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基础性、历史性、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特征。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的若干问题,急待我们思考与解决。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1、档案材料存在缺漏
收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必须及时,档案内容必须完整。现各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人事档案,普遍存在档案材料缺少现象。
造成档案材料缺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人事档案材料形成涉及的部门较多,有行政、事业、企业、科研)等,收集范围较广,在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完善时,档案形成部门不明确材料的归档范围,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移交档案部门;其次,人事档案部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处于较被动位置,档案管理者缺乏收集意识,没有通过档案材料归档制度的建立,积极主动去收集材料,而是坐等档案形成部门把材料送上门,发现材料缺少而及时补全的力度不够,破坏了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新进工作人员档案,“档不随人走”的现象多,有的工作人员档案甚至几年后才接收;第三,对档案材料的缺漏进行核查的工作量较大,重复性的脑力工作多,占用档案管理人员相当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与精力,难免出现“漏检”现象。
2、档案内容空泛虚假
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人事档案包括十大类别,这些材料中,反映个人的政治历史、家庭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相对较多,尽管这些材料反映了个人的基本情况,也在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干部时起到一定作用,但内容普遍过于形式和空洞,考核、考察、鉴定、评价等内容大同小异;而反映个人工作能力、科研领域、研究成果等材料记载得较少,千人一面,共性和重复性太多,不能从档案中突出每个工作人员的个性,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度大大降低。虽然在《人事档案履历表》、个人历史材料及一些登记表中有关于奖励方面的项目,但在第七类(奖励类)普遍缺少对应的奖励审批表、登记表或证书复印件。奖励材料严重缺少是人事档案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獎励材料涉及的归档部门较多,有科技类、人文类、学术类等,收集的范围和难度较大;许多奖励材料只有个人保存的荣誉证书,在个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意识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个人自觉移交奖励材料,而且如果由档案管理部门逐个对档案进行审查并要求个人补全材料,工作量较大,管理可控性较弱。
3、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人事档案整理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因此管理过程中涉及手工劳动的较大,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由于人事档案具有高度保密性的特点,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保密性。现使用2001年由省委组织部研制的基于C\S系统架构的“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基本满足当时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但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对管理信息系统又有了不少新的需求,系统的升级更新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举措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还需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对管理提出新问题、新思路,将一些重复性、可控性弱的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下面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在未来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人事档案的新思路。
1、以信息化推进档案资源
整合信息化是档案资源有效、科学整合的重要手段,而数据库的整合是信息化资源整合中一种主要方式。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整合结构,以省委组织部研发的“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中现有数据作为基础,包括了人事档案的目录信息、任免情况等;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丰富的个人信息,包括了个人照片、工作履历等;再整合最新的数据,包括岗位、职称、工作时间、工资等,三者共同搭建并整合一个综合数据库,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力的数据支撑。该综合数据库的整合保证了权威、最新的人事信息数据,根据人事信息管理的数据库每年增加新进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可积极主动地向其原单位请求寄送档案,增强接收新工作人员档案的可控性,有效避免“档不随人走”的现象;该综合数据库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人事信息数据,为个人信息添加了新元素,除了文字信息外还存有个人照片。现阶段我局信息中心等部门与各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将数据库导出,下一步的工作中,将集中解决数据链接、数据项筛选等数据库整合过程中的难点。
2、以信息化实现人事档案内容
个性化如前所述,最能反映工作人员能力、科研等成就的是人事档案的第七类,也是体现工作人员个性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收集难度较大,最能体现个性方面的内容反而严重空泛。
利用信息化技术,策划建设一个B\S网络系统架构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奖励登记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的理念在于: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Internet填写自己的荣誉、奖励等信息,间接地将人事档案第七类“奖励”类别进行信息补充。信息平台建立的优越性在于:从广大使用者角度看,让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地认识个人档案,改变人们以往对档案神秘性的印象,他们对自身奖励方面内容的补充,能从主观方面提高个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使个人形成归档有责的意识;从档案管理人员角度看,信息平台的建立,在丰富个人信息的同时突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收集奖励的信息数据和实体材料,大大降低了材料收集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挖掘档案材料的价值性提供原始数据;从全县角度看,信息平台能收集专业技术人员各个方面的荣誉,提高人事档案内容的展示度,也体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综合能力。平台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安全与权限管理,防止数据的恶意篡改和非法盗用;填写的奖励信息需要档案部门对照奖励相关原件审核,防止弄虚作假现象。
3、以信息化帮助做好档案查漏工作
人事档案的查漏工作具有高度重复性、数量大、耗费时间的特点,而在计算机环境下的信息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重复、大批量且有规律的数据与信息。人事档案的十大门类具有严格的规律,深入了解并研究这些规律,可根据人事档案中的基本信息定制“查漏目录表”,与现有的人事档案目录进行对比分析,将缺漏的材料统计出来。
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根据人员信息项为每人定制一份“查漏目录表”,与其人事档案目录进行查漏对比分析,实现查漏工作的自动化、批量化,大大减少档案管理人员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使其更智能化,更适应查漏工作。该思路可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实现,由于模块的实现涉及系统的二次开发、数据项模糊对比等,需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种智能分析对比必将成为日后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能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辅助管理工作,减少重复性劳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就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思考新问题,提出新想法,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就能提升为知识管理的水平,如对教师的职称、科研进行分类统计,做出相应的知识决策分析,为组织人事考察、任命提拔提供信息支持。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1、档案材料存在缺漏
收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必须及时,档案内容必须完整。现各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人事档案,普遍存在档案材料缺少现象。
造成档案材料缺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人事档案材料形成涉及的部门较多,有行政、事业、企业、科研)等,收集范围较广,在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完善时,档案形成部门不明确材料的归档范围,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移交档案部门;其次,人事档案部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处于较被动位置,档案管理者缺乏收集意识,没有通过档案材料归档制度的建立,积极主动去收集材料,而是坐等档案形成部门把材料送上门,发现材料缺少而及时补全的力度不够,破坏了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新进工作人员档案,“档不随人走”的现象多,有的工作人员档案甚至几年后才接收;第三,对档案材料的缺漏进行核查的工作量较大,重复性的脑力工作多,占用档案管理人员相当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与精力,难免出现“漏检”现象。
2、档案内容空泛虚假
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人事档案包括十大类别,这些材料中,反映个人的政治历史、家庭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相对较多,尽管这些材料反映了个人的基本情况,也在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干部时起到一定作用,但内容普遍过于形式和空洞,考核、考察、鉴定、评价等内容大同小异;而反映个人工作能力、科研领域、研究成果等材料记载得较少,千人一面,共性和重复性太多,不能从档案中突出每个工作人员的个性,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度大大降低。虽然在《人事档案履历表》、个人历史材料及一些登记表中有关于奖励方面的项目,但在第七类(奖励类)普遍缺少对应的奖励审批表、登记表或证书复印件。奖励材料严重缺少是人事档案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獎励材料涉及的归档部门较多,有科技类、人文类、学术类等,收集的范围和难度较大;许多奖励材料只有个人保存的荣誉证书,在个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意识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个人自觉移交奖励材料,而且如果由档案管理部门逐个对档案进行审查并要求个人补全材料,工作量较大,管理可控性较弱。
3、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人事档案整理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因此管理过程中涉及手工劳动的较大,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由于人事档案具有高度保密性的特点,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保密性。现使用2001年由省委组织部研制的基于C\S系统架构的“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基本满足当时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但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对管理信息系统又有了不少新的需求,系统的升级更新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举措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还需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对管理提出新问题、新思路,将一些重复性、可控性弱的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下面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在未来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人事档案的新思路。
1、以信息化推进档案资源
整合信息化是档案资源有效、科学整合的重要手段,而数据库的整合是信息化资源整合中一种主要方式。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整合结构,以省委组织部研发的“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中现有数据作为基础,包括了人事档案的目录信息、任免情况等;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丰富的个人信息,包括了个人照片、工作履历等;再整合最新的数据,包括岗位、职称、工作时间、工资等,三者共同搭建并整合一个综合数据库,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力的数据支撑。该综合数据库的整合保证了权威、最新的人事信息数据,根据人事信息管理的数据库每年增加新进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可积极主动地向其原单位请求寄送档案,增强接收新工作人员档案的可控性,有效避免“档不随人走”的现象;该综合数据库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人事信息数据,为个人信息添加了新元素,除了文字信息外还存有个人照片。现阶段我局信息中心等部门与各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将数据库导出,下一步的工作中,将集中解决数据链接、数据项筛选等数据库整合过程中的难点。
2、以信息化实现人事档案内容
个性化如前所述,最能反映工作人员能力、科研等成就的是人事档案的第七类,也是体现工作人员个性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收集难度较大,最能体现个性方面的内容反而严重空泛。
利用信息化技术,策划建设一个B\S网络系统架构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奖励登记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的理念在于: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Internet填写自己的荣誉、奖励等信息,间接地将人事档案第七类“奖励”类别进行信息补充。信息平台建立的优越性在于:从广大使用者角度看,让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地认识个人档案,改变人们以往对档案神秘性的印象,他们对自身奖励方面内容的补充,能从主观方面提高个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使个人形成归档有责的意识;从档案管理人员角度看,信息平台的建立,在丰富个人信息的同时突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收集奖励的信息数据和实体材料,大大降低了材料收集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挖掘档案材料的价值性提供原始数据;从全县角度看,信息平台能收集专业技术人员各个方面的荣誉,提高人事档案内容的展示度,也体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综合能力。平台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安全与权限管理,防止数据的恶意篡改和非法盗用;填写的奖励信息需要档案部门对照奖励相关原件审核,防止弄虚作假现象。
3、以信息化帮助做好档案查漏工作
人事档案的查漏工作具有高度重复性、数量大、耗费时间的特点,而在计算机环境下的信息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重复、大批量且有规律的数据与信息。人事档案的十大门类具有严格的规律,深入了解并研究这些规律,可根据人事档案中的基本信息定制“查漏目录表”,与现有的人事档案目录进行对比分析,将缺漏的材料统计出来。
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根据人员信息项为每人定制一份“查漏目录表”,与其人事档案目录进行查漏对比分析,实现查漏工作的自动化、批量化,大大减少档案管理人员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使其更智能化,更适应查漏工作。该思路可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实现,由于模块的实现涉及系统的二次开发、数据项模糊对比等,需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种智能分析对比必将成为日后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能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辅助管理工作,减少重复性劳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就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思考新问题,提出新想法,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就能提升为知识管理的水平,如对教师的职称、科研进行分类统计,做出相应的知识决策分析,为组织人事考察、任命提拔提供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