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给我们带来的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其表现出的巨大经济潜力已凸显出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扩大社会就业、拉动内需和激活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发展,完善体育产业结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其目标体系。这个目标的制定,无疑给新时期的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与保证,势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开创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产业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就必须依据区域的经济、资源和环境优势对体育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整合。这是产业自组织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基本规划
省内学者研究认为根据区位相对优势,依托安徽省地域资源和环境优势,制定科学实效的体育产业资源开发战略规划,培育区域体育经济中心是开发安徽省体育产业资源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安徽省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四个战略重点区域:(1)省城合肥。(2)沿江的马、芜、铜等城市。(3)皖北的毫州、淮北。(4)皖南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两山一湖”地区。
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冯潮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 安徽代表团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安徽体育事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超常规发展,向体育强省的目标迈进。按照规划,安徽省将以合肥为中心建成体育竞赛表演区、在皖南以“两山一湖”为背景建成参与性为主的户外赛事体育旅游区、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以亳州为中心建成以气功、武术等为主的民间传统体育功能区。四大功能区的规划将助推安徽省的体育产业大发展。
二、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社会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潜力
经济社会是是指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消费水平等,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体育产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安徽加速崛起,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2009年,安徽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408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10234元,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3.7%下降到3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0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3655元,恩格尔系数也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6620亿元。据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消费品市场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标志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的汽车、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等消费增幅较2005年相比都在30%以上。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省城合肥为龙头,其次为皖江城市带的芜湖、安庆、马鞍山、滁州、巢湖等城市,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拥有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潜力。
2、政策支持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0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方针和政策。早在2009年11月安徽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在对发展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服务业给予了金融、税收、用地、用电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调研的情况看,合肥市体育局设立了体育市场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合肥市的体育市场经营的管理工作。其他的地市尚未建立,只是通过相关部门代为解决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因此,地方政府还需要不断加大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力度,健全体育产业行业宏观管理机构,为安徽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区位条件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位条件是反映地理位置对体育产业的优越程度,区位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发育水平,地方政府的能力等是影响区位要素的变量,区域资源和环境结构是区域最重要的结构。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影响了产业的获利空间,进而制约着产业的地区选择。因此,区域的比较优势是确定区域产业布局的决定机制。
从区域的比较优势来看:省城合肥无疑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区位条件最好的区域。合肥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发展基础最好的城市,在交通、银行和酒店等生活基础设施方面很完善。合肥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均有动车组相连,高速公路直抵各省辖市和省内主要景区,合肥新机场在建,沿长江高速铁路已获准兴建。合肥市目前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酒店11家,其中5家已挂五星,在建的五星级酒店达12家,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合肥五星级酒店总数将达23家。银行方面,截至2009年3月,在肥省一级金融分支机构70余家,几乎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金融机构网点1000多家。近几年,合肥相继承办了一些各级各类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比如像合肥市运动会、合肥市农民运动会、龙舟赛、功夫节、篮球赛、风筝节等,特别是像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篮球“四国”邀请赛以及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等一些全国性的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一些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地方政府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人口密集、消费需求最大的靠近东部的中部区域,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部先进生产要素向西扩散的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巢湖、芜湖、安庆、池州等地拥良好的深水宜港岸线,具有良好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有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皖江城市带还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一些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市场发育水平已具规模,比如像无为县、繁昌县的羽毛球和滁州市的体育健身用品的生产,特别是繁昌县羽毛球生产规模已占国内份额50%左右。因此,皖江城市带具备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基本条件,发展皖江城市带体育用品制造业是符合实际且可行的。
4、体育资源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平台
近几年,黄山结合独有的自然资源,创办了黄山国际山地车节、黄山国际登山节和“黄山论剑”国际武术节,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要打造皖南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产业区,必须以“两山一湖”大旅游圈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强区域内体育运动与自然资源的组合,不断开发诸如象自行车、登山、定向越野、攀岩、帆船、帆板和摩托艇等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实现区域内融度假、观赏、娱乐与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区;地处皖西北的亳州,素有“皖北明珠”的美誉,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具有悠久、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孕育了老庄文化、道教文化、曹魏文化、华佗养生文化以及药文化和酒文化,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构。亳州人民自古就注重传统养生,从华佗的养生文化和他创办的“五禽戏”到现代的“喝药茶、吃药膳、睡药枕”,无不体现了传统养生之道。亳州地处中原,自古武风盛行。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人辈出,“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全国一些主要拳术套路都在亳州这一武术之乡生根开花。要加快皖北体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依托亳州的中药材做支撑,以文化这个与体育互补性强、融合度高的资源,来打造皖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医药用品制造是绝好的途径。
5、人力资本是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关键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主要包括:劳动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体育产业科研水平、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和体育服务人才等。安徽省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为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但是,体育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为了满足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发展的需要,必需要培养和造就体育产业开发、经营及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不利因素
当前,尽管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业绩,但总体而言,安徽省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内整合发展的制约因素还较多:体育企业相对分散,单打独斗的现象较突出,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体育产业要素发掘不够,对优势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认识不够;体育产业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行业服务政出多门,产业链被人为割断,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体育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刚进入市场的体育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不稳定,从商业银行或通过上市获得资金的可能性都不大,导致体育资本进人市场的动力不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影响后续发展。只有清醒认知我们的劣势,才能准确定位,谋求突破。
四、小结
综上所述,依据安徽省区域内经济社会、政策支持、区位条件、体育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整体优势,把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整合为四个区域,彰显区域内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科学而且现实的。政府要克服不利因素,创新管理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推进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乃至集群化发展,打造区域体育产业品牌。这样才能使安徽省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上台阶,让体育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燃剂”,真正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扩大社会就业、拉动内需和激活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发展,完善体育产业结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其目标体系。这个目标的制定,无疑给新时期的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与保证,势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开创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产业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就必须依据区域的经济、资源和环境优势对体育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整合。这是产业自组织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基本规划
省内学者研究认为根据区位相对优势,依托安徽省地域资源和环境优势,制定科学实效的体育产业资源开发战略规划,培育区域体育经济中心是开发安徽省体育产业资源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安徽省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四个战略重点区域:(1)省城合肥。(2)沿江的马、芜、铜等城市。(3)皖北的毫州、淮北。(4)皖南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两山一湖”地区。
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冯潮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 安徽代表团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安徽体育事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超常规发展,向体育强省的目标迈进。按照规划,安徽省将以合肥为中心建成体育竞赛表演区、在皖南以“两山一湖”为背景建成参与性为主的户外赛事体育旅游区、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以亳州为中心建成以气功、武术等为主的民间传统体育功能区。四大功能区的规划将助推安徽省的体育产业大发展。
二、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社会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潜力
经济社会是是指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消费水平等,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体育产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安徽加速崛起,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2009年,安徽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408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10234元,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3.7%下降到3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0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3655元,恩格尔系数也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6620亿元。据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消费品市场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标志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的汽车、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等消费增幅较2005年相比都在30%以上。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省城合肥为龙头,其次为皖江城市带的芜湖、安庆、马鞍山、滁州、巢湖等城市,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拥有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潜力。
2、政策支持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0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方针和政策。早在2009年11月安徽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在对发展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服务业给予了金融、税收、用地、用电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调研的情况看,合肥市体育局设立了体育市场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合肥市的体育市场经营的管理工作。其他的地市尚未建立,只是通过相关部门代为解决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因此,地方政府还需要不断加大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力度,健全体育产业行业宏观管理机构,为安徽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区位条件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位条件是反映地理位置对体育产业的优越程度,区位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发育水平,地方政府的能力等是影响区位要素的变量,区域资源和环境结构是区域最重要的结构。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影响了产业的获利空间,进而制约着产业的地区选择。因此,区域的比较优势是确定区域产业布局的决定机制。
从区域的比较优势来看:省城合肥无疑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区位条件最好的区域。合肥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发展基础最好的城市,在交通、银行和酒店等生活基础设施方面很完善。合肥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均有动车组相连,高速公路直抵各省辖市和省内主要景区,合肥新机场在建,沿长江高速铁路已获准兴建。合肥市目前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酒店11家,其中5家已挂五星,在建的五星级酒店达12家,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合肥五星级酒店总数将达23家。银行方面,截至2009年3月,在肥省一级金融分支机构70余家,几乎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金融机构网点1000多家。近几年,合肥相继承办了一些各级各类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比如像合肥市运动会、合肥市农民运动会、龙舟赛、功夫节、篮球赛、风筝节等,特别是像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篮球“四国”邀请赛以及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等一些全国性的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一些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地方政府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人口密集、消费需求最大的靠近东部的中部区域,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部先进生产要素向西扩散的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巢湖、芜湖、安庆、池州等地拥良好的深水宜港岸线,具有良好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有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皖江城市带还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一些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市场发育水平已具规模,比如像无为县、繁昌县的羽毛球和滁州市的体育健身用品的生产,特别是繁昌县羽毛球生产规模已占国内份额50%左右。因此,皖江城市带具备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基本条件,发展皖江城市带体育用品制造业是符合实际且可行的。
4、体育资源为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提供了平台
近几年,黄山结合独有的自然资源,创办了黄山国际山地车节、黄山国际登山节和“黄山论剑”国际武术节,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要打造皖南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产业区,必须以“两山一湖”大旅游圈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强区域内体育运动与自然资源的组合,不断开发诸如象自行车、登山、定向越野、攀岩、帆船、帆板和摩托艇等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实现区域内融度假、观赏、娱乐与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区;地处皖西北的亳州,素有“皖北明珠”的美誉,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具有悠久、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孕育了老庄文化、道教文化、曹魏文化、华佗养生文化以及药文化和酒文化,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构。亳州人民自古就注重传统养生,从华佗的养生文化和他创办的“五禽戏”到现代的“喝药茶、吃药膳、睡药枕”,无不体现了传统养生之道。亳州地处中原,自古武风盛行。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人辈出,“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全国一些主要拳术套路都在亳州这一武术之乡生根开花。要加快皖北体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依托亳州的中药材做支撑,以文化这个与体育互补性强、融合度高的资源,来打造皖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医药用品制造是绝好的途径。
5、人力资本是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关键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主要包括:劳动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体育产业科研水平、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和体育服务人才等。安徽省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为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但是,体育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为了满足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发展的需要,必需要培养和造就体育产业开发、经营及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不利因素
当前,尽管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业绩,但总体而言,安徽省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安徽省体育产业区域内整合发展的制约因素还较多:体育企业相对分散,单打独斗的现象较突出,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体育产业要素发掘不够,对优势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认识不够;体育产业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行业服务政出多门,产业链被人为割断,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体育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刚进入市场的体育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不稳定,从商业银行或通过上市获得资金的可能性都不大,导致体育资本进人市场的动力不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影响后续发展。只有清醒认知我们的劣势,才能准确定位,谋求突破。
四、小结
综上所述,依据安徽省区域内经济社会、政策支持、区位条件、体育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整体优势,把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整合为四个区域,彰显区域内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科学而且现实的。政府要克服不利因素,创新管理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推进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乃至集群化发展,打造区域体育产业品牌。这样才能使安徽省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上台阶,让体育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燃剂”,真正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