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思想和故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美术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形式,更是我们人类的艺术瑰宝。艺术本身是没有国界的。在我国的美育教学中,美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美术还和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受到它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 有效运用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因为我国文
期刊
作者簡介:肖蓉,出生于湖北武汉,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主持和研究相关艺术设计教研教改等科研课题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相关绘画创作在各类省市级大赛中入围及获得奖项。现就职于湖北美术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