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堂量化评估学生表现的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分组量化评估学生表现的评估模式被引入中职课堂。该评估以分组量化模式为研究基准,旨在充分发挥量化和分组两者对教学效果的共同积极影响。从量化的意义、量化的现状、分组的优势、分组量化的具体实施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量化评估;分组;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01-03
   量化评估学生课堂表现是指按照一定的量化标准,从学习纪律、学习态度、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分组量化评估则是在课堂分组的基础上,以小组为观察单位,对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进行量化评估。对中职英语课堂实践中分组量化评估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模式的研究,旨在通过量化评估模式指导学生的行为,同时利用分组的同伴约束和同伴激励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态度不佳、学习习惯差、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
   一、量化评估学生表现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估模式渐渐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侧重于终结性评价的模式渐渐转向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估模式。此种评估模式为教学提供“结果”,但不“以结果为导向”,而主要“以过程为导向”,通过提示、指导和反馈等手段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评估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1]。
   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其评价语可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如“学习态度比之前端正了很多”“上课听讲更认真了”“回答问题很积极”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要在综合成绩中体现就需要量化“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这些学习因素,并最终以分数形式体现出来。量化评估学生表现使得过程性评价得以具体化,并能与期末成绩结合形成一个最终的成绩。量化使对学生的考评摆脱了主观人为色彩,向科学、客观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考评者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了公正性[2]。
   每堂课的及时量化评估,不仅能够让学生适时调整自己当前的学习行为,还能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反馈,用以调整后续的教学安排。
   二、中职英语课堂量化评估学生表现的现状
   各中职学校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借鉴高校的成绩量化模式,不断探索适应中职英语课堂的成绩量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表现量化指标不够明确
   大部分英语课堂量化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成绩,两项内容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三大内容。对于出勤和作业,很多教师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指标,如满勤的分值、迟到的扣分、早退的扣分等,再依據平时记录进行打分,而对于课堂表现,大多由教师凭印象给分,随意性较大[3],无法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这种随意性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得分与其实际表现情况存在偏差,进而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二)评价项目单一
   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过程,而部分教师评价依据的选择往往存在局限性。如在课堂表现的评估中,部分教师仅依据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打分。以“回答问题的次数与质量”作为课堂表现的评分项目,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发言,但仅以此作为评分项目显然过于单一,不利于鼓励学生学习行为的全面性和多元化。为鼓励多元化,评分项目可增加学生的记笔记情况、与组员的配合情况、纪律遵守情况等。
   (三)评价反馈不够及时
   部分老师依据各个项目的指标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打分记录,但此份记录仅教师可见,未及时地逐项公布。学生如果只能在查询自己期末成绩时才知道自己的平时总分,就无法充分发挥量化学生平时表现的过程性评价作用——即时反馈学生行为表现情况和激励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行为。
   三、分组量化的优势
   目前,对量化学生课堂表现的研究多基于学生个体的量化,而对分组量化学生课堂表现的研究少之又少。笔者提倡采取分组量化是由于分组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分组量化可以兼具量化和分组两者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分组教学具体优势如下。
   (一)分组可以形成组内的约束力
   分组之后,学生不再是作为单独个体而学习,而是作为一个小组整体存在,个人的行为影响小组的得分,因此小组内成员间会形成一种相互约束力。尤其是当一个学生对其学业不以为然时,最好的约束力来自组内其他对成绩比较看重的同伴们。这个学生的调皮与不配合导致小组丢分时,难免受到同伴的抱怨,此时即使自身不愿努力,也会在无形约束力的影响下尽量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分组前教师指定各组小组长,组员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小组,但教师需提前打好“预防针”,明确学生自己的行为对小组有很大的影响,组长和组员在互选之前要做好行为保证或建立信任。
   (二)分组可采用以优带差模式
   组内成员优差不等,但在分组后小组成员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为自己的小组赢得更多的得分。在某一方面优秀的或活跃的学生就会带动其他组员,形成一种互动力。如在课堂上活跃的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组内较为害羞的学生,且通过教师设置组内回答规则(组内成员需轮流回答),促使较为害羞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当小组真正成为一个团队,加之设置相应的评分项目和指标,小组内成员可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在课后能及时督促组员做好预习和复习,确保组员对知识的掌握,以便课上每个组员都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小组加分。    (三)分组可培养协作能力
   在分组形式的教学中,需经常安排一些团体性任务。合作分组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教师的作用也从以前的主动知识传授过渡到现在的辅助、引导学生。[4]
   小组在合作完成这些团体性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明白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的良好协作能力。分组教学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发言机会,而且是同伴间无压力下的自由自觉发言,更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并得到相应的锻炼[5]。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发挥出1+1>2的良好效果。
   四、分组量化的具体实施
   (一)分组教学的具体操作
   分组在实际教学中有着许多的优势,但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组间实力均衡
   不同组之间的实力要均衡,包括组内成员的知识储备、技能以及学生活跃程度均需有一定程度上的均衡,不可差距过大。差距过大,就会大大削弱组间竞争带来的激励作用,甚至引起某些小组的自暴自弃。同时注意“组内异质”,组内成员性格各有不同,擅长领域各有不同,在学生自选小组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情稍做调整。
   2.附加约束规则
   要发挥分组学习的优势,就需制定相关规则,尽量规避分组学习中大概率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某些小组成员只享受小组得分却不出力,组里较有能力的学生大包大揽使得其他同学缺乏锻炼机会等。
   (1)组内任务合理分配。对于较复杂的任务,组内成员根据自身情况按难易程度适当分工,需保证人人参与,不能让某个组员无事可做。前期可由教师指导,后期由组长组织安排。
   (2)组内轮流回答制。对于回答问题或一人可完成的任务,要求每组成员轮流回答或完成,需每人都回答一次后方可有人重复回答。组内成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但答题人必须轮流。这个机制可以确保每个组员都付出努力,同时是一种组内互助的良好外在约束。
   3.鼓励共同进步
   设置奖励政策,鼓励组内互助。鼓励程度较好的学生课外时间帮助程度较弱的学生,如果程度较弱学生进步明显,可给优生增加分值或另外颁发“优秀指导师”的奖项。
   4.实施课堂翻转
   为充分发挥分组的优势,教师需较多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下发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并由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展示,教师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指导,同时其他组学生能够获取所分享的知识。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量化评估的具体实施
   1.设定可量化参数
   量化评估学生课堂表现是依据相应可量化参数,对学生学习纪律、态度、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做出的评估。设计可量化参数时,应当特别注意评价项目设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避免出现评价项目过于单一的问题。
   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具体可落实到课前准备(有无预习笔记、书本和文具)、出勤状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次数与质量)、听课认真与否(是否做笔记、有无交头接耳现象)、小组探究的研究成果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参数。可量化的参数是进行量化评估的基础,量化主体依据这些参数进行加减分,方能使主观评价变得客观、有理有据。
   2.制定量化标准
   为了避免分组量化的评价过于主观随意,教师在实施分组量化的过程中,应当事先制定明确的量化标准。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班级的特点,可将学生的综合成绩分为平时分和期末分,平时分总分和期末分总分均为100分,在综合成绩中各占50%,具体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分值比例制定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分是对学生过程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其口头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认可;期末分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反馈,有助于学生阶段性调整学习策略和补缺、补漏。
   在具体操作中,平时分可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细分,课前占平时分的20%,课中占50%,课后占20%,额外奖励分10%。除额外奖励分外,每个小组成员的平时分均为小组总得分的人均分。
   课前环节的评价可包括有无预习笔记和课前准备2个参数,人均总分20分。由于我校考勤较严格,很少出现学生缺勤现象,故出勤参数不体现,以课前准备代替,不重复计算分值。有预习笔记每人/次加1分,课前做好准备(包括书、本子、笔等)每人/次加1分,无则不加分也不扣分。
   课中环节的评价可包括回答问题、做笔记、小组合作3个加分项和违纪(睡觉、聊天、玩手机等)1个减分项,人均总分50分。高质量回答问题每人/次加2分,一般回答每人/次加1分;在课中巡视时看学生笔记情况每人加1~2分;小组合作视呈现的结果加分;出现违纪现象每人/次扣1分。
   课后环节的评价可包括作业和复习背诵等情况,人均总分20分。作业全批、全改,按次数和作业质量加分,优秀作业每人/次加1.5分,及格作业每人/次加1分,不及格作业每人/次扣1分,累计至满分为止;复习背诵采取抽查形式,视背诵情况酌情加分。
   奖励分包括参加英语类相关比赛或主动进行英文演讲、英文话剧表演、英文作文、英文歌曲演唱、英文学习经验分享等,总分10分。比赛获奖根据级别加分,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分别加10、8、6、4分,其他項目由教师视情况酌情给分。
   除额外奖励分外,其他项目的得分每堂课结算,并累计记进汇总表,期末进行叠加,按各自的比重加至满分为止。
   3.制作记录表
   量化的项目应该多元化,不意味着量化表应该繁冗赘述。有些教师将量化表做得非常细致,条目繁多,如记录包括玩手机、讲话、手机响铃等。这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填写非常繁琐,对应的表格也更复杂。其实只需提前讲清规则,以“违纪情况”一格进行填写即可。笔者所用表格有课堂表现量化表(平时表)和(汇总表)两份,如下所示。    4.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教师每次课前提供好每堂课的记录表,交给观察员(课代表),由其观察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记录。课堂量化表(平时表)每堂课每组一张,学生在第一次课时要给自己取个组名,该组名用一个学期。课末,课代表及时将每次课的情况记录进汇总表,并全班公布,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得分情况。
   5.有效激励的评价
   量化评估学生课堂表现使得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课堂任务完成等情况的评价有客观的结果。但量化评估不仅仅是对应参数下的数字叠加,要发挥量化评估的作用,仍需要结合语言性的有效激励评价。结合量化得分情况,通过有效激励的评价,可以充分发挥量化的指导意义,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具体方面进一步做出努力以及如何努力。评价语言应该多样化,用语需正面、积极并且足够尊重学生个体的努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6]评价的多样化不仅体现在语言的丰富上,还体现在评价形式上。除了教师评价,可以根据课堂组织形式加入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形式的评价。
   五、结语
   分组量化评估学生课堂表现的做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及努力的落脚点。分组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增强了,促因是组间竞争的刺激以及为小组而战的荣誉感。分组量化学生课堂表现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动态发展的评估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分组注意事项以及量化的公平、公开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分组量化带来的优势。
   分组量化评估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模式仍需在后期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良,但无论如何改进量化方式,均应明确分组量化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鼓励为主,而非舍本逐末,过于强调量化过程中的理性与数字。
   参考文献:
   [1]罗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动态评估模式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4):107-111.
   [2]才立琴.高校学生量化评价的泛滥与纠偏[J].中国青年研究,2009(8):97-99.
   [3]彭茜茜.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平时成绩量化的实践性探讨[J].科技信息,2011(13):302-303.
   [4]李岩.浅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学实践,2020(3):57.
   [5]李英.分組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教研教学理论,2020(10):82.
   [6]熊琴.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策略[J].学周刊,2020(17):63-64.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要] 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推进。为全面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劳动技能水平,班主任应开展 “9S理念进我家”活动。该活动在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的同时,构建了互动、协作的家班劳动共育模式。通过活动开展,提升了学生运用9S理念优化劳动过程的“知行合一”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劳动让家变美、变温馨的过程中,和谐亲子关系,体验劳动带来的美感和幸福感。  [
期刊
[摘 要]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做到“入心”“入行”。探讨“榜样+评价”双管齐下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从大国工匠、优秀师生等榜样入手营造育人氛围、赢得学生认同,实现“入心”;继而在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以多元化的评价激励中职生逐步提高自我认知,逐步将“精益求精”化为行为自觉,实现“入行”。  [关键词] 榜样;认同;评价;自觉行为  [中图分类号] G711
期刊
[摘要] 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文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学生在身体、心理成长发展中的必备素质。在现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有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培养方法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师在相关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首先详细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然后阐述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意义,最后从教学理念、教
期刊
[摘 要] 多模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为数已不少,在英语教学中已有不少借鉴经验,但该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不多,并且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仍然为数较少,还有极大的空白待补充。通过分析多模态教学实验实施情况,验证多模态词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索多模态理论应用于中职汽车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以此丰富多模态理论与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关 键 词] 多模态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它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阶段,企业对人才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程,做好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供应是当前学校及教师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阐述了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技能实训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摘要] 学徒工薪问题是现代学徒制度推广的重要基础性课题。金华市技师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在建设“校、协、企”三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的基础上对学徒的工薪问题进行了探索。对学徒工薪各方的满意度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现代学徒工薪制度安排的对策建议,为技工类院校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现代学徒;工薪;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凝练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来源,将其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之中,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意识,增强其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从而形成正确“三观”,更好地为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入中职思政教育现状,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成长需求,提出中职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究,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期刊
[摘要]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引入三维立体式教学,教师利用线上课堂、仿真软件和实训工作台等教学资源搭建立体式教学环境,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及实训课堂上从学、思、做三个维度共进并行。经过实际教学应用证明,三维立体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设计课堂项目,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创新实操的能力
期刊
[摘 要] 在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与“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对接的多个岗位,整合多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以营养师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其他相关岗位为暗线,重新确定了教学内容,并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关 键 词] 复合岗位;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实现中职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能极大地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利用课后活动进行生物教学,也补齐了部分没有生物课程学生的学习空白,丰富学生的生物学习体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努力寻找生物与学生中职生活的融合点,进而探求将两者结合应用,利用一切契机,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创新精神及运用生物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 键
期刊