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发声与嗓音的科学运用密切相关,歌唱者运用不同的发声方法,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迥然不同。在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增强嗓音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嗓音的运用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地进行实践,形成一种稳定的自然反射,从而在保护声带健康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发声效果,提高歌唱发声能力。反之,如果不注重嗓音的运用,或者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就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对发声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本文就嗓音科学对歌唱发声能力的提升进行探究,并对发声方法不当的危害和嗓音科学发声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发声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嗓音训练 歌唱发声
一、嗓音科学运用的重要性
著名歌手帕基埃罗蒂说过:“知道如何呼吸和良好发声的人,才知道如何美妙歌唱。”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十分重要。在歌唱时运用科学合理的发声方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人体能量,且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声音效果。人在歌唱发声的时候,涉及到声音、语言、共鸣和呼吸四个主要部分。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利用气息的变化,引起声带的振动,从而实现发出不同的声音。接着,通过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对声音加以美化,从而使歌声产生更强的感染力,给人以听觉上的美的享受。在歌唱过程中,呼吸、声音与共鸣应当同时出现,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与生理意义上的呼吸不同,歌唱发声的过程中的呼吸应当是有技巧、有目的的呼吸。比如我国传统戏曲对于呼吸也十分重视,有运气、换气、抽气、偷气等多种呼吸技巧,有时还需要根据歌唱内容和人物情感来进行调整。由此可见,科学高效地运用嗓音进行发声是歌唱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达到理想歌唱发声效果,提升歌唱能力的关键。
二、发声方法不当的危害
只有气息与声带恰当地配合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但在发声过程中,如果气息调控不当,呼吸方式错误,很容易导致声带产生问题。在没有经过歌唱发声训练的情况下,随着音区的提高,人的喉器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上提,喉咙内部肌肉变得紧张,逐渐收缩,这个时候,人体的呼吸方式就会自然地转变为胸部呼吸,与此同时,会出现挺胸、耸肩的动作,进而导致颈部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使声带面临着可能被撞击的危险。而在运用腹部呼吸的方法发声时,腹部肌肉会呈凸出状态,且變得更加强硬,在呼出气息的时候,腹部肌肉无法收缩,会导致发出来的声音偏向低沉黯然,且难以保证发音的准确性,歌唱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错误的呼吸方式容易致使声带过度用力而出现损伤,同时还可能出现声门受震、舌尖硬化、嘴唇僵硬等问题。如果长期、频繁地用错误的气息来冲击声带,会导致声带受伤、发言,使其变厚或者产生细微的肉结,引发慢性咽炎,形成难以逆转的声音嘶哑甚至失声。特别是在初学阶段,许多学生喜欢大声练声或歌唱,但由于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声带未经过长期的科学训练,容易出现受伤发炎、充血、变松弛无法闭拢等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再唱高音,这也是训练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嗓音科学与歌唱能力的提升
(一)声带、气流与共鸣腔
歌唱是通过气息冲击声带来实现发声的,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声音并非完全是声带发出来的。深入到人体结构来看,声带在喉咙内部,喉头部分,是一对左右并列的韧带,这对韧带在拉紧状态下,可通过肺部呼出的气流作用产生振动,实现发音。但事实上,声带所发出来的声音并不大,需要通过气流与共鸣器官的共振作用,才能形成宏大的歌唱声,这便是人体发声的原理,也就是科学发声训练的基础。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看出,发声训练的主要因素如下:1.声带的紧张度,包括韧带的松紧度、张力等;2.气息的快慢、大小、强弱等;3.发音管的长短和共鸣腔的大小、音长、音高、音强等。这三种发声因素的相互配合形成了声音纯混、高低、明暗等丰富多样的变化,把握好运用这些因素的技巧,从生理规律、物理规律、音乐艺术理论等方面出发,确立出科学的歌唱发声训练方法。这种科学的发音方式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符合民族歌曲、通俗歌曲、美声等多种唱法类型的需求,与各种歌曲表演风格相和谐统一,在嗓音歌唱科学发声训练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喉头与声带
从生理规律的角度来看,想要使声带正常有效地活动,首先需要处理好声带和喉头在发声时候的连带作用。喉头可以说是声带的外壳,发声依靠的是声带,但同时也需要喉头披裂肌和环甲骨等部位的作用力,没有喉头的协助,声带是无法产生动作的。喉头的下降、开放和外扩形成了声带的闭合、拉紧与内收。人的喉头越下降,声带就越能拉紧闭合,提高内收力。实践表明,把握好两条声带之间的空隙是发声训练的一个关键点,这个空隙在喉头内部中心,如果能够在喉头敞开的状态下感受和掌握这一中心,那么在发声的时候就会感到游刃有余,两条韧带之间的空隙大小决定着气流穿透的程度,也决定声带拉紧内收的程度。空隙既要尽可能地缩小,又不能堵死,喉部的力量就在空隙的缩小与喉头放大之间产生。
(三)喉头与膈肌
要想科学正确地发挥出声带的作用,还必须要时刻注意喉头与横膈膜部位的关系,也就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部位。发音是将声带的力量传递给膈肌,再通过膈肌传递给腰腹。喉头部位的下降放开与膈肌的吸气动作是一同出现的,如果只注重膈肌的运动,忽略喉部肌肉的内外协调动作,那么声音就会显得不够灵活,形成一种单纯的气息下压状态,造成声带松懈,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因此,在发声训练的时候,要格外注重喉头向下进行挡气发音。在利用喉腔发音时,每个音都要深入腰腹气息中,通过这种过程,使得声音作用于气息,又以气息的力量来贯通声腔,将这一方法程式化、规律化,就是呼吸与歌唱发声相配合的动律。 (四)声带与上共鸣腔
声带的发音力量需要上通下达,才能充分发挥出其中心环节的意义。声带拉紧内收的动作和上共鸣腔的高竖放开呈比例变化,喉头越靠下,上口盖与软腭部位便越高竖,二者呈反比变化,这时人体生理上的规律,上口盖不进行高抬和内收的动作,喉头就无法完全深入,反之亦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静心体会喉头与上口盖的变化关系,从而省去发声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口腔互动。为使上口盖保持在高抬状态,要充分运用舌头的发音吐字功能,用舌肌将音送出去。为了能够更加灵活自主地支配喉部向下运动,需要注意防止口腔肌肉用力过猛,同时促进喉部的主动运动。这一技巧也是需要通过多加注意和反复训练来掌握的。
四、嗓音科学发声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一)合理把控使用程度
人体的任何器官都会有一个使用的限度,一旦超过极限,就会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发声器官也是如此。不管是平时的发声训练,还是其他方面的用声之前,都要注重使發声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使身体保持在舒适、轻松的状态,不能在疲劳的状态下强行练声或用声,否则不仅训练效果差强人意,还容易对发声器官造成损伤。在初始训练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要尽量用中等音量,主要集中在自然声区的练习上,等到学生的自然声区相对熟练和稳固后,再进行拓展训练,逐渐扩大学生的音域。嗓音歌唱发声训练应当坚持“少时多次”的理念,注意劳逸结合,单次训练不宜持续时间太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体力和发音器官得到恢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发声的同时也要注意聆听,找出自己需要调整和进一步学习的地方,保持身体各个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在练习前后,不要吃过冷或者过热的事物,特别是在练唱后,咽喉部位刚经过激烈的运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如果这时饮用冰水或者其他冷饮,容易使声音变得嘶哑,甚至失声。在发声练习时,如果嗓音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二)保障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除了要保养好发声器官外,还要注重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注意精神上的自我调节,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受一些消极情绪的影响,以免出现功能性发声障碍;尽可能避免感冒、咳嗽或使发声器官受凉等,否则容易出现声带水肿、充血、声音嘶哑等问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针对嗓音的保护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饮食有节”“起居以时”“寒暖当心”“心气平和”等,由此可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对于嗓音的保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切忌滥用误用嗓音
发声器官是歌唱活动的基础,在训练中、生活中,一些滥用误用嗓音的行为很容易损伤发声器官,破坏嗓音效果,是歌唱发声训练的大忌,需要格外注意。常见的滥用、误用嗓音的现象有:1.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大笑;2.在嘈杂的环境中说话;3.过度清嗓和咳嗽;4.说话、唱歌过多,持续时间过长,超出声带的承受能力;5.唱歌时音区过高或过低;6.通过提、挤喉咙的方式来提高声音的响度;7.长期使用不适合的音调说话;8.当拉拉队成员和喊口号等。声乐学习者应当尽量减少这些情况的出现,注重保护嗓音健康。
结语
总而言之,嗓音科学发声对于歌唱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歌唱水平,增强声音的冲击力与美感,还是保护嗓音健康持续使用的关键。因此,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开设嗓音科学发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正确使用嗓音的方法,不断寻找正确的发声感觉,提升发声的质量,实现歌唱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各种错误的嗓音使用方法,注重发声器官的保护,遵循歌唱发声的规律,保证嗓音处于健康状态,才能使歌声更加美妙动听。
参考文献:
[1]董鹏.浅谈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方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2):173-177.
[2]张耀月.探索获取歌唱嗓音共鸣声效的物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嗓音训练 歌唱发声
一、嗓音科学运用的重要性
著名歌手帕基埃罗蒂说过:“知道如何呼吸和良好发声的人,才知道如何美妙歌唱。”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十分重要。在歌唱时运用科学合理的发声方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人体能量,且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声音效果。人在歌唱发声的时候,涉及到声音、语言、共鸣和呼吸四个主要部分。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利用气息的变化,引起声带的振动,从而实现发出不同的声音。接着,通过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对声音加以美化,从而使歌声产生更强的感染力,给人以听觉上的美的享受。在歌唱过程中,呼吸、声音与共鸣应当同时出现,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与生理意义上的呼吸不同,歌唱发声的过程中的呼吸应当是有技巧、有目的的呼吸。比如我国传统戏曲对于呼吸也十分重视,有运气、换气、抽气、偷气等多种呼吸技巧,有时还需要根据歌唱内容和人物情感来进行调整。由此可见,科学高效地运用嗓音进行发声是歌唱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达到理想歌唱发声效果,提升歌唱能力的关键。
二、发声方法不当的危害
只有气息与声带恰当地配合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但在发声过程中,如果气息调控不当,呼吸方式错误,很容易导致声带产生问题。在没有经过歌唱发声训练的情况下,随着音区的提高,人的喉器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上提,喉咙内部肌肉变得紧张,逐渐收缩,这个时候,人体的呼吸方式就会自然地转变为胸部呼吸,与此同时,会出现挺胸、耸肩的动作,进而导致颈部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使声带面临着可能被撞击的危险。而在运用腹部呼吸的方法发声时,腹部肌肉会呈凸出状态,且變得更加强硬,在呼出气息的时候,腹部肌肉无法收缩,会导致发出来的声音偏向低沉黯然,且难以保证发音的准确性,歌唱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错误的呼吸方式容易致使声带过度用力而出现损伤,同时还可能出现声门受震、舌尖硬化、嘴唇僵硬等问题。如果长期、频繁地用错误的气息来冲击声带,会导致声带受伤、发言,使其变厚或者产生细微的肉结,引发慢性咽炎,形成难以逆转的声音嘶哑甚至失声。特别是在初学阶段,许多学生喜欢大声练声或歌唱,但由于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声带未经过长期的科学训练,容易出现受伤发炎、充血、变松弛无法闭拢等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再唱高音,这也是训练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嗓音科学与歌唱能力的提升
(一)声带、气流与共鸣腔
歌唱是通过气息冲击声带来实现发声的,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声音并非完全是声带发出来的。深入到人体结构来看,声带在喉咙内部,喉头部分,是一对左右并列的韧带,这对韧带在拉紧状态下,可通过肺部呼出的气流作用产生振动,实现发音。但事实上,声带所发出来的声音并不大,需要通过气流与共鸣器官的共振作用,才能形成宏大的歌唱声,这便是人体发声的原理,也就是科学发声训练的基础。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看出,发声训练的主要因素如下:1.声带的紧张度,包括韧带的松紧度、张力等;2.气息的快慢、大小、强弱等;3.发音管的长短和共鸣腔的大小、音长、音高、音强等。这三种发声因素的相互配合形成了声音纯混、高低、明暗等丰富多样的变化,把握好运用这些因素的技巧,从生理规律、物理规律、音乐艺术理论等方面出发,确立出科学的歌唱发声训练方法。这种科学的发音方式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符合民族歌曲、通俗歌曲、美声等多种唱法类型的需求,与各种歌曲表演风格相和谐统一,在嗓音歌唱科学发声训练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喉头与声带
从生理规律的角度来看,想要使声带正常有效地活动,首先需要处理好声带和喉头在发声时候的连带作用。喉头可以说是声带的外壳,发声依靠的是声带,但同时也需要喉头披裂肌和环甲骨等部位的作用力,没有喉头的协助,声带是无法产生动作的。喉头的下降、开放和外扩形成了声带的闭合、拉紧与内收。人的喉头越下降,声带就越能拉紧闭合,提高内收力。实践表明,把握好两条声带之间的空隙是发声训练的一个关键点,这个空隙在喉头内部中心,如果能够在喉头敞开的状态下感受和掌握这一中心,那么在发声的时候就会感到游刃有余,两条韧带之间的空隙大小决定着气流穿透的程度,也决定声带拉紧内收的程度。空隙既要尽可能地缩小,又不能堵死,喉部的力量就在空隙的缩小与喉头放大之间产生。
(三)喉头与膈肌
要想科学正确地发挥出声带的作用,还必须要时刻注意喉头与横膈膜部位的关系,也就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部位。发音是将声带的力量传递给膈肌,再通过膈肌传递给腰腹。喉头部位的下降放开与膈肌的吸气动作是一同出现的,如果只注重膈肌的运动,忽略喉部肌肉的内外协调动作,那么声音就会显得不够灵活,形成一种单纯的气息下压状态,造成声带松懈,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因此,在发声训练的时候,要格外注重喉头向下进行挡气发音。在利用喉腔发音时,每个音都要深入腰腹气息中,通过这种过程,使得声音作用于气息,又以气息的力量来贯通声腔,将这一方法程式化、规律化,就是呼吸与歌唱发声相配合的动律。 (四)声带与上共鸣腔
声带的发音力量需要上通下达,才能充分发挥出其中心环节的意义。声带拉紧内收的动作和上共鸣腔的高竖放开呈比例变化,喉头越靠下,上口盖与软腭部位便越高竖,二者呈反比变化,这时人体生理上的规律,上口盖不进行高抬和内收的动作,喉头就无法完全深入,反之亦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静心体会喉头与上口盖的变化关系,从而省去发声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口腔互动。为使上口盖保持在高抬状态,要充分运用舌头的发音吐字功能,用舌肌将音送出去。为了能够更加灵活自主地支配喉部向下运动,需要注意防止口腔肌肉用力过猛,同时促进喉部的主动运动。这一技巧也是需要通过多加注意和反复训练来掌握的。
四、嗓音科学发声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一)合理把控使用程度
人体的任何器官都会有一个使用的限度,一旦超过极限,就会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发声器官也是如此。不管是平时的发声训练,还是其他方面的用声之前,都要注重使發声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使身体保持在舒适、轻松的状态,不能在疲劳的状态下强行练声或用声,否则不仅训练效果差强人意,还容易对发声器官造成损伤。在初始训练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要尽量用中等音量,主要集中在自然声区的练习上,等到学生的自然声区相对熟练和稳固后,再进行拓展训练,逐渐扩大学生的音域。嗓音歌唱发声训练应当坚持“少时多次”的理念,注意劳逸结合,单次训练不宜持续时间太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体力和发音器官得到恢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发声的同时也要注意聆听,找出自己需要调整和进一步学习的地方,保持身体各个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在练习前后,不要吃过冷或者过热的事物,特别是在练唱后,咽喉部位刚经过激烈的运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如果这时饮用冰水或者其他冷饮,容易使声音变得嘶哑,甚至失声。在发声练习时,如果嗓音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二)保障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除了要保养好发声器官外,还要注重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注意精神上的自我调节,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受一些消极情绪的影响,以免出现功能性发声障碍;尽可能避免感冒、咳嗽或使发声器官受凉等,否则容易出现声带水肿、充血、声音嘶哑等问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针对嗓音的保护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饮食有节”“起居以时”“寒暖当心”“心气平和”等,由此可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对于嗓音的保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切忌滥用误用嗓音
发声器官是歌唱活动的基础,在训练中、生活中,一些滥用误用嗓音的行为很容易损伤发声器官,破坏嗓音效果,是歌唱发声训练的大忌,需要格外注意。常见的滥用、误用嗓音的现象有:1.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大笑;2.在嘈杂的环境中说话;3.过度清嗓和咳嗽;4.说话、唱歌过多,持续时间过长,超出声带的承受能力;5.唱歌时音区过高或过低;6.通过提、挤喉咙的方式来提高声音的响度;7.长期使用不适合的音调说话;8.当拉拉队成员和喊口号等。声乐学习者应当尽量减少这些情况的出现,注重保护嗓音健康。
结语
总而言之,嗓音科学发声对于歌唱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歌唱水平,增强声音的冲击力与美感,还是保护嗓音健康持续使用的关键。因此,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开设嗓音科学发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正确使用嗓音的方法,不断寻找正确的发声感觉,提升发声的质量,实现歌唱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各种错误的嗓音使用方法,注重发声器官的保护,遵循歌唱发声的规律,保证嗓音处于健康状态,才能使歌声更加美妙动听。
参考文献:
[1]董鹏.浅谈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方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2):173-177.
[2]张耀月.探索获取歌唱嗓音共鸣声效的物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