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典型的山地佛寺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ngah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半岛山多平地少,如韩国境内山地占全部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天下名山僧居多”,韩国传统寺庙多建造在深山之中,浮石寺可谓其中之佼佼者。
  浮石寺位于太白山脉和小白山脉之间的凤凰山(海拔819米)山腰;是韩国五大名刹之一,建造于朝鲜统一新罗文武王(661年~681年在位)时,由义湘祖师于仪凤元年(676年)创立,又称北岳浮石寺(崔致远《法藏和尚传》),为华严十刹之一。
  
  浮石寺创立者——义湘祖师
  
  自古以来,韩国佛教深受中国影响,中韩两国长期交往不断。其中,华严,天台,法相三宗是韩国三个主要宗派。三者之中,华严宗及华严思想,为韩国佛教翘楚,而义湘大师是公认的韩国华严宗开山祖师。同期的元晓大师(《宋高僧传》《三国遗事》《新修科分六学僧传》等均有传记)所传的华严宗,通称“芬皇宗”(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杨仁山先生有元晓和义湘本为一人的大胆推断,事见《书<起信论海东疏记>后》跋文。)
  义湘(625年~702年),我国宋代赞宁撰写的《宋高僧传·唐新罗国义湘传》载:“释义湘,俗姓朴,鸡林府人也。生且英奇,长而出离,逍遥人道,性分天然。年临弱冠,闻唐土教宗鼎盛,与元晓法师同志西游。行至本国海门唐州界,计求巨舰,将越沧渡。”途中虽经历险境,他仍誓死无退。“以总章二年附商船达登州岸,分卫到一信士家,见湘容色挺拔,留连门下既久,有少女丽服靓妆,名曰善妙,巧媚诲之,湘之心石不可转也。女调不见答,顿发道心,于前矢大愿言:生生世世归命和尚,习学大乘,成就大事,弟子必为檀越供给资缘。湘乃径趋长安终南山智俨三藏所,练习华严经。时康藏国师为同学也。所谓知微知章,有伦有要。德瓶云满,藏海嬉游,乃议回程,传法开诱。复至文登旧檀越家,谢其数稔供施,便慕商船,逡巡解缆。其女善妙预为湘办集法服并诸什器,可盈箧笥,运临海岸。湘船已远,其女叹之曰:我本实心供养法师,愿是衣箧跳入前船!言讫,投箧于骇浪。有顷,疾风吹之若鸿毛耳,遥望径跳人船矣。其女复誓之日;我愿是身化为大龙,扶翼舳舻,到国传法。于是攘袂投身于海,将知愿力难屈,至诚感神,果然伸形夭矫或跃,蜿蜒其舟底,宁达于彼岸。湘入国之后,遍历山川,于高丽、百济风马牛不相及之地曰:此中地灵山秀,真转法轮之所。无何,权宗异部聚徒可半千众矣。湘默作是念,大华严教,非福善之地不可兴焉。时善妙龙恒随作护,潜知此念,乃现大神变于虚空中,化成巨石,纵广一里,盖于伽蓝之顶,作将坠不坠之状。群僧惊骇,罔知攸趣,四面奔散。湘遂入寺中,敷阐斯经,冬阳夏阴。不召自至者多矣……。湘终于本国,塔亦存焉,号海东华严初祖也”。
  《三国遗事·义解第五·义湘传教》所载,与《宋高僧传》出入较大:“法师义湘,考日韩信,金氏。年二十九,依京师皇福寺落发。未几,西图观化,遂与元晓道出辽东。边戍逻之为谍者,囚闭者累句,仅免而还。永徽初,会唐使船有西还者,寓载入中国……”。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唐义湘传》云:“唐义湘,新罗国鸡林府人也……”。
  此外,韩国有关义湘祖师的史料还有崔致远的《义湘传》《海东高僧传》之《安含传》、义天所集《圆宗文类》中的“贤首国师寄海东书”以及《浮石本碑》等,记述义湘生平各有所重,且内容多有抵牾。一直以来,研究者累有涉及。何劲松先生在《韩国佛教史(上卷)》中认为:
  首先,义湘大师出生朝鲜贵族家庭。其出生时间,《海东高僧传》引崔致远所撰《义相(湘)传》是“真平王建福四十二年”(625年);《三国遗事》引《浮石本碑》为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大师生年,应属无疑。
  其次,义湘大师不是一次,而是前后两次入唐。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大师20岁左右时,以居士身份出家,也就在此时(或七年后的永徽元年)因渴求“一乘之舆典”,而与元晓一起入唐,在高丽被阻未能成行,第一次求法未果。29岁(永徽四年),义湘在皇福寺正式落发。文武王元年,即唐龙朔二年(662年)38岁的义湘搭上唐使者的船舶,取海路入唐,终达所愿。先至扬州,后又乘商船至新罗僧人聚集的山东登州,后投终南山至相寺智俨门下,“十年精练”研习华严宗,深得妙旨。
  归国后,义湘大师为广弘华严宗,建立北岳浮石寺、金井山梵鱼寺、智异山华严寺等10余个大寺,刹组成完整的传教体系,此即华严僧徒广为称颂的十刹传教。
  
  浮石寺浮沉
  
  由前引《宋高僧传·唐新罗国义湘传》可知,义湘大师创立浮石寺的经过颇为灵异,善妙“乃现大神变于虚空中,化成巨石”,使得义湘大师得偿心愿。这也是浮石寺名之由来。这一优美、动人的传说,至今在韩国广为传颂、历久不衰。
  而《三国遗事·义解第五·义湘传教》记载却大不相同:高丽王国“承相金钦纯、良图等往囚于唐,高宗将大举东征。钦纯等密遣湘诱而先之,以咸亨元年庚午(670年)还国,闻事于朝,命神印大德明朗,假设密坛法禳之,国乃免”。同书“文武王法敏”条有类似记载。因之,这应是“仪凤元年(676年),湘归太伯山,奉朝旨创浮石寺”之缘由。联系何劲松先生在《韩国佛教史》中的观点,华严十刹中的大部分寺院分布在原百济、高句丽境内,统一新罗政府大力扶植华严宗的真正意图,是以此统一朝鲜半岛三国人民的精神,而义湘开创的华严宗成功地扮演了这一重要角色。这是浮石寺创设之根源。
  据传,义湘大师为找寻建寺的福地,苦寻了五年,最终在凤凰山山腰找到了此处风水宝地,建造了这座韩国的华严宗祖庭。遗憾的是,义湘大师建造的浮石寺在高丽王国(918年~1392年)初就已遭毁坏。
  此后,圆融国师(964年~1053年)于显宗(1010年~1031年在位)七年(1016年)时,重新翻建了浮石寺主殿——无量寿殿。历代以降,浮石寺又经过多次的改、扩建。
  
  浮石寺建筑技艺
  
  现浮石寺古建筑群单体众多。在人山线路主轴上,依次排列着“一柱门”、天王殿、梵钟阁、安养门、无量寿殿等。
  长长的香道两侧,青松翠柏碧绿成荫。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非凡的牌楼门——“一柱门”,为仿古建筑,是入山头山门,限定寺院进入空间,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心。其形制为单间两柱牌楼,本质,悬山造、出檐深远。补间平身科三攒,出四跳四下昂(平昂),耍头与衬枋头一起伸出(上部类似如意卷头)。两根木柱极粗壮,立柱根部前、后伸出地袱,其上两侧斜立戗柱,以保持稳定。
  越“一柱门”,遥见天王门高踞台阶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分心槽平面,悬山顶,山面悬出、正背面檐出均较大。斗拱出两 跳平昂,余与“一柱门”相类。明间补间平身科两攒,尽间一攒。天王门体量不大,然立柱粗壮,额枋宽厚,整体建筑形象粗犷有力。
  过天王门,顺山势而上,是正位于中轴线上的两层楼阁——梵钟阁。阁前双石塔对峙,为早期寺院常用之布局。梵钟阁补间扶壁拱一攒;柱头斗拱出一跳,牛舌昂,耍头呈下弯的牛舌状,为韩国古建筑之独有样式。底层立柱粗大,直径一米左右,直接支立在天然石础之上;二层柱叉立在底层立柱之上,属《营造法式》记载的楼阁建筑“叉柱造”。其平坐寻杖交角造,栏杆外侧立柱做法,与《营造法式》所载的“栏槛钩窗”下部的托脚相类似,曾见于我国宋代郭忠恕《雪霁江行图》中。这是笔者所见在我国皖南部分民居中尚存此实物之外的罕有实例。二层室内安放大鼓、铜磬。此楼兼具钟楼和鼓楼的两种功用,应是我国唐初期以前寺院钟鼓楼合一布局的遗制。梵钟阁屋顶颇为特殊,前为歇山、山面向前,后为悬山,依托山岩,巧妙地利用地势高差,由上部山崖可直接进入阁内二层,颇具匠心。此外,梵钟阁二层梁架上残留部分彩画,以青绿为主,较为难得。
  梵钟阁北为安养门。补间平身科一攒,做法与柱头科相同;柱头科出两跳,平昂。叉柱造楼阁。除二层斗拱外,余与梵钟阁做法一致,唯屋身与梵钟阁垂直。俗云:从天王门到安养门之间共108个台阶,踏上第108个台阶就可以解脱108个烦恼,安养门就是通向极乐世界的人口。
  安养门正对浮石寺主殿无量寿殿,建于高丽禑王二年(1376年),为现存韩国第二早的木构建筑,仅次于风停寺极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柱头铺作出两跳,卷头;第一跳偷心,第二跳计心,令拱上有替木,栌斗底部似有皿板;拱端卷头有“掐瓣”;补间无铺作,采用斗子蜀柱;室内金柱为上下小、中间大的梭柱;整体木构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袱用四柱”,是金柱高于檐柱的厅堂造。大殿外观叠瓦脊饰,出檐深远(以至于出挑过大,后世在四角老角梁下另加四根立柱。);檐柱侧脚、升起明显,柱头有阑额、无普拍枋;背面直棂窗等,均可与我国北宋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对照,多为早期木构古建常用方法,弥足珍贵。无量寿殿内金柱粗壮,檐柱相对较细,这说明古代匠师对建筑受力了解清楚,而能因地制宜地用材。我国古建筑同样如此,如宁波保国寺大殿,苏州虎丘二山门、东山轩辕宫、文庙等皆然。当然,从梁架驼峰样式、部分梁架用材来看,该殿历经多次修缮,但古貌依旧。
  《华严经》的主尊佛是卢舍那佛,或毗卢合那佛,故华严宗的主尊佛当然是毗卢台那佛。然浮石寺无量寿殿内供奉阿弥陀佛为主尊,面向东方,是韩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如来佛像(国宝45号),这也是浮石寺的特色。从浮石寺内所存的“圆应国师碑”碑文中可以得到解答:“像殿内唯识弥陀佛像,无补处亦不立影塔。弟子问之,相师曰:智俨云:一乘阿弥陀佛,无入涅槃,以十方净土为体,无生灭相故。《华严经》<入法品>云:或见弥陀观世音菩萨,灌顶受记者……”。故义湘大师以阿弥陀佛为主尊,一是因阿弥陀佛中的“一乘思想”;另一原因是阿弥陀佛思想更易教化众生。
  郑柄朝先生在《韩国佛教的思想特征——以新罗末期、高丽初期为中心》一文中也认为,义湘创建浮石寺之初,就有意“将其变成实现净土信仰的道场,并进而使新罗也得以净土”。因此,作为净土信仰代表的阿弥陀佛成为无量寿殿内的主尊。且郑先生认为“对于义湘来说,浮石寺的无量寿殿就是他所见到的观音菩萨之真影。净土是他效行观音行化的依据”。当然,9世纪以后,韩国许多寺庙又奉华严经原本的毗卢舍那佛为主尊,如海印寺、法水寺、崇福寺及佛国寺等。
  无量寿殿前的石灯(国宝17号),建于义湘大师创立浮石寺的文武王十六年(676年)。
  祖师堂建于1377年,列第三位(国宝第19号),其室内壁画价值较大(国宝46号)。
  此外,浮石寺内主轴线两侧建筑众多,如住持室、三圣阁、应真殿、慈忍堂、丹霞阁、钟阁、化妆室及石塔,东、西墓塔等,或木构、或石质。均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浮石寺是具有代表性的韩国山地建筑群。整个寺院建筑以大山为依托,左辅右弼,面朝案山,群山环抱,风水形胜绝佳。寺院建筑顺山势层层布局,在不同高层上进行空间组织,主要流线及两侧建筑,充分利用不同地势,高程,又重视空间构图,形成形式丰富、大小变化、收放自如的独特山地寺院景观。
其他文献
元代:朝阜路的雏形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令大臣刘秉忠等人为其营建一座新的都城。由于此前激烈的战事,曾经的金中都早已破败不堪。在审慎地选择了新的水源地之后,一座形制规整的巨大城池在金中都东北郊外修建起来。这就是元大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描绘出来的理想城市模型在元大都得以实践。大都共设十一门,东、南、西各
期刊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边陲。西南与越南交界,西与云南毗邻,北与贵州相连、东北与湖南接壤,东面为广东,南临北部湾,面积23.67万余平方公里。聚居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区。    广西历史悠久,距今约70~80万年前人类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秦以前是百越族群及其先民聚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
期刊
良渚博物院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良渚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良渚文化专题类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馆,于2008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院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3个常规展厅、1个临时展厅以及文物专用库房、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为公众开放的休闲场所等。开院3个多月,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21万人次,形成了“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良好局面。  博物院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
期刊
岩石上的绘画和图形,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岩画”,它们产生在人类还不知道如何读和写之前,这些岩石上的图画,是最重要的人类文字发明之前的记录,它所提供的信息,是重建人类历史的非常重要的资料。    全球性的现象    现在全球约有120多个国家都发现了岩画。对早期的人类来说,艺术在日常生活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世界各地分散居住着的早期人群,他们为了传情达意,记录时事,祈祷祝福、敬神娱神等等,都要诉
期刊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开始成立机构,培养人才,切实加强地上与地下等各类文物的保护工作。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各省、市也先后公布了第一批省级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几年的保护工作经验证明,文物保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搞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为此在西安召
期刊
千百年间,在同海洋的每一轮抗争中,人类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的沉船便是最直接的物证。沉船记录了南中国海从宋元明清以来一直作为连接中国大陆与外部世界重要通道的历史。1987年,位于广东阳江、台山交界的 “南海1号”宋代沉船的发现,可说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端的标志事件之一。此后20年间,它的调查和发掘,见证了水下考古学在中国的扎根、发芽,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苏秉琦、俞伟超等
期刊
准格尔召又名西召,目前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的召庙,位于准格尔旗的西南部,举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准格尔召规模宏大,原占地面积5万2千亩,最多时僧侣近2000人。文革后,这里只留下9座佛殿,目前确切的僧侣在册人数仅为17人。  准格尔召每年阴历七月初三至初九举行大型的佛事活动“玛尼会”,在“玛尼会”即将结束的初八、初九两日都要跳“查玛”舞以驱鬼秽。“查玛”为藏语“羌姆”的音译
期刊
2007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标志着建国以来我国第三次全国范围的文物大普查的正式启动。普查的范围涉及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通知指出,开展
期刊
“南海1号”即将出水,在神秘面纱揭开之际,回想20年来走过的坎坷经历却久久不能忘怀,它情系了整整两代考古学者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所作的不懈努力。作为中国水下考古创始人的俞伟超先生、最先将现代水下考古学理论引入中国的田边昭三先生,也是“南海1号”首次调查的正、副队长,虽然部已相继离世,但是在“南海1号”考古之路上、在印刻着他们足迹的地方,有更年轻的脚印向前延伸。    1987年8月,交通部广州救捞局
期刊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另外还有近四百件宗教石刻。  佛教和佛教艺术都产生于印度,并流传至中国。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历史悠久,在范晔的《后汉书》中就有记载,现存最早的佛教造像建成于公元4世纪初。长安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自古佛教文化的昌盛之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就有西域僧人在长安传授佛法,到后秦更加崇尚佛法。随着佛教的兴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